-
公开(公告)号:CN12000340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84762.4
申请日:2025-03-2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动商用车的多功能支架总成,包括主支撑架(1)、下支撑架(2)和上支撑架(3),所述下支撑架(2)通过多根第一钢管(4)与所述主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架(3)通过多根第二钢管(5)与所述主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多合一控制器总成(6)和驱动电机控制器总成(7)均安装在所述主支撑架(1)上,动力电池高压接线盒总成(8)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架(3)上。本发明具备传统工艺梁的作用,而且能够固定各种电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9865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97390.4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追踪的车载毫米波雷达自标定方法,主要构思在于根据自车的行驶速度及对前车的追踪效果自动激活标定过程,基于前方追踪的车辆其轨迹点云所构成的直线特征,拟合在单车道或多车道的轨迹点云方向,以此判断自车毫米波雷达偏差值。本发明有效利用毫米波雷达善于针对动态目标探测的特性,通过追踪前方行驶的车辆来实现雷达的标定,从而有效规避了静态目标探测的难题。一方面,无需依赖任何固定设施,使标定过程不再受限于特定的环境或设施,从而能够在各种复杂多变的道路和交通环境中顺利开展标定任务;以及通过灵活而丰富的前车追踪场景,使得标定过程更加直观、易于触发、节约算力,极大地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278763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10399577.3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3/00 , H02J9/06 , H02J7/00 , B60R16/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冗余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动力电池、DCDC转换器、主蓄电池、电源隔离模块和备用蓄电池,电源隔离模块中设有总线路、并联设置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第一线路的一端与主供电回路相连,其另一端与总线路相连;第二线路的一端与备用蓄电池相连,其另一端与总线路相连;第一线路上串联设置有MOSFET Q1、MOSFET Q2,第二线路上串联设置有MOSFET Q3、MOSFET Q4;电源隔离模块中还具有第一监控电路、第二监控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备用蓄电池上设有与电源隔离模块通讯连接的电池电量传感器。本发明能够保证整车的正常用电,保证备用蓄电池的可靠性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911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70543.3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电驱桥的避免换挡过程扭矩中断控制方法,主要构思在于,基于双电驱桥的主驱动电机扭矩请求及总扭矩需求,判断辅助电机是否存在输出扭矩;当判定辅助电机存在扭矩输出且存在换挡需求时,将辅助电机的输出扭矩清零,得到辅助电机的扭矩衰减值,并由主驱动电机进行扭矩补偿;之后请求变速箱执行升降挡,且在完成后取消主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补偿,并恢复辅助电机的输出扭矩。本发明能够可靠保证在换挡过程中,将辅助电机作用的扭矩按照双电驱桥的结构交由主驱动电机予以补偿,此过程主驱动电机持续保持输出,有效避免换挡过程发生扭矩中断情况,从而大幅改善驾驶体验及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2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85608.1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3/302 , B60L53/66 , B60L53/31 , B60L58/10 , B60L5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热管理组件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构思在于,由设于充电桩内的冷却器、水泵、加热器、储液壶,以及设置在充电桩外的出水管和回水管构成热管理组件,水泵分别与储液壶及出水管水路连接,储液壶通过内部管路与回水管连接;冷却器及加热器分别连接在内部管路上;待充电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桩的控制系统电信号通信,在检测到充电枪就位后,电池管理系统持续检测车载动力电池的温度;在检出温度不达标时,电池管理系统向充电桩对应发送冷却或加热指令,以启动水泵以及冷却器或加热器工作,使新能源车辆无需配备电池热管理系统前提下,确保较大的充电倍率,为用户带来良好的充电体验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整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40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28640.3
申请日:2025-03-1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下的BMS充电方法,包括:标定电芯在低温下的脉冲回冲电流值;在低温下,BMS开始充电时,仅启动加热膜加热;在加热膜加热过程中,BMS向快充桩间断地发送脉冲大电流充电请求;响应于脉冲大电流请求,快充桩开始充电。本发明的低温下的BMS充电方法,当部分车辆在冬季Tmin≤0℃开始充电时,仅启动加热膜加热,在快充模式下,通过间断地发送脉冲大电流充电请求给快充桩,快充桩检测到有大电流请求后,既不对电池造成安全风险,也不会造成快充桩检测到持续小电流充电,从而导致自动停止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98294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94416.2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1/366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OTA刷新测试方法及OTA刷新测试系统,方法包括:在每次刷新测试中,对于每个子进程,若该子进程的刷新测试失败,则对该子进程进行第一次数的压力测试,并在失败的压力测试之后确定本次压力测试的出错信息,以对该子进程进行容错预处理,容错预处理完成后,进行该子进程的下一次压力测试,直至对该子进程完成第一次数的压力测试,随后进入下一子进程的刷新测试;若某个子进程的刷新测试成功,则直接进入下一子进程的刷新测试。本申请将测试过程拆分成多个子进程,在每个子进程刷新测试失败后对该子进程进行单独的压力测试,并在每次压力测试失败时确定出错信息,为容错预处理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8213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57526.6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2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故障处理方法,包括:判断发动机的故障等级;若为一级,则通过发动机响应扭矩监测动力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若为二级,则通过发动机响应扭矩判断实际限扭水平,并根据实际限制状态切换驾驶模式;若为三级,则将驾驶模式切换为纯电行驶,并停止发动机运转;若为四级,则激活驾驶性能限制,并根据扭矩限制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若为五级,则激活驾驶性能限制,并根据车速限制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动力输出。本发明的重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故障处理方法,既能根据当前状态对重型车混合动力系统的调整来处理发动机的故障,同时保护其余动力部件因发动机故障造成的损坏,也能满足重型车法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8213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85606.2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轻卡的驻车操纵装置,包括:踏板垫、踏板臂、驻车拉线、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和制动组件;支撑板的边缘与固定组件连接,踏板垫与踏板臂的第一端连接,踏板臂的第二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制动组件包括限位板、卡接板和弹性部,限位板设置在踏板臂的第二端的一侧,且与踏板臂连接,卡接板位于限位板的上方,限位板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卡接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限位板上设置有齿条,卡接板上设置有卡勾,卡勾与齿条连接;驻车拉线与限位板和车辆的后制动蹄连接。本发明能够合理实现驻车效果,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还提升了整车的驾驶空间及驾乘体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4138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05876.0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视觉相机内参半自动标定方法,通过待标定的相机采集标定物位于不同平面的多个初始图像数据,并逐帧检测图像数据中的目标物,对包含目标物的当前图像帧进行像素位置标定结果的评估,如果标定结果符合既定期望标准,则将没有重复数据的当前图像帧进行保存;以此方式待全部初始图像数据完成上述评估检测后,得到批量的标定样本,最后对批量样本进行全面标定检测,由此得到最终的相机内参标定结论。本发明有效解决相机内参数据无法精确标定的问题,既可以自动过滤和筛选符合期望的标定数据,极大降低标定工作量;又能够通过采用判定条件自动更新并决策标定结果是否符合期望,从而使最终的标定结论更为精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