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8401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011562316.1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Q1/3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紧急转向的预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所述预警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当前车速和车辆方向盘当前的转向状态信息;当所述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车速阈值时,根据所述转向状态信息与该转向状态信息所对应的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紧急转向状态;当所述车辆处于紧急转向状态时,发送预警指令至所述车辆的车灯系统进行预警,解决了在车辆发生紧急横向运动时无法为后方车辆进行预警提示的问题,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车辆紧急转向带来的追尾撞车的风险,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84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562316.1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Q1/3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紧急转向的预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所述预警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当前车速和车辆方向盘当前的转向状态信息;当所述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车速阈值时,根据所述转向状态信息与该转向状态信息所对应的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紧急转向状态;当所述车辆处于紧急转向状态时,发送预警指令至所述车辆的车灯系统进行预警,解决了在车辆发生紧急横向运动时无法为后方车辆进行预警提示的问题,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车辆紧急转向带来的追尾撞车的风险,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7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577679.3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文栋 , 赵海兵 , 任翠肖 , 胡帅 , 许兆伟 , 宋红双 , 关江海 , 张清芳 , 朱俅 , 付龙豹 , 徐波 , 孙玉 , 王哲 , 李少 , 张洋 , 张岐 , 尹亚雷 , 陈静 , 杨晨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结构,其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还具有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且沿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车身支撑件与所述碰撞吸能件分置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延长线的两侧。本发明所述的车架结构通过左右纵梁外侧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的设置,在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和侧碰时,利用车身支撑件可提高车架向车身的传力效果,利用碰撞吸能件可提高车架侧面碰撞吸能效果,从而能够提升车架抵抗碰撞能力与承受载荷及扭转变形的能力,进而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44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496512.1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偏离预警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当监测到车辆发生偏离车道情况时,获取车辆当前的车速;依据所述车速,获取预设的与车速对应的方向盘的振动参数,并依据所述振动参数控制方向盘振动;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方向盘的振动调整参数,并依据所述振动调整参数,计算方向盘的振动目标参数;依据所述振动目标参数控制方向盘振动。本发明中,用户可以按照个人驾驶情况,主动细致调节方向盘的振动方式,达到提醒目的,功能丰富化,可以有效减少用户抱怨,同时本发明增加了用户对自己车辆设计的参与感,满足不同客户对此功能提醒风格的需求,使客户获得更精致的功能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7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77679.3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文栋 , 赵海兵 , 任翠肖 , 胡帅 , 许兆伟 , 宋红双 , 关江海 , 张清芳 , 朱俅 , 付龙豹 , 徐波 , 孙玉 , 王哲 , 李少 , 张洋 , 张岐 , 尹亚雷 , 陈静 , 杨晨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结构,其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还具有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且沿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车身支撑件与所述碰撞吸能件分置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延长线的两侧。本发明所述的车架结构通过左右纵梁外侧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的设置,在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和侧碰时,利用车身支撑件可提高车架向车身的传力效果,利用碰撞吸能件可提高车架侧面碰撞吸能效果,从而能够提升车架抵抗碰撞能力与承受载荷及扭转变形的能力,进而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94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601105.1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车辆超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车辆超载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对比结果匹配车辆的第一装载质量,且在第一装载质量小于预设超载质量时,基于载货后的车辆的加速度信号和实际行驶阻力计算车辆的第二装载质量;根据第一装载质量及对应的第一权重和第二装载质量及对应的第二权重得到车辆的实际装载质量,并在实际装载质量大于预设超载质量时,控制车辆执行预设安全策略。本申请实施例结合车身高度得到的静态装载质量和行驶阻力拟合得到的动态装载质量,准确检测出车辆的实际装载质量,从而在车辆超载时进行限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的同时,提出主动遏止超载行为的手段,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有效满足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340960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47577.1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盘,所述转向盘包括:至少一个轮缘和至少一个滑套,所述轮缘和所述滑套沿周向交错布置相连,所述轮缘与相邻的所述滑套中的至少一个沿周向可选择性地滑动配合;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壳体、滑块、轮盘和驱动部,所述滑块与所述壳体沿径向滑动配合且与所述滑套相连,所述轮盘的一个端面具有螺旋槽,所述滑块上的滑齿与所述螺旋槽啮合,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轮盘相连以可选择性地驱动所述轮盘转动。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盘,可以方便地调节转向盘的大小和手力,可以在标准范围内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提升驾驶操作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208360282U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20993900.4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球头总成与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内球头总成包括球头座,于球头座上构造有一端开口的球形腔,于球形腔内球铰有内球头,并于内球头上固连有同轴布置、且一端外伸于球头座的拉杆,拉杆可因外力驱使而于开口区域内摆动,以驱动内球头于球形腔内摆动;开口具有与拉杆抵接、以限制拉杆摆动行程的型面,并于型面上构造有至少一个抵接部,且抵接部被设置成与拉杆抵接时,拉杆具有最大摆动行程。本实用新型的内球头总成通过在型面上设置使拉杆具有最大摆动行程的抵接部,可在装配使用时,合理布置内球头总成在汽车上的安装方位,以使抵接部位于汽车的高度方向上,从而可解决车轮跳动时,因拉杆在汽车高度方向上与球头座干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7257760U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21112554.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管柱溃缩结构和车辆,车辆转向管柱溃缩结构包括相互过盈配合的上内管和下外管,上内管和下外管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封闭的溃缩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可移动地插入到溃缩槽内的溃缩件,以在上内管和下外管发生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溃缩件通过溃缩槽端部的止挡而能够被剪断。在使用状态下,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上内管与下外管的分体结构有效避免上内管从下外管中脱落而提高驾驶安全性,溃缩件通过溃缩槽的导向沿延伸方向移动到溃缩槽端部时会被剪断而实现溃缩,并有效避免上内管相对于下外管发生扭转变形,在溃缩件被剪断后上内管相对于下外管移动而进行进一步溃缩,由此能够有效提高溃缩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306088U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20307125.X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06
Abstract: 一种液压转向散热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汽车液压转向系统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动力转向油罐、动力转向油泵和动力转向器,特别之处是,所述结构还设有液压散热控制模块,液压散热控制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在模块本体内设有高压油通道和回油通道,高压油通道和回油通道间由溢流通道连接,溢流通道中设有溢流阀。本实用新型将溢流阀由动力转向油泵中分离出来,将溢流阀设置在液压散热控制模块中。上述改进有效利用现有转向管路中的回油管散热,无论在任何使用工况下,回油管散热都在被充分利用,因而提升系统的散热效率,明显降低系统温度,降低动力转向油泵、管路、转向器等部件的故障率,避免极限状况下动力转向油泵过热烧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