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5879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39657.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2 , F01P5/10 , F01P7/165 , F01P2003/027 , F01P2005/105 , F01P2007/146 , F01P205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相互独立的缸盖循环水路和缸体循环水路,所述缸盖循环水路上依次设置有缸盖水泵、缸盖,所述缸盖循环水路中的冷却水由所述缸盖水泵的出口流出后,经过所述缸盖,提供给所述缸盖水泵的入口;所述缸体循环水路上依次设置有缸体水泵、缸体,所述缸体循环水路中的冷却水由所述缸体水泵的出口流出后,经过所述缸体,提供给所述缸体水泵的入口。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缸盖循环水路和缸体循环水路是相互独立的,能够实现对缸盖和缸体的分别冷却,还能够使得流经缸体的冷却水流量与流经缸盖的冷却水流量不同,从而使得缸体和缸盖能够同时冷却至各自最适宜的温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3872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52525.7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5/10 , F01M5/002 , F01P3/02 , F01P7/165 , F01P11/0204 , F01P11/028 , F01P2003/028 , F16H57/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膨胀水壶、高温循环系统和低温循环系统,其中,高温循环系统包括:机械水泵、节温器、机油冷却器、变速箱油冷器和缸体水套;机械水泵的出水口设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其中,第三支路与变速箱油冷器的进液口连通;节温器包括入口通道,变速箱油冷器的出液口与入口通道连通,节温器的出液口与机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低温循环系统包括电子水泵和低温散热器,电子水泵和低温散热器构成闭合回路,膨胀水壶的进气口通过第一除气管路与闭合回路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实现了低温循环系统中在各工况下均可进行除气,同时实现了高温循环回路温度的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56679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25593.8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油泵、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所述机油泵包括泵壳体、外转子及内转子,所述泵壳体内形成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所述外转子设于所述泵壳体内,所述内转子转动套设于所述外转子内,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形成有多个容积腔,多个所述容积腔包括容积最大的第一容积腔,其中,沿所述泵壳体的周向上对应在所述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之间形成有增压过渡区间,所述第一容积腔对应形成于所述增压过渡区间,所述低压油腔具有朝向所述增压过渡区间的适配端,所述适配端的外形与所述第一容积腔相适配,以使得所述内转子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容积腔与所述低压油腔瞬间分离隔断,减少空化风险,从而提高机油泵的NVH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0746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87361.3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倪成鑫 , 王次安 , 杨冰 , 王军 , 胡鹏翔 , 胡昌良 , 路明 , 张超 , 昂金凤 , 雷蕾 , 王宏大 , 卓丽颖 , 赵真真 , 周波 , 刘吉林 , 陈庚 , 程志勇 , 李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壳体以及车用机油泵,壳体具有安装时朝外的外表面、以及与转子泵的低压腔对应的低压区,壳体至少在低压区的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结构。本发明提出的壳体用于转子泵,由于转子泵的内转子和外转子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所以泵腔内会形成低压和高压腔,泵腔内的液体从转子泵的入口进入低压腔,经转子和泵腔内壁组成的密封容积后被挤压进入高压腔,散热结构可降低摆线转子泵的泵腔内的低压腔的温度,进而降低泵腔内的液体的温度,由于液体温度降低,其黏度增大,从而避免低压腔内的液体从密封容积内泄漏,提升了容积效率,降低泄漏产生的噪声。本发明的车用机油泵用于为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油,且包括所述壳体。
-
公开(公告)号:CN10934455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56730.7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次安 , 王军 , 王宏大 , 张超 , 雷蕾 , 姚炜 , 胡昌良 , 刘吉林 , 倪成鑫 , 王强 , 路明 , 周波 , 卓丽颖 , 孙影 , 昂金凤 , 赵真真 , 陈庚 , 胡鹏翔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热性能的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机油流量数据、燃烧室温度数据、燃烧室排气流量数据、水套传热数据、冷却液流量数据、车前端进风量数据、乘员舱模型数据和乘员舱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燃烧室温度数据、水套传热数据和燃烧室排气流量数据建立燃烧传热模型;根据机油流量数据、燃烧室温度数据和燃烧室排气流量数据建立润滑系统传热模型;根据水套传热数据、冷却液流量数据和车前端进风量数据建立冷却系统换热模型;根据乘员舱模型数据和乘员舱温度数据建立乘员舱换热模型;通过燃烧传热模型、润滑系统传热模型、冷却系统换热模型和乘员舱换热模型对整车进行温升计算。本发明能提高汽车温升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14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59735.3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1/02 , F01P7/14 , F01P2007/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调节阀芯和具有该阀芯的阀座,包括:阀芯体和转轴,阀芯体与转轴固定连接,以与转轴同步转动;阀芯体包括第一进液通道、第二进液通道、第一出液通道、第二出液通道和封堵部;第一进液通道与第一出液通道连通,第一进液通道被设置为与阀座的第一进液管连通;第二进液通道与第二出液通道连通,第二进液通道被设置为与阀座的第二进液管连通;第一出液通道和第二出液通道被设置为与阀座出口管连通;第一进液通道与第二进液通道通过封堵部分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阀芯内设置两个独立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避免了两个支路的液体的对冲碰撞,从而避免因对冲造成的流量下降,降低了对散热能力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67883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21472.2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润滑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正时链系统,正时链系统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凸轮轴和第一链轮;第一链轮上配置有正时链条;第一链轮套设在第一凸轮轴的一端,并与第一凸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链轮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链轮油孔;第一凸轮轴内部轴向设置有凸轮轴中孔;凸轮轴中孔远离第一链轮的一端可位于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作为进油口收集发动机机油;凸轮轴中孔安装第一链轮的一端的端部封闭,且第一凸轮轴上与链轮油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过油口,凸轮轴中孔通过过油口与链轮油孔连通。本发明不设置专用润滑油喷嘴的前提下,保证正时链系统的有效润滑,也达到减轻机油泵的泵油负担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68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73961.3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08 , F02D41/003 , F02M25/08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燃油蒸汽收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进气总管、电子控制器、油箱、加注口、储气箱、碳罐、储气箱前阀、储气箱后阀及碳罐阀;加注口包括加注口盖;加注口盖、储气箱前阀、储气箱后阀及碳罐阀均与电子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的汽车燃油蒸汽收集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对汽车在燃油加注阶段产生的燃油蒸汽进行有效的收集,最终通过引入到发动机中进行燃烧,避免泄露的燃油蒸汽对空气造成污染,提升整车的污染排放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6948915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98069.3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晓芳 , 张建操 , 穆立侠 , 张应兵 , 许涛 , 罗亚伟 , 房程程 , 徐鹏飞 , 陈帆 , 王次安 , 章家续 , 马亚坛 , 王三星 , 王超 , 方晓波 , 张傲 , 朴红花 , 杨洪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 F01P5/12 , F01P7/165 , F01P11/16 , F01P2005/105 , F01P2005/125 , F01P2031/30 , F01P2050/24 , F01P2060/02 , F01P2060/04 , F01P206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具有大循环、小循环和延迟循环三种冷却液流路。在大循环和小循环中,冷却液经过缸盖水套后分流,一部分进入缸体水套,一部分进入暖风;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各自采用单独的膨胀水箱。通过为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增加电控辅助水泵并实现延迟循环、以及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后分流至缸体水套、暖风,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动机停机后各零部件的供暖要求,解决不同部件之间冷却循环的流向问题,通过设置单独的膨胀水箱,能够降低发动机爆震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206205993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155609.7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B6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前端轮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惰轮组件,包括惰轮、惰轮支架,所述惰轮固定在所述惰轮支架上,所述惰轮支架上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发动机机体的侧面固定连接。该发动机惰轮组件固定在发动机机体的侧面,缓解了机体前端面空间紧张的问题,使得轮系布置更加和谐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