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07841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911217235.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7 , G01R31/385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用于向充放电模拟模块发送预设功率信号及向温度调节模块发送预设温度信号;充放电模拟模块,用于接收预设功率信号,并根据预设功率信号调整电池的输出功率;温度调节模块,用于接收预设温度信号,并根据预设温度信号调整电池的工作温度;电池测试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在输出功率及工作温度下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工作状态信息反馈到主控模块。实现了对动力电池检测中实际工况的还原,使得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结果更准确更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33203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618508.0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P3/20 , F01P3/18 , F01P5/10 , F01P7/16 , F02F1/40 , F01M5/00 , B60H1/04 , B60K11/02 ,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控制方法,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发动机冷却系统进入小循环状态,控制水泵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增压,得到流向发动机水套装置的小循环冷却液,同时关闭蜡式节温器的阀门,以确保机油冷却器和变速箱油冷器中无冷却液流过;发动机水套装置对小循环冷却液进行分流,得到流向小循环支路的第一小循环冷却液,以及流向暖风机的第二小循环冷却液,并控制第一小循环冷却液经小循环支路流入主节温器,控制第二小循环冷却液经暖风机热处理后回流至主节温器。本发明是对三缸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布置进行改进,进而减小热量损失,实现发动机快速温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84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17235.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7 , G01R31/385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用于向充放电模拟模块发送预设功率信号及向温度调节模块发送预设温度信号;充放电模拟模块,用于接收预设功率信号,并根据预设功率信号调整电池的输出功率;温度调节模块,用于接收预设温度信号,并根据预设温度信号调整电池的工作温度;电池测试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在输出功率及工作温度下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工作状态信息反馈到主控模块。实现了对动力电池检测中实际工况的还原,使得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结果更准确更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59398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09295.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倪成鑫 , 路明 , 王次安 , 王军 , 胡昌良 , 杨冰 , 张超 , 昂金凤 , 雷蕾 , 胡鹏翔 , 王宏大 , 卓丽颖 , 赵真真 , 周波 , 刘吉林 , 陈庚 , 程志勇 , 李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清器。该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组件,壳体包括呈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围设形成容纳腔,容纳腔设有连通至壳体外壁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过滤组件设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在过滤组件所在位置形成过滤通道,过滤组件用于对流经过滤通道的油液进行过滤。通过将滤清器的壳体设置为由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设形成供过滤组件容设的容纳腔,以使得当其中任一壳体被拆卸下来时,另一壳体都可以用来接纳从滤芯组件上残留的流下来的油,以免油滴落至地上,造成环境污染,且落入壳体内的油也可方便再回收利用,以节约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185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37546.6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倪成鑫 , 杨冰 , 张超 , 王军 , 胡昌良 , 路明 , 昂金凤 , 胡鹏翔 , 王宏大 , 雷蕾 , 王次安 , 卓丽颖 , 赵真真 , 周波 , 刘吉林 , 陈庚 , 程志勇 , 李渊
IPC: F16L5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振装置以及车辆管路减振系统,减振装置用于连接固定件和振动件,包括主体以及连杆,主体包括与固定件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振动件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多个,用以连接振动件的多个位置,多个连接部中至少一个连接有连杆,用以通过连杆连接振动件,其中,连接部和连杆之间设有阻尼机构,阻尼机构用以提供对连杆的阻尼力,振动件的振动可以通过连杆沿其轴向传递到阻尼机构,因此通过连杆和阻尼机构的配合,振动件的振动能量会逐渐被阻尼机构吸收,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本发明的车辆管路减振系统包括了上述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设于车辆管路,车辆管路构成振动件,可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01967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651890.6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室活塞结构,包括:活塞;调节转子,转动的设置在活塞内,并且部分从活塞顶部露出,露出部分的体积随调节转子的转动而变化;连杆,分为杆部和头部,头部形成通孔,与活塞销插接,连杆内形成油路,油路分为主油路、第一分支油路和第二分支油路,主油路位于杆部内,第一分支油路位于头部一侧内,第二分支油路位于头部另一侧内;各油路连接处设置有阀门。转子露出的体积变化,而活塞顶部是燃烧室,该体积变化改变了燃烧室容积,以实现改变燃烧的强度的目的,同时,该转动适当的调节燃烧时缸内气体流动,使燃烧更为高效可靠。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不同的调节操作,从而在增加燃油经济性的情况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04143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555708.8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N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SCR系统,包括有催化器、排气管、氨气混合器及尿素水溶液混合器。本发明通过尿素水溶液混合器及氨气混合器的设置,解决了车用SCR系统中,尿素水溶液喷入排气管的均匀性差和进入载体NH3浓度的均匀性差的问题。并且氨气混合器结构,增加了NH3浓度的均匀性;NH3进入载体时均匀性好,可以提高排气中NOX的转换效率,降低了NH3的泄露量;有效地降低了排气中的NOX含量,保证了SCR系统满足商用车第五阶段排放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0746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87361.3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倪成鑫 , 王次安 , 杨冰 , 王军 , 胡鹏翔 , 胡昌良 , 路明 , 张超 , 昂金凤 , 雷蕾 , 王宏大 , 卓丽颖 , 赵真真 , 周波 , 刘吉林 , 陈庚 , 程志勇 , 李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壳体以及车用机油泵,壳体具有安装时朝外的外表面、以及与转子泵的低压腔对应的低压区,壳体至少在低压区的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结构。本发明提出的壳体用于转子泵,由于转子泵的内转子和外转子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所以泵腔内会形成低压和高压腔,泵腔内的液体从转子泵的入口进入低压腔,经转子和泵腔内壁组成的密封容积后被挤压进入高压腔,散热结构可降低摆线转子泵的泵腔内的低压腔的温度,进而降低泵腔内的液体的温度,由于液体温度降低,其黏度增大,从而避免低压腔内的液体从密封容积内泄漏,提升了容积效率,降低泄漏产生的噪声。本发明的车用机油泵用于为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油,且包括所述壳体。
-
公开(公告)号:CN110185756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74639.6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传动系统张紧器以及发动机,发动机传动系统张紧器包括底座、枢轴、摆臂和阻尼组件,枢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摆臂可转动地套设于枢轴,摆臂内形成环形腔体,以将摆臂的下段分隔成外环和内环;阻尼组件至少部分套设于内环,阻尼组件在摆臂的旋转过程中与枢轴相干涉,且两者的干涉量在摆臂的反向旋转过程中逐渐增大以及在摆臂的正向旋转过程中逐渐减小。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阻尼组件,可在摆臂的不同旋转状态下与枢轴间形成不同的干涉量,当摆臂沿反向旋转时,干涉量逐渐增大,从而对摆臂的继续旋转产生抑制作用;反之,当摆臂沿正向旋转时,干涉量逐渐减小,从而有助于摆臂的快速回调,具备足够的旋转响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185558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37135.7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2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混合装置以及发动机进气混合结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主体以及气流通道,其中,混合主体具有使混合气体流进和流出的入口和出口,气流通道形成于混合主体内,且与入口和出口连通,气流通道并行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一气流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贯设有气孔,用以使气流通道内的混合气体经导流结构导向时,自气孔处窜动至其相邻的气流通道内。当混合气体在每个相邻的气流通道之间形成流动时,会形成径向窜动,径向窜动使得混合气体混合地更为均匀,而由于混合气体以主体的轴向流动为主,因此仍能保持顺畅地从主体出口流出。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进气混合结构包括进气总管、废气再循环管以及气体混合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