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钳机构以及检具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61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17233.6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夹钳机构以及检具,其中,所述夹钳机构包括支撑柱、压制件以及驱动结构。支撑柱沿上下向延伸,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支撑部;压制件沿左右向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压制件具有与所述支撑部相对设置的压制部,所述压制部与所述支撑部配合,以将所述零件夹持在所述压制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驱动结构设于所述压制件,以使所述压制部向所述支撑部移动。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检具的夹钳机构打开时占据空间较大且夹钳力不够的问题。

    一种U型梁整形工装及相应整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949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13917.6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U型梁整形工装,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包括上模体以及与之配合的下模体;上模体包括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部连接有上模模芯;下模体包括下模座,下模座的上端面成型有开口向上的凹槽,凹槽内布置有顶升机构、下模整形刀块与侧推机构;顶升机构安装于凹槽底端,顶升机构的顶部设有托芯,顶升机构的左右两侧设有下模整形刀块,下模整形刀块的背端连接有侧推机构;其中,与凹槽相连的下模座上端面还设有高度可调式墩死块。本发明还公开一种U型梁整形方法。本发明由以前的侧整形或正整形工艺改为主动挤压式工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还可大幅度地减少调试时间和难度,并且采用的工装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还可生产多种规格的零件。

    一种成型模具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72238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168691.4

    申请日:2018-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柱做靠近或远离下模座的运动;两个凹模固定件,以一定间距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凹模,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凹模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各自对应的翻转凹模;凸模,随所述上模座的移动驱动所述凹模沿所述凹模固定件向下滑动;两个驱动斜楔,分别沿各自对应的所述凸模的侧面斜向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驱动斜楔与凸模的相向滑动实现了凸模宽度的可调整,配合翻转凹模能够实现一步实现冲压件负角的加工问题,只需要一副模具就能实现加工,相比于传统的工艺减少了模具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一种旋转供料机构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50897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710515554.9

    申请日:2017-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供料机构,包括:卷料固定架、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和第二电机,卷料固定架包括转换轴和连接板,第一电机的驱动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架、连接轴和气缸,连接轴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架上,连接轴的一端与气缸转动连接,另一端可分离式地连接转换轴;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撑架的侧面,第二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连接轴旋转。工作时,气缸驱动连接轴前进至与转换轴连接,第二电机驱动连接轴转动,带动转换轴上的卷料转动,实现旋转供料。卷料用尽后,通过气缸驱动连接轴和转换轴分离,第一电机转动卷料固定架进行换料,换料完成后,气缸驱动连接轴和转换轴连接,实现了在旋转过程中的自动切换。

    一种多工位模具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878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1075843.2

    申请日:2018-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模具,通过在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合并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的一体式托料芯、一体式托料芯两侧的第一分体式凸模和第二分体式凸模、并排设置的第一整形凹模镶块和第二整形凹模镶块、以及合并设置的第一压料芯和第二压料芯的一体式压料芯、第三压料芯、第四压料芯,实现多工位同时整合,通过合理的工艺布局和结构设计,使得模具整体稳定性更优,提高安全系数,且模具尺寸更小,解决了现有窄长件压料芯布置(框架)导致模具尺寸较大的问题,使得成本得以控制,且压料芯拆装方便。

    供料机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16601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78907.9

    申请日:2017-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47/18 B21C4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料机构,其包括气缸、电机、调节轴、固定座和支撑杆;其中,调节轴的一端与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调节轴的另一端与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调节轴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上靠近气缸的一侧面为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电机所在方向之间成钝角;调节轴设置在固定座中,固定座上设置有导向孔;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滑杆,滑杆的端部穿过导向孔后与滑槽滑动连接,且滑杆的端部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本发明提供的供料机构,实现了对卷料支撑直径的自动调整,方便了对卷料的上下料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卷料孔出现偏差而导致上下料困难的问题。

    一种新型小总成检具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8891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25226.4

    申请日:201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5/0025 G01B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小总成检具,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夹持装置和面差检测装置,所述面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块和第一支座,所述检测块一侧设有基准面,所述检测块的底部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支座上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导槽,所述凸起可沿所述导槽滑移,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导槽的两端;本发明通过设置可以在滑槽中滑移的检测块,并将夹持装置设置在导槽的两端,有效避免了面差检测装置和夹持装置的干涉,既能实现对小总成的夹持固定,同时还能根据需要对小总成进行检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需要分别进行夹持固定和检测,本发明的工作效率更高,检测强度更低,而且制作成本较低。

    一种冲压自动化线用空工位支架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5642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92604.6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自动化线用空工位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旋转机构、支架横梁以及两个后门内板支架。支架底座包括支架安装连接板和固定板,固定板用于将支架底座固定在冲压设备上,支架安装连接板与旋转机构连接。支架横梁的中间位置连接在旋转机构上,且旋转机构能够带动支架横梁围绕其周向转动。支架横梁的两端均连接有侧移机构,两个后门内板支架分别连接在侧移机构上,侧移机构能够分别带动两个后门内板支架轴向移动。本发明通过将侧移功能集成在空工位支架上,可有效解决左右合模零件在侧移过程中自动化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将旋转结构集成在空工位支架上,可有效解决冲压件在传输过程中旋转需求。

    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2475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32224.1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拉延成型模具、第一修冲模具、第二修冲模具和翻边整形模具,所述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拉延成型模具将所述板材的外围拉延成型框状所述第一零件,其内侧同步拉延成型所述多个第二零件;通过第一次修冲模具,沿所述多个第二零件的外周进行修剪后,与所述板材的余料分离并排出,再对所述第一零件内侧废料中间部分切除和外围废料修冲;通过第二次修冲,沿所述第一零件的内侧缘和外侧缘切除余下的中间废料和所述外围废料;通过翻边整形模具,将所述第一零件的内侧翻边整形得到所述第一零件的成品。

    一种零件内侧沉台面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79031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17199.2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零件内侧沉台面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方法,涉及检具技术领域。所述零件内侧沉台面检测机构包括基座、检测支架和检测销,所述基座设有用以放置待检测零件的检测台面;所述检测支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检测支架包括位于所述检测台面上方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孔且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检测面;所述检测销,沿上下向可活动的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检测销上形成有第二检测面。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待检测零件放置于所述检测台面时,将所述检测销向下移动至所述检测销的下端接触所述待检测零件的沉台面底部,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检测面的位移变化,测量出所述沉台面的深度或深度偏差,提高了零件沉台面的测量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