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位接触控制汽车覆盖件关键尺寸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12006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210753775.0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接触控制汽车覆盖件关键尺寸测量系统,包括base板、检具体、控制检测模块、上工装以及单片机。检具体固定在base板的上表面,控制检测模块集成于检具体的内部,且检具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控制检测模块电连接,以检测汽车覆盖件的内侧尺寸。上工装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伸缩杆的移动值。单片机用于控制机械臂以及四个步进电机移动。本发明的汽车覆盖件定位基准采用机械手抓取,三维立体移动至检具,并进行X向、Y向、Z向立体感应调节,自动控制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汽车覆盖件面差等检测点集采用自动定位接触控制测量,精度达到微米级。

    一种纵梁成形工艺及冲压模具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227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54694.5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梁成形工艺及冲压模具,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板料放置在下模座上;下料芯整形刀块跟随下压料芯本体一起向上运动,以凸出下模整形刀块;上模座下行,带动上模浮动整形刀块在弹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形成上模凸型腔;上模座继续下行,下压料芯整形刀块与上模浮动整形刀块共同作用;上模座继续下行,下料芯整形刀块跟随下压料芯本体下行,下模整形刀块与上模浮动整形刀块逐渐接触板料;上模座继续下行,开始成形零件横向形状;上模凸刀块逐渐接触板料,直至模具完全闭合。本发明解决纵梁零件在拉延后出现开裂起皱的问题;纵梁零件无法将梁深度一次成形出来,多工序翻边整形后起皱、开裂无法有效保证搭接面质量的问题。

    冲压拉延成形工艺及汽车悬架支撑板冲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078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42908.8

    申请日:2023-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冲压拉延成形工艺及汽车悬架支撑板冲压工艺,涉及冲压技术领域,该冲压拉延成形工艺包括:进行第一次拉延成形,一次凸模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凸包结构的高度的一部分,一次分模线为凸包侧壁与压边圈一次压料面交线,一次分模线外侧为一次压料面,一次拉延筋位于整体结构的外圈;进行第二次拉延成形,二次凸模型面为所述零件的整体结构,二次分模线位于整体结构的外圈,所述二次分模线外侧为压边圈二次压料面,二次拉延筋与所述一次拉延筋位置相同。通过采用拉延工艺方案,即先拉延出凸包结构的一部分,二次拉延再整体拉延出来,能够有效解决较大较深凸包拉延开裂、较小较深凸包开裂、形状较尖凸包拉延开裂的问题。

    汽车覆盖件顶盖外板成形工艺及全景天窗翻边整形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57402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0514.6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覆盖件顶盖外板成形工艺及全景天窗翻边整形模具,包括第一工序,使用拉延模具将平板坯料加工为拉延件;第二工序,使用修边模具对拉延件进行修边操作;第三工序,使用第一复合模具对修边后的零件进行整形和翻边;第四工序,使用第二复合模具对零件进一步加工形成汽车覆盖件顶盖外板成品;第五工序,进行完第三工序后直接进入第五工序,在第五工序中,使用全景天窗翻边整形模具对零件进一步加工形成汽车覆盖件顶盖外板,该工序中进行尾部整形、尾部冲孔、两侧翻边、全景天窗修边和全景天窗翻边整形。本发明能够减少顶盖外板冲压工序数,降低前期模具工装开发成本及后期生产成本。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托料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767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1263712.9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托料装置及其应用,托料装置包括台面、多组滚轮组件、滑动杆以及移动控制机构,台面上开有多条凹槽,滚轮组件的下端设置于凹槽内,滚轮组件由多个滚轮单个组件铆接组成,滚轮单个组件包括滚轮支架、滚轮以及伸缩机构,滚轮可滚动地设置于滚轮支架两端的滚轮槽内,伸缩机构设置于滚轮支架的侧面;滚轮组件的一端与凹槽的端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杆焊接连接;滑动杆与移动控制机构相连,移动控制机构与摇把相连,通过摇把的转动带动移动控制机构的转动进而控制滑动杆在台面上的运动。本申请的装置,提升了冲压线上料及取件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零件感应检测功能实现了对生产线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

    汽车横梁连接件及其加工工艺、拉延模具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27546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494659.7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横梁连接件及其加工工艺、拉延模具以及汽车,其中,所述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以及压边圈,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模,所述压边圈设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压边圈包括压边圈本体,所述压边圈本体开设有两个过孔,两个所述过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凸模设置,用以避让两个所述凸模。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凸模,以在汽车横梁连接件的加工工艺的拉延成形步骤中,仅对所述坯料形成两端凸起部的区域拉延成形,同时通过压边圈本体开设的两个过孔,使两个过孔的中间连接部分能压紧坯料形成中间凹面的位置,从而避免了中间凹面的起皱,进而保证了制得的汽车横梁连接件的美观及质量。

    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2475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432224.1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拉延成型模具、第一修冲模具、第二修冲模具和翻边整形模具,所述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拉延成型模具将所述板材的外围拉延成型框状所述第一零件,其内侧同步拉延成型所述多个第二零件;通过第一次修冲模具,沿所述多个第二零件的外周进行修剪后,与所述板材的余料分离并排出,再对所述第一零件内侧废料中间部分切除和外围废料修冲;通过第二次修冲,沿所述第一零件的内侧缘和外侧缘切除余下的中间废料和所述外围废料;通过翻边整形模具,将所述第一零件的内侧翻边整形得到所述第一零件的成品。

    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258892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237050.3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所述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获得仿真成型后的胚料上各个参考点处的减薄率;根据获得的所述减薄率,确定各个参考点处的冲压成型间隙;根据各个参考点处的所述冲压成型间隙,获得用于对所述坯料进行冲压成型的凹模的凹模型面。通过对胚料成型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仿真成型后的胚料上的减薄率,再根据减薄率确定各个参考点处的冲压成型间隙,根据各个参考点的成型间隙不同,从而来获取不同冲压间隙的凹模型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上下模型面之间的成型间隙不做区分而带来的外观型面变形的质量问题。

    一种发盖冲压与充液结合成型工艺模具及发盖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1393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322135.X

    申请日:2017-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5/002 B21D26/031 B21D3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盖冲压与充液结合成型工艺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压边圈,凹模上设有压料区和成型区,成型区位于压料区的中间,且相对压料区凹陷内沉;成型区上设置有周圈充液槽、第一挤压成型产品面、第一充液成型产品面和第一废料工艺补充面;凸模上设有第二挤压成型产品面、第二充液成型产品面和第二废料面;第一挤压成型产品面可与第二挤压成型产品面接触挤压,第一充液成型产品面与第二充液成型产品面位置相对,第一废料工艺补充面与第二废料面位置相对;本发明能够将充液成型与冲压成型在同一工序内一次完成,可提高零件局部成形质量并降低充液成型对设备吨位的要求,减少成型道次,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驱动气缸连接块组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46639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610873731.6

    申请日:2016-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气缸连接块组件装置,包括驱动气缸、气缸活塞杆、止转卡板、连接块、卡座及滑动机构;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驱动气缸连接,气缸活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与卡座卡接;止转卡板固定于卡座上,且止转卡板与气缸活塞杆卡接;卡座与滑动机构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实现驱动气缸与卡座的连接,连接块上的止转部可有效避免连接块与卡座及滑动机构连接松动或脱落,以及连接不稳。通过止转卡板避免气缸活塞杆与连接块之间的螺纹配合连接松动,避免间隙精度要求较高时,滑车机构运动的上下极限位置变化导致运动干涉,提高安装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