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4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32204.3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行导航选台方法,包括:在初始节点,计算当前各可用导航台组合的实际导航性能计算结果,根据当前各可用导航台组合的实际导航性能计算结果确定优选导航台组合,将优选导航台组合用于飞行导航,并存储优选导航台组合的导航台ID;在初始节点之后的任一节点,根据所需导航性能以及上一节点确定的优选导航台组合在该节点的实际导航性能计算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用于飞行导航的导航台组合;若是,则重新计算当前各可用导航台组合的实际导航性能计算结果,根据当前各可用导航台组合的实际导航性能计算结果确定优选导航台组合,并存储优选导航台组合的导航台ID;若否,则将上一节点确定的优选导航台组合用于飞行导航。
-
公开(公告)号:CN1199535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51284.2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舱单元、分布式推进短舱和新能源飞行器,短舱单元包括:进气段、排气段和涵道风扇;涵道风扇设置在进气段和排气段之间;进气段为非回转体,排气段为回转体;短舱采用下沉式设计,下沉式采用涵道风扇的转轴与所述进气段的下唇口之间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涵道风扇的半径的方式来实现;进气段的下方形成有扩压段。本发明的短舱设计,适当降低了短舱迎风面积,使得短舱设计流量与巡航工况下机翼上方表面流量匹配,减弱了短舱溢流造成的前方高压区对机翼的不利影响,并同时减弱短舱前后的压差阻力,实现气动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99291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90759.9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C3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下单翼和支撑翼的飞机,包括:机身、下单翼、支撑翼和尾翼,下单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前部,支撑翼设置在机身的顶部后方,尾翼设置在机身的尾部位置;下单翼包括左外翼、右外翼和中央翼,中央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下部,同时连接左外翼和右外翼;支撑翼包括左支撑翼、右支撑翼和中央支撑翼,支撑翼设置在中央翼对应的机身顶部后方,且左支撑翼与左外翼相连接,右支撑翼与右外翼相连接,左支撑翼和右支撑翼同时与中央支撑翼连接。本发明对飞机的构型、布局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可以实现飞机机翼展弦比的增加,提高飞机升阻比,降低飞机的燃油消耗率的功能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9291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90765.4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复材连杆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飞机,连接结构包括复材连杆、金属接头和连接轴套,复材连杆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套与金属接头连接;复材连杆中部为圆管状结构,圆管状结构的内壁设有加筋条,加筋条为帽形加筋条,沿着复材连杆的内壁轴向设置,加筋条的横截面呈“∩”形,顶部为平面或弧面,两侧向下延伸并与圆管状结构的内壁连接;复材连杆的两端为圆台形管状结构,且两端逐渐向外扩张;连接轴套的一端内壁与复材连杆的两端的外表面相贴合,另一端与金属接头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复材连杆中部设置加筋条,增加了复材连杆的截面面积,提高了杆件整体的稳定性,复材连杆的两端为圆台形管状结构,且两端逐渐向外扩张,增加了连接面的面积,保护了复材连杆端头,确保了与接头的稳定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903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42117.9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367 , G06F30/373 , G06F113/26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基于压降约束的复合材料飞机电气回路网阻抗校核方法,包括:确定复合材料飞机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对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进行阻抗校核,以判断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若否,则确定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并判断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对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进行阻抗校核,以判断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求解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的最大阻抗,将得到的最大阻抗值作为接地阻抗代入飞机电源系统仿真模型中,确定各观测点电气负载的电压值;根据电压值得到压降约束条件的判断结果,进而确定新得到的电气回路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68649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110903065.7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翼油箱口盖密封条振动密封试验装置,属于工程技术领域飞机机体设计二级技术。该装置包括:安装待测密封条的箱体单元,用于盛放燃油,施加内部油压;往复振动单元,设置在试验支架上,与所述箱体单元滑动连接,用于封闭所述箱体单元,并相对于箱体单元进行往复振动;动力提供单元,与所述往复振动单元固定连接,用于为所述往复振动单元的往复振动提供动力。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紧凑,应用方便,可以降低机翼油箱口盖密封设计的风险和研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15291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0127271.9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身融合飞机,属于飞机设计技术领域。该翼身融合飞机包括机身、机头、机翼以及两个增升装置,机头设置在机身的前端,机翼包括设置在机身两侧的左机翼和右机翼,两个增升装置对称设置在机身的两侧,其中一个增升装置位于机头和左机翼之间,另一个增升装置位于机头和右机翼之间。该翼身融合飞机在以大攻角起降时根据需求可将增升装置转动至与机身的前缘呈第一预设夹角a的防失速位置以及与机身的前缘呈第二预设夹角的增升位置。通过在机翼和机头之间设置增升装置,该翼身融合飞机不仅能够保证在低速起降阶段具有足够的升力,且能够避免在较大的起飞攻角下发生流动分离现象,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在大攻角下的起降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85187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0544940.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推进航空器的地面跟随式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地面子系统,所述地面子系统包括若干地面跟随式充电装置,所述地面跟随式充电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用于装置的走行控制,用于充电供电的状态管理,用于航空器跟随的状态解析,用于信息的收发控制,与主控模块连接的模块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航空器跟随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移动控制模块。本发明,当电推进航空器未飞离地面时,通过地面跟随式充电装置自动跟随电推进航空器,为电推进航空器及时充电供电,避免或减少电推进航空器在地面阶段消耗机载储能装置中的电能,机载储能装置可以在电推进航空器飞离地面后再投入工作,有效的延长了电推进航空器的航程、可飞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87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11312077.9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模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方法、采集方法及装置,属于模拟信号采集领域,本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自定义量程、预设测量精度,在不更换高精度模拟信号板卡的条件下,满足不同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的量程范围及这些设备对测量精度的不同需求,同时保证高精度的测量。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设置至少一个量程档位;设置与所述量程档位对应的参考电压;利用所述参考电压自定义量程;利用所述参考电压预先设置待测模拟信号测量精度。将待测模拟信号切换至合适量程档位并匹配相应的参考电压;采集待测模拟信号并输出显示测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9587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521651.X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驻留应用集成方法及装置,该集成方法包括:将DIMA架构中的多个资源处理模块划分为控制域和信息域,控制域和信息域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处理模块,控制域中的资源处理模块用于驻留第一驻留应用,信息域中的资源处理模块用于驻留第二驻留应用;分别获取第一驻留应用的公共应用和第二驻留应用的公共应用;将获取到的第一驻留应用的公共应用驻留在控制域中的每个资源处理模块;确定信息域中的其中一个资源处理模块为目标资源处理模块,将获取到的第二驻留应用的公共应用驻留在目标资源处理模块,信息域中的其他资源处理模块与目标资源处理模块进行数据通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