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54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607883.7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T8/171 , B60T8/172 , B60T8/26 , B60T8/28 , B60T8/32 , B60T8/54 , B60T13/02 , B60T13/74 , B60T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制动踏板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车轮制动力;基于目标车轮制动力,确定目标车辆中前车轮和后车轮所对应的待施压机械制动力;基于第一制动子系统和第二制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将待施压机械制动力发送至与第一制动子系统相关联的机械制动设备,与第二制动子系统相关联的机械制动设备,以使相应机械制动设备基于待施压机械制动力控制对应车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液压装置控制车轮制动,导致制动耗时长、精度低的问题,实现提高车辆制动精度和效率,缩短制动距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001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64448.7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力矩反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方向盘转角、当前方向盘转向和当前方向盘控制状态以及方向盘与线控转向器之间的当前传动比;基于当前传动比和线控转向器的预设末端保护起始转角,确定路感模拟器对应的目标末端保护起始转角;若当前方向盘转角大于或等于目标末端保护起始转角,则基于路感模拟器初始化时标定出的每个传动比对应的双向末端保护力矩曲线、当前方向盘控制状态、当前传动比和当前方向盘转向,确定目标单向末端保护力矩曲线;基于目标单向末端保护力矩曲线和当前方向盘转角,确定反馈给方向盘的目标保护力矩,从而将更准确的目标保护力矩反馈给方向盘,提升驾驶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7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8280.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4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后轴车轮外倾角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前轮转角、前轮转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根据所述前轮转角和前轮转角速度确定目标表;根据外倾不足转向梯度系数查询所述目标表,得到后轴车轮外倾角分配系列;根据所述侧向加速度和所述后轴车轮外倾角分配系列确定后轴车轮外倾角,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车辆转向行驶的敏捷性和机动性,保证安全性及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4305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372898.X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B21/16 , G01B2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的测量方法,包括数模仿真模拟,提前识别测试工况;试验车整备;测量设计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间隙和软管弯曲直径;判断是否为前制动软管,是则依次测量左极限、左转50%位置、有极限位置、右转50%位置时制动软管与周边件间隙和软管弯曲半径;将车轮调整为上跳极限;再依次测量车轮跳动在上跳极限、上跳50%、下跳50%、下跳极限时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采用浮动式制动钳时,测量制动钳摩擦片全磨损状态下制动软管与周边间的间隙和制动软管的弯曲半径;结束。本发明测量方法,可在开发阶段识别制动软管与周边件的间隙是否在合格范围内,提前识别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07883.7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T8/171 , B60T8/172 , B60T8/26 , B60T8/28 , B60T8/32 , B60T8/54 , B60T13/02 , B60T13/74 , B60T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制动踏板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车轮制动力;基于目标车轮制动力,确定目标车辆中前车轮和后车轮所对应的待施压机械制动力;基于第一制动子系统和第二制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将待施压机械制动力发送至与第一制动子系统相关联的机械制动设备,与第二制动子系统相关联的机械制动设备,以使相应机械制动设备基于待施压机械制动力控制对应车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液压装置控制车轮制动,导致制动耗时长、精度低的问题,实现提高车辆制动精度和效率,缩短制动距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5216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26473.X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转向器齿条末端保护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一、计算左、右转向盘极限转角理论值;二、定义齿条末端保护转角范围,计算左、右侧齿条末端保护功能的转角范围;三、获取左、右转向极限位置实际转角;四、当左转向极限位置实际转角与右转向极限位置实际转角的差值大于阈值时,对齿条末端保护转角进行修正,否则,按缺省理论计算结果执行;五、根据转向扭矩方向和转角方向信号方向一致与否,判断是否开启齿条末端保护;本发明可使转向器齿条在达到末端位置前,通过降低转向助力装置控制器电流,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控制器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通过降低齿条末端转向助力大小,避免转向器末端发生机械撞击带来噪声和手感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016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2886.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综合转向输入控制与路面输入控制来计算前后抗侧倾力矩分配,侧倾天棚控制在车身和惯性基准之间的侧倾方向上安装虚拟天棚阻尼器,隔离车身侧倾运动,采用道路输入算法来减少由道路激励引起的瞬时侧倾运动,并且通常使用转向输入算法来控制由转向引起的稳态侧倾角。本发明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采用侧倾天棚阻尼控制方法,针对车辆在侧倾摆动时产生侧倾角速度引起的头部甩头的行驶舒适性研究,结合天棚控制理论开发了侧倾天棚阻尼控制原理,通过主动横向稳定杆输入辅助侧倾力矩,减小因路面激励输入引起的车辆侧倾角速度,降低车辆驾乘人员的颠簸感和头部晃动,增强乘坐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44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52808.9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轮速及整车加速度的汽车车速及轮胎滑移率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获取4个车轮轮速传感器的轮心速度信息;二、获得整车侧向及纵向加速度信息;三、比较四个轮速传感器提供的转速大小,并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当前汽车纵向和侧向加速度,判断当前车辆行驶状态,即判断四个车轮是否已全部打滑;四、将该四个车轮的轮速信息得到的轮心纵向速度,结合前轮转角及此前判断的车辆行驶状态计算整车车速估计值;五、根据整车车速估计值计算四个车轮滑移率;本发明能通过在不同行驶工况下使用不同的单一轮速用于车速估算,另三个轮速信号用于校验,可以实现不增加传感器的车速冗余校验,并增加车速估计的稳健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5784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052661.9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C23/10 , B60C23/00 , B60G17/052 , B60G1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胎压维持与调节系统,由消声器、滤清器、气泵、单向阀、管路、线束、电源、控制器、两位两通的排气阀、两位三通的排气阀开关、多个压力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多个两位两通的开关阀、储气罐、多个空气弹簧、轮胎、节流阀以及可调节流阀构成,控制器分别与多个开关阀和可调节流阀连接,能在轮胎胎压过高时打开开关阀和可调节流阀,使轮胎气压稳定的降低。本发明设有五个开关阀,利用压缩机进行充放气,当胎压不一致或轮速有偏差时,控制器能控制气泵开闭,给相应的轮胎充气维持胎压;由于胎压影响轮胎刚度,轮胎刚度直接影响整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通过标定与空气悬架结合,保证整车具有较好驾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30808.6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液比例阀及连续阻尼控制减振器,其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电液比例阀上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内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内均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其内设有容置腔;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对进入所述电液比例阀内的油液进行过滤。连续阻尼控制减振器包括上述的电液比例阀。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油液中的杂质进入电液比例阀,保证电液比例阀的正常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