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661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772868.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3/00 , B60G13/08 , B60G17/018 , B60G1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减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作动器及全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所述作动器包括储液缸、活塞组件和双向泵,活塞组件设于储液缸中,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活塞将储液缸分隔为上腔及下腔,活塞杆位于上腔,活塞杆被配置为与车身连接,活塞上设置有过液腔,过液腔具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过液腔内设置有阀件;活塞组件向下运动第一设定距离时,阀件将第一口关闭;活塞组件向上运动第二设定距离时,阀件将第二口关闭;双向泵能够将上腔中的油液输送至下腔,双向泵还能够将下腔中的油液输送至上腔。作动器既能够向车身提供正向的作动力,也能够向车身提供负向的作动力,且不必考虑车身与车轮之间的相对速度,减振控制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636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597719.1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主动悬架变形补偿方法、系统和车辆,应用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当确定车辆的主动悬架处于冲击状态时,获取主动悬架的角度信号;根据角度信号,确定主动悬架的弹簧力;计算弹簧力的相反值作为主动悬架的变形补偿力;其中,弹簧力和变形补偿力均为矢量;基于变形补偿力,得到力值命令并发送给主动悬架中的减振器,以使得减振器响应于力值命令,输出变形补偿力。本申请能够有效地抵消车辆受到冲击时悬架的弹簧所产生的弹簧力,从而衰减车辆所受到的冲击,提升了主动悬架的抗冲击性能,具有更佳的抗冲击效果,有利于提升乘车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890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16575.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控转向变传动比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其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其中线控转向变传动比控制方法将获取的车辆的状态信息输入到冗余校验控制算法进行冗余处理,提供高安全的冗余控制信息,以提高安全性;并通过对冗余控制信息进行输出处理,以得到驾驶模式循环校验输出和车速信息循环校验输出,然后将经过校验输出的内容进行变传动比决策计算,将决策后的变传动比作为对外输出进行变传动比控制,实现线控转向的变传动比功能,通过设计提升车辆稳定性的线控转向变传动比控制策略,解决线控转向控制系统在不同驾驶模式切换、不同车速变化情况下由于变传动比输出引发的车辆稳定性问题,避免潜在的车辆失稳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4264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88578.9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D1/4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无人机伴飞方法、车辆、车载无人机。目标车辆需要获取无人机伴飞激活指令,再基于无人机伴飞激活指令,确定车载无人机的伴飞目标位置;进一步,实时获取目标车辆的驾驶操控指令、车辆惯性传感数据和车辆行驶速度,通过目标车辆的底盘域控制系统,将驾驶操控指令、车辆惯性传感数据和车辆行驶速度输入预构建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实时运动状态计算,得到持续更新的车辆运动状态信息。从而将持续更新的车辆运动状态信息和伴飞目标位置发送至车载无人机执行伴飞任务。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便能够在车载无人机执行伴飞任务的过程中,与车辆保持较好的协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3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32961.2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复合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中,主动减振器主体包括第一外筒、第一阻尼活塞、第一活塞杆、液压油路、蓄能器和电动液压泵,第一外筒设有第一液腔,第一阻尼活塞设于第一液腔内以将第一液腔分为复原腔和压缩腔,并能沿第一外筒的轴向移动,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第一阻尼活塞连接,蓄能器和电动液压泵设于液压油路上,液压油路的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和压缩腔连通;磁流变减振器主体设于压缩腔内,磁流变减振器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筒和第一活塞杆连接;电控阀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和压缩腔连通。本发明在低频、中频和高频工况下能发挥优良的减振作用,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7181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732417.1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执行器的车辆后轮转向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车辆车速信号和方向盘转角信号分别确定两侧后轮的转角执行信号;根据转角执行信号分别计算得到两侧后轮的目标转角;设置横摆角速度开环反馈使后轮相对于前轮先反向转动再同向转动;两侧转向执行器接收到基于各自的转角执行信号生成的控制信号后,分别调整当前两侧后轮转角的位置至目标转角的位置,实现两侧转向执行器分别的主动转向动作;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执行器的车辆后轮转向控制方法,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增强驾驶员的横摆响应感觉,当一侧执行器失效之后,通过控制另一侧的执行器反向转向,实行功能冗余,增加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25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02917.9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盘主动回弹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汽车,其中该方法包括:读取汽车当前前轮转向电机的扭矩以及转角;读取汽车当前车速、方向盘转角、方向盘扭矩,当车速小于车速阈值、方向盘转角大于转角阈值、方向盘扭矩小于扭矩阈值时,启动方向盘回弹功能;确定目标回弹扭矩;确定目标回弹速度;执行回弹操作。本发明可以通过判断汽车是否属于原地转向并撒手状态;当汽车处于上述状态时,则提供契合传统EPS车辆的原地转向特性,增强了驾驶体验感。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726701.9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P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速传感器信号质量的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以恒定转速驱动转动电机旋转,根据采集的若干组第一测量轮速值确定偏差测试结果,以正弦曲线的转速驱动转动电机旋转,根据采集的若干组第二测量轮速值达到预设值的平均时间延迟确定延迟测试结果,根据采集的若干个速度脉冲中的若干个高电平电流值确定速度脉冲波动测试结果,根据采集的若干个协议脉冲中所有位的赋值和若干个中电平电流值确定一致性评估结果和协议脉冲波动测试结果,根据多组轴向气隙和径向气隙对应的测试结果对轮速传感器信号质量进行评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自动全面评估轴向和径向气隙对轮速信号质量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75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21311.4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轮转向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汽车,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汽车的方向盘转角、汽车车速以及汽车后轮的轮跳行程;当方向盘转角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汽车车速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轮跳行程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时,确定汽车的后轮转角与前轮转角之间的系数为第一比例系数;当方向盘转角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汽车车速小于于第二预设阈值,且轮跳行程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确定汽车后轮转角与前轮转角之间的系数为第二比例系数;根据第一比例系数或者第二比例系数,控制汽车后轮转向。本方法可以减小车轮Y向空间占用,提高整车产品竞争力。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55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26675.X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作动力抗扰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方法包括:计算出主动减振器输出的输出力值与目标力值与之间的差值作为误差力值;根据误差力值确定补偿扭矩值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输出对应的补偿扭矩,补偿扭矩用于补偿作动力产生的扰动。本申请能在现有的主动减振器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对作动力的抗扰动控制,即根据补偿扭矩补偿作动力产生的扰动,使主动减振器输出的作动力波动更小,抑制高频振动,提升车辆操控性能,进一步还可以提升乘车舒适性,可广泛应用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