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30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08149.0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D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减振器压力转扭矩反馈加前馈的算法,包括电动液压泵旋转一圈时,通过电机的输出扭矩计算出电机对外做功的数值;在不考虑容积效率及机械效率时,通过电动液压泵两侧的压差与电机的排量计算出液压泵对外输出液压功的数值;在不考虑主动减振器的压力损失时,通过计算出电动液压泵两侧的压差与活塞的面积计算出Fcmd值;建立主动悬架压力值与电机扭矩的关系,保证该处的延迟接近0;对作动力进行精确的作动力反馈调节。本发明首次提出基于力值请求或者压力请求,迅速计算出电机扭矩,通过电机输出功率与泵液压功率的关系建立扭矩的前馈算法,保证主动悬架的延迟在15ms以内,保证响应带宽达到25Hz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40563.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模式切换的液压悬架系统,包括: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包括进液口与出液口;液压供能装置,能输出压力液体;电液伺服阀,包括切断工位与连通工位,所述执行器与液压供能装置通过电液伺服阀连通;连通管路,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通过两个独立的连通管路与所述电液伺服阀连通;所述连通管路上设有电控节流阀以及蓄能器。本发明可以通过切换电液伺服阀以及电控节流阀以及蓄能器,使得悬架能在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以及被动悬架之间进行切换,而且结构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悬架系统的悬架模式切换方法以及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7432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52349.4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及具有其的车辆,电磁离合器包括:丝杠,丝杠的第一端套设有丝杠轴承,丝杠轴承设有第一外花键;活塞,活塞与丝杠轴承相邻地设置,活塞套设与丝杠上,活塞设有第一内花键,活塞靠近丝杠轴承的一端设有锥形凸台,锥形凸台上设有第二外花键;磁场发生装置,至少部分的磁场发生装置沿活塞的周向设置。本申请通过在丝杠的两端分别设置活塞与丝杠轴承,设置了磁场发生装置,以使活塞具有使第一内花键与第一外花键相配合的第一锁止位置,以及使活塞的第一内花键与丝杠轴承的第一外花键分离的第二解锁位置,有效地使得当电机不需要工作时,使得活塞处于第一锁止位置,丝杠轴承不在转动,有效地降低电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74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9960.8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行驶参数;基于行驶参数,确定车辆的行驶状态,其中,行驶状态用于表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状态;基于行驶状态,确定车辆中副车架半主动衬套的目标需求刚度,其中,副车架半主动衬套用于对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需求刚度进行调整;通过目标需求刚度,对副车架半主动衬套进行控制。本发明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操作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521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36576.3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6 , B60G17/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高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处理器和车辆。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的迎宾功能启动,向车辆的主动悬架控制器发送第一调节指令,和向车辆的空气悬架控制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其中,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控制主动悬架控制器将车辆的车身高度调节至第一目标高度,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控制空气悬架控制器将车辆的车身高度调节至第二目标高度;响应于车辆的车身高度调节至第一目标高度,控制主动悬架控制器的第一支撑力减小,其中,第一支撑力减小的过程中,空气悬架控制器的第二支撑力增大;响应于通过第二支撑力将车辆的车身高度调节至第二目标高度,确定车辆的迎宾功能完成。本发明解决了车辆的车身高度的调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1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0429.9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8 , B60G17/015 , B60G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主动减振器。包括主动减振器本体、电动液压泵、蓄能器、压缩腔油路和复原腔油路;所述主动减振器本体与车身和悬架连接;所述压缩腔油路一端与主动减振器本体的压缩腔连接,另一端与电动液压泵连接;所述复原腔油路的一端与主动减振器本体的复原腔连接,另一端与电动液压泵和蓄能器连接。本发明可以弥补主动减振器响应带宽不足的缺点,降低主动减振器无法响应的高频段阻尼力,提高整车高频振动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0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16035.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总成、车辆和车辆减震控制方法,属于车辆减震技术领域。该减振器总成包括减震器本体,包括内设有滑动腔室的工作缸体和滑动设置于滑动腔室内的活塞,活塞将滑动腔室分隔为复原腔室和压缩腔室;第一外置管路,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室和压缩腔室连接;数字式增量阀,设置于第一外置管路上;蓄能器,与第一外置管路连通,且位于数字式增量阀远离复原腔室的一侧;压缩补偿阀,设置于活塞,用于压缩时连通复原腔室和压缩腔室;复原补偿阀,设置于第一外置管路上,且位于蓄能器靠近压缩腔室的一侧,用于复原时连通压缩腔室和蓄能器。本发明加快减振器的响应速度,避免油液阻力的影响,提高对阻尼力的控制精度,降低接线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6348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07050.7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空气弹簧,包括上罐体、囊皮、下支撑座,上罐体内设有活塞,囊皮卷曲在上罐体下侧的活塞上,囊皮底部安装在下支撑座上;囊皮上设有囊皮帘线,囊皮帘线的排布分为两段,下段采用零角度平行排布,上段采用非零角度交叉排布。一号支撑环、二号支撑环粘接在囊皮外侧,与下底座一起形成囊式部分;上段囊皮卷曲在活塞上,形成膜式部分。应用变角度帘线的囊皮,其中平行帘线段用于囊式部分,用以承受扭转载荷,交叉帘线用于膜式部分,用以承受反复卷曲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8636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597719.1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主动悬架变形补偿方法、系统和车辆,应用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当确定车辆的主动悬架处于冲击状态时,获取主动悬架的角度信号;根据角度信号,确定主动悬架的弹簧力;计算弹簧力的相反值作为主动悬架的变形补偿力;其中,弹簧力和变形补偿力均为矢量;基于变形补偿力,得到力值命令并发送给主动悬架中的减振器,以使得减振器响应于力值命令,输出变形补偿力。本申请能够有效地抵消车辆受到冲击时悬架的弹簧所产生的弹簧力,从而衰减车辆所受到的冲击,提升了主动悬架的抗冲击性能,具有更佳的抗冲击效果,有利于提升乘车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23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32961.2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复合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中,主动减振器主体包括第一外筒、第一阻尼活塞、第一活塞杆、液压油路、蓄能器和电动液压泵,第一外筒设有第一液腔,第一阻尼活塞设于第一液腔内以将第一液腔分为复原腔和压缩腔,并能沿第一外筒的轴向移动,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第一阻尼活塞连接,蓄能器和电动液压泵设于液压油路上,液压油路的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和压缩腔连通;磁流变减振器主体设于压缩腔内,磁流变减振器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筒和第一活塞杆连接;电控阀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和压缩腔连通。本发明在低频、中频和高频工况下能发挥优良的减振作用,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