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4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86808.7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蓄能器的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系统、调节方法及车辆,其中主动悬架执行器包括缸筒、上接头、下接头与活塞杆,缸筒内部形成有主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主腔体与上腔体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上通孔,上腔体内侧壁设置有上吸振层,主腔体与下腔体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下通孔,下腔体内侧壁设置有下吸振层;上接头连接于缸筒外侧;下接头连接于缸筒外侧;活塞杆位于缸筒内,活塞杆的顶端穿出缸筒的上端,本发明通过对流动的液体进行吸振、缓冲,有效降低了压力脉动对活塞杆产生的影响,使得活塞杆向外输出的主动力更加精准、稳定,从而提高主动悬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2339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32961.2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复合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中,主动减振器主体包括第一外筒、第一阻尼活塞、第一活塞杆、液压油路、蓄能器和电动液压泵,第一外筒设有第一液腔,第一阻尼活塞设于第一液腔内以将第一液腔分为复原腔和压缩腔,并能沿第一外筒的轴向移动,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第一阻尼活塞连接,蓄能器和电动液压泵设于液压油路上,液压油路的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和压缩腔连通;磁流变减振器主体设于压缩腔内,磁流变减振器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筒和第一活塞杆连接;电控阀两端分别与复原腔和压缩腔连通。本发明在低频、中频和高频工况下能发挥优良的减振作用,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816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70579.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中的故障处理方法以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描述目标车辆故障信息的待处理音频以及目标车辆的车架号信息,并将待处理音频和车架号信息发送至目标云端;接收目标云端发送的初筛故障节点,并基于初筛故障节点生成日志调取指令,以基于日志调取指令获取初筛故障节点所对应的运行日志数据;将目标车辆所属环境的环境数据、故障发生时间数据、车架号信息、运行日志数据以及待处理音频发送至目标云端;接收目标云端发送的目标故障原因以及解决方案音频,以基于解决方案音频对目标车辆进行故障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37684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43970.1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2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座舱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座舱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电磁监测设备,电磁监测设备设置于乘员舱中;接收机模块;远程监测系统,远程监测系统与接收机模块、电磁监测设备均通信,远程监测系统至少包括信号分析设备,信号分析设备用于根据电磁监测设备的测量参数和第一波段信号确定至少一处目标空间内的电磁场参数是否超过阈值并生成监测数据;频率源模块,频率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波段信号生成特定频率信号作为参考信号,以帮助信号分析设备识别和测量目标空间中的信号频率和信号强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能对座舱内电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67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0982725.X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车辆。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多个客观属性信息集合和多个主观属性信息集合;由每个客观属性信息集合依次与各个主观属性信息集合构成信息集合,得到候选属性信息集合,并从多个候选属性信息集合中确定具有相关性的集合,得到目标属性信息集合;根据每个目标属性信息集合确定每个客观属性的客观属性指标区间;从多个客观属性信息集合获取每类车辆在各个客观属性下的测试信息,得到目标测试信息集合,并根据目标测试信息集合和客观属性指标区间确定车辆的测试结果。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性能测试方法与车辆的部分性能不适配,导致对车辆的性能的测试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30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31406.8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仪表盘显示信息的耐久性检测方法、装置,涉及车辆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仪表盘的原始显示界面和当前显示界面;根据原始显示界面构建检测用例序列;根据检测用例序列和原始显示界面确定原始视频;根据检测用例序列和当前显示界面确定待测视频;对当前显示界面与原始显示界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第一分析结果,以及对待测视频与原始视频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第二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用于确定当前显示界面中的静态显示信息和动态显示信息是否存在耐久性问题。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人工触屏与评判的方式对车辆仪表盘显示信息进行耐久性检测分析导致检测结果客观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55826.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00 , F16F15/023 , F16F15/027 , B60G17/018 , B60G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耦合主动减振器及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其包括:液力耦合机构,包括连接有主动件的输入轴和连接有从动件的输出轴;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容纳有油液;传动机构,与输出轴连接;驱动件,用于带动输入轴转动。通过油液传递力矩,可达到减振的效果。驱动件带动输入轴转动,通过油液将力矩传递至输出轴,最终通过传动机构将力矩转化为主动力或阻尼力并作用于车身,从而达到主动减振的效果,可增大减振器的柔度,防止系统卡滞。由于路面激励的不确定性,采用该减振器可以减少冲击。此外,没有电磁阀和液压泵等部件,减少了结构上的复杂度,且结构控制较为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1823856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77141.0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165 , B60G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力控制方法、控制器、车辆及存储介质,属于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其中,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力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车轮和主动减振器的车辆,主动减振器包括泵体,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力控制方法,包括:当车轮振动时,根据泵体的转动惯量,计算泵体的电机克服转动惯量的需求扭矩或需求转速,并根据需求扭矩或需求转速控制泵体的电机输出,以调节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力,通过算法调整,即可实现对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力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3619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0993305.7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控后轮转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到的目标车辆的方向盘转角和方向盘转速,确定目标车辆的目标驾驶模式为入弯模式或出弯模式,实现车辆的驾驶意图的识别,进而在目标车辆的目标驾驶模式为入弯模式时,控制目标车辆的后轮反向转向,有助于在车辆处于紧急避让时快速躲避障碍,并在目标车辆的目标驾驶模式为出弯模式时,控制目标车辆的后轮同向转向,有助于车辆在躲避障碍后快速恢复原有路线,实现了车辆进入弯道和驶出弯道的后轮转向控制,使得车辆进入弯道和驶出弯道更加敏捷机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80163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372886.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综合转向输入控制与路面输入控制来计算前后抗侧倾力矩分配,侧倾天棚控制在车身和惯性基准之间的侧倾方向上安装虚拟天棚阻尼器,隔离车身侧倾运动,采用道路输入算法来减少由道路激励引起的瞬时侧倾运动,并且通常使用转向输入算法来控制由转向引起的稳态侧倾角。本发明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采用侧倾天棚阻尼控制方法,针对车辆在侧倾摆动时产生侧倾角速度引起的头部甩头的行驶舒适性研究,结合天棚控制理论开发了侧倾天棚阻尼控制原理,通过主动横向稳定杆输入辅助侧倾力矩,减小因路面激励输入引起的车辆侧倾角速度,降低车辆驾乘人员的颠簸感和头部晃动,增强乘坐舒适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