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3076A

本发明公开了光伏储能电源装置,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远离箱体内底壁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组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底座和箱体等装置的设置,当需要对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启动调节电机,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转动带动调节轮转动,调节轮带带动连接板进行角度调节,连接板带动主光伏板与副光伏板同时进行角度调节高实现了能够根据环境需求调整照射角度,使光伏板有效的吸收光能,从而避免了因较难对其角度进行调整,导致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能的问题发生。
CN11591307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光伏板的支撑装置,涉及光伏板安装技术领域,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两端均固定嵌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均固定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之间固定有安装座,且矩形框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安装座的驱动机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光伏板的凹槽,凹槽一端开设有滑槽,本发明不仅能够对光伏板进行多方位的角度调节,而且通过夹持的方式对光伏进行固定,能够便于对光伏板进行安装和拆卸,并且当遇到暴雪、冰雹等极端天气时,能够将光伏板翻转180°对光伏板进行防冲击保护,而且能够对光伏板的外壁进行清洁。
CN11591306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光伏节点连接结构及使用方法。为了克服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面板上时无法调节节点高度和光伏组件安装位置,本发明采用一种结构可靠,节点安装高度及安装位置可调整的光伏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屋面板连接装置、屋面板、光伏组件和双层导轨,各组件间采用螺栓螺母配合固定,构件组成模块明确,传力清晰,有效符合强核心、弱构件原则,基于施工实际要求实现的三轴安装位置范围可调整功能,确保对种类多样的屋面环境的适应能力。
CN115913063A

本发明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水土流失的边坡光伏支架结构,包括由多个横向水槽组成的横向水渠和由多个纵向水槽组成的纵向水渠,还包括光伏板本体,纵向水渠和横向水渠共同组成井字形结构的光伏支架,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的交接处通过导流槽连接,横向水槽内连接有连接机构,且导流槽内连接有与连接机构相配合的桁架,横向水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步梯,步梯利用连接机构在横向水槽上移动,且在移动的同时能清理横向水槽内的杂物。该防水土流失的边坡光伏支架结构,可以将光伏板模块整体组装在边坡上,实现对边坡的全覆盖防护,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且在后期维修更换光伏板时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到达制定的位置进行作业。
CN11591306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固定机构及光伏设备,具体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光伏组件本体和用于支撑光伏组件本体的支撑斜架;以及用于固定光伏组件本体的固定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组件,能够将每个光伏组件本体快速定位安装在“口”型框体结构和支撑斜架之间,且密封胶凸和光伏组件本体的上表面接触,密封胶凸对光伏组件本体的端部进行密封缓冲接触,从而对光伏组件本体整体进行密封缓冲定位,防止多个光伏组件本体相邻的端部之间出现缝隙,后续下雨天时,雨水无法通过多个光伏组件本体相邻的端部之间流入光伏组件本体的下方对光伏组件本体下表面元器件造成损坏,进而提升了光伏组件本体的安装效果。
CN11591305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热电耦合柔性发电装置,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钙钛矿太阳能薄膜电池、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储能层以及若干温差发电柔性薄膜电池,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储能层热连接在所述钙钛矿太阳能薄膜电池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储能层包括上底面大于下底面的四棱台和连接在四棱台的下底面的突出平台;每个所述温差发电柔性薄膜电池的热面与突出平台热连接,其中,所述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储能层在白天期间吸收上层所述钙钛矿太阳能薄膜电池因受光辐照而产生的热量,进而将所述钙钛矿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工作温度保持在设定区间,同时全天将白天期间所吸收的热量传达至底层所贴合的所述温差发电柔性薄膜电池从而进行温差发电。
CN115913058A

本发明属于能源领域,特别是水面发电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发电系统,包括浮力装置(1)、发电装置(2)、储能装置(3)、约束装置(4)。通过浮力装置、发电装置、储能装置与约束装置在水体和/或水体附近的整合,可以解决陆上发电系统的相关问题。将发电系统从陆地扩展到水面,提升可利用能源总量;实现太阳能、风力发电稳定输出,且储能装置成本低、寿命长、无污染;减轻负面因素尤其是自然灾害对发电装置的影响;节约土地资源;保障系统的空间稳定性,还可具有一定的自主移动性或可移动性;提高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增强对海洋的管理能力。
CN115913056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性马达驱动波形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初始驱动波形,利用初始驱动波形给线性马达提供驱动信号以进行工作;获取线性马达工作时的温度相关参数,基于温度相关参数与初始驱动波形确定出线性马达的温度变化曲线数据;基于温度变化曲线数据中的过温时长确定出过温检测结果;若过温检测结果表征温度变化曲线数据满足过温保护条件,则针对初始驱动波形中的驱动参数进行调整,直至基于调整后的初始驱动波形确定的最终温度变化曲线数据不满足过温保护条件时停止,得到目标驱动波形。本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振感失真和马达损坏,延长马达使用寿命。
CN11591305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的防打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打开控制开关,电机转动,MCU模块记录电机的正转状态a或反转状态b;(2)关闭控制开关,电机开始停止转动,此时记录电机开始停止转动到完全停止转动的时间,记为t1;(3)再次打开控制开关,此时MCU模块记录电机的正转状态a或者反转状态b,假如与步骤(1)中出现的状态相同,MCU模块则控制电源模块向电机驱动模块供电,假如为与步骤(1)中出现的状态不同,MCU模块则延迟不小于t1的时间后,控制电源模块向电机驱动模块供电。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防打火方法,可以节省电动工具的内部空间、增加工作效率,并且节省成本。
CN115913054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电源域的安全控制电路及微处理芯片,所述安全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一电信号;基准电源,用于输出第二电信号;采样比较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比较结果;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比较结果,生成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电源管理控制模块PMC,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和/或第二电信号判断是否存在电信号异常;其中,信号源和PMC属于第一电源域,采样比较模块、基准电源和PWM属于第二电源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PMC对PWM的供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而保障多电源域的安全控制电路的正常工作。
CN115913053A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电流源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计算出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容的电压参考值以及假设当前时刻为k时刻,预测出k+2时刻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容的电压预测值Vs(k+2);根据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容的电压参考值和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容的电压预测值Vs(k+2)建立目标函数J;比较不同开关组合状态下目标函数J的值,将最小的目标函数J对应的电容电压矢量作为最优矢量。本发明只需控制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容的电压便可以实现电机的控制,不需要权重系数,大大降低了控制算法的复杂度和计算量,利于推广和应用。
CN11591304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磁链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外环为转速环,输出为定子磁链参考值交轴分量,电机永磁体磁链作为定子磁链参考值直轴分量,并结合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计算出参考定子电压矢量的幅值和相角,用于优化脉宽调制脉冲模式与开关动作的确定;内环为磁链环,输入为定子磁链偏差,通过定子磁链轨迹跟踪控制器对优化脉宽调制的开关时刻进行实时修正,从而消除定子磁链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本发明方法不用估计电压、电流或磁链的基波分量,且取消了传统矢量控制的电流内环,可在简化控制结构的同时显著提升动态响应速度,实现优化脉宽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闭环控制。
CN115913040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流环硬件加速引擎以及系统,其中电流环硬件加速引擎包括:CLARK变换加速模块、PARK变换加速模块、PID加速模块、反PARK变换加速模块、补偿模块、电角度计算模块、Cordic计算模块以及SVPWM加速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α轴电压、所述第二β轴电压、所述第一补偿电压、所述第二补偿电压以及SVPWM的算法,得到最终输出到PWM模块的占空比。本申请可广泛应用于电机技术领域内。
CN115913022A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弱磁区域下转矩闭环铜耗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实际母线电压,使得相同转矩下的定子电流最小,并且无需进行预先繁琐的标定工作就能使电机工作在接近理论状态的工作点,大大节约了电机控制的前期工作,同时提高了电机在弱磁区域的控制精度与工作效率。
CN11591302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转矩脉动和测量噪声的双环补偿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卡尔曼滤波模块抑制速度编码器中的白噪声干扰,再采用含陷波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的电流补偿模块来抑制电流环的周期性谐波和干扰,提高稳态时速度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速度补偿模块对速度环过大超调量进行抑制,通过卡尔曼观测器和双环补偿器抑制速度传感器白噪声,减小速度环超调量,减小速度稳态抖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抑制速度传感器测量噪声;2)抑制电流环周期性谐波;3)抑制电流偏移和增益误差;4)抑制速度环反馈超调。本发明利用含卡尔曼观测器的双环路补偿算法,比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抗噪声的能力。
CN11591302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传感器自动标定方法包括:提供逐渐增大的d轴电压,在不同d轴电压下将控制角度依次设定为0°,60°和300°,检测控制角度与测量角度的误差,若不满足要求则重复流程;若满足要求,则确定零位标定值并自动写入电机控制器中。本发明的自动标定流程中,在每次设置控制角度后,检测电流值是否过载,若过载则结束流程并提示标定失败,若未过载则继续流程。在确定角度的过程中,每次测量前计数延迟,并在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均值,从而能减小测量值误差。
CN115913007A

本发明公开一种马达控制器,其具有一开关电路、一控制单元以及一工作周期处理单元。该开关电路耦合至一马达以驱动该马达。该控制单元用以产生多个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开关电路。该工作周期处理单元接收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其中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具有一第一工作周期。该工作周期处理单元用以判定是否该第一工作周期等于0%或100%。该工作周期处理单元具有一工作周期计算单元,其中该工作周期计算单元用以撷取该第一工作周期。
CN115913005A

本发明提供一种励磁电流的控制装置、电励磁同步电机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连接在单片机和励磁功率变换器之间,所述励磁功率变换器包括多个逆变器以及励磁绕组,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用于根据单片机输出的指令电流值和环宽值,确定滞环上限电压值和滞环下限电压值;第二模块用于将励磁绕组的激励电流转换为对应的激励电压,并基于激励电压与滞环上限电压值和滞环下限电压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驱动多个逆变器中的对应两个目标逆变器,以控制励磁绕组的电流在所述激励电压小于滞环下限电压值时增大,并在所述激励电压大于滞环上限电压值时减小。旨在提供一种容易操作且精准度高的励磁电流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913004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分子泵控制器的制动电路、系统、制动方法,包括:分压模块、基准模块、比较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分压模块根据电源电压取得分压电压且分压模块将分压值传递给比较模块;所述基准模块用于提供基准电压且基准模块将基准电压传递给比较模块;所述比较模块用于根据分压电压、基准电压的结果来向驱动模块传递信号;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控制模块的开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是否向制动负载放电。本申请的一种磁悬浮分子泵控制器的制动电路、系统、制动方法,通过对电路和制动负载的设计,将转动动能转为其他能力如热能。减小了电机的体积以及电气元件的使用成本,系统工作时不影响磁悬浮分子泵其他功能,结构简单。
CN115913001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中无刷直流电机为外转子直流电机,定子设置在转子内,定子上安装有电枢绕组。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交互单元、电机速度检测单元、主控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还可以包括刹车驱动单元,电机温度检测单元等。本发明采用磁编码器替代霍尔传感器进行电机旋转速度采集,降低了电机运行过程中因机械轴振动而造成编码器失效甚至损坏的风险,具有简单的机械结构和更高的环境耐受能力,而且尺寸紧凑,方便携带和安装。
CN11591299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冷却驱动的温差发电模块,包括辐射冷却子模块、温差发电子模块和热端翅片;本发明基于辐射冷却技术的温差发电方法,通过被动式辐射制冷得到全时段低于环境温度的冷端温度,利用冷热两端的较大温差产生可观的发电量,为电力稀缺地区的全时段用电提供了保障。
CN115912992A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实现废热发电的纳米流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基本元件为环形异质纳米通道,由同管径的碳纳米管和氮化硼管拼接组成的环形通道,其拼接处为异质结,所述环形异质纳米通道内封装纳米流体,该基本元件在实验室中利用微纳加工技术生成。本发明还提供了可实现废热发电的纳米流体装置的发电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纳米流体装置为封闭系统,只要提供热源,环形通道内的流体就能持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源源不断的发电;2.可以利用机械生产中产生的废热进行发电,节能环保,设备成本低且易实现。
CN115912991A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压电复合型拓频振动能量收集器及系统,所述振动能量收集器包括:固定架、磁悬浮结构、两个压电片、两个线圈组和不锈钢外筒;两个压电片固定在固定架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线圈组分别设置在固定架的两个线圈安装壁上;两个线圈安装壁相对设置;磁悬浮结构的中心磁铁的可滑动的设置在固定架的两个固定壁上;两个固定壁相对设置;在振动时,中心磁铁沿两个固定壁滑动,使两个线圈组切割中心磁铁的磁感线,产生电磁感应电能;两个压电片在振动作用下产生第一压电效应电能,中心磁铁沿两个固定壁滑动时,对两个压电片撞击,使两个压电片产生第二压电效应电能。本发明基于电磁感应和压电效应实现了电磁压电复合型拓频振动能量的收集。
CN11591298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振动‑温差混合能量收集的自供电传感系统,收集变压器外壳振动与温差变化产生的能量,用于变压器外壳传感监测设备的供电,设计宽频带(0‑3000 Hz)的振动能量收集收集装置,包含压电、电磁感应与纳米摩擦发电能量收集单元,多种能量收集对应的振动能量收集能提高能量收集装置的输出功率(>10mW);温差能量收集模块采用热电材料,保证热电薄膜的输出电压为10mV/℃,实现面向变压器振动与外壳温度监测的微系统能量自行供给,提出基于温度与振动信号的变压器在线自供电传感监测方法,实现变压器健康状态的在线监测与远程维护。
CN115912984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用负极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应用。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取商业食用盐,研磨,筛分,得食用盐粉末;2)将食用盐粉末喷撒到铝板上,超声,得铝模板;3)取预聚体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在真空状态下,静置30‑40min,得聚二甲基硅氧烷;4)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刮涂到铝模板上,于50‑65℃下,真空干燥2.0‑2.5h,剥离,得摩擦纳米发电机用负极摩擦材料。本发明的模板表面凹坑多且细密,所得的负极摩擦材料表面粗糙度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面积制备,模板可反复使用,经济实用;所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良好的供电能力,应用前景好,可用于金属的腐蚀防护,防腐效果好。
CN115912972A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化的电磁特性的逆变器,其包括:用于联接直流电压源的直流输入端;中间回路电容器,其具有多个输入触点,用于注入借助直流电压源产生的直流电流,其中,输入触点安置在中间回路电容器的电容器壳体上;多个半桥,其分别具有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用于将直流电流转换成具有多个相电流的交流电流,其中,半桥沿逆变器的横向方向成列布置;用于将直流电流馈入半桥中的直流汇流排组件,其具有正的直流汇流排和负的直流汇流排,其中,正的和/或负的直流汇流排沿逆变器的横向方向在半桥的列上延伸,使得正的和/或负的直流汇流排的宽度达到半桥的列的宽度;交流汇流排组件,用于将交流电流输出到电动驱动装置;冷却器,用于冷却半桥。
CN11591296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桥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电力电子领域,用于对H桥进行控制。本申请中主控单元可以直接下发适用于两电平桥臂的原始调制波与原始载波,在H桥使用两电平桥臂时,根据两电平发波方式进行驱动;在H桥使用三电平桥臂时,便可以将两倍的原始调制波作为H桥左桥臂的调制波,将原始载波的最大值与原始调制波差值的二倍作为H桥右桥臂的调制波,将原始载波作为下三角载波,将原始载波与原始载波最大值之和作为上三角载波,从而得到适用于三电平桥臂的调制波与载波,并得到相应的驱动信号对H桥进行驱动即可,用户可以灵活在两种不同的桥臂间进行选择而无需改变原始调制波与原始载波,提升了用户体验。
CN115912962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IGCT模组结构及IGCT变流器,包括:四个功率柱;四个功率柱包括两组,每组包括第一功率柱和第二功率柱;第一功率柱的轴向包括三个IGCT,第二功率柱的轴向包括四个二极管;三个IGCT与四个二极管中的三个二极管一一对应通过铜排并联,四个二极管中的另一个二极管为缓冲吸收电路中的二极管。采用四个功率柱,四个功率柱包括两组,每组包括第一功率柱和第二功率柱;第一功率柱的轴向包括三个IGCT,第二功率柱的轴向包括四个二极管;三个IGCT与四个二极管中的三个二极管一一对应通过铜排并联,每相变流器包括一个模组结构,由于功率柱变短,因此,可以提高模组结构的稳定性,模组结构不容易垮塌。
CN11591296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光伏变换器主参数设计方法,考虑光伏子模块元器件失效率和光伏子模块数量要求,结合元器件应力及热效应,确定光伏子模块额定电压;根据光伏变换器预设容量参数、光伏组件接入逆变器电缆载流水平以及子模块的成熟核心器件技术参数,确定光伏子模块额定容量;根据交流电压预设参数、光伏子模块拓扑类型和子模块能量利用率,确定光伏子模块数量和直流侧电压水平;根据光伏变换器直流母线接线方式,考虑光伏出力不均衡工况,利用桥臂能量波动方法确定最优电容值。本发明计及光伏出力不平衡工况、器件通流限制和直流母线接线方式,确定模块化多电平光伏变换器核心参数;当系统条件变化,经过循环迭代,适时更新。
CN115912960A

一种单相三电平异构混合桥臂型储能逆变器,包括开关管S1、S2、S3、S4、S5、S6、S7,二极管D1、D2、D3,电感L1和L2,电容C1和C2。该逆变器采用了异构混合桥臂结构,增加了功率流通路径,同时提高了元器件的利用率。相较于传统桥式逆变器,本发明一种单相三电平异构混合桥臂型储能逆变器不存在桥臂功率开关管直通风险以及功率开关管体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同时该逆变器相较于传统两电平逆变器,增加了输出电平数,降低了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减小了开关损耗、提升了电能变换效率。
CN11591295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氢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制氢装置进行制氢,该制氢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变流单元、DC/DC电压转换单元和制氢电源控制器;主控制器用于获取交流电网的交流信号,并根据交流电网的交流信号向变流单元提供变流控制信号;变流单元用于根据变流控制信号,将交流电网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制氢电源控制器用于控制DC/DC电压转换单元将直流信号转换为具有恒定电压的供电电源,以控制制氢装置启动;制氢电源控制器还用于在制氢装置启动后,实时获取制氢装置的温度,且在制氢装置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DC/DC电压转换单元将直流信号转换为具有恒定电流的供电电源,以控制制氢装置进行制氢。
CN11591295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并联变流系统直流侧谐波电流抑制系统及方法。多并联变流系统包括N个并联变流器,N个并联变流器的直流侧并联连接,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N个从控制器,所述N个从控制器与N个并联变流器一一对应。主控制器中,获取直流侧总电流,根据直流侧总电流与谐波电流参考值依次经直流谐振控制器、park反变换器得到交流电流参考值,将交流电流参考值经分配模块分配给各从控制器。从控制器中,检测对应并联变流器的交流侧电流,根据交流侧电流与交流电流参考值分配值依次经交流谐振控制器、调制模块生成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控制指令。本方案可以同时抑制多并联变流器的直流侧电流谐波和交流侧电流谐波,方法简单有效实用。
CN115912949A

本发明涉及AC‑DC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保护AC‑DC开关电源输入电解电容的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高压自供电电路、电压基准电路、电压比较器、触发器、驱动电路和功率管,电压检测电路的一端与电子开关的端口C连接,电压检测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端口B和功率管,电压基准电路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正输入端与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触发器的第二端连接,触发器的第三端通过驱动电路与功率管的栅极连接,功率管的漏极连接至端口A。本发明能够当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控制功率管关断,使得滤波电路中的电解电容阴极与整流桥断开,电容两端不再承受高压,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CN115912948A

本公开涉及无线充电系统中整流电压的自适应提升。一种无线功率接收器包括整流器,整流器具有耦合到接收器线圈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并且具有耦合到接地的第一输出和第二输出,在第二输出处整流电压被产生。第一开关耦合在第二输入和接地之间,并且由在第一节点生成的第一栅极电压控制。第二开关耦合在第一节点和接地之间,并且由第二栅极电压控制。当整流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第一栅极电压闭合第一开关以将第二输入耦合到接地,从而提升整流电压。当整流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第二栅极电压闭合第二开关以使得第二栅极电压被拉到接地,从而限制整流电压的提升。
CN115912937A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LLC谐振变换器,包括:谐振网络、有源钳位网络、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谐振网络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有源钳位网络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有源钳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和异名端连接,用于获取移相控制的目标驱动波以控制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并钳位第一变压器原边开关管的关断电流。由此,通过新增的有源钳位网络以移相调节的方式进行电压增益调节,避免通过调节开关管频率的方式导致开关管损耗增加,有源钳位网络可将第一变压器原边开关管的关断电流钳位至很小,进一步降低开关管损耗,提升系统效率和性能。
CN11591293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反激开关电源控制方法及电源设备,属于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反激变换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的原边设置有功率开关管;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隔离变压器原边的零电流检测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根据零电流检测电压确定隔离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并根据输出功率控制功率开关管,零电流检测电压与输出功率具有正相关关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激开关电源电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从而在输出电压较低时,采用较低的输出功率执行过功率保护,避免输出电流过大,同时避开了传统了低通滤波环节,实现简单、成本低廉、便于集成、响应迅速的优势。
CN115912933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压转换装置、不间断供电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该电压转换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变换电路、第二变换电路和谐振变压电路;第二变换电路的低电位直流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控制器用于在直流电源向负载放电时,控制第一变换电路和第二变换电路中各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以控制第二变换电路基于直流电源正极的电位将直流电源传输给负载的电压值提升为第一目标电压,其中,第一目标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直流电源的电压值。采用本申请,可在直流电源正极电位的基础上进行升压,提升装置的输出电压,结构简单,控制方法简便,适用性强。
CN11591292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一个实施例包括:变压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控制装置和次级侧回路。控制装置通过获取供电电压Vcc与预设值比较控制第二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一方面可以保证在开关电源电路刚启动时就建立足够的供电电压信号,减少开关电源的启机时间,简化了供电电路结构,允许减小供电电容的容值和启动电流,有利于减小启动电路的损耗;另一方面,第二开关管的工作时序与第一开关管互相独立,控制实现更简单,使得开关电源的成本更低、可集成度更高。
CN115912925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LLC谐振变换电路、充电设备、储能设备和用电设备,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其中,该LLC谐振变换电路是由多个谐波电路构成,每个谐波电路中多个变压器相互电连接,并与其它谐波电路的一个变压器电连接,使得谐波电路之间相互交叉,可以将一个谐波电路的电信号分流或分压到另一个谐波电路中,在不增加任何器件的前提下,使得各个谐波电路之间并联时,每个谐波电路的电信号的电流值相同,以及谐波电路之间串联时,每个谐波电路的电信号的电压值相同,有效降低了整个LLC谐振变换电路的控制策略的复杂度,以及减低了LLC谐振变换电路的成本。
CN115912924A

在系统供电功率有限的条件下,传统的电源输出调压方式在宽输入和宽输出电压需求条件下的电源效率不能满足系统高效率要求。为此,本发明的提出了一种可倍压调压输出电源电路,以适应电源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倍压调整的应用场合,利用电力电子开关,通过改变隔离变压器原边和副边的匝比,有效的增加了隔离变压器原副边功率传递时间,降低了原副边的开关管电流应力,提升电源的效率,包括开关变换电路、隔离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脉宽调制控制与驱动电路。
CN115912922A

用于安全地降低DC链路电压电势的技术包括检测由DC链路能量存储系统供电的系统的关闭,并且启动操作模式以将能量作为损耗的形式进行耗散,而不使用附加的电阻器,即在封闭的功率模块内部地耗散DC链路。
CN115912920A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谐振型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该控制方法,在检测到副边谐振电流换向后,控制副边电路中相应开关管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关断,不同于传统同步整流技术中在换向前即已关断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这些开关管的反并二极管在过零时刻附近导通,进而避免硅MOSFET等反并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较差的开关管作为整流管时出现的低频振荡等问题;而且,由于关断后电流换流至同桥臂内互补开关管的反并二极管或体二极管,也即换流至半周期内需导通的开关管的反并二极管或体二极管,所以经过死区时间后,再控制这些需要导通的开关管开通,即可实现对其的零电压开通。
CN115912914A

本发明的高效率软开关交错并联Boost电路,由两个主电路电感L1、L2,两个续流二极管D1、D2,两个功率开关管S1、S2,形成交错并联Boost电路,两个Boost电路的导通相位相差180°,软开关电路由辅助续流二极管DS1、DS2、DS3、DS4,谐振电容Cr1、Cr2以及辅助电感LS1、LS2组成。本发明在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电感与电容,无需增加额外的有源器件,利用它们之间的谐振,在主开关管换流时建立零电压或零电流开关条件。
CN115912910A

PWM移相全桥集成控制电路适用于高频脉冲开关电源。本发明应用了1个或门电路,4个异或门电路,2个D型触发器,4个施密特触发器,4个或非门电路,10个电压变换电路,对外接的系统时钟信号SYN‑1,脉冲宽度调节电平信号EA,故障保护关断电平信号SD等3个信号,进行相位变换、逻辑变换、脉冲边沿变换;最终输出相位4路可调的PWM全桥驱动信号。本电路使用外部时钟,共用外部时钟信号的电源,输出脉冲严格同步;可实现多个电源设备串联或并联;交流脉冲电源与直流脉冲电源均可并联增加输出功率,且不会增加电源内部环流。本发明采用硬件逻辑与硬件电压变换电路,其逻辑关系、电压转换关系是刚性的,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全桥开关误触发现象。
CN115912907A

提供了用于提供正电压源(309)、中间电压源(311)和负电压源(313)的三输出DC电压源,包括:正DC电压母线(301)和负DC电压母线(303),用于连接到DC电源;第一分压器,连接在正DC电压母线(301)与负DC电压母线(303)之间,其中,第一分压器包括电压设置组件(315)和电阻组件(317);以及短路保护组件,包括连接在电压设置组件(315)与电阻组件(317)之间的相反类型的第一晶体管(319)和第二晶体管(321),其中,每个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另一个晶体管的集电极以形成第一基极/集电极节点和第二基极/集电极节点,并且其中,中间电压源(311)由第一栅极/集电极节点或第二栅极/集电极节点提供。
CN115912902A

本发明属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交叉耦合电荷泵的衬底选择电路,包括开关对管电路、衬底选择电路、和输入时钟。输入时钟与开关对管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开关对管电路包含开关NMOS对管和开关PMOS对管,衬底选择电路与开关PMOS对管的衬底连接,用于将开关PMOS对管的衬底电位置为电路中最高的电位,提升开关PMOS对管阈值电压。本发明通过对交叉耦合电荷泵中开关PMOS对管衬底电位的置高,有效提高了交叉耦合电荷泵的效率及可靠性。
CN115912901A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刷控制器及其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升压电路和开关管控制电路,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升压电源,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通过单片机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时,供电电源持续给第一电容充电,在第一开关管关断时,第一电容和升压电源持续给第二电容充电,使第二电容两端的压差为升压电源的电压,从而在输出给开关管控制电路后,输出的电压为供电电源的电压加上升压电源的电压,通过调节第一场效应管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压差,控制开关管控制电路中的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和关断,进而通过简单连线即可实现第一场效应管充当开关的目的,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CN115912900A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产生装置以及电压产生方法。电压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电压产生器、第二电压产生器、第三电压产生器以及输出电压产生器。第一电压产生器至第三电压产生器分别产生第一电压至第三电压。输出电压产生器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压以在输出端产生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间转换时,在第一间区间中,第一电压产生器提供第一电压至第一电容,第三电压产生器使输出电压由第二电压变更为第三电压。在第二时间区间中,第一电压产生器以及第一电容使输出电压由第三电压变更为第一电压。
CN115912896A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终端电源抗干扰电路,包括防反接保护电路、浪涌保护电路,EMI滤波电路、电源模块电路以及输出滤波电路。EMI滤波电路包括磁珠、四个滤波电容、共模电感、差模电感以及第五滤波电容。电源模块电路包括电源稳压芯片、续流二极管、第一电阻、第六滤波电容、滤波储能电容以及储能电感。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第二TVS管、第二电阻以及第八滤波电容。本发明的车载终端电源抗干扰电路中针对电源稳压芯片设计EMI滤波电路,同时对电源模块的输出进行优化,保证车载电源的EMC和EMI达到标准要求,减少对车载设备和车辆系统的电磁干扰,保证正常运行。
CN115912890A

本申请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软启动电压电路及控制方法、和直流转换电路,该软启动电压电路包括电容充电电路、钳位电路,电容充电电路包括电流源、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充电电容,电流源、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充电电容依次连接,电流源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供电电压,第二开关管连接充电电容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串联节点,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输入一方波信号,第二开关管用于接入使能信号;钳位电路连接电流源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之间的串联节点,钳位电路用于当电容充电电路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时,对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进行电压钳位。本申请使得软启动时间更加精准。
CN115912877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电流接入端;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开关电路,开关电路与第一电阻并联;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控制装置与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装置用于在供电电路中电流的目标功率值小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传输控制信号至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目标功率值为供电电路的输入功率或者输出功率。
CN115912871A

本发明公开了供电控制电路、集成芯片及开关电源,其中,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二控制单元,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电路电源的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为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第二控制单元设有第一信号获取端、PWM信号获取端、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第一信号获取端获取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的第一电压信号,PWM信号获取端用于PWM信号的输入,第一驱动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端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驱动端输出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管。集成芯片集成了上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开关电源包括了上述的供电控制电路。本发明实现了无需设置第三绕组,可集成,同时损耗低。
CN115912870A

本申请属于能源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供电电路包括接口电路、开关电路和功率变换电路。接口电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该控制方法可以根据接口电路的输入电压控制开关电路和功率变换电路的工作状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工作电压小于功率变换电路的工作电压,因此只要输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就保持开关电路闭合,避免了输出电压不稳定,导致开关电路频繁关闭启动,如此可以降低开关电路的损耗,延长开关电路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开关电路和功率变换电路反复开关,造成后级电路损坏的问题。
CN115912869A

一种切换电容式转换器及其开关电路与开关。该切换电容式转换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单元,该些开关单元用以切换一电容器与一第一电源及一第二电源之间的耦接关系,其中该些多个开关单元至少之一包括一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及一切换驱动电路,其中该第一开关的导通电阻值大于该第二开关的导通电阻值,且该第一开关的寄生电容值小于该第二开关的寄生电容值。该切换驱动电路控制该第一开关的转为导通先于该第二开关的转为导通及/或控制该第一开关的转为不导通晚于该第二开关的转为不导通,使得该开关电路的一切换损耗小于一预设目标值。
CN115912849A

一种平板、扁线及石墨烯复合超导线圈的磁变动力和能源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主要由磁电共生动力定转子组件、磁变调速增能定转子组件/兼合磁变动力发电定转子组件、转子轴/传动轴组件、电磁铁/电枢绕组平板式线圈励磁驱动模块、磁变调速增能定转子结构扁线电枢绕组之石墨烯复合超导线圈励磁驱动模块、功率因数补偿单元、控制驱动器组件、系统工作电源/备电/UPS不间断电源/自馈电电源组件、系统接线端子组件、壳体及其它附件构成。本发明功能强大、效率高、应用领域广阔,独立式、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磁变动力和能源装置可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极干净的动力和能源。
CN11591284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定子结构的永磁电机。永磁电机定子组件采用模块化定子结构,单个模块化定子铁芯呈M型,绕组采用分数槽集中式单层结构,配合合适的并联支路数,极大提高电机的容错性。同时,所述定子组件的相邻模块化定子铁芯之间以及单个模块化定子铁芯的齿部中插有热管进行散热,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的热负荷,进而提高永磁电机功率密度。
CN115912838A

本发明的单相直流马达的一个方式具备: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相对的定子;以及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位于转子的径向内侧。轴位于定子的径向内侧。转子具有: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外侧的多个磁体;以中心轴为中心、沿轴向延伸并保持多个磁体的圆筒形状的圆筒部;以及板状的顶面部。顶面部具有圆环状的凸部,该凸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圆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该凸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轴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固定,该凸部在轴向上比圆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位置更向轴向突出。
CN115912835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及涡流损耗抑制方法,其中轴向磁场电机包括一定子和两转子,定子包括一定子机壳,定子机壳包括至少一金属板,金属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周间隔排列的铁芯安装孔,金属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定子断流缝,定子断流缝沿径向连通于铁芯安装孔和金属板的边缘;一封闭环,封闭环连接金属板连通定子断流缝的边缘;若干铁芯,铁芯安装在铁芯安装孔内并使铁芯的两端暴露在金属板两侧的两端上均套设有线圈;若干线圈,线圈套设在铁芯上,铁芯暴露在金属板两侧的两端上均套设有线圈;两转子设置于金属板的轴向两侧,铁芯暴露在金属板两侧的两端分别与转子气隙保持,达到定子在不改变金属材料的应用的前提下,实现抑制涡流损耗的目的。
CN115912833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及电气产品。该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轴向上对置,其中,所述转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均包括多个磁条,所述第一转子的N极磁条与所述第二转子的S极磁条在轴向上隔着定子相对配置,并且在周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所述第一转子的S极磁条与所述第二转子的N极磁条隔着定子相对配置,并且在周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由此,能够增加马达输出的扭矩,并且能够降低马达运行时的齿槽转矩,提高马达运行的平稳性。
CN11591282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专用装置,涉及电机退轴的技术领域,包括:主电源加热设备、辅助电源加热设备、安装工装、控制端;所述主电源加热设备用于加热铁芯;所述辅助电源加热设备用于加热电机转子N端压圈;通过所述安装工装将主电源加热设备、辅助电源加热设备和电机转子装配为一体;所述控制端按照工艺要求控制主电源加热设备和辅助电源加热设备运行;本发明,通过感应加热实现转子退轴,极大程度降低能耗,化简繁长的原机械加工退轴工艺,且效率高,因为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也比较低。
CN115912825A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容不同内径的涂油机构及涂油方法,包括涂油嘴、涂油主轴、涂油嘴安装座以及弹性抵接轮组件;涂油嘴安装座套设于涂油主轴的下端且绕涂油主轴可转动,涂油嘴安装座的周侧设置有涂油嘴安装孔;涂油嘴设置于涂油嘴安装孔内,并沿涂油主轴的径向往外延伸设置;弹性抵接轮组件设置有两组,其分别位于涂油嘴的两侧;弹性抵接轮组件包括抵接轮、抵接轮架和弹性元件;抵接轮的轮周面围绕上下轴向设置,抵接轮架的内端通过第一竖向轴铰接于涂油嘴安装座,抵接轮通过第二竖向轴铰接抵接轮架的外端,弹性元件作用于抵接轮架以使抵接轮具有朝向待涂油内壁面的外抵力;以及,涂油主轴连接有机械手,由机械手带着涂油主轴可沿设定圆周移动。
CN115912822A

一种线圈插入装置,通过使线圈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相对移动而将线圈插入到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中,在插入到槽中的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配置有绝缘纸,绝缘纸具有从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端面朝向一侧突出的翻边部,该线圈插入装置具备翻边部配置机构,该翻边部配置机构配置在槽内,相对于定子铁芯沿轴向相对移动,且在周向上与翻边部接触。
CN115912816A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凸极发电机转子斜键打紧装置,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支撑杆及用于支撑支撑杆的支撑柱;用于支撑发电机的转子轴的支撑组件;一端固定于支撑柱一侧的连接柱;设于连接柱之间的第一顶板;底部固定于第一顶板下表面的液压缸;上表面固定于液压缸的输出轴的衬板;套板及用于套板做升降运动的升降部,套板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套孔;对称设置于套孔侧壁的侧孔,在升降部驱动套板向下运动至转子支架位于侧孔内时,侧孔正对于转子支架的磁轨;与侧孔滑动连接的中间块;用于撞击中间块的撞击锤。在本发明中,通过液压缸边加压边通过撞击锤击打斜键,使得对于容量稍大的发电机转子能够达到斜键打紧紧度的要求。
CN11591281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泄露反馈功能的伺服中控缸保养维护装置,涉及伺服中控缸检测维护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位于滑块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滑轨,滑块的顶部安装有中空缸机构;本发明通过温控检测模块和液压传感器对整个缸体内活塞一侧液压油温度与压强的检测,当整个缸体内活塞与活塞杆或者活塞与缸体内壁出现漏液问题,可以通过整个控制台及时了解,利于工作人员对整个缸体进行内泄漏检测,再通过第一导轨机构上的分析环对整个缸体一端活塞杆表面进行探伤,第一伸缩杆一端连接的第一喷胶弧和第二喷胶弧对整个活塞杆损伤部位进行金属胶修复操作。
CN11591281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机电路板连接结构,连接在电源电芯与多个电机之间,包括电路板本体,各所述电机分别插接安装在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一侧表面,各所述电机之间并联设置且与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设有电机接线装置,所述电源电芯安装在所述电路板本体的另一侧表面,所述电源电芯与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设有电芯接线装置;本装置中多个电机并联安装且分别插接电连接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芯也电连接在电路板上,通过电路板完成电源电芯与多个电机之间的电路连接,不再需要导线进行连接,不仅简化了电器内部电路结构,可避免电线聚集在内部影响散热,此外本装置的此种电路板连接方式,方便组件,可提高组装效率。
CN115912807A

本发明涉及一种冗余电机的对称结构,包括:电机、底座、上盖、信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功率电路板;电机安装至底座内;上盖固定至底座;上盖和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腔;信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功率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内;信号电路板和功率电路板上下排布;柔性电路板连接信号电路板和功率电路板;功率电路板上的电容和电感均呈对称排布;功率电路板设有两个电源连接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对称的排布方向,避免冗余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干扰。两个信号连接器、两个电源连接器、两个信号接插口和两个电源接插口的对称设置,上盖的顶部形成信号接插口和电源接插口。该对称结构,使得其在连接插头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受到的应力。
CN11591279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加载轴电磁噪声电流抑制装置,包括电机本体和螺栓安装在电机本体背部的背盖以及转动设置在电机本体内部的传动轴,所述电机本体左端螺栓安装有接线盒,所述背盖前端螺栓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设有定子绕组和永磁转子,通过设置了接线盒在电机本体左端,通过输入接电器和输入整流组排分别为输入的电流提供稳压和整流效果,并通过逆变器将该电流转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输出整流组排和输出接电器分别为输出的直流电提供稳压和整流效果,进而提高对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流进行屏蔽整流,也可以很好地平衡交流输出端的电压差,对于抑制轴电流产生有着显著的效果。
CN115912791A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风冷直驱永磁牵引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传动端端盖、非传动端端盖、传动端隔板和非传动端隔板;转子组件包括空心轴和转子铁心,转子铁心靠近空心轴的部分设有轴向孔;传动端隔板连接于传动端端盖与传动端定子压圈之间,传动端隔板的内侧设有第一扇叶;非传动端隔板连接于非传动端端盖与非传动端定子压圈之间,非传动端隔板的内侧设有第二扇叶。本发明提供的自然风冷直驱永磁牵引电机,工作时扇叶能够加速气体流动,从而使得气隙与轴向孔之间形成循环风路,循环风路在经过轴向孔时通过空心轴的内圆面将热量散出,从而使得直驱永磁牵引电机能够应用在轨道交通上。
CN115912789A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永磁发电机的强制冷却装置,包括发电机机座、定子、冷却风机、出风管,所述发电机机座内圆和定子外圆之间设有导风空腔,定子外侧面设有径向通风道,发电机机座表面设有出风口,所述冷却风机通过出风管连接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两侧设有一组前进风口和一组后进风口,所述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通过导风结构与导风空腔连通,本发明采用空气直冷的冷却方式,冷却风机将导风空腔内的热量吸出,可以提升发电机热负荷,大幅度减少电磁材料用量,减轻发电机重量,焊接结构简单,加工简单,成本低且周期短;取消发电机水冷冷却结构,杜绝塌上漏水和水道腐蚀风险,提升可靠性并且直冷冷却也更具成本优势。
CN11591277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巧型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箱体、固定于箱体上的绝对编码器、电动操作装置、手动操作装置、手电动切换装置及旋钮组件;电动操作装置包括:电机、传动组件、螺母、螺杆;电机固定设于箱体上,与螺母传动相连;螺杆可直线运动地设于箱体上;螺母与螺杆梯形螺纹连接;绝对编码器安装于箱体上,绝对编码器轴与电机输出轴配合连接;手动操作装置包括手轮轴、手轮结合子、手轮斜齿轮;手轮斜齿轮与螺母外螺纹相啮合;手电动切换装置包括弹性回位装置、手轮盖、卡扣;手轮轴通过滑动轴承安装于手轮盖上,卡扣设于手轮盖上。本发明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具有空间尺寸小、结构简单、采集精度高、安全可靠的特点。
CN115912767A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设备,包括上部壳体、与上部壳体相连的中部壳体、与中部壳体相连的下部壳体以及安装于上部壳体内的发电机,发电机外设有机壳,机壳安装于上部壳体内,机壳下表面设有多组壳体散热片,壳体散热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对流换热管,对流换热管连通于上部壳体的外部,上部壳体的上部设有外部冷却管件。本发明通过散热片、对流换热的结构,可以起到发电机散热作用,提高发电机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工作状态下过热导致的故障,通过外部冷却管件,对发电设备腔体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冷凝,同时通过冷凝水收集结构,可以对冷凝水进行收集,从而避免冷凝水流向发电设备内部零件,引起这些零件锈蚀。
CN115912766A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排气的油浸式电机,包括壳体、转子、线圈、铁芯、前盖和后盖,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盖和后盖,在所述壳体的中心设有转子,所述前盖和后盖呈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前盖和后盖的内侧壁表面沿轴向从前端向后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从末端延伸至内底壁表面。本发明解决了往常电机因为是密封式的,在温度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产生气体,一定程度后会挤压到连接处的密封圈,此凹槽将油浸式降温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出去,起到了保护电机的作用。
CN115912757A

驱动装置具备马达、齿轮部、壳体、轴承部和保持部件。马达具有绕中心轴线旋转的马达轴。齿轮部设置在马达轴的轴向一侧。壳体收纳马达和齿轮部。轴承部将第一轴保持为能够旋转,该第一轴安装于齿轮部并在壳体的外部空间中向轴向另一侧延伸。保持部件保持轴承部并固定于壳体。壳体具有固定保持部件的支撑部。支撑部配置在比齿轮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并且设置于壳体的面向第一轴的外壁。保持部件固定于支撑部的轴向另一侧。
CN115912756A

本发明提供马达。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马达壳体、轴承保持架以及汇流条。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轴承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壳体收纳定子并在轴向一侧开口。轴承保持架保持轴承并覆盖马达壳体的开口。汇流条与从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配置在轴承保持架上。轴承保持架具有凹部。凹部配置于轴承的径向外侧,该凹部的上表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汇流条具有基部和连接部。基部配置于凹部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连接部从基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并与导线连接。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部内。
CN115912749A

在具备轮内马达的壳体、使空气在壳体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流通的通气孔、以及从壳体的外侧覆盖通气孔的罩的轮内马达的壳体构造中,罩具有:空气孔,所述空气孔位于比通气孔的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并向罩的外侧开口;以及空气室,所述空气室在比空气孔靠上方的位置保持空气,空气室被划分为位于比开口部靠上方的位置的第1区域和位于比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的第2区域,第2区域具有保持当水从空气孔浸入罩内的情况下将罩内的水的水位抑制为比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的空气的容积。
CN115912744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壁部的轴向一侧的底部,所述底部包括位于所述底部的中心区域的轴承保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壁部以及所述轴承保持部之间的基座部,其中,所述基座部包括板状部和设置于所述板状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括从所述板状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机壳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板状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机壳的内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相互对置。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机壳的加工变得简单,降低成本,降低马达的重量。
CN115912743A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化无人飞行器电机、无人飞行器及控制系统,属于无人飞行器驱动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集成化无人飞行器电机内部主承力结构和无人飞行器主承力结构失效、缺少状态风险监控、不利于飞行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集成化无人飞行器电机包括电机组件和电机安装座,电机组件包括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电机安装座依次连接;电机安装座由塑胶材料注塑成型,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应力应变传感装置。本发明的集成化无人飞行器电机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和安全连接,解决了无人飞行器主承力结构缺少状态风险监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无人飞行器飞行安全性。
CN11591273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kV电机定子少胶绝缘结构,包括多根电磁线按阵列形式排列为电磁线组,所述电磁线为云母绕包铜扁线,相邻电磁线之间填充有绝缘树脂,电磁线组外围包有多层少胶粉云母带,少胶粉云母带外围包有低阻防晕带,低阻防晕带经浸渍绝缘树脂形成绝缘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助于缩小电机尺寸,减少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损耗,改善电机温升,提高电机的槽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CN115912734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定子及其冷却结构和制造方法,冷却结构包括定子机壳,定子机壳包括沿轴向拼接的上金属板、中间隔板和下金属板,定子机壳上设置有若干个周向间隔设置的铁芯安装孔,每个铁芯安装孔依次贯穿上金属板、中间隔板和下金属板;无轭铁芯安装在铁芯安装孔内并使两端暴露在定子机壳两侧;线圈套设在无轭铁芯上,无轭铁芯暴露在定子机壳两侧的两端上均套设有线圈;上金属板与中间隔板拼接的面上设置有上流道,下金属板与中间隔板拼接的面上设置有下流道,中间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流道和下流道的中间孔;不占用线圈圆周空间,提高线圈槽满率,同时降低成型难度,实现可制造性。
CN115912733A

结合无铁芯永磁电机原理和结构,本发明为优化永磁电机内部动态磁场,设计了一种叠盘式无铁芯电机,该技术方案结合理论分析,从电机总体结构,到电机内部磁场分布和磁力线束通道的优化,进行多项优化设计的有益尝试,包括设计了“单相单线偶数多极绕组”的定子绕组优化绕线方案,设计了定子盘线包数量与转子盘磁钢块数量相等的电机新结构,设计了改善电机组外盘磁场用导磁环,该导磁环用剪切成等宽长条的硅钢片绕制,还设计了将三个单相定子盘合三为一做成单个三相定子盘,设计了可在功能上取代转子盘上磁钢块的导磁环节块,该导磁环节块用取向型硅钢片冲压成型叠片制造,并经计算,得知优化的电机极数常规为6极、8极,最高16极,理论效率达99.14%。
CN11591273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准相带整数槽短距叠绕组对称4支路的接线法,包括以下步骤:1)划分正、负相带,将p极对分成j个常规极对和k个特殊极对;2)j个常规极对下的线圈按照常规绕组节距y1连接;3)k个特殊极对下的下层线圈边进行相间交换;4)k个特殊极对下的上、下层线圈边重组线圈并构建绕组支路。本发明通过下层线圈边相间交换的办法,构成的绕组能够削弱高次谐波,每相的支路在电势、磁势上完全对称,并联支路间无环流;三相支路也完全对称;解决了短距叠绕组对称4支路的接线问题,使得叠绕组的优势仍然得以体现,显著降低了电机绕组的用铜量,也突破了奇数极对数下无法接出短距对称4支路绕组的理论限制。
CN115912730A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相对称绕组的排布方法、定子组件和电机,三相对称绕组安装在周向排布的定子槽内,每个定子槽分为多个槽层,三相对称绕组的每个支路均采用交叉式布线方式,即:将同一相绕组的每相邻的三个定子槽作为一个定子槽组;将定子槽内每相邻的两个槽层作为一个槽层组;各定子槽组按顺序依次连接;连接过程中,相邻两个定子槽组分别连接不同槽层的定子槽,同一位置的定子槽连接两次后接入下一位置的定子槽,定子槽位置的变换顺序由预先设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三相对称绕组排布,消除支路间的环流,在基于批量生产的成本及性能考量下,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用扁线导体所带来的交流效应等优点。
CN11591272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同步电动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装有定子,电机壳体中心装有电机轴,电机轴上固定有位于定子内的转子,转子两端固定有端板,端板上装有风扇,转子与风扇上贯通设有四个间隔的永磁铁槽并装有永磁铁,电机轴内部设有空腔,电机轴分别设有位于永磁铁两侧的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第一凸环上以及第二凸环上均设有多个贯通空腔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上分别转动装有第一环罩和第二环罩,第一环罩上连通有进气管,第二环罩上连通有出气管,电机轴相对输出端的另一端装有伸至空腔内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有益效果:给到转子表面、内部、芯部以及电机轴全方位的散热,电动机工作效率高。
CN115912718A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和磁悬浮电机。该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沿轴向卡接构成所述转轴;永磁体,包括磁瓦,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卡接处的外周壁上。本申请采用相互卡接的两个短轴构成转轴,并使用扇形永磁体对卡接处外周进行包覆,能够保证永磁体装配后与两个短轴的同轴度。
CN115912716A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洗衣机,其中该马达是薄型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并且是能够容易地实现磁特性的调整的马达。具有转子和定子。转子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在中心轴线的轴向上隔开间隙与转子对置。转子具有多个磁铁。多个磁铁沿周向排列并以轴向为磁极方向。定子具有背轭、多个线圈以及芯部。背轭沿着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多个线圈在背轭沿周向排列并在轴向与磁铁对置地形成磁极。芯部位于背轭的线圈的内径侧,该芯部由与背轭进行磁循环的磁性材料形成。
CN115912706A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压缩机,其中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横截面上,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多个磁钢槽,所述磁钢槽内安装有永磁体,所述磁钢槽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之间设置有多个隔磁孔,多个所述隔磁孔关于d轴对称设置,所述隔磁孔具有朝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壁的第一端,和背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壁的第二端,所述隔磁孔的第二端宽度大于第一端宽度,且,沿所述d轴到q轴方向,多个所述隔磁孔的第一端宽度依次增大。根据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存在噪声振动大的缺陷,有效改变磁路走向和磁场分布,使气隙磁密正弦化,降低气隙磁密的谐波含量。
CN11591269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绝缘端板的铁芯,包括绝缘端板和铁芯;所述绝缘端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通过自定位结构固定设置在铁芯的两端平面上,所述绝缘端板的形状与铁芯的端面形状相适配;铁芯为定子铁芯或转子铁芯;所述铁芯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定位孔;各定位孔均匀布置在铁芯的端面上,以使铁芯上磁路分布对称、均匀;所述自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定位凸台,每一定位凸台分别一体设置在绝缘端板内侧壁上并与定位孔相对应设置;每一定位凸台分别过盈配装设置在铁芯的一个定位孔内。本发明能够很好地满足高品质及高效率定转子生产需要,在电机的电磁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定位孔与绝缘端板定位凸台,保证各种不同定转子绝缘端板在绕线工序中不产生位移。
CN115912691A

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连接到定子轭以形成定子芯的定子齿。相邻的齿限定定子槽。定子绕组设置在所述槽内。模制材料围绕绕组填充槽,在不同的槽区域提供期望的热电性能水平,包括电绝缘、热导率和/或静电屏蔽水平。一种方法通过将模制工具插入到槽中以限定空隙体积、用介电模制材料填充空隙体积、以及固化介电模制材料以形成与齿壁相邻的槽衬层来使定子组件绝缘。相邻齿之间的槽开口填充有导电树脂以形成静电屏蔽层。电气系统包括连接到功率逆变器模块和具有上述定子组件的电机的AC电压总线。
CN115912689A

多级式无刷直流电机属于机械装置及运输技术领域下的一般机器或发动机,分类号为F01M。目前直流电动机用途广泛,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动力输出来源,但电机散热及电刷工作不稳定等原因让电动机的发展受到局限。基于上述问题多级式无刷电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本发明是通过固定线圈,旋转磁极来达到解决电机散热及不使用电刷为目的创新。多级式无刷直流电机是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为基础原理工作的。主要是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将线圈固定在定子上,将磁极固定在转子上,由于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反作用力推动磁极旋转。
CN115912688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所述定子芯由可围绕所述电机的旋转轴线布置成环形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可彼此连接的多个单齿形成,其中所述多个单齿中的每个单齿在沿周向方向的两侧均位于所述多个单齿中的另一单齿侧面,并且具有用于将所述单齿机械地固定到侧面单齿的连接部分,并且其中至少部分的单齿分别具有用于弹性和/或塑性形变并且在所述定子芯和径向内轴线之间产生压力连接的压力部分,从而使所述定子在与所述轴线结合时可以通过所述压力部分的形变和由于所述形变作用在所述定子芯和所述轴线之间的力而被固定在所述轴线上。
CN115912687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充电设备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中待充电设备放置在充电板上,确定目标图像中待充电设备的第一位置坐标,并根据第一位置坐标,确定充电板中充电线圈对应的目标充电位置的第二位置坐标,将充电线圈移动至第二位置坐标,并控制充电线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待充电设备可放置位置范围大,无需过多操作进行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固定,提高了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CN115912685A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及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清洁机器人以及充电座,清洁机器人,包括机身、无线充电接收部以及定位件,无线充电接收部以及定位件位于机身的底部;以及充电座,充电座包括充电平台、无线充电发射部、反馈单元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充电发射部以及反馈单元位于充电平台的顶部,定位件接触反馈单元的不同位置使得反馈单元产生不同的位置反馈信息,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将位置反馈信息发送至清洁机器人,其中,无线充电组件具有对准状态,在对准状态,定位件接触对应反馈单元的预设位置,无线充电接收部与无线充电发射部位置对应。此无线充电组件能够减少硬件功耗。
CN11591267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全向性宽覆盖微波无线能量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接收天线阵列(1)、二维转台子系统(2)、信号处理子系统(3)、无线数传模块(4)和移动万向轮(5),所述信号处理子系统(3)和无线数传模块(4)安装于接收天线阵列(1)背面,所述移动万向轮(5)安装于二维转台子系统(2)底部,所述接收天线阵列(1)与二维转台子系统(2)活动连接并通信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子系统(3)分别与二维转台子系统(2)和无线数传模块(4)通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无线能量接收系统天线阵面方向难以自由调节、能量接收系统无法便捷移动以及能量接收系统工作频率窄的问题。
CN115912671A

本发明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原边逆变波形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原边逆变波形频率控制系统包括无线能量发射端及设置在该端的高频逆变电路、补偿电路和发射端控制电路,还包括在高频逆变电路与补偿网络之间安装的电压传感器,依照时序采集电压信号;所述发射端控制电路包括波形检测电路模块和与该模块相连的反馈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波形检测电路模块将检测到的电压信号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采集信号函数X(t),将当前输入频率通过傅里叶变化得到理论信号函数Y(t),计算两函数相关系数ρxy并遍历区间内所有点,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点的频率即为当前输入下最优输入频率,将其通过反馈控制电路模块传递给高频逆变电路进行原边波形的最优控制。
CN11591266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系统,包括分布式储能柜、能量管理系统、负荷监测模块和交流并网柜,所述分布式储能柜与所述交流并网柜连接,所述交流并网柜与能量管理系统通过一阶并网点与负荷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能量管理系统通过二阶并网点接入供电母;整体系统结构高度集成,将电池簇、冷却空调、消防系统、PCS、EMS集成到一个标准储能柜内,对外仅预留交流配电、通讯控制接口,可通过交流侧并联实现系统容量拓展;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策略,可以实现对不同地点布置的分布式储能柜进行集中监测和群控,实现城市微电网的储能电力形态。
CN11591265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通信互联架构,包括业务应用模块,用于管理各类应用APP,实现对网络业务的呈现;控制平面模块,通过北向接口与业务应用模块进行交互,用于集中管理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控制;物理平面模块,通过南向接口与控制平面模块进行交互,用于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交换;本发明通过面向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通信互联架构,将全局集中控制和分布高速转发综合一体,达到简化网络运维,灵活管理调度的目标,实现对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场景下分布式业务应用需求的先进、高效和智能支撑。
CN11591265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管理监控方法,包括:(1)构建状态参数信息分布结构模型;(2)基于状态参数信息分布结构模型,建立系统稳态特征分析模型;(3)以希尔伯特卷积图谱解析方法为基础,提取电力系统的状态参数信息特征;(4)使用HHT模型进行状态监测;(5)采用仿真测试方法进行验证安全监测的应用性能。本发明提出的电力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管理监控方法,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快速发现电气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精准的提供故障诊断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CN115912647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低压台区无功补偿装置投退系统及方法,所述投退系统包括负控终端、无功补偿控制器和若干个无功补偿装置,所述负控终端与无功补偿控制器连接,每个无功补偿装置均与无功补偿控制器连接。所述投退方法具体为:获取无功补偿装置所处线路的运行信息,并以此判断负载运行情况;根据负载运行情况控制负控终端输出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无功补偿控制器;无功补偿控制器检测到控制信号后,无功补偿控制器切换至强制切除补偿电容模式,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延时切除方式逐个延时切除已经投入的无功补偿装置。本发明能够根据线路的负载运行情况通过负控终端实现无功补偿装置投退,提高了无功补偿设备投退操作的效率。
CN11591264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TTU获取LTU拓扑关系的方法,通过TTU向所有LTU校时后,每个LTU按照TTU的指令逐个发送特征信号,通过收集每个LTU识别到特征信号的时刻,以及识别到的特征信号的数量推理得到TTU下挂的LTU的拓扑关系。由此,本发明的通过TTU获取LTU拓扑关系的方法,只需要使用LTU识别到特征信号的时间即可推理得到LTU的拓扑关系,无需额外信息,便于实施和更新。
CN115912644A

本申请提供一种台区互联设备的控制方法、台区互联装置与台区互联设备,涉及电力电子领域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台区运行功率和/或直流母线电压;在检测到台区运行功率大于目标台区运行功率,或者,直流母线电压位于目标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启动所述互联设备,其中,目标电压范围为台区互联系统中存在已启动的互联设备的情况下直流母线的正常电压范围。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无通信情况下实现互联设备的自动启动,从而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进而可以降低系统损耗。
CN115912643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远程监控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电力系统中指定监控区域内的每一电力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一电力设备的工作参数信息,并将每一电力设备的工作参数信息分别和预设参数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工作参数差值;等级单元,用于基于历史维修记录信息和所对应的工作参数差值,确定每一电力设备的重要等级;路线单元,用于根据每一电力设备的重要等级以及预先获取的每一电力设备的实际位置信息,确定4条用于巡检的无人机的电力设备巡检路线;结果单元,用于分别获取4台无人机分别基于4条电力设备巡检路线进行远程巡检过程中所发出的巡检结果信息。
CN11591264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设备室监控装置,包括:配电箱,配电箱内装设有智能空开组件,风机组件至少包括风机本体和监测单元;与智能空开组件相连的用电网关组件;与用电网关组件相连的交换机;以及与交换机相连的远程控制平台,其中:远程控制平台通过交换机、用电网关组件向智能空开组件发送分合闸的数据指令,智能空开组件根据该数据指令启动或关停风机本体;监测单元通过用电网关组件、交换机向远程控制平台发送风机本体的运行数据信息,远程控制平台根据接收到的运行数据信息向智能空开组件发送分合闸的数据指令。实施本发明的变电站设备室监控装置,能够完成风机启动和关停的远程集中控制,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结构合理,控制精准。
CN11591263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保护与监控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保护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监控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保护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各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保护功能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监控功能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网络功能可靠性指标体系‑结合上述指标体系‑选取部分指标,验证该变电站保护与监控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实用价值。本发明采用上述变电站保护与监控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方法,通过建立全面、合理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可为建设自主可控的变电站保护与监控系统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到达改善系统架构的目的。
CN115912628A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厂调频辅助服务实时监测系统和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运算分析模块、告警模块及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本发明实现多通路实时数据采集,通过采集发电厂的运行数据和调度指令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实时计算发电厂调频性能等各个数据指标,通过预置数据的告警阈值,对异常数据进行告警。
CN115912624A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监控处理领域的一种供电电能质量数据监控处理系统,该方案通过电压监测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线路监测模块对电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采集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配合数据分析模块对其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通过调控处理模块对故障进行处理,及时有效的发现故障,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供电质量,利用数据存储模块可以记录故障信息和处理方式,配合中央控制单元进行深度学习,使得该系统的故障判断和处置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精准,当管理者未及时抵达现场时,通过越级上报以及报警,可以避免管理者失职导致事态扩大,提高了该系统的安全性。
CN11591261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供电供网控制器,安装机构包括连板和对称设置的弧板,连板的外表面与控制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弧板外表面互相靠近的一侧相互贴合,弧板的外部设置有遮蔽组件,两个弧板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板,两侧固板外表面互相靠近的一侧相互贴合,本发明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该太阳能供电供网控制器,通过设置安装机构,首先通过设置控制器以及搭载的设备,便于了对水位水质监测局限性的改善,其次通过弧板与设备安装杆的连接,以进行控制器的安装,且便于控制器与搭载设备的连接,从而便于了对现有技术的改善,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解决了现有水位水质监测设备和系统使用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CN115912610A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应急照明的集中电源系统,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通讯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包括供电单元和备电单元,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市电且供电单元为备电单元、主控模块供电,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连接,备电单元包括电池组,供电单元的输出的市电通过充电电路为电池组充电,电池组的输入端与主控模块连接。通讯模块的输入端和主控模块连接,且输出端和至少一个应急灯连接,通讯模块用于采集应急灯工作状态的信源信号并将信源信号传输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监测供电单元的电压并用于供电单元和备电单元的切换,且主控模块收集信源信号并进行存储。集中电源系统提供应急电的同时节约能源。
CN11591260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急储能电源车的不间断供电系统及方法,属于供电保障系统领域,采用能量管理车以及多辆电池车提供不间断供电,利用能量管理车实现不同电池车之间的工作切换,实现电池在线更换的同时,能够保证为负载不间断供电,本申请结构简单,多辆电池车通过能量管理车的DC/DC及DC/AC模块可以快速建立起电压,实现系统供电电源的无缝切换,增加了移动储能电源的供电时长,并且避免了柴油机长时间供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音大的问题;本发明不间断供电系统包含多辆电池车,在一辆电池车给负载供电时,其余电池车可以脱离系统进行充电,该系统拓扑及运行方式保障了系统可以长时间为负载供电。
CN115912608A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用车的冗余电源控制器、控制方法、终端及介质,属于车辆供电技术领域,包括紧急电源开关单元、紧急电源开关控制器、主供配电回路和冗余供配电回路,紧急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到主供配电回路,紧急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冗余供配电回路,紧急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到紧急电源开关控制器。能够在主供配电回路和冗余供配电回路中任一回路发生失效或故障时,控制剩余回路为转向、制动等负载继续供电,提高了车辆电源回路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CN115912603A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用电设备,设置有开关电路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外部电源,并通过开关电路连接至电源供电电路和储能供电电路,通过驱动电路能够区分多种不同电压的外部电源,并在所接入的外部电源的电压降低到对应的预设电压阈值时,向开关电路输出切换控制信号,以使得在开关电路的控制下及时导通储能供电电路,并切断电源供电电路,直接切换到以储能装置为负载进行供电。通过该方案,只需外部电源的电压降低到对应的预设电压阈值时,即可及时切换到以储能装置为负载供电,无需过多等待外部电源掉电,避免外部电源输出大电解电容对电源切换的影响,保证用电设备断开充电时,供电切换的及时性。
CN115912599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及方法,包括:工频电路输出工频电源;UPS电路输出UPS电源;控制单元用于切换工频电路或UPS电路进行电源输出,以向变送器输出工频电源或UPS电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工频电路持续向变送器输出工频电源,并实时监测工频电路是否发生故障,并当工频电路发生故障时,切换至UPS电路向变送器进行UPS电源输出;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UPS电路发生故障后,切换至工频电路向变送器进行工频电源输出。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工频电路和UPS电路进行双电源供电,通过对故障电路的判断进行双电源的实时切换,能够有效地防止在UPS电源发生故障或不满足供电要求时,及时的切换供电电源,防止DCS设备被烧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CN115912597A

本文说明一种供电切换电路及使用其的以太网络装置。此供电切换电路通过外接电源插入以太网络装置时使用的供电插座的供电插座内引脚位置变化而决定是否使用由以太网络供给的电力。
CN11591259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电能路由器及其充电方法,路由器包括光伏模块、第一转换器、第二转换器、第三转换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路由器工作模式启动光伏模块或第一转换器进行光伏充电或正常充电;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路由器工作模式控制第一转换器和第二转换器的能量流动方向;第三控制器用于根据目标电池识别信号向第三转换器发送方波控制信号;第三转换器用于根据方波控制信号转换第二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目标电池标准电压。本发明提升了电能路由器的适应性,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兼容性,可以提供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的不同等级的电压,可广泛应用于车载路由设备技术领域。
CN115912593A

本申请关于一种计算设备和供电方法,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计算设备包括主板、第一类器件、第二类器件以及供电单元,第一类器件设置在主板上,第一类器件和第二类器件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第一类器件的最小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第二类器件的最小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第一类器件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计算设备发生异常掉电时,通过供电单元内置的电解电容只为保存故障日志数据的第一类器件供电,能够在电解电容电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延长电解电容的放电时间,进而能够保证计算设备的故障日志数据的存储。
CN11591258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铅酸电池充电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主要由输入保护模块、稳压模块、输出保护模块以及控制与显示模块构成;其中,输入保护模块对交流输入提供过流保护,对直流输入提供极性误接保护;稳压模块为交流输入进行整流,并为直流输入和整流后的交流输入进行稳压;输出保护模块为负载接入提供限流、限压,和极性误接保护;控制与显示模块提供直流输出电压的12V与24V切换,和保护动作提醒功能。所述充电设备和方法,在输入源可为交流220V市电的基础上,增加24V直流输入,拓宽所述设备使用场景;前后级增加直流接入的误接保护,提高充电操作安全性,为车载电池馈电情况下提供限定电流充电。
CN115912575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系统及预充电方法,包括:主继电器、双向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电动机系统和发电机系统;双向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电池侧用于通过主继电器连接动力电池,双向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母线侧连接电动机系统和发电机系统;双向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母线侧连接母线电容;发电机系统发电和电动机系统耗电来为母线电容充电;双向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反向工作将母线电容上的能量传输至双向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电池侧的第一电容;主继电器两端的电压一致时,主继电器才闭合,电池侧接通动力电池,避免电流冲击。节省了预充回路,减少了元件数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CN115912567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充电线缆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时,可以检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过第一引脚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一数据信号线;通过第二引脚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第二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进行设置。
CN11591256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BMS支持多机并联充放电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工作方式。所述电压比较模块主要比较电池的内部电压和P+/C+、P‑/C‑输出电压的电压差;所述输出开关模块,在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充电和放电功能都应关闭,即充放电MOS都应关闭;当在负载系统中连接好时,应有输出开关信号告知电池包此时可以打开输出;所述充电器识别模块,用于充电器接入时传入一个信号给BMS,进行识别确认充电器已经正常接入;所述单向弱放电模块电路,保证仅能通过该电路进行弱放电,不能充电;BMS模块的AFE模块,与MCU进行通讯连接,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高或安全风险的问题。
CN115912556A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锂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包括:获取锂电池系统中各锂电池簇的状态数据和簇电压数据;根据所述状态数据和所述簇电压数据,调控直流母线上的母线电压,使得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压调控期间控制未并入锂电池系统的锂电池簇重新并入所述锂电池系统;对已并入所述锂电池系统中的各锂电池簇进行充电。本公开方案可以减少集中式锂电池系统在充电过程中部分锂电池簇退出系统的风险;减少人为操作,降低锂电池系统的运行风险。
CN115912553A

本申请涉及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及测试装备,所述硬件过充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BMS保护板的电池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BMS保护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软件过充信号端连接,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信号端连接,能够有效解决电池过充的问题,使测试完的BMS保护板对电池的监测更全面,从而使电池使用寿命更长,效率更高。
CN11591255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池组,电池组具有至少两个电池,控制系统包括:中央调度单元,用于基于电池智能体模型生成参考电流指令;至少两个控制器单元,通信连接中央调度单元,控制器单元用于根据参考电流指令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和至少两个功率变换单元,通信连接对应的控制器单元和电连接对应的电池,功率变换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间断导通至少两个待均衡电池,至少两个待均衡电池之间荷电状态的不均衡程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程度。上述控制系统,使得两个或多个待均衡电池之间能够相互导通,从而可对不同的待均衡电池进行电荷均衡以对电量进行精准控制,最终实现对电池能量的主动均衡效果。
CN11591254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储能系统储能电池远程唤醒方法和光伏储能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逆变器bus电压软启动至第一电压;发送储能电池bms继电器断开命令,闭合逆变器的电池继电器,将逆变器电池端口电压软启动至第二电压;等待储能电池bms通信被唤醒;储能电池bms通信被唤醒后,逆变器关闭电池端口电压控制,并断开逆变器电池端口继电器;发送储能电池bms继电器可闭合命令,储能电池bms控制继电器闭合,将逆变器电池端口软启动至第三电压;逆变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本发明实现了对光伏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的远程唤醒,适用于不确定电池包数量和电池电量的储能电池。在有光伏接入和有电网接入的情况下都可进行电池唤醒,且不会产生电流冲击,安全可靠。
CN115912542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中框、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电路板、第一充电线圈模组、第二充电线圈模组和磁铁环,其中,中框包括环壁和隔板,所述隔板自所述环壁内表面向内延伸,所述隔板将所述环壁围合的空间分割为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安装于所述环壁;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并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隔板之间;第一充电线圈模组,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第二充电线圈模组,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充电线圈模组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并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磁铁环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装置结构紧凑,功能部件位置稳定可靠。
CN115912536A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电力通信备用电池组及加工方法,包括电池储存机构,电池储存机构包括电池组装配架,电池组装配架由四根工型钢组合拼接而成,且位于电池组装配架的顶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外框架,外框架的底部两边侧边缘均横向安装有托举垫板,托举垫板的底部两端头均横向安装有位移轮,位于电池组装配架的顶部两边侧壁均竖直安装有应急通信防护栏,应急通信防护栏的底部设置有应急供电机构,本发明:通过设有的位移轮和应急通信防护栏的顶端中部密封连通有弧形接管的通电进入结合所设置的电池组装配架和外框架的相互结合用于匹配式的安装顶端的电池储存罐。
CN115912532A

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其控制电源装置的充放电,电源装置包括并联连接到负载和发电单元的多个电源单元,电源控制装置具有关系信息,该关系信息指示从电源装置流到负载的放电电流,为多个电源单元的输出电流比的放电电流比以及电源装置的功率损耗之间的关系;该电源装置获取放电电流的测量值;该电源控制装置从关系信息中获得放电电流比,在该放电电流比下,与所获取的放电电流的测量值相对应的电源装置功率损耗最小;并且电源装置调整放电电流比,以便与从关系信息获得的放电电流比相匹配。
CN115912529A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需求适配方法、电子设备和相关介质和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充电需求信息,判断第一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第二设备的充电需求;在第一设备不能满足第二设备的充电需求时,判断充电协议版本信息是否为第一预设版本信息,且充电数据包类型是否为第一类型;在充电协议版本信息为第一预设版本信息,且充电数据包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将原始广播数据包更新为与第二类型的充电数据包对应的广播数据包,得到目标广播数据包,目标广播数据包用于第二设备更新充电数据包。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有助于提高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CN115912528A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电设备及换电系统。换电设备包括:移动底座,用于承载电池,电池具有用于传输电能的连接器;防护装置,设置于移动底座并用于防护连接器,防护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覆盖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覆盖件运动,以覆盖或敞开连接器。本申请的换电设备在转运过程中,覆盖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自动保护电池的连接器,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CN11591252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储能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储能模块用于在烹饪器具未连接至市电时给烹饪器具供电。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实现无线通讯功能。控制模块分别与储能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其中,控制模块配置为,在储能模块给烹饪器具供电的过程中获取储能模块的当前电压Ua,根据储能模块的当前电压Ua确定储能模块的当前剩余容量百分比X,当当前剩余容量百分比X低于预设值Z时,控制模块控制无线通讯模块向用户的智能终端多次发送报警信息。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可以根据储能模块的电压确定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并在储能模块剩余电量低时多次告知用户,从而用户可以及时为储能模块充电。
CN115912526A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的充电方法、电子设备、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检测终端当前的状态;获取与所述终端当前状态相匹配的充电模式;其中,所述充电模式包括充电速度和终端的系统设置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显示所述相匹配的充电模式;若检测到对所述相匹配的充电模式的确认指令,则以所述相匹配的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提升了充电的效率,提升了电池和用户使用终端的安全性,也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充电模式是符合用户需求的充电模式。
CN115912523A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n:1快充模式充电单元和电池充电单元;所述n:1快充模式充电单元和所述电池充电单元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和所述n:1快充模式充电单元和所述电池充电单元信号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电池是否满足预设充电条件;若满足,则启动所述n:1快充模式充电单元向所述电池充电单元充电,其中,n大于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能够根据电池是否满足预设充电条件而对电池的充电模式进行切换,实现n倍快速充电,帮助用户快速摆脱充电线等充电设备的束缚,提升操作体验。
CN115912518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局部模块切除的共高频母线电能路由器,包括多个局部模块和多个隔离开关,每个局部模块分别与公共高频母线连接,隔离开关设置在公共高频母线与局部模块的高频变压器之间;多个局部模块控制器,局部模块控制器与局部模块连接,用于检测局部模块是否发生故障,生成局部模块的故障信号;多个隔离开关控制器,隔离开关控制器与隔离开关和局部模块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局部模块的故障信号,并根据故障信号控制对应的局部模块的隔离开关断开,以阻断公共高频母线与故障的局部模块间的功率传递通路。由此,能够使电能路由器在不影响其余模块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切除局部模块,提升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CN115912517A

一种装置通过将持久DC电力模块包括到电力板中而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力互连进行DC电力递送,从而实现能量的更有效的使用。持久DC电力模块部分地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适应外部DC电源的变化和可用性,以确保DC电压的恒定和一致的递送。该装置最小化能源浪费和电子垃圾,并与现有的传统AC基础设施兼容。
CN11591249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电网的电力平衡计算方法和装置,包括:确定区域内各柔性元素的柔性范围;根据光伏出力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特性,对光伏柔性模型进行修正;根据独立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各节点的主从关系,对节点元素进行整合,并计算整合后的各节点的柔性参数;采用柔性描述的源网荷储系统参数和所述整合后的各节点的柔性参数,构建电力平衡不等式,通过所述电力平衡不等式,确定系统的柔性供给是否满足系统的柔性需求。有效解决运算结果中电源配置过大和过小的问题,确保在电源、负荷不可控部分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系统安全、稳定、灵活运行。
CN115912493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法、电子设备、配电网及存储介质,首先获取各待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的多个第一接入位置序列;然后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多种预设故障组合,去除各第一接入位置序列中故障的分布式电源,得到每个第一接入位置序列对应的多个第二接入位置序列;再依次确定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由每个第一接入位置序列变为每个第二接入位置序列时目标配电网的稳定性参数,得到每个第一接入位置序列的稳定性参数序列;最终根据稳定性参数序列选取第一接入位置序列,作为最优接入位置。通过计算光伏脱网前后的电网变化才评估电网的稳定性,以此来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即将各分布式电源接入到对电网影响最小的节点,能够有效避免光伏脱网造成的配电网稳定性变低。
CN115912490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并机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变频器内部的市电同步卡采集轴带发电系统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的输出信号,变频器根据上述信号使用软件算法实现轴带发电系统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的自动并机。由于该方法是依赖于变频器内的自身硬件资源实现的并机,无需外置并机模块和专用硬件电路,这样就降低了外围硬件电路要求、船舶布线复杂度以及成本投入。并且,在变频器的软件算法中添加抗干扰算法,也能够适应船舶电网的恶劣环境要求。此外,变频器通过估算船舶的负载功率来实现轴带发电系统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的自动功率分配,因为无需采集辅助柴油发电机组的功率数据,所以,该方法就能够进一步降低外围硬件需求以及信号布线要求。
CN115912488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发电装置耦合系统及耦合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至少三组发电装置、与发电装置连接的并网变换器、变压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目标组发电装置通过第一开关与至少一组发电装置实现直流侧耦合,目标组发电装置通过第二开关与至少一组发电装置实现低压并网侧耦合,通过调整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断组合方式,以实现不同线路并网模式的转换;与目标组发电装置分别实现直流侧耦合和低压并网侧耦合的发电装置为不同组发电装置。本发明通过调整开关的开断组合关系实现不同线路并网模式转换,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CN11591248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供电网主动支撑能力的风电场功率快速控制系统,具体包括:支撑功率一体化分配系统:对风电场主动支撑期间有功支撑功率和无功支撑功率一体化优化分配;迎风风速和机端电压预测系统:与支撑功率一体化分配系统连接,基于有功支撑功率和无功支撑功率一体化分配结果预测对应的主动支撑期间各风电机组迎风风速和机端电压;风电机组主控系统:接收有功支撑功率和无功支撑功率一体化分配结果,以及接收迎风风速和机端电压预测系统的机组主动支撑期间迎风风速和机端电压预测结果,对所属风电机组实现有功支撑功率和无功支撑功率一体化优化预测控制;所述支撑功率一体化分配系统还与储能设备控制系统和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系统连接。
CN115912483A

本申请提出的新能源接入火电厂厂用电系统的配置与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中,根据火电机组的类型,确定火电厂厂用电系统接入新能源的接入功率,根据火电机组的类型、接入火电厂新能源的类型和接入功率,确定配置储能容量,根据新能源的功率预测数据和配置储能容量,确定新能源和储能的运行控制策略,基于新能源和储能的运行控制策略、功率预测数据和火电机组调度信息,对火电机组和新能源进行有功输出和无功电压调节控制。由此,本申请避免了出现频繁并离网切换的情况,确保了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进而使得火电厂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火电机组运行的灵活性。
CN115912478A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氢能供电系统的电能路由及其控制方法。该电能路由包括MMC中压变换级、公共母线的一次侧隔离级和燃料电池DC/DC级;MMC中压变换级为三相六桥臂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公共母线的一次侧隔离级包括半桥并联电容子模块、公共母线一次侧全桥、公共母线二次侧全桥和两绕组高频隔离变压器,公共母线一次侧全桥级联在半桥并联电容子模块之后,两绕组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原边侧连接公共母线一次侧全桥,两绕组高频隔离变压器的副边侧并联形成公共母线,公共母线二次侧全桥接入公共母线;燃料电池DC/DC级包括燃料电池变换器一次侧全桥、燃料电池变换器二次侧全桥和两绕组高频隔离变压器。本申请能够降低燃料电池的功率损耗。
CN115912472A

一种大故障不停机的水电机组负荷调节方法,调节的步骤为:Step1、机组并网发电时,接受电站AGC负荷调节控制;Step2、当机组设备故障报警信号因信号误动或者跳变而报出故障时,对故障机组设备进行负荷降低调节,退出电站AGC调节,在机组不停机情况下,将该机组负荷稳定调节至设定负荷;Step3、故障处理完成后,该机组即可重新加入电站AGC调节。可有效减少因故障信号误动导致的非计划停运,此情况下负荷调节,机组有功负荷会及时下调至目标值;同时可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及确认处置,减少电站负荷波动,故障处理完成后,机组可恢复电站AGC负荷调节控制,进入正常发电状态,本方案可起到提高水电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作用。
CN11591247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能的转换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波浪发电机获取海洋的波浪能,所述波浪发电机转换所述波浪能为电能,并获取所述电能的三相交流电压数据、三相交流电流数据和同步相位数据,基于所述同步相位数据,整流桥将所述三相交流电压数据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流数据转换为直流电数据,逆变桥转换所述直流电数据为单相交流电数据。有利于解决现有转换方法使用体积庞大的升压变压器会增加占地面积和损耗和所用的系统受逆变器影响转换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波浪能的转换效率。
CN115912452A

本公开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直流母线电压测量值与直流母线电压参考值之间的偏差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来获取有功功率偏差;基于有功功率偏差,确定虚拟角频率偏差;基于虚拟角频率偏差,确定虚拟内电势相位;通过将dq坐标系下的并网电流输入至虚拟阻抗模块,获得d轴虚拟阻抗输出和q轴虚拟阻抗输出;基于虚拟角频率偏差、风力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设定值、无功功率测量值、电网的额定电压幅值以及d轴虚拟阻抗输出和q轴虚拟阻抗输出,确定调制电压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根据虚拟内电势相位以及调制电压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点的注入电压。
CN115912450A

本发明属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首先根据换流器虚拟转子角度和换流器虚拟内电势,计算换流器虚拟同步电压;然后在系统故障运行时,通过虚拟电路控制和电流内环控制,计算得到换流器三相电压参考值;最后根据换流器三相电压参考值以及换流器桥臂电压调制关系,计算出换流器每个桥臂参考电压;利用得到的每个桥臂的参考电压对换流器进行控制。本发明完成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调节,提高柔性直流换流器对交流系统的暂稳态有功、无功支撑能力和故障抵御能力。
CN115912448A

本发明涉及鲁棒性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的无源增强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车载充电机内三相逆变器系统的状态矢量、控制矢量和输出矢量,并根据状态矢量、控制矢量和输出矢量建立PCH模型;基于PCH模型,判断三相逆变器系统是否满足预设的无源调控条件;若三相逆变器系统满足预设的无源调控条件,则确定三相逆变器系统的电流内环阻尼注入系数和电压外环阻尼注入系数,并根据电流内环阻尼注入系数和电压外环阻尼注入系数对车载充电机进行无源增强调控。由此,解决了逆变器谐波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优化三相车载充电机V2G工况下系统能量耗散特性,使其能在一定滤波参数漂移下保持系统收敛稳定。
CN115912440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有功调节能力的风储系统多时间尺度运行方法,包括:为减少储能充放电状态转换次数,将储能单元划分为充、放电组分别承担充、放电需求,根据储能单元荷电状态,采用储能单元动态分组机制更新充、放电组中储能单元;其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构建风储系统多时间尺度运行模型,提升风电场不同时间尺度的有功调节能力;提出储能单元功率分配策略,精细化管理储能单元有序动作,优化储能出力在各单元间的功率分配。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提升有功调节能力的风储系统多时间尺度运行方法,能够减少储能充放电状态转换次数,能够实现风储系统严格执行发电计划,还能够在实现自身平稳并网的基础上实时响应系统有功调节需求。
CN115912419A

本发明属于热电协调调度领域,具体地而言为一种基于负荷聚合商的储热‑储电协同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多目标函数构建负荷聚合商收益最大、风电、光伏消纳最大及设备运行成本最小的联合调度模型;以聚合区内的潮流、电压、弃风弃光约束、功率平衡约束、各类分布式资源的调度容量、储能剩余电量、蓄热式电锅炉运行功率作为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储热‑储电协同调度方案。本发明解决冬季供暖及高比例新能源富集的消纳问题,充分发挥热电厂配置储热装置消纳新能源发电的效益,就需要将配置储热后的热电机组模型纳入到当前电力调度当中,形成电热综合调度体系,以从系统层面实现最优经济运行。
CN115912414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采集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寿命表征参数并进行寿命评估,得到寿命评估结果,将寿命评估结果输入构建的模糊规则库,输出约束条件调整量参数;根据约束条件调整量参数得到约束条件,结合优化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寻优,得到第一控制参数;根据第一控制参数,利用下垂控制方法控制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电流。本发明提供的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及时调整和优化控制策略,减少超级电容储能装置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改善了节能效果,提高了全寿命周期的应用效益。
CN115912405A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复杂振荡环境下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对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得出并网逆变器系统输出角频率变化量与虚拟转动惯量及虚拟阻尼系数间的相关性;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确定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虚拟转动惯量与虚拟阻尼系数的变化范围;之后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确定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虚拟转动惯量及虚拟阻尼系数自适应控制策略的适应度函数;以角频率偏移最小及系统稳定性为优化目标,得出虚拟转动惯量及虚拟阻尼系数的最优值,将其作为自适应控制理论中的稳定值;最后对自适应控制理论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有功功率‑频率控制环节,实现对于虚拟转动惯量及虚拟阻尼系数的自适应控制。
CN115912401A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调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站快速频率响应方法及系统,其方法通过获取新能源场站的电网频率值,若电网频率值超出所述预设的一次调频死区,则根据所述电网频率值以及新能源场站参与的电网一次调频下垂曲线判断新能源场站的功率调整方向,根据功率调整方向确定闭环控制对应的发电单元群,并计算新能源场站的功率目标值,根据功率目标值通过快速离散控制调节方法对相应的发电单元群中各个发电单元进行功率分配,得到功率分配执行策略,将功率分配执行策略下发至相应的发电单元群中的各个发电单元进行调频响应操作,从而只对部分发电单元进行调频响应,避免场站通信存在延时,提高了调频响应的启动时间和频率响应速度。
CN11591239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快速频率响应功能改造的方法,光伏电站包括其站内的许继管理机AGC以及光伏发电区的逆变器,许继管理机AGC通过通信链路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和调节;本发明通过快速频率响应系统的IDM500S功率分配子机分配加装在厂区通讯管理机与逆变器中间运行;当调频发生动作时,由IDM‑500快速频率响应控制主机经过计算分别给某目标IDM500S功率分配子机下发命令,用以控制所对应的逆变器限制或者抬升符合出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厂区AGC反向闭锁,完成调节动作之后继续交还AGC控制执行。本发明能很好的满足电网新能源场站快速频率响应接入以及规范新能源场站快速频率响应入网。
CN115912379A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用电高峰响应的自动负荷削减方法,包括:用电负荷种类选取过程,用于对建筑物用电负荷进行分析,并选取可削峰的用电负荷种类;硬件配置安装过程,用于向可削峰的用电负荷种类安装具自动控制的硬件配置;削减程序设置过程,用于设置用电负荷的削减比例;判断及执行过程,所述判断及执行过程用于获取削峰相关信息,并根据削峰相关信息执行相应的削峰程序。本发明通过设置用电负荷种类选取过程、硬件配置安装过程、削减程序设置过程、判断及执行过程,实现对建筑物用电负荷进行分析,在有削峰要求时,可实现智能削峰,既满足削峰要求,同时又有效避免对建筑物正常工作生产造成过大干扰。
CN115912376A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用户非合作博弈模型的秒级或分钟级负荷切除优化方法与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精准负荷控制领域。根据频率安全分段控制理论,由频率安全控制II段给出紧急频率控制下的负荷切除需求量,采集某一控制子站下的负荷用户信息数据,根据II段策略确定的节点负荷控制量,以控制代价最小为目标,计算用户不满意度,以切负荷精确度、切负荷量和负荷重要程度以及用户不满意度为约束,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建立多用户非合作博弈模型,并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该节点下底层用户的秒级/分钟负荷优化切除策略。本发明可以准确地计算不同负荷控制量下的切除策略,在满足紧急频率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平衡经济效益和用户的不满意度。
CN115912374A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电网调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电网过电压治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方法首先获取表征多个目标负荷馈线电流的多个负荷馈线数据集;然后根据多个电源馈线数据集以及所述多个负荷馈线数据集,确定多个目标分布式电源;接着根据母线电压波形数据集以及所述多个负荷馈线数据集,确定对应多个目标负荷馈线的多个负荷特征;最后根据所述多个负荷特征调整与所述多个目标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电流。本发明实施方式,无需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负荷大小以及分布式电源出力进行分析,因此,调节方式较为简单,计算量小,不调节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分布式电源的能源浪费少。
CN115912364A

本发明公开基于可逆神经网络误差监督的线性调度决策建模方法,步骤包括:1)建立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线性OPF模型;2)利用基于逆变换的误差监测策略对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线性OPF模型进行优化,得到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线性最优OPF模型;3)利用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线性最优OPF模型计算电力系统潮流。
CN11591234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包括离线训练和在线定位两个环节;离线训练环节中,利用实际系统的量测数据或基于算例仿真,得到次/超同步宽频振荡模式下的电气量,构建宽频振荡离线样本库;采用压缩感知对离线样本库中的电气量进行编码压缩,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训练集对构建的GCN定位模型进行训练学习,直到测试集达到目标定位精度,得到宽频振荡定位模型。在线定位环节中,子站采集电气量数据并用压缩感知技术压缩编码;将子站数据上传至主站;在主站将特征矩阵和系统邻接矩阵输入到训练好的GCN定位模型中,输出得到振荡源位置。本发明的方法对适用于多种运行条件下的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
CN115912341A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的潮流控制方法,所述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前级并联变换器、后级串联变换器和中间级直流环节,所述潮流控制方法包括串联变换器控制方法和并联变换器控制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电网系统准确、有效的潮流控制,从而大大提高电能质量。
CN115912333A

本发明公开一种农村地区高压配电网电压序列优化方法,属于配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近中期供电网格负荷分析:通过负荷的自然增长,预测网格内近中期的负荷发展水平;2.定性近中期35千伏电网发展等级:近中期适合以110千伏为主、弱化35千伏电网的供电网格负荷密度为55/300≈0.2;3.供电网格内110千伏变电站供电范围分析:由变电站的供电能力和近中期负荷密度求得该网格内110千伏变电站的最大供电面积;4.明确网格内需要发展35千伏电网的区域。本发明通过将近中期负荷水平、变电站供电能力、10千伏最远供电距离等因素相融合,得出农村一个供电网格区域内可发展35千伏电网的具体条件,并进一步在图形上予以展示,可直观的显示可以发展35千伏电网的区域。
CN115912326A

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装置、车辆、电力供给系统、放电连接器、电力设备以及电力供给方法。车辆(1)包括构成为能够调整电力的电压的车载逆变器(16)及车辆接入口(17)。车辆接入口(17)具有传输用于识别放电连接器(2)与车辆接入口(17)的连接状况的近感探测信号的CS端子(215)。ECU(19)具备选择从车载逆变器(16)输出的电力的电压的处理器(191)。在近感探测信号为第1范围(第4范围或者第5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器(191)选择AC100V,另一方面,在近感探测信号为至少一部分与第1范围不同的第2范围(第5范围或者第6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器(191)选择比AC100V高的AC200V。
CN11591231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并联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一台主机和多台从机;一台主机和多台从机的控制端口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主机与第一台从机相连,第一台从机再与第二台从机相连,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台从机。采用串联或菊花链的连接方式,将给定控制信号传输至每台从机从而进行功率输出的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并联式的输出控制方法,它具有连线与控制简单,控制信号传输损耗低,控制信号不易受干扰、功率模块输出控制均衡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并联控制中的弊端与缺陷。
CN115912314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电动态负载的电源补偿方法,涉及服务器供电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整机柜中各服务器节点的电压值;根据各所述服务器节点的所述电压值,采用预设电源补偿策略计算得到电压补偿值;将所述电压补偿值输出给所述整机柜中的各供电模块,使所述供电模块根据所述电压补偿值调节输出的电压。该方法能够解决因供电母排压降导致服务器节点电压超标的问题,保证服务器节点工作电压能够满足其工作要求。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电动态负载的电源补偿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CN115912312A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导、导航与控制GNC装置,该GNC装置包括:GNC组件和与GNC组件连接的电源管理组件;其中,GNC组件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导航模块、控制模块和计算模块;电源管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处理模块、DC/DC转换电路和输出滤波电路;输入处理模块与输入电源连接,用于保护电路及滤波;DC/DC转换电路,用于实现多路输出电压的转换,转换后的电压包括三组输出电压,分别用于向导航模块、控制模块和计算模块供电;三组输出电压不同;输出滤波电路用于对三组输出电压进行滤波。上述GNC装置通过给GNC组件的各个功能模块提供需要的电压,实现GNC组件的集中供电,以简化产品架构、降低产品功耗。
CN115912305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载通信接口雷电防护方法属于航空机载抗恶劣环境测量与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需要防护的通信接口电压选择合适的击穿电压,根据雷电防护等级相应波形确定瞬态抑制管功率,选择合适的瞬态抑制管;在通信线路上构建低电容雷电抑制单元,在瞬态抑制管上串联一个整流二极管VD1,所述整流二极管VD1结电容小于通信线路对地最大电容要求,所述整流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通信线路,所述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瞬态抑制管的阴极,所述瞬态抑制管的阳极接地。通过本申请的处理方案,降低了雷电防护电路的电容,同时还保证了防护电压没有太大增加,保证足够的防护功率,保护通信线路正常工作。
CN115912304A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车用抗抛负载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抗抛负载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输出负载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抗抛负载电路包括与第一三极管Q1并列的抗抛负载电路,所述抗抛负载电路用于检测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输电端的电压,在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输出端电压高于限定的安全值时,控制第一三极管Q1关断,并将外部输入电压接地。能够抗抛负载,且占用较小的PCB面积。
CN115912298A

本公开涉及一种负向浪涌保护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该负向浪涌保护电路包括钳位电路、防反电路以及续流储能电路;钳位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防反电路的输入端通过钳位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与续流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续流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待供电设备的输入端电连接;钳位电路用于吸收浪涌能量,并将电压钳位至待供电设备的安全工作电压范围内;防反电路用于防止负向浪涌电流流入待供电设备内;防反电路的反向耐压值大于钳位电路的最高钳位电压。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待供电设备不会由于负向浪涌电流产生的负压冲击而损坏或重启。
CN115912292A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相间低电压过电流的牵引网异相短路继电保护方法,包括:采集牵引变电所的α相母线的电压和β相母线的电压,作差计算得到相间电压有效值;分别采集连接到α相母线和连接到β相母线的任一条牵引网馈线的电流,计算得到该牵引网馈线的电流有效值;若该牵引网馈线的电流有效值大于其电流整定值,且相间电压有效值小于其整定值,则进入延时阶段;若延时阶段均满足该牵引网馈线的电流有效值大于其电流整定值,且相间电压有效值小于其整定值,则延时阶段后,跳开该牵引网馈线的所有馈线断路器。本发明实现简单,保护装置之间不需要通信和同步,仅切除发生异相短路故障的牵引网线路,其它牵引网以及牵引变压器等不受影响。
CN11591228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主从式差动保护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主机接收各侧从机发送的电流相位和时间,基于各侧从机的时差将各侧从机的相位同步至同一时刻,计算同步至同一时刻后的各侧从机的相位差,其中,所述电流相位是通过线路各侧从机在线路故障后计算各侧的电流相位;所述主机对所述相位差进行判断,当所述相位差满足区内故障判据时,通过主机向各侧从机发送跳闸命令。
CN11591227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欠压、过流、短路保护功能的直流自保持电子开关,包括电源变换电路、自保持电路、欠压驱动电路、过流和短路驱动电路、模块开关电路、输入连接器P1和输出连接器P2。本发明驱动信号功率小,驱动电压范围宽,而且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此外使用电阻、电容、二极管、MOS管、光耦等工业成熟器件,成本低,可靠度高。
CN115912275A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整流电路,还包括由六路IGBT组成的三相逆变电路、一个六通道IGBT驱动芯片,IGBT驱动芯片根据输入端口HIN1、HIN2、HIN3、LIN1、LIN2、LIN3的信号来控制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决定元件六路IGBT的工作状态;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的栅极分别与IGBT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与IGBT驱动芯片的供电正极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电阻与IGBT的基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IGBT的基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与IGBT驱动芯片的供电负极端连接。本发明采用单个驱动芯片功率放大的设计实现六路IGBT完全保护,增强工作可靠性。
CN115912269A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牵引变流器桥臂直通的保护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监测被测电路单元输入或输出的特征电流;响应于接收表征所述特征电流出现过流现象的故障信号,确定所述被测电路单元中出现过流现象的桥臂,并获取所述特征电流当前的电流值以及牵引变流器的中间电容当前的电压值;根据所述出现过流现象的桥臂、所述电流值和所述电压值,以及预设的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确定发生短路故障的目标IGBT器件;根据所述目标IGBT器件,控制与所述目标IGBT器件同为上管或下管的其他IGBT器件开通,以防止桥臂直通。
CN115912268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正反转控制电路、功率驱动电路、恒流设置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构成。正反转控制电路由开关S1、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V6和三极管V7组成;功率驱动电路由电阻R0‑R4、场效应管V1‑V4组成;恒流设置电路由运算放大器N1、电阻R5、电阻R8‑R10、达林顿管V5构成;过流保护电路由运放N2、比较器N3、继电器S2、三极管V8以及电阻R11‑R17组成;本发明不仅可实现对电机的正反转控制,还可通过一个电压跟随及功率驱动电路将电机的工作电流设定为恒定值,使电机具有恒转矩输出。本发明还设有专门的过流保护电路,在电机出现过流时,可通过切断电源实现过流保护功能。
CN115912262A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流速信号小波变换的变压器保护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采集变压器连接管处绝缘油的流速信号;检测流速信号中当前时刻的流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流速门槛值;若当前时刻的流速大于或等于流速门槛值,对流速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并根据流速信号的小波变换值检测变压器是否故障;当检测出变压器故障时,控制变压器断电。本方案根据实时测量的变压器连接处绝缘油的流速信号,检测变压器是否故障,检测过程不受变压器的电力系统中信号传输干扰,同时也不对变压器的电力系统造成谐波干扰,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
CN115912251A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流分断装置、电流分断模块和控制方法,所述电流分断装置包括通流支路、转移支路、振荡支路和耗能支路,其中,所述通流支路与所述转移支路及所述振荡支路相互并联连接;所述通流支路由机械开关与通流单元串联构成;所述转移支路由双向导通晶闸管单元串联构成;所述振荡支路由振荡电容器、振荡电感和有源电力电子单元串联构成;所述耗能支路与所述振荡电容器并联连接,或与串联连接的所述振荡电容器和所述有源电力电子单元并联连接,或与串联连接的所述振荡电容器和所述振荡电感并联连接,或与所述通流支路并联连接。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电流分断装置的机械开关分断可靠、小电流分断时间短、模块冗余度高和设备经济性好。
CN11591224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通过增量维护设备故障模型,将所获得的设备故障模型与对应的保护定值相关联,计算各保护定值对应的灵敏度以校核和确定所选的灵敏度,并根据选择的灵敏度对应的保护设备进行继电保护管理,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提升了继电保护中电网设备在线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
CN115912247A

本发明公开的谐波屏蔽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漏电检测模块检测线路中的漏电信号;信号调理模块对漏电电流进行滤波、整流、放大和模数转换,得到处理后的漏电电流;控制模块利用Mallat小波分解算法对处理后的漏电电流进行分解,从漏电电流信号中提取出低频电流信号,并对低频电流信号进行漏电保护动作分级判断,根据不同的漏电电流大小与漏电时间向动作执行模块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控制指令;动作执行模块根据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断开被保护电路的电源;报警模块根据报警控制指令发出报警信号。能准确区分出漏电电流是否为线路真实漏电引起,并能对漏电情况进行报警,减少漏电保护器的误动作,保证其动作的可靠性。
CN115912240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埋式蜂窝穿线管,属于穿线管技术领域,包括外管、内管、夹持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止回组件,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部并沿所述外管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管内部,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组件移动,以对穿设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缆线进行夹持,所述止回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管内部,用于对所述夹持组件的反向移动加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对穿管后的缆线进行夹持,防止缆线受环境影响向穿线管内部溃缩,进而避免缆线外部与电器元件的连接部位松动,提高缆线穿管后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缆线与电器元件连接的可靠性。
CN115912228A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压惯容阻尼放大式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框架,间隔棒框架外部连接阻尼间隔棒,阻尼间隔棒连接线夹。阻尼间隔棒两侧连接弹簧,并且阻尼间隔棒与间隔棒框架接触部位设置扭转耗能单元。间隔棒框架内部设置了液压式惯容器,液压式惯容器通过弹簧连接质量球。本发明的耗能减振效果好。
CN115912225A

本发明公开的提供输电线路防盗装置,包含多个防盗单元,所述防盗单元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架,两个所述夹持架外表面对称贯穿设置有紧固螺栓,多个所述紧固螺栓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外表面套设有转动筒,两个所述夹持架之间贯穿设置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相互靠近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外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固定架内表面粘合连接有绝缘壳,本发明拉动两个滑动杆,并将输电线沿着两个转动筒进行插合,随后拉动输电线,即带动转动筒转动,随后松开滑动杆,弹簧推动固定架,使得绝缘壳与输电线贴合,防止触电,在输电线单位长度适当安装本装置,其安装便捷。
CN115912215A

本发明公开了浸油式驱动电源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箱体,且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处螺栓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两个圆孔,且两个所述圆孔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圆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导线管,且所述导线管的内腔设有两个线缆本体,两个所述导线管的内腔上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盖,且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贯穿设有两个第一弹性护套,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导线管、弹性垫圈、活动块、环形开槽、插板、第一弹簧、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第一弹性护套和第二弹性护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在线缆穿过导线管后,并将导线管卡接固定在盖板上,同时保证盖板的密封效果,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电源发生倾倒或歪斜时造成冷却油的泄漏。
CN11591221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装式穿墙套管,其包括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套管组件和墙体安装组件,所述套管组件设置于墙体安装组件内;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包括驱动组件、联动组件、固定组件和锁定组件,所述联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与连接模块联动,通过所述连接模块与锁定组件联动,实现其对联动组件的锁定。本发明通过设置可分离的套管以及套管安装支架,便于安装固定,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通过修剪套管的长度,实现贴合安装。避免套管伸出墙体影响美观,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套管与墙体的固定,确保安装后的稳定性,通过联动的齿轮,带动齿条实现两侧嵌合板的受力拉紧固定。
CN115912211A

本发明公开一种槽式电缆桥架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属于电缆桥架技术领域,一种槽式电缆桥架装置,包括第一桥架和第二桥架,所述第一桥架和第二桥架之间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滑动设在第一桥架内的第一夹板。本发明通过控制双向螺杆正转与反转,快速实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固定与分离,实现两个桥架快速安装与分离,同时借助稳固套与稳固板相互配合,有效增加两个桥架连接的稳固性;通过电缆挤压转动件,使得转动件转动,并控制转动件上的L型卡板快速卡套在电缆表面,将电缆固定在限位座上,实现电缆快速固定,使得电缆分布有条理,方便散热;在盖板上设置活动卡块,在合上盖板后,活动卡块卡套在电缆上表面,防止电缆脱离限位座。
CN115912192A

本申请公开了线缆防牵拉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线缆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包含:外壳,外壳两侧开设有滑孔,外壳内部对应滑孔对称设置有用于对线缆缓冲的缓冲组件,外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用于防过拉警报的蜂鸣器;本申请由于采用了缓冲组件对线缆的牵拉进行缓冲,并且可带动线缆自动复位,所以有效解决了线缆难以自动复位继续进行防牵拉保护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当线缆受到牵拉力时,线缆带动缓冲组件运动对拉力缓冲,当缓冲组件在线缆的带动下移动一定程度时会触发外壳内部的蜂鸣器进行警报,进而防止继续牵拉对线缆造成损伤,当消除牵拉后,缓冲组件带动线缆自行复位,可继续对线缆进行防牵拉保护。
CN115912185A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挂钩器,包括握杆,还包括承载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壳体和承载带,壳体固定连接握杆上端,所述壳体上端和左右两侧面上设有相互连通为一体的滑槽,壳体右侧的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底面经第一弹簧连接挡杆,挡杆固定在壳体右侧的滑槽下端内,第一横杆上端连接承载带,承载带左端绕过壳体上端的滑槽向下弯折连接第二横杆,承载带外侧面上经多个装载件装载有线缆挂钩;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牵引件和控制件;所述壳体的前侧板外面设有控制件,控制件用以解除限位板被任一限位槽的限位。本发明为解决工作人员登高作业安装线缆挂钩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目前使用的挂钩器效率低下的问题。
CN115912177A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子更换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液压油箱、第一抱箍组件、第二抱箍组件以及供油组件,第一抱箍组件与液压油箱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液压油箱和第一抱箍组件的距离的第一调整机构,液压油箱和第一抱箍组件通过第一调整机构连接;第二抱箍组件与液压油箱固定连接,第一抱箍组件、第二抱箍组件同轴心设置;供油组件与液压油箱连接,供油组件用于为液压油箱提供或回收液压油,以驱动第一调整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抱箍组件靠近或远离液压油箱,通过将供油组件为两个第一调整机构中提供液压油,替代传统技术中使用手动泵分别提供液压油的情况,保证了两个第一调整机构中的液压油压力相同,减少了绝缘子串轴线不统一的情况。
CN115912174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巡检维护平台,属于线路巡检技术领域,包括泊位站、壳体、行走机构、制动机构、去除机构及清理机构,泊位站设有充电接口,壳体下端设有滑轮,行走机构和制动机构均安装于壳体内;去除机构具有第一延伸杆,第一延伸杆具有围绕输电线转动的自由度;清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壳体内的喷洒箱体、加热器、支撑架、连接套筒及驱动器,喷洒箱体和加热器上分别设有环形喷洒面和环形加热面,连接套筒内设有多个沿轴向依次设置多个环形尖端凸起,多个环形尖端凸起的径向尺寸沿壳体的运动方向逐渐增大;驱动器与连接套筒传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输电线路巡检维护平台,使输电线上的异物清理更彻底,确保输电线安全地工作。
CN115912173A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电网带电作业自闭锁导线防滑装置,包括防滑装置主体、连杆和底座。其中,防滑装置主体包括夹片、防滑垫、防滑外壳和限位螺栓;底座包括基轴和升降轴;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基轴与升降轴螺纹连接,并设置在防滑外壳的内部,夹片与升降轴销接后,与防滑外壳铰接,基轴的卡销与第一连杆的卡槽卡接,通过转动第一连杆可带动基轴旋转,进而带动升降轴升降,使夹片可自动打开或闭合。夹片与防滑外壳上均设置有防滑垫,闭合夹片可防止导线滑动。本申请提供的输电网带电作业自闭锁导线防滑装置,很好的解决了导线倾斜度大时,承力工具受力后向挂点侧滑动的问题,并且由于夹片可自动打开和闭合,可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CN115912169A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气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选择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导线;得到海拔修正系数,并确定海拔修正后的绝缘子长度和不同海拔不同过电压倍数下的空气间隙;基于确定的绝缘子长度和空气间隙,确定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极间距的取值;根据高海拔地区的可听噪声公式和海拔修正系数,计算不同海拔下海拔修正后的电磁环境值,并判定选择的导线与确定的极间距取值是否超出预先设定的限值要求;若超过,则重新确定导线和极间距取值;根据不同海拔下海拔修正后的电磁环境值,确定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气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提高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输电运行可靠性。
CN115912167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检修用线缆架空维护设备,包括底座和套管,所述套管设在底座上,且套管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两侧的上方均设有支臂,且支臂的内部活动插设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通过驱动部驱动移动,所述伸缩臂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本发明通过两侧的夹持爪分别夹持两个线缆的端头,在将线缆抬升到指定高度后,通过驱动部驱动伸缩臂在支臂内移动,将两个线缆的端头拉动靠近,由于压力传感器实时感应拉动压力,当某一端的线缆挂到障碍物上,拉不动,造成压力超过控制芯片内置的阈值时,则控制芯片立刻驱动驱动部停止,不再拉动,避免脱落。
CN11591216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GIS设备快速充气装置,包括所述箱体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万向轮,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双开门,所述双开门的一端设有回收管接口,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电气控制箱和手推杆,所述电气控制箱的上方安装有充气管接口;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内部;过滤吸附结构,所述过滤吸附结构安装在箱体的内部。本发明通过设有减震结构和过滤吸附结构,使得GIS设备在移动时实现了对内部储气罐进行缓冲减震的作用,且过滤吸附结构能够有效吸收SF6混合气体中的颗粒杂质和油杂质,提高SF6混合气体的纯净度同时避免了颗粒杂质和油杂质对储气罐造成的影响。
CN11591215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检修的高低压开关柜,包括开关柜结构,所述开关柜结构包括开关柜主体,开关柜主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上隔断板,开关柜主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上隔断板上方的散热孔;通过定位翻转结构,使抽屉结构能够向一侧翻转,以便将开关柜结构左侧的空间空出来,方便人们对抽屉结构上的元器件和开关柜结构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检修,通过拼接结构将间距扩大结构释放,使间距扩大结构能够伸长,通过伸长的间距扩大结构带着抽屉结构上的元器件相互远离,增加了元器件之间的间隙,以便人们快速对元器件进行检修,检修工作更容易操作,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该方便检修的高低压开关柜的实用性。
CN11591215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雷器手车摇把式位移调节装置,包括位移导轨、驱动装置、锁止装置、调节摇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基础、输入转轴、传动横轴、输出转轴;所述锁止装置设有一对,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锁止腔室、滑移拨杆、传动链轮、锁止滑块。本案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手车摇把式位移调节装置,通过锁止装置实现手车调节装置和开关柜之间的自动锁止固定;通过调节摇把带动驱动装置动作,通过对称的两只输出转轴同步驱动,带动手车在前后方向上精准、连续的移动。避免单只螺纹杆驱动引起的两侧受力不平衡导致手车发生偏转乃至卡止的情况。
CN115912152A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集装箱式混合电站及系统,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柴油发电机、电池设备以及冷却液设备,所述柴油发电机通过储能变流器与所述电池设备电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柴油发电机与所述电池设备可单独或者并联后共同为外部设备提供电能;所述电池设备设置有容冷却液通过的通道,所述冷却液设备通过进液管道与所述通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通道的另一端通过出液管道与所述冷却液设备相连接,所述冷却液设备为所述电池设备提供冷却液。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采用液冷的方式,无需担心空调外机将粉尘吹入混合电站中,可以适应更多复杂的环境;可以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CN11591214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配电柜柜门安装小车,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柱,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固定柜门的升降台以及用于推动所述升降台上下升降的升降传动装置,所述立柱上还设有用于夹紧柜门的夹持装置,所述升降台上设有用于定位柜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带动柜门水平推动的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升降台上,本发明通过升降台可以对柜门整体支撑,柜门顶部由夹持装置夹紧固定,然后由升降传动装置上下调节柜门与柜体对准位置安装,使得柜门安装时,无需多人操作,让配电柜柜门安装更便捷,能达到规范要求,可反复使用,不仅减少劳动力投入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灵活机动、实用性强。
CN115912144A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力设备外接供电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侧设有供电装置本体,供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设有绝缘保护管一,绝缘保护管一的内侧设有导电线一,导电线一的一端与供电装置本体的一侧电性连接设置,绝缘保护管一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盒,连接盒的内侧设有绝缘壳,绝缘壳的内侧设有插电座,插电座的一侧与导电线一的一端电性连接设置,连接盒的内侧设有散热机构,该电力设备外接供电装置,供电连接处具有自动散热功能,散热的同时具有防尘效果,具有后备电源供给。
CN115912143A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快速更换模块的JP柜。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维护、可以快速更换模块的JP柜。一种可以快速更换模块的JP柜,包括有柜体、前门、侧门和后门等;柜体可分为三个腔室,柜体上设有可转动打开的前门、侧门和后门,柜体底部设有脚轮,柜体侧面安装有散热风扇,还包括有卡条、固定板和电器板等,柜体上侧两腔室内均设有卡条,所述卡条至少有两组且左右对称,卡条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两块固定板,固定板上均设有电器板。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内部结构,实现了元器件整体位置的快速移动,能够灵活地对JP柜内部空间进行调整,且可方便地将元器件和其安装组件共同取出,极大地提高了元器件检查和更换时的便捷性。
CN115912141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气柜,涉及柜子领域,其包括中部内管、中部外管、中部电磁阀组、气泵、进出气电磁阀、控制器,中部内管与中部外管串连设置,中部内管围绕柜体的左侧、后侧、右侧设置,中部电磁阀组沿中部内管、中部外管设置,中部电磁阀组控制中部内管与柜体内的左侧空间、后侧空间、右侧空间的连通状态,气泵一端与中部内管中部连接另一端与中部外管中部连接,中部电磁阀组还控制气泵与中部内管、中部外管的连通状态,进出气电磁阀安装在气泵的进气端,通过控制器控制中部电磁阀组、进出气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切换在柜体内中部空间内产生的气流场,提高散热效率和清灰效率。
CN11591214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柜散热系统及船用电控柜,属于电控柜技术领域,包括柜体、控制器、柜门、散热区、第一挡板组、风扇组和第二挡板组;所述第一挡板组包括对称设置于散热区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连接有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二挡板组包括沿柜体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和第三侧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上连接有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二侧挡板上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个连杆机构的动作以及风扇组;通过开启各个风扇模组,并配合各个打开的挡板,使得散热气流不光具有自然散逸的空气流,还能够在各个挡板处形成循环的空气流,加速空气流程,进而提高柜体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快速散热效率。
CN11591212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防护控制系统,光伏发电防护控制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基站、隐藏式散热机构、气流外导机构和灰尘抽取器,光伏发电基站的一侧安装有基站门,基站门的边缘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口,气流外导机构分设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两组安装口内,气流外导机构包括驱动器、翻转盖板和阻挡叶片,驱动器内置于安装口的下端且动力输出端与翻转盖板,翻转盖板的上端与安装口的上端转动连接,阻挡叶片分设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翻转盖板的两侧,光伏发电基站上对称开设有两组收纳口。本发明所设计的光伏发电防护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发电基站内部的散热和除尘处理,保证内部的发电基站的正常运作。
CN11591212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高低压电力柜,涉及高低压电力柜技术领域。该散热性能好的高低压电力柜,包括高低压电力柜本体,所述高低压电力柜本体内部设有杂质清理机构和杂质收集机构,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包括两个方形导热管体,两个所述方形导热管体分别固定连接于高低压电力柜本体内腔两侧壁。该散热性能好的高低压电力柜,通过杂质清理机构的设计,可以当方形导热管体与方形磁性活塞之间的密封气体受热膨胀时,此时会通过磁性带动L形磁性板进行移动,当清理毛刷外表面与圆形进风孔内壁相接触时,从而达到对圆形进风孔内壁粘附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清理的工作效果,防止由于在长期使用中圆形进风孔产生堵塞造成难以散热的问题出现。
CN115912125A

一种配网设备维护平台与维护方法,其经由承载条连接保护罩,保护罩与配电设备的壳体间构成制冷区域,防止了配电设备的壳体接触在容纳格内表面而不利于制冷,还把回转风机固连于盒体上形成独立的区域,利于结合传送通路对配电设备的壳体制冷,传送通路里面具有的塑料膜在打出制冷之际对外部杂质污垢执行封挡;引入了容器,容器经由承载条承载,且容器里面经由输送通道灌进冷却剂,就利于达成对配电设备的壳体箱体侧板的冷却;在保护罩里面增设稳定元件,旋动旋动套驱动透设条嵌于容纳格内表面的打出孔口内,达成对保护罩位于容纳格里面的部分执行拖拽,让配电设备的壳体质心一直位于墙体的容纳格内,防止配电设备的壳体经容纳格里面晃动而掉出。
CN11591212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高压户外移动保护开关柜,涉及高压开关柜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柜体,还包括:移动机构,与底座连接;缓冲机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柜体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散热机构,与柜体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挡灰组件和固定组件。本发明通过移动机构带动底座运动,纵向减震组件对柜体进行纵向减震,纵向减震组件带动横向减震组件运动,横向减震组件对柜体进行限位减震,挡灰组件防止外界灰尘进行柜体内部,固定组件对挡灰组件进行固定,解决了当高压保护柜受到外力撞击产生震动时,易造成内部电器元件损坏的问题。
CN115912119A

本发明涉及电力环网柜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地形的电力环网柜外壳安装设备,包括辅助架,辅助架上设置有搬运机构、防倾机构和容置槽,容置槽位于辅助架的下方,搬运机构包括升降板和底座,底座能转动的位于容置槽的底部,底座和辅助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升降板位于底座上远离辅助架的一侧,防倾机构包括两个挡板,通过搬运机构的设置,使辅助架对柜体安装位置的限制较小,不受地形的影响,提高设备的适配性,通过容置槽的设置,能通过快速的转动将底座收纳于辅助架的容置槽内,减少辅助架的占用空间,通过防倾机构的两个挡板能转动的设置,使得两个挡板在不使用时方便将其收纳,便于后期辅助架的转运。
CN115912113A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箱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后侧垂向设置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多个固定机构,用于与固定物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顶部左右端和所述安装板下部前侧左右分别对称设置主夹紧机构;所述主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调节板和滑杆,调节板垂直固定在第一凹槽底壁,滑杆垂直贯穿调节板并与调节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扣合在第一凹槽内并与第一凹槽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凹槽前侧设置第一夹板,所述滑杆两端分别与第二凹槽后侧壁和第一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套设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凹槽后侧壁和调节板固定连接。本发明装置可实现对不同高度或厚度的配电箱的固定。
CN115912112A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排线和免预装开关部件的配电箱,属于配电箱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需要进行排线以及装上设定的开关,给安装人员带来不便,且在外接电线时结构不稳定,易出现电线歪斜的情况,导致接触不良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配电箱体,配电箱体内固定有总开关以及若干个子开关,若干个所述子开关的接入端与总开关的接出端共同设置有电性连接结构,且总开关与电性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本发明具有可免除在配电箱体内进行复杂的排线,给安装人员带来了便利,节省了时间;适用对子开关不同数量的需求,避免预装开关;可使得电线更加容易的固定以及定位,防止出现电线歪斜而导致接触不良的现象,增加了电线的稳定性,主要应用于配电设备。
CN11591210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静电配电柜及其生产工艺,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包括配电柜柜体,所述配电柜柜体的内壁上焊接有器件安装架,所述配电柜柜体的正面拆卸式连接有密封柜门,所述密封柜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密封柜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配电柜柜体的外壁、内壁和顶部设置有中和除静电机构。本发明通过离子风机和不锈钢网框的配合设计,可吸收外界的无尘空气,使其变为带有电荷的气流,并紧接着吹送至配电柜柜体的内腔中,中和掉配电柜柜体内部器件上所带的电荷,实现散热同时除静电处理的功能,避免静电汇集较多极易对元器件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电力事故的问题,提升本结构的安全性。
CN115912105A

本发明涉及智能环网柜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无人值守智能环网柜系统,包括有主站,所述主站由后台软件操控,所述主站下级连接有若干环网柜机组,所述环网柜通过GPRS通讯与主站连接,所述环网柜内部设有监控装置主机,监控装置主机安装在环网柜外露出控制开关,所述环网柜下方一级设备与二级设备,所述二级设备,所述一级设备包括有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二级设备包括有总线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中,主站通过GPRS通讯连接到环网柜机组,进行远程控制,环网柜机组通过一级设备和二级设备进行传感,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解决环网柜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人工值守的问题。
CN115912102A

本发明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油钻井设备供电控制柜包括;防护壳体设于控制柜本体的表面,且防护壳体的表面设有调节壳体,调节壳体中设有导杆,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护板的表面开设有槽口,槽口中设有垫片,限位口开设于防护壳体的表面,且限位口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有益效果为:通过向外抽动护板使操控按钮显露出来,此时即可对操控按钮进行操作,松动护板其便通过弹簧的弹性带动向内移动实现对操控按钮的遮挡,从而实现对操控按钮进行防护,相较于传统的对操控按钮进行防护的方式不仅更加便利,还有效避免其发生丢失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其使用效果。
CN115912101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电网配电网控制设备,包括:控制柜主体,控制柜主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面左右两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呈左右镜像分布的活动顶棚,除雪机构,设置在控制柜主体内部,除雪机构包括有转柱,控制柜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转柱。本发明通过转柱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连接杆推动U形挤压杆上下来回移动,U形挤压杆向上移动时对活动顶棚的底面造成挤压,通过U形挤压杆不停的对两个活动顶棚的底面造成挤压,使两个活动顶棚不停的扇动,避免落叶或雪花积累在活动顶棚上。
CN11591209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悬挂式多用途电气配电柜,涉及可悬挂式配电柜技术领域,包括可悬挂式配电柜本体,所述可悬挂式配电柜本体包括搭接底座,所述搭接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搭接机构,所述限位搭接机构包括搭接固定板和外侧防护套圈,所述搭接固定板顶部外表面上活动搭接有配电柜,所述搭接固定板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侧延伸板。本发明通过配合转动器一对高强度转动轴进行转动,同时配合高强度转动轴一端上的转动盘进行缓慢转动,同时利用转动盘一侧外表面上的内陷锥形挤压轴杆在螺纹杆一的表面上进行滑动,利用内陷锥形挤压轴杆在螺纹杆一的表面上进行贴合,增加与螺纹杆一之间的接触力度。
CN115912097A

本发明属于电气控制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火的电气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控制柜的内部后侧竖直间隔滑动设有三个滑动板,每个滑动板的上侧水平间隔设有四个液压伸缩板,控制柜的后侧固设有电线防火箱,电线防火箱的内部设有外接电线,每个大组电路与外接电线之间连接设有第一电路断开组件,三个小组电路之间电路连接设有第二电路断开组件。本发明能够使空腔形成密封空间配合灭火组件将控制柜内的火灭掉,能够避免损坏到其他电器和快速及时灭火减少损失;通过第一电路断开组件、第二电路断开组件、第三电路断开组件进行多次断路,以避免电火的传播,及时进行电线灭火。
CN11591209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防尘的配电柜,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包括低压柜,所述低压柜的上方安装有高压柜,所述低压柜的内部上方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母线插排,所述第二母线插排的下方安装有隔离板,且隔离板的内部贯穿有第二通线管,所述隔离板的下方安装有空气开关,且空气开关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的下方安装有熔断器,所述高压柜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一主母线接头,所述支母线接头远离第一主母线接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主母线接头。本发明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排气效果,能够有效的排出配电柜内部的水汽,还能除去配电柜内部的灰尘,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配电柜的内部。
CN11591209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抽出式低压开关柜,包括低压开关柜本体,其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腿,还包括:所述低压开关柜本体的底部前端表面开槽设置有散热网,且散热网的上方对应有闭合门,所述闭合门的前端表面开槽设置有观察窗。该具有自锁结构的抽出式低压开关柜安装有防水板和导水槽,利用在低压开关柜本体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水板,且防水板的表面呈倾斜形状,可以很好的通过防水板对低压开关柜本体的上方表面进行防水防尘使用,随后再利用防水板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一排导水槽,可以很好的方便对防水板表面的雨水进行排水使用,更好的方便后期对低压开关柜本体进行防水使用。
CN115912090A

本申请提出一种配电柜、浮动装置、防水围挡、多个支撑滑杆和多个防下滑组件,其中,所述配电柜的一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配电柜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收纳槽,多个所述支撑滑杆环绕所述配电柜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滑杆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支撑滑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相连,且每个所述支撑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纳槽内底面固定相连,所述浮动装置环绕所述配电柜设置,且所述浮动装置与多个所述支撑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浮动装置,用于随着水位上升而在所述支撑滑杆上浮动;由此,可通过浮动装置随着积水水位上升而将防水围挡展开,以将配电柜进行围挡使其与水隔开,实现有效的防水。
CN115912072A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柜,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走线装置和控制器,配电柜本体开有若干线缆入口和线缆出口。走线装置包括固定架、走线机械手和引线架,所述固定架一端固定在配电柜本体内壁,竖直贯穿设置若干呈矩阵阵列的圆孔。走线机械手包括钻头和传动机构A,所述钻头竖直设置在固定架上端,并开设引线孔A和伸缩机构。引线架包括中心轴、辅助线体、优弧圈和传动机构B,中心轴设置在固定架下端,外圈设置优弧圈,外侧连接传动机构B,内壁设置辅助孔,辅助线体穿过辅助孔。本申请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柜,通过走线机械手和引线架将线缆有序固定在固定架上,解决了线缆杂乱引起过热的问题,降低了短路和漏电风险。
CN11591207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安装操作高低压成套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正面一端开设有第一开窗,所述柜体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窗,所述柜体的两侧设有散热口,所述柜体内部的两侧共开设有四组滑槽,四组所述滑槽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侧的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有滑动配合的布线仓;本发明通过安装框架的水平面位移滑动以及布线仓的垂直面升降移动相互结合,促使布线仓可展开至装置外部,以便工作人员直接打开布线仓进行布线板的布线安装工作,同时利用布线仓的外漏,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性和关节及手臂的活动范围,增加安装精度和便捷性。
CN11591206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柜线路安装结构,包括柜体、支管、限位框、橡胶环和弧形环,柜体的正面活动安装有箱门,柜体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直框,竖直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若干水平框,水平框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水平框和竖直框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面。通过设置的乳胶环,而后在排线完成以及固定后,可以将总线缆外侧的乳胶环和支筒进行固定位置,此时可以将支筒外侧的螺纹对接螺纹槽,并通过支柱转动支筒使得支筒可以逐步移动到支管的内部,并且乳胶环的软质形变可以贴合在总线缆的外侧,整体便于固定位置,同时配合弧形边避免摩擦增加了总线缆的使用寿命,便于稳固结构使用效果,整体使用效果好。
CN11591205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子扩展结构的激光器及其生长方法。所述具有电子扩展结构的激光器包括沿指定方向依次设置的n型限制层、第一波导层、发光层、第二波导层、p型限制层和p型欧姆接触层;所述激光器结构还包括n型电子扩展层,所述n型电子扩展层设置在所述n型限制层与第一波导层之间,并且所述n型电子扩展层的势垒高于所述n型限制层和第一波导层中任一者的势垒,以使自所述n型限制层向发光层移动的电子被所述n型电子扩展层阻挡而降低移动速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GaN基激光器的制作工艺简单、可重复性好,有利于减低GaN基激光器的阈值电压、提升激光的发光效率,达到增加激光器寿命等的效果,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CN115912055A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低发散角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属于半导体激光器领域,层叠结构包括自下到上依次设置的N面金属、衬底、N型限制层、N型波导层、量子阱层、P型波导层、P型限制层、绝缘层以及P面金属;脊波导沿激光器芯片的出光方向延伸,脊波导两头宽中间窄;电流注入区形成于脊波导上,隔离槽区形成于靠近腔面的脊波导以及两侧区域,深沟槽区形成于脊波导两侧,其在出光方向为三角形,靠近腔面处宽度大。本发明可以有效消除了热透镜效应,大大降低慢轴发散角,同时,脊波导采用两头宽的形势,降低了载流子在脊波导边缘的堆积效应,消除近场光斑中边缘区域功率较强的尖峰,避免局部光场过强导致腔面损伤,大大提高了器件的长时间可靠性。
CN115912050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FB激光器制备方法和DFB激光器,在外延片上刻蚀脊型波导结构;在脊型波导结构的垂直方向上依次沉积不同的介质材料,形成光栅结构;在脊型波导结构和光栅结构的垂直方向上分别制备表面电极,得到DFB激光器。由此可见,本申请采用介质材料依次沉积的方法代替直接刻蚀来制备光栅结构,可以降低制备方法对生长工艺和制备工艺设备的依赖程度,降低工艺门槛,从而提高DFB激光器的制备效率和成品率。
CN11591204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反射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集成光子芯片和通信设备,抗反射激光器包括衬底层、光栅、光栅覆盖层、波导层及空间层;其中,衬底层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区、电吸收调制器区及无源波导区;光栅均匀分布于分布式反馈激光器区的表面;光栅覆盖层位于衬底层及光栅的表面;波导层位于光栅覆盖层的表面;空间层位于波导层的表面;对应于无源波导区的光栅覆盖层的表面、对应于无源波导区的波导层及对应于无源波导区的空间层均呈竖直弯曲状,竖直弯曲状表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弧形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提高抗反射效果,且对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影响小,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领域。
CN11591204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线宽激光器。该激光器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光栅辅助垂直耦合器,以及在激光器包层材料中蚀刻的第一下层无源波导、第一微环滤波器、第二微环滤波器、第二下层无源波导和上层无缘波导;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下层无源波导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下层无源波导、第一微环滤波器、第二微环滤波器、第二下层无源波导依次耦合;第二下层无源波导与上层无缘波导设置于不同的平面,通过光栅辅助垂直耦合器进行耦合;第一微环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微环滤波器的大小不同,第一微环滤波器和第二微环滤波器形成游标滤波效应;光栅辅助垂直耦合器对第二下层无源波导中的光波进行光栅选模。实现了小尺寸、窄线宽、波长调谐功能的激光器。
CN11591204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氘气混合气体2‑6μm中红外波段多波长拉曼激光输出装置,通过在拉曼池中填充氢气和氘气两种拉曼活性气体介质,以高峰值功率的1064nm激光泵浦,在拉曼池内生成2920nm和4432nm的振动拉曼光,以及2071nm、2266nm、2604nm、3322nm、3743nm和5431nm的转动拉曼光。通过在拉曼池中四波混频并受激拉曼放大输出,可有效地降低中红外拉曼光输出的阈值能量,实现高效率2‑6μm中红外波段多波长拉曼激光输出。
CN11591204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光纤激光器的四基色白色混合激光光源,包括:蓝光泵浦源,所述蓝光泵浦源连接有多模耦合光纤,多模耦合光纤连接有机械结构模块;所述机械结构模块用于放置增益光纤;N*1合束器,所述N*1合束器用于将增益光纤激发多种光束耦合至一根光纤输出;所述N*1合束器的后端总束连接有光棒,所述光棒将多种色光混合成的白光进行匀光,利用光纤激光器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和散热性能优异的优势,解决当前用于激光显示和照明领域的激光半导体光源的功耗高,体积大,散热差的问题,并利用多基色可以增加显示光源色域的特性,实现了全光纤结构的的大色域激光显示光源。
CN115912029A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宽压缩技术的超短光脉冲产生系统属于光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结构为:种子脉冲源(1)的输出端与脉宽扩展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脉宽扩展模块(2)的输出端与能量预放大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能量预放大模块(3)的输出端与多通道脉冲分割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多通道脉冲分割模块(4)的输出端与色散管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色散管理模块(5)的输出端与能量放大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能量放大模块(6)的输出端与脉冲相干叠加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脉冲相干叠加模块(7)的输出端与脉宽压缩模块(8)的输入端相连。本发明具有输出脉冲能量高、功率高、脉宽超短、脉冲类型可切换等优点。
CN11591202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泵浦效率低非线性效应的光纤激光器,依次连接的种子源、隔离器、第一环形器、第一合束器、第一增益光纤、光纤光栅、第二增益光纤、第二合束器、第二环形器,还包括第一泵浦源、第二泵浦源和输出准直器;光纤光栅为全反射光栅,中心波长与种子光波长一致,设置于第一增益光纤和第二增益光纤之间;利用光纤光栅,实现种子光的原光路反射与二次放大,同时泵浦光传输到光纤光栅时会透射过去继续传输。本发明在增益光纤较短的情况下能增加种子光与增益光纤的作用距离,对种子光的进行二次放大的同时有效抑制光纤激光器中的自发辐射效应和非线性效应,同时对剩余泵浦光进行二次利用,有效提高泵浦效率,提升光纤激光器性能。
CN115912013A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针装置的载具结构,包括:载具,其包括承接单元及定位单元;以及,驱动部,其用以驱动承接单元和/或定位单元;其中,驱动部驱动承接单元、定位单元其中任一部件,使得承接单元与定位单元合拢或展开;当承接单元与定位单元合拢时,工件承放在承接单元与定位单元构成的承料位上;承接单元与定位单元间通过齿轮齿条传动,齿条分别安装在承接单元、定位单元上,承接单元、定位单元设置在齿轮的两侧,承接单元、定位单元中的任一部件通过驱动部驱动并在齿轮传动下,使得承接单元、定位单元朝相反的方向执行合拢或展开动作。
CN115911996A

一种高速柔板连接组件,包括柔性印制板,柔性印制板的一端设置标准SMA连接器,用于接矢量网络分析仪,另一端部设置金手指结构,用于和标准VPX插座对插;金手指结构包括多个金手指,金手指与对应的标准SMA连接器通过柔性印制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高速柔性连接组件使用高速柔性印制板作为传输通道,可灵活用于搭建VPX架构测试链路,具有速率高(20Gbps)、损耗低、成本低、质量一致性好等优点。
CN11591199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接线转接装置及其转接方法,涉及线缆转接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线缆转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仅仅只能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但转接装置无法根据线缆的所在位置进行适应式的转向调节,导致线缆为了转接需要进行弯折和扭曲,造成线缆损坏的问题。包括第一线缆接头和第二线缆接头,第一线缆接头和第二线缆接头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四个转接插口,转接插口分别与第一线缆接头和第二线缆接头一体成型设置,第一线缆接头和第二线缆接头的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块和第三电路板块;还包括:第二电路板块,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块与第三电路板块之间的位置上。
CN115911990A

本发明提供了带有密封结构的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互相插接的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所述连接器公头的外壁套接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和连接器母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母的外壁对称设置有限位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连接器母头远离连接器公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使用时,固定座对滑动管施加一个向内回缩的力,滑动管回缩,当滑动管对准限位凸环时,定位撞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弹入限位凸环内,方便精确控制连接螺母和连接器母头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使得密封结构处于最佳的密封状态,防止连接过紧导致密封胶圈损坏,同时防止连接过松,导致密封胶圈不能紧密贴合在连接处,提高气密性,降低密封胶圈自身的弹性对连接气密性的影响。
CN11591198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用网络集线器,涉及集线器领域,其结构包括防尘箱、安装于所述防尘箱后端面的收线箱,设置在所述防尘箱左右两侧前方的第一滑槽,设置了防尘箱,利用箱罩和防尘网对集线器本体进行防尘,减少灰尘对集线器的散热影响从而延长集线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电动推杆使得防尘箱可自动开闭箱罩并使放置箱可自动对集线器本体夹持和放松,使得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增加设备的实用性;设置了收线箱,利用夹块对USB线进行固定,防止USB线因外界因素而导致缠绕,同时利用收线辊对USB线可进行收卷,避免USB线在较狭小的空间因长度过长而造成堆积,延长集线器本体使用寿命同时减小了安全隐患。
CN11591198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电源线插头,包括电源线和插头主体,所述插头主体上设置有火线端子、地线端子和零线端子,电源线的火线、地线和零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火线端子、地线端子和零线端子连接;插头主体内还设计有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的测温端靠近所述火线端子或零线端子,以感应所述火线或零线的温度。本发明通过在插头主体内安装温度监测装置,并使温度监测装置的温度传感器分布设计,能够实时、准确的感应插头内部的温度并将结果反馈出来,给使用者提供可靠的电源线插头内部温度数据,有利于使用者及时做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并提高插头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性能稳定性好。
CN115911980A

本发明涉及电缆接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配电网电缆线路接地装置,包括电缆,所述电缆的正下方设置有接地组件,所述接地组件包括有上连接部位、下连接部位;所述上连接部位包括有导电金属块一、导电柱一;所述导电金属块一的底部形成有锥尖体一。通过设置上连接部位,其包括有导电金属块一、导电柱一,设置下连接部位,其包括有导电金属块二、导电柱二,使用者将其导电金属块一上的锥尖体一与导电金属块二上的锥尖体二接触,然后分别将与导电柱一所连接的连接电缆线与电缆连接,将与导电柱二所连接的柔性导线与接地针连接,最后使接地针插入地面,从而进行电缆接地,起到了有效的将电缆接地,避免造成施工人员感应电触电,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CN115911976A

一种锁紧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端,锁紧组件包括销钉和锁扣,销钉固定在活动端另一端,固定端设有容纳腔,锁扣能在容纳腔内移动以实现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的切换,固定端另一端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锁孔;销钉具有中间杆部及蘑菇头;锁扣包括锁扣本体,锁扣本体一端设有伸出于容纳腔的按钮部,锁扣本体上贯通设置有直径不同且相交的大圆孔和小圆孔,小圆孔直径与中间杆部直径相当,大圆孔直径与蘑菇头直径相当,锁扣本体在小圆孔贯通处的另一侧设有与大圆孔连通的凹槽。本发明通过葫芦状内腔的锁扣和具有蘑菇头的销钉配合来实现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的锁定和解锁,具有体积小、锁紧及解锁速度快的优势。
CN11591197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配装分离的应急电缆,涉及新型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第一电缆的一端插接连接有第二电缆,还包括自动化配装插接结构、自动化配动分离结构和自动化防护锁接结构,第一电缆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自动化配装插接结构,第二电缆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自动化配动分离结构。本发明通过自动化配装插接结构和自动化配动分离结构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两端应急电缆的自动化便捷的配装和快速分离,大大提高了应急电缆的装配便捷性和连接紧闭性,且通过自动化防护锁接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两端应急电缆连接位置进行自动化封闭,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保护性能和防漏电保护性能。
CN115911971A

一种连接器,用于在至少一个端接配合端子与基板之间提供电连接。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插座端子定位于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内。插座端子具有闩锁突出部,闩锁突出部与至少一个配合端子配合,以在至少一个配合端子完全插入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中时保持至少一个配合端子与插座端子的电接合。释放机构设置在壳体中,与插座端子的闩锁突出部对齐,释放机构被配置为当至少一个配合端子将从至少一个端子接收腔移除时与插座端子配合以按压闩锁突出部。
CN115911966A

本发明提供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体,能容易地嵌合阴连接器。阳连接器(10)具有筒形的罩部(13),罩部(13)向前方突出,从突出端(13A)侧插入嵌合到在阴连接器(20)开口形成的嵌合筒部(23)。在罩部(13)设置有比呈环形的突出端(13A)向前方突出的至少一个诱导突部(31)。
CN11591195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线缆连接结构,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线缆连接结构包括公端组件、母端组件和紧固螺母。母端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供电设备上的端盖,端盖的腔体内设置有母端子,且母端子的一端穿过供电设备的外壳后与供电设备的供电母排固定连接。公端组件包括线缆,线缆的芯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公端子,且公端子穿过设置于端盖上的安装孔后插入到母端子的第一插接孔内,线缆上套设固定有屏蔽压套,屏蔽压套包括主筒体,主筒体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紧固螺母朝向端盖的一端与端盖螺纹连接,紧固螺母的背向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压紧板,且压紧板压紧在第一凸台上。该连接结构简化了线缆的安装过程,提高了线缆的安装效率。
CN115911957A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其在卸下电子设备时能够防止电子设备落下。插座具备:壳体,其具有连接面,电子设备安装于该连接面;以及杆,其以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壳体。杆具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操作部;和从操作部起向接近连接面的方向延伸并与操作部一起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接触部,壳体具有限制突起。在电子设备与连接面连接的状态下使操作部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限制突起在第二位置处与电子设备的从侧部朝向操作部突出的突出部接触,限制电子设备在第一方向上向与连接面分离的方向移动。
CN115911949A

本发明公开一种密封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密封组件包括:保持件;和弹性密封套,套装在所述保持件上。所述密封组件适于以单个部件的方式插装到连接器的壳体上的没有插接线缆的空置的线缆插孔中,以密封空置的线缆插孔。在本发明中,密封组件能够密封连接器上的空置的线缆插孔,以实现防水密封功能。此外,该密封组件具有用于支撑的保持件,能够方便地插装到连接器的线缆插孔中。
CN11591194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内芯的高频率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外侧居中设置有减少内导体与介质加工公差的联合组件,所述联合组件包括居中设置于内导体外侧,并正视为圆形的注塑嵌件,绕所述注塑嵌件外侧壁一周等距间隔设置有凸柱,所述注塑嵌件外侧设置有呈环型的外壁嵌件,所述外壁嵌件内设置有内环部,沿所述内环部内壁一周等距间隔设置有与凸柱相适配的插孔。组件的尺寸精度不由零件加工精度累计,由模具精度来保证一致性,注塑嵌件的凸柱,在保证内导体和外壁嵌件的连接的同时,非常有效地保证了一体化内芯轴向强度和圆周耐扭矩。
CN115911946A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扭线接头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端盖,所述端盖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围合形成第一进线孔,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一端活动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所述固定件包括头部和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底座的内壁卡接,所述头部与所述端盖的内壁抵接;所述头部设有第二进线孔,所述底部设有多个第一线芯孔。通过固定件与底座的卡接,第一线芯孔和第二进线孔的设置,可以对线芯起到防扭的作用,实现对线芯的保护,降低安全隐患;通过壳体、端盖、底座、固定件的组合装配,可以提高防水性能,进一步延长灯具寿命。
CN11591194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连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连接壳、电缆A和电缆B,连接壳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隔套,隔套相对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板,连接壳内腔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半圆卡座A,连接壳内腔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半圆卡座B。通过将电缆A和电缆B向连接壳内部进行推动时,连接插座和连接插头首先分别插入散热连接座A和散热连接座B的内部,然后推环卡接在推槽的内部,然后将电缆A和电缆B继续向连接壳内部推动时,可推动散热连接座A和散热连接座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靠近,使连接插头插接在连接插座的内部,最终使电缆A和电缆B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连接效果好,提升了工作效率。
CN115911936A

一种电源连接装置,与现有插头与插座相同之处是为了将插座里的电源连接到插头。不同的是该电源连接装置,插座上没有了插孔,插头上没有了突出的电源连接片。插头的电源连接片预置在插头底座内,插座的电源连接片也预置在插座外壳内。插头与插座的结合靠磁铁的磁力吸引,插座内部电源连接片的接通与断开,有插头中安置的磁铁控制。插座没有了插孔,就彻底杜绝插座遇水短路发生的危险。插座内的电源接通与断开,靠插头控制,就彻底杜绝儿童误动发生的触电隐患。插头与插座的结合,靠磁力吸引,就彻底杜绝现有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接触不良。
CN115911934A

一种可整体更换的充电插座,包括插座端,插座端设置多个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伸出插座端尾部的部分分为功率对插端、接地对插端,充电插座所在的基础设备上的电缆端与对应的功率对插端、接地对插端可拆卸连接。该充电插座通过集成处理后可作为一个整体部件,也可作为标准件进行储备,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电缆端上的铜排结构通过螺栓与插座端上的铜排结构进行连接,需要拆装时仅需要拆下螺栓即可实现两者分离,操作简单,可实现充电插座高效率的整体更换;插座端上的信号端子尾端集成设置,方便与电动汽车的信号接口插件插装。
CN11591192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充电枪快换结构,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包括充电连接器主体组件,所述充电连接器主体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端子固定组件,且端子固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快换端子,所述可拆卸快换端子和充电连接器主体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充电连接器主体组件的前侧设置有可拆卸快换枪连接器头部组件。本发明实现了此拆卸结构能有效节省大量维护成本,工时和材料成本,替换磨损失效的端子整个过程仅需要在确认断电后数分钟内可以完全替换,不需要对充电连接器端线束端进行其他动作,实现易损件的快速更换,降低维护成本,降低对维护更换技术能力要求,可以实现快速更换维护。
CN115911928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连接器端子及其装配方法,包括绝缘子、弹性接触头和尾部压线端子壳体;弹性接触头右侧设置有多个弹性外凸起,每个弹性外凸起下面还连接有内凸点,尾部压线端子壳体左侧设置有多个卡槽;弹性接触头右侧与尾部压线端子壳体左侧通过弹性外凸起和卡槽进行连接,绝缘子设置在弹性接触头内部,且绝缘子右侧与内凸点相互挤压。本申请所设计的一种车载连接器端子不仅结构简单、材料投入成本低,还通过合理设计弹性接触头和尾部压线端子壳体的结构组成,使得上述两组件与绝缘子装配完成后,三者在结构上能够实现互锁,拥有较高的可靠性;而且其装配方法也十分简便快捷,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CN115911927A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间连接器、端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上述的端子结构包括端子固定部、第一端子导电部以及第二端子导电部;端子固定部卡接于绝缘基座的卡孔;第一端子导电部设于绝缘基座的收容槽内,第一端子导电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子弹臂、第一端子接触部、第一延伸弹臂以及第一导电接触部;第一端子弹臂连接于端子固定部的一端。当板间连接器分别与印刷电路板及芯片封装件抵接时,第一端子接触部与印刷电路板抵触受压,第二端子接触部与芯片封装件抵触受压,进而使第一端子接触部与第二端子接触部抵接,使印刷电路板与芯片封装件之间形成有双通道电路,同时大大减少了端子结构的“残桩”效应。
CN115911926A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插孔,涉及导电插孔领域。导电插孔适配于充电头;导电插孔包括:插孔体以及多个弹性接触件;插孔体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插头孔;其中,第一方向与插头孔的轴向平行;弹性接触件包括接触环和支撑环;支撑环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接触环两端;支撑环抵接插头孔的孔壁,以固定弹性接触件于插头孔中;接触环配置为接触并固定充电头。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插孔,能够通过弹性接触件的设置增大弹性接触件和充电头的接触面积,减小充电头和导电插孔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减小由于接触电阻导致的发热问题,提升充电效率。
CN115911923A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具有: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用于容纳配对接触元件(30)的接触箱(2),和接触片层(3),其中,所述接触箱(2)具有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关于横向于所述轴向方向(A)的径向方向(R)彼此对置,其中,所述接触片层(3)在所述接触箱(2)中关于所述径向方向(R)布置在所述第一壁(21)和所述第二壁(22)之间,其中,所述接触箱(2)主要由第一材料(M1)构成,其中,所述接触片层(3)在第一区段(4)中主要由所述第一材料(M1)构成,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区段(4)邻接的第二区段(5)中主要由第二材料(M2)构成。
CN11591190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头导入式防松型接火线夹,其包括所述夹具主体为钩型状,其设置的线夹挂线顶槽和线夹挂线底槽可以夹紧导火线,夹具主体上端的T字形夹头和操作挂孔可以用来配合其他专用工具使用;旋转顶杆通过下端的矩形块和连接杆顶部的T型槽卡和连接,连接杆和旋转杆固定连接,并且通过旋转第二旋转杆,带动连接杆,进而带动旋转杆的旋转,最终带动螺纹杆的上升,从而线夹挂线底槽与线夹挂线顶槽逐渐贴合,本发明独特的防松组件设计较好地杜绝了螺栓式线夹的发热,松脱隐患,通过精准的局部改进与优化,使该线夹在全生命周期内具备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并能完全满足新的作业规范,同时适用于传统绝缘杆与新型防触电专用工具的安装操作。
CN115911908A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上变压器低压柜刀闸接地线装置,包括刀闸接地线连接器,所述刀闸接地线连接器上设有地线挂点,所述地线挂点上设有接地线挂点装置,所述刀闸接地线连接器包括快速接口,对称设置于快速接口内的穿刺电极。本发明在不改变变压器台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刀闸接地线连接器,实现高空作业地线悬挂,其端部采用了穿刺电极形式,安装时只需将原有变压器台横母线上的瓷针式绝缘子更换为专用的变压器台作业接地线挂点装置即可,解决了变压器台作业不挂地线的违章问题,减少了装拆地线的安装时间,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CN115911895A

本申请提供一种12kV肘型头防止局部放电装置,通过在套管侧加入屏蔽网,且屏蔽网外侧为卷边,内侧为直边,其直边延伸至肘型头本体端部处,有效避免空气间隙放电,不仅可以屏蔽掉接地安装板,同时也可以屏蔽掉由于肘型头装配带来的放电因素,该屏蔽网直接伸到肘型头本体端部保证该屏蔽网的屏蔽效果。此外,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中出现的凝露,水雾等因素,对肘型头的屏蔽进行设计,从整体装配的角度出发,肘型头包括材质为硅胶的肘型绝缘壳体,材质为聚乙烯的绝缘层。本申请通过在肘型头和套管分别增加屏蔽,让固体承担最大场强,避免空气放电,该装置可广泛运用于12kV开关柜,易于推广。
CN115911888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太赫兹辐射源阵列天线,该天线由金属底板及金属缝隙阵列板构成,金属底板与金属缝隙阵列板连接的一端包含由多个周期性排布的金属筋和多个波导口,周期性排布的金属筋等效于周期性分布的电容膜片;波导口用于连接馈电波导,而馈电波导用于传输毫米波太赫兹信号;如此,本申请的毫米波太赫兹辐射源阵列天线可以通过金属底板上的波导口直接与馈电波导连接,可利用经过功放芯片放大的毫米波太赫兹信号进行馈电,不需要经过任何如合成网络之类的模块,有效减少了传输路径,从而减少了传输损耗,而传输损耗的降低,加大输入至毫米波太赫兹辐射源阵列天线的输入功率,提高毫米波太赫兹辐射源阵列天线输出的太赫兹辐射波束的增益。
CN11591188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宽带透波窗口的液基可重构吸波器,属于电磁超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上层容器、水结构、中间介质层及下层透波结构。所述上层容器与中间介质层二者构成密闭结构,所述结构水即填充在该密闭空间内。本发明利用水具有色散特性和高介电损耗的特点,首先构建了无金属底板的宽带吸波器,再将水基宽带吸波器与二阶通带频率选择表面结合起来,利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注入/排出),设计了吸波/透波一体化的可重构结构,并调节至阻抗匹配,实现透射窗口插入损耗小的性能。
CN115911880A

本发明涉及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贴片型频率选择天线罩/天线窗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立体贴片型频率选择天线罩/天线窗,由下至上依次为天线罩/天线窗基底、立体贴片单元阵列、表面金属层;所述的天线罩/天线窗基底与立体贴片单元阵列为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立体贴片单元阵列贴合附于所述天线罩/天线窗基底上,所述表面金属层置于每个所述立体贴片单元上表面或外表面;所述立体贴片单元为凸起结构或沿所述天线罩/天线窗基底深度方向嵌入的凹陷结构,材料为硬质材料;与普通二维贴片型频率选择表面相比,也更适合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在滤波性能和工艺实施便利性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CN115911879A

本发明涉及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环型频率选择天线罩/天线窗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方法为:(1)结构设计:采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仿真优化;(2)三维建模:采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立体环型频率选择表面的三维建模;(3)打印成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打印工艺,在3D打印设备上一体化成型出天线罩/天线窗基底和立体环型单元阵列;(4)打印后处理:去除支撑结构、清洗、干燥,必要时进行局部修磨;(5)表面金属化:根据性能要求,在每个立体环型单元的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本发明的天线罩一体成型,在滤波性能和工艺实施便利性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CN11591187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X波段的双极化宽带反射型电磁表面天线,包括:馈源、反射型电磁表面、支架;其中,馈源通过支架架设在反射型电磁表面阵列上方;对馈源基于空馈方式进行照射,用于向反射型电磁表面馈入能力;反射型电磁表面包括若干个单层结构的反射型电磁表面单元;反射型电磁表面单元用于通过反射型电磁表面单元上的相位分布,实现相控电磁表面天线在宽频带范围内的波束调控。本发明的反射型电磁表面天线能够实现360°的相位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具有带宽宽、增益高、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的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N11591187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倾角可调波导裂缝天线,具有至少一根传输特定频率范围电磁波信号的波导,包括缝隙、波导腔和电连接器,缝隙设在波导的表面,且由开缝参数形成,开缝参数沿信号的传输方向变化,开缝参数包括裂缝尺寸、裂缝偏移量和裂缝间距,裂缝尺寸包括裂缝长度和裂缝宽度,裂缝偏移量即缝隙中心线相对于裂缝波导宽边中心线的偏移量,波导腔决定波导所传输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波导宽边开纵向缝隙结构,实现波导裂缝天线倾角可调的设计,相比较于现有天线波导宽边开横向缝隙的结构,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波导裂缝天线倾角可调的特点,而且通过改变天线尺寸还能应用在不同频段。
CN115911873A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梯式倒脊结构短轴向长度双极化紧缩场馈源天线,其中倒脊脊片部分采用阶梯式脊片,配合小张角圆锥波导结构可以有效地拓展工作带宽,压缩喇叭轴向长度,降低电压驻波比;馈电探针采用四个标准同轴接头连接的同轴电缆;馈源使用轴向槽的喇叭设计,可以实现具有宽带等化的波束、稳定的相位中心和低交叉极化,优化后馈源全频段实现电压驻波比小于1.5。该四脊喇叭馈源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低成本的突出优点。
CN115911858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分支和第二天线分支;第一天线分支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天线分支的第二端为开口端;第一天线分支通过第一匹配电路与第一馈电端口连接;第二天线分支的第一端为开口端,通过第一电路接地;第二天线分支的第二端为开口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匹配电路与第二馈电端口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第一制式下,将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导通;以及,在第二制式下,将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导通。
CN115911856A

本发明涉及射频探测及飞机蒙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微系统的保形蒙皮雷达构造,包括若干个基于射频微系统的平面阵列按飞机蒙皮曲率要求蒙皮化拼装形成的异形阵面,异形阵面表面上贴设有保形蒙皮,保形蒙皮包括外电磁透波防护蒙皮,防护蒙皮与异形阵面贴合的一侧面设置有填充部,填充部插设于相邻平面阵列间拼接缝内。本发明利用异形外电磁透波防护蒙皮与基于射频微系统的异形阵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在保证电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与飞机蒙皮保形设计,拓展了雷达设备在飞机平台安装的位置,并且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易于加工、造价低廉;且通过填充部的设置,在确保保形蒙皮与异形阵面安装稳定性的同时,改善异形组合阵面的电磁性能。
CN115911852A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馈高效的电小天线及其设备,包括天线主体,在该天线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馈点,在每一馈点处加入低损耗网络;所述的低损耗网络具体为:发射信号依次通过内阻zs和匹配网络矩阵Sm到达幅相控制网络端口和馈电端口。通过多馈方式,天线体上的电流不满足基尔霍夫定律。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备与电小天线融合技术,调控传统电小天线上电流分布,减小地网等不利因素对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设备内部网络参数,拓展电小天线的工作带宽等功能要求。
CN11591185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慢波基片集成波导的背腔缝隙天线,属于天线技术领域,第一介质基板的上层和第二介质基板的下层设置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缝隙天线为环形开槽天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慢波结构由穿过第二介质基板的第一金属化通孔和第二介质基板上层的短路金属贴片组成;第一金属化通孔贯穿第二介质基板和短路金属贴片相连;短路金属贴片沿基片集成波导的纵向呈周期分布,金属化通孔侧壁围绕背腔缝隙天线中心对称分布;金属化短路通孔连通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二介质基板;短路金属贴片上有圆孔,圆孔与金属化短路通孔共轴;馈电线为接地共面波导传输线。本发明解决了背腔缝隙天线尺寸较大的问题,在维持高增益的基础上,减小了天线的尺寸。
CN11591185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需波束赋形网络的多波束天线,包括依次贴合的天线层、粘合层和馈电层,天线层设有多个带内全双工天线单元,天线层的上表面设有表面波抑制单元,各带内全双工天线单元沿着天线层的长度方向排布,馈电层的上表面设有金属地板,馈电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一串馈网络和第二串馈网络,第一串馈网络和第二串馈网络分别通过过孔与各带内全双工天线单元连接。本发明可以分别产生四个不同指向的辐射波束,能够实现基于巴特勒矩阵波束赋形网络的多波束天线的性能,而且由于无需采用波束赋形网络,可以显著地简化结构,从而使整个天线尺寸得到明显缩减,更加适应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高集成度的需求。本发明广泛应用于天线技术领域。
CN115911847A

本公开内容公开了一种天线设备,其包括:主电路板、第一类型天线以及第二类型天线;其中,第一类型天线接地耦合到主电路板,并且该第一类型天线具有接地结构;第二类型天线接地耦合到主电路板,并且该第二类型天线与上述第一类型天线相对间隔设置,其中,该第二类型天线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类型天线的带宽。所公开的天线设备能够增大低频带的覆盖范围,同时不降低天线的高频带的覆盖范围,从而整体上提高了该天线设备的性能。
CN115911840A

本发明属于MIMO天线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宽带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该天线包括:第一圆形天线单元、第二圆形天线单元、介质基板和金属地板;第一圆形天线单元和第二圆形天线单元印刷在介质基板上表面,且两圆形天线单元关于对称轴镜像对称;金属地板印刷在介质基板下表面,且金属地板上刻蚀有双F型缺陷地结构和两个矩形凹槽;本发明工作频带宽,隔离度高。且整体尺寸小,同时天线达到阻抗匹配,实用性高。
CN115911834A

本发明的贴片天线具有第1振子、和处于与所述第1振子相对的位置的第2振子,所述第1振子具有与所述第2振子相对的第1主体部、和从所述第1主体部向所述第2振子侧延伸的至少一个第1折曲部,在所述第2振子与所述第1折曲部之间产生波源。
CN115911833A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诱骗天线及反无人机导航诱骗器。该诱骗天线包括:功分器,其包括射频输入口和m个射频输出口;n个开关组件,n个开关组件分别耦接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n个射频输出口;以及n个定向式发射天线,n个定向式发射天线分别耦接n个开关组件。其中,功分器被配置为:将从射频输入口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分配到m个射频输出口。n个开关组件被配置为:在外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引导n个射频输出口中的指定射频输出口所分配的射频信号从相应的定向式发射天线辐射出去,并且引导n个射频输出口中的其它射频输出口所分配的射频信号被消耗掉。其中,m和n大于或者等于2。m大于或者等于n。
CN115911824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和按键电路;所述按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按键上设置有接地端,所述接地端和所述按键电路电连接,用于所述按键电路的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调频电路,所述调频电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调频电路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调频模式时,所述调频电路通过所述接地端接收调频信号。
CN11591181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远程通讯传输的基站设备,包括通信基台和位于通信基台上部的通信传输模组,在通信传输模组与通信基台之间还设有支撑机架;所述支撑机架包括底端与通信基台相连接的立柱和设于立柱顶端的可升降天线杆,所述可升降天线杆包括套筒,底端设于套筒内部、顶端竖直向上并延伸至套筒外部与通信传输模组相连接的连接柱,和位于连接柱与套筒之间、用于驱动连接柱在套筒内进行伸缩运动的伸缩机构;可以实现对通信传输模组的高度进行自由调节,从而避免其在大风天气时因自身高度过高而发生摇摆幅度过大致使其断裂损坏。
CN115911812A

本发明涉及卫星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以折叠的车载卫星地面接收天线,本方案通过将反射板拆分成N块,如此在车辆准备行驶前,将活动连接的反射板从固定槽沿着开口导向槽滑动到各自对应的卡合滑槽中,使其出现分层,再将活动连接的反射板沿各自对应的卡合滑槽滑动着向固定连接的反射板靠拢,使活动连接的反射板分层和固定连接的反射板叠放在一起,如此反射板受正面气流的冲击面积变小,受到正面气流的冲击力也会变小,这样降低反射板出现损坏、变形等问题的可能,同时折叠后的反射板,只剩一个两侧开放的弧形面,这个弧形面可以引导正面冲击的气流从两侧流走,进一步减少反射板受到的冲击力,起到保护作用。
CN115911797A

本发明涉及射频微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上下耦合可调带通滤波器,包括滤波器本体,滤波器本体内设置有滤波器工作部,其中滤波器工作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谐振腔,且谐振腔通过耦合带线传递微波信号,每个谐振腔内均设置有YIG薄膜结构,YIG薄膜结构正面设置有正面耦合带线组,YIG薄膜结构背面设置有背面耦合带线组,YIG薄膜结构包括YIG薄膜和基片,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正面耦合带线组和背面耦合带线组,形成带线上下耦合型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端之间的隔离度,增加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同时输入端和输出端被隔板进行分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障输入谐振和输出谐振间的隔离度。
CN115911791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降低谐振频率的介质滤波器,包括由固态介电材料制成的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内的多个谐振腔,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涂覆有接地导电层,所述谐振腔于所述本体的电路面上形成有谐振腔导电层,所述电路面与电极面相邻,两侧所述谐振腔导电层相背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接地导电层之间形成有交齿状的第一去导电层,其余所述谐振腔导电层靠近所述电极面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接地导电层之间形成有交齿状的第二去导电层。本发明在固定了介质滤波器的介电常数ER、宽度尺寸W及电路面银层已接近最大化的设计情况下,实现了频率的进一步降低。
CN115911789A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与移相器,移相器包括腔体、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第三介质板以及馈电网络。在工作时,第一介质板对第二介质板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二介质板沿腔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波束的方向。此外,由于馈电网络与第一介质板相连,第一凸部与另一个第一壁面相互抵接,能使得馈电网络位于腔体的中间位置。另外,由于可以无需设置两个第一介质板,采用一个第一介质板给第二介质板进行导向即可,装配简单方便,降低了成本;降低了馈电网络的输出端口介质结构的设计难度,缩小了移相器尺寸,利于小型化及布局;减少了介质物料,降低移相器腔体内部有效介电常数,减少了热效应,且散热效果良好。
CN11591177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锂离子电池结构,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的上端设置有上盖,上盖的上端设置有便捷固定组件,电芯的表面设置有缓冲保护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便捷固定组件,实现了对外接电器的正极端子和外接电器的负极端子的便捷压紧固定,从而提高了该紧凑型锂离子电池结构与外接电器之间的便捷连接,从而提高了连接外接电器的效率,且该结构拆卸方便,从而方便解除与外接电器之间的连接,实现提高了与外接电器端子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在连接时,只需要将外接电器的端子穿过固定杆,然后将固定杆按压在固定座内部即可,实现了对该紧凑型锂离子电池结构电芯的缓冲保护。
CN11591177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卷绕式电极组件,卷绕式电极组件由层叠设置的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极片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边和连接在两个第一边之间的第二边,各个第二边包括第一子段,极片包括设在第一子段上的多个第一极耳,第一极耳包括沿卷绕式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部分;集流件,集流件位于卷绕式电极组件的轴向一端,集流件具有外周面且连接在第一极耳的第一部分上,或者集流件具有内周面且连接在第一极耳的第一部分上。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单体,第一极耳沿卷绕式电极组件的轴向延伸,不易产生金属碎屑,且时不易伤到隔膜,提高了安全性。
CN115911772A

为克服现有电池的壳体装配空间小,易发生极耳倒插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及电池,壳体包括盖板和底壳,所述底壳为一面开口的半封闭结构,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底壳的开口,以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极芯的腔体;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围板包括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端,两个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与所述侧板的两端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的面积分别小于所述开口的面积。本发明提供的壳体的开口面积大于侧板或端板的面积,增加了壳体的装配空间。
CN115911770A

本发明涉及极耳以及非水电解质设备,本发明提高引线构件的耐久性从而实现极耳的长寿命化以及高可靠性。一种极耳,该极耳用于在叠层材料内部至少封入有电解液或者固体电解质、以及电极而成的叠层型的非水电解质设备,所述极耳具备:引线构件,其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具备两端部,所述两端部由与电极连接的电极连接部、以及与外部器械连接的端子连接部构成;镀镍,其覆盖引线构件的表面;覆膜,其覆盖镀镍的表面;以及一对密封部,它们从两侧紧贴于覆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而测定出的镀镍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5.0nm以上,通过X线衍射法而测定出的镀镍的半峰宽为0.5度以下。
CN11591176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流件、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集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适于与电池的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且第二连接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电池单体的极柱件的安装孔,极柱件用于将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单体的顶盖固定。该集流件在连接时不会产生大量悬浮的微小颗粒,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CN115911763A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拆装的动力电池,其包括电池箱、电池包以及锁止组件,电池包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多个第二电池单体,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卡嵌于电池箱中,多个第二电池单体沿电池箱的宽度方向与电池箱滑动连接,当多个第二电池单体滑动至第一位置,多个第一电池单体与多个第二电池单体沿电池箱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叠,当多个第二电池单体滑动至第二位置,多个第一电池单体与多个第二电池单体沿电池箱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锁止组件与电池箱可拆卸连接;解决现有的电池包内嵌于外壳中,取出不易,同时,电池包中的多个电池单体之间采用固定连接,以致于电池单体的拆分工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CN11591175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邻苯二酚/多胺改性隔膜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隔膜基体置于水中超声清洗,再用酒精漂洗后真空干燥。然后将干净的隔膜基体浸入含有邻苯二酚和多胺的Tris缓冲液中,室温下浸泡24小时,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真空干燥,制备得到仿生邻苯二酚/多胺改性隔膜。该改性隔膜具有优异的液下粘附性和抗氧化性,用于金属空气电池不仅能够改善电极电解质界面,抑制电池内部活性氧关联的副反应和促进放电产物在电解质溶剂相中的生长,还能抑制I3‑的穿梭效应和保护锂负极。另外,该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拥有良好的实用化前景。
CN11591175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聚苯硫醚为基底的复合型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PPS无纺布进行亲水改性,再进行热压,再将吡咯单体在亲水PPS无纺布纤维膜的纤维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反应生成聚吡咯,最后在PPS/PPY无纺布纤维膜的纤维表面生长ZIF纳米片,得到复合型锂硫电池隔膜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隔膜材料具有耐酸碱、耐高温以及对锂硫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润湿性,且具有大量致密的孔隙,无纺布纤维表面的聚吡咯和ZIF还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为物理阻挡和化学吸附多硫化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可以作为锂硫电池隔膜。
CN11591174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聚酰亚胺/二氧化锆复合纳米球浆料及其涂覆隔膜,可应用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所述浆料由聚酰亚胺/二氧化锆复合纳米球、粘结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溶剂所组成。所述涂覆隔膜由上述浆料通过线棒涂覆、挤压涂覆、微凹版涂覆等方式涂覆在多孔基膜至少一侧表面后得到。该涂覆隔膜保留了原有基膜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更优异的热尺寸稳定性和浸润性。相比于陶瓷涂覆隔膜,该发明中的涂覆隔膜具有更低的面密度和更好的浸润性,因此将其应用于锂电池中将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
CN11591174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敏自泄压型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软包锂离子电池包括:裸电芯,设置有第一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一极耳极性相反的第二极耳;壳体,用于封装所述裸电芯,所述壳体具有封边,所述封边设置有至少一个冲切口;热敏安全结构件,设置于所述封边的冲切口位置,并密封所述冲切口。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封边处增设了热敏安全结构件,具有热敏自熔断特性和定向泄压路径,当锂离子电池工作在异常高温或内部产气的工况时,通过热敏安全结构件主动泄压、定向排放内部气体,具备更好的被动安全性,同时在正常工作时仍具有良好的密封与隔水效果。
CN115911740A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壳体电池具有外接组合件的金属壳体电池和电子设备,由于复合上壳的复合中层是胶层结构,如果用电设备的电极线直接焊接于复合上壳,焊接过程的高温会破坏复合中层,导致无法有效绝缘或粘接,因此,通过设置外接组合件,可减少金属壳体电池应用时的损坏,以减少报废率;此外,第二导电弹性件还能对复合外层施加向内的复合上壳压力F2,由于该复合上壳压力F2大于第一导电弹性件对内层导电部施加的导电压力F1,因此,复合上壳压力F2会使复合外层夹固复合中层,避免金属壳体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将复合中层与复合外层或复合内层的粘接处冲开,从而可有效提高金属壳体电池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延长金属壳体电池的使用寿命。
CN115911739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为包括不同类型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其包括:第一电池组合,堆叠有多个第一二次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组合,堆叠有多个第二二次电池,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电池组合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池组合,并且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电池组合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池组合沿一个方向彼此交替地堆叠的设置结构。
CN115911738A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模组壳体组件包括有外壳体、散热通孔、锂电池本体、侧开穿槽、第一导电板、内腔槽、调距滑板、移动滑槽、限制插块与第二导电板,在端盖本体合上时,第二撑开杆可对内推板向两侧撑开,使得内推板对电池本体的位置进行限制,并且在内推板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撑开杆可对扩增板向两侧撑开,扩增板对电池进行贴合,并对电池的位置进行锁定,这样在端盖本体进行快速连接的同时,电池在外壳体的内部得到位置快速锁定,使得电池在外壳体的内部不会存在晃动的情况,也避免电池之间相互磕碰,有效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并且当电池的位置被锁定之后,电池可借助导热板以及散热通孔进行快速散热。
CN115911735A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该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堆和端板,其中,电芯堆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电芯;端板分别设置于电芯堆的两端;其中:端板靠近电芯堆的一侧开设有膨胀腔,膨胀腔用于为电芯提供膨胀空间。本申请提供的方案,无需再设置模组侧板,提高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并将电池模组两端的端板开设膨胀腔,降低整体重量的同时,为电芯的膨胀提供膨胀空间,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
CN115911734A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包括:下板,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组件安置在所述下板上;一个或多个隔板框架,结合到下板;以及一个或多个加强部件,结合到隔板框架的一侧以形成排气流道,其中,加强部件由与隔板框架不同的材料形成。
CN11591173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及放电系统,电池包包括:第一正极端子、第一负极端子、第一控制器及第一状态检测端子;电动工具包括第二正极端子、第二负极端子、第二控制器、用于给第二控制器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及连接于电源模块的上电模块,上电模块在电池包与电动工具插接时连接于第一状态检测端子,第一状态检测端子根据电池包的状态控制上电模块的通断,以控制电动工具是否上电。本发明通过电池包的状态检测端子直接与电动工具的上电模块相连,可在电池包异常的时候控制上电模块不得电,即工具不得电,能够及时进行异常保护且电池包异常后不会产生损耗。
CN11591173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分列装置,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放置于地面上的电池摆放支架结构、数个放置于电池摆放支架结构内腔中的电池摆放装置,以及固定在电池摆放支架结构的右侧用以将电池摆放装置放入到电池摆放支架结构内部中的电池自动摆放装置。本发明中通过在对电池进行分列摆放时,将盛有电池的电池盛放箱与电池自动摆放装置配合,让第二电磁铁通电赋予吸附性,随后使得电池自动摆放装置上的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吸附,并驱动电控滑轨上的滑块向上移动,直到通过PLC终端控制滑块移动到制定的高度,利用连接杆上的电动伸缩杆将电池盛放箱向左推动,从而避免了人工手动搬运电池的环节。
CN11591172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扣式电池组,涉及到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框架组件、密封组件、散热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框架组件的两端,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框架组件的内部,所述安装组件位于框架组件的两侧。本发明通过设置框架组件,框架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密封组件,框架组件和密封组件配合,可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定位放置,从而可以实现电池模块的安装,且多个电池模块分别由多个密封组件固定,从而可以实现多个电池模块的分别拆卸更换,通过在框架组件的内部设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可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散热,从而可以保证电池模块的正常使用。
CN11591172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电化学储能装置,涉及电场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中装配有串联底座,且下壳体中装配有在串联底座上均匀分布的化学电池。该风电场电化学储能装置,通过下壳体和上壳体以及对接板和限位柱的配合使用,使得该风电场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化学电池装配在下壳体中后,上壳体套接在下壳体的顶部,卡板卡接在下壳体的两端,卡板内侧的卡块与下壳体外部的卡槽对接,对接板嵌入下壳体中的对接槽内,限位柱在限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卡接于对接板外部的限位孔中,将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固定,使得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装配和拆卸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工作人员对下壳体中的化学电池进行检修工作。
CN11591172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采集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电路板,所述采集电路板具有第一焊接部;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监控单元包括监控电路板,所述监控电路板具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焊接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述电池包中,采集电路板和监控电路板通过焊接部焊接连接,可以省去连接线束及连接器,降低了电池包采样方案设计成本,同时线束及连接器的去除简化了电池包采样电路,集成度更高,减轻了电池包重量,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CN115911714A

本发明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及照相机。上述电池组件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电芯,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用于电能的存储或释放;电池连接器,用于供外接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并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安装孔;电路板组件,用于将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相连通,所述电池连接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组件上,所述电路板组件通过调位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能够自适应调整相对于所述壳体所处的位置;其中,所述电池连接器的周边与所述壳体具有调位间隙。在本发明中,电池连接器与外接设备对位准确,连接稳定性好,不会出现断电,提升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CN115911708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燃便携式电源,包括电池组以及电气组件,还包括金属壳体以及气溶胶灭火装置,所述金属壳体内形成有适于安装电池组和电气组件的容纳腔,所述电池组电连接于所述电气组件且与所述金属壳体接触连接;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气溶胶灭火装置,所述气溶胶灭火装置配置为能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温度达到指定值时,在所述容纳腔内释放气溶胶。通过本发明使得便携式电源的安全性更高。
CN115911700A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箱,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设有安装腔,包括基板和散热件;以及至少一电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中,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基板以与所述基板共同围绕所述安装腔,并用于为至少一所述电芯散热,本发明通过将散热件安装于基板,并与基板共同围绕安装腔设置,使散热件作为电池箱的一部分以起到加强电池箱的作用,从而改善电池箱的结构强度较弱的技术问题。
CN115911686A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化学存储金属壳体和电池,其中,将电化学存储金属壳体分为底部收容体和复合密封体,并将复合密封体分为顶面层、中夹层和底面层,其中,底面层的底电连接内体会与电芯的一极电导通,顶面层的电连接顶体会与电芯的另一电极导通,而顶面层与底部收容体焊接后可实现对电芯的封装,由于底面层与顶面层通过中夹层绝缘,因此底部收容体也会与底面层绝缘,从而可防止电芯的两个电极相互导通短路;由于复合密封体的底面层与顶面层已预先绝缘,因此在将复合密封体封装底部收容体时,只需焊接顶面层与底部收容体即可,无需再设置绝缘膜,由此可简化电池的封装过程,提高封装效率。
CN115911676A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软包堆叠式的大单体电池和散热方法,包括外壳、相变导热组件和软包电池,软包电池呈堆叠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软包电池的第一极耳均设置在软包电池的上方,相变导热组件嵌入于软包电池之间,相变导热组件的一侧为吸收热量的蒸发端,相变导热组件的另一侧为释放热量的冷凝端,蒸发端相贴于软包电池的上端,冷凝端相贴于软包电池的下端。该发明能够提高软包堆叠式的大单体电池的散热效率,平均热量分布,在电池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CN115911669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至少一个功率变换单元和至少一个控温单元,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模组和第一散热组件,功率变换单元包括功率变换模块和第二散热组件,控温单元包括导热管道,导热管道与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连通;导热管道设有控制阀,控制阀控制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连通,使功率变换模块产生的热量自第一散热组件经导热管道中的导热介质传递至第一散热组件,以对电池模组加热;控制阀控制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断开,使第一散热组件用于对电池单元进行散热。该连接结构有利于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
CN115911664A

本发明涉及液冷储能电池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液冷储能电池结构,包括方形电芯、铝端板、钢带、电连接铝排、下托盘、储能电池组、第二方形电芯、液冷板进水口、液冷板出水口和口琴管截面,所述方形电芯的正面设置有液冷板,所述方形电芯的两侧设置有端绝缘片,所述端绝缘片通过铝端板压紧连接于方形电芯的两侧,所述输出绝缘端子安装在铝端板的顶部,所述输出绝缘端子的顶部连接有正负极铝排,所述铝端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池监控模块。该液冷储能电池结构,采用电芯侧面冷却,冷却接触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模组即为箱体,去模组化,做到无模组集成,采用无动力铜排及高压插件,直接模组引出高压,整个系统内阻减小。
CN115911653A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柔性换热装置包括支撑座、接触膜及凸起结构;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通过凸起结构将支撑座与接触膜柔性连接,凸起结构通过倾斜设置其内部连接结构,当接触膜产生接触形变时通过改变凸起结构的内部连接形态,使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接触膜柔性贴合接触,增大柔性换热装置与需热交换装置的接触面积,该面积还会随着内部冷却流体的压力增加而进一步增加。通过在支撑座与接触膜之间设置多个凸起结构,接触膜与凸起结构的连接相当于接触膜的锚点,可以提高接触膜的耐压水平,同时接触膜可提供足够的柔性变形空间来弥补换热装置和电芯换热面之间的间隙,以吸收该换热装置与热交换装置的机械制造公差实现良好的贴合、充分接触,保证换热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
CN115911646A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底座及其家居储能系统,包括底座壳体,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冷却室、水泵、水冷管和热敏电阻,所述底座壳体的内部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冷管,所述冷却室的后侧壁且在水冷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关于冷却室的后侧壁旋转设置。该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底座,通过水冷管关于锂电池进行环绕设置,从而对锂电池进行全方位水冷散热,同时在进行水冷散热时,水流通过转动板带动扇叶杆进行同步转动,进而产生风力,然后风冷与水冷同步进行散热,进而达到高效散热的目的,从而解决了使用寿命减短的问题。
CN115911644A

本发明涉及启停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生物质启停电池,包括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包括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的正面两侧均设有均匀散热机构,所述均匀散热机构包括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的顶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螺纹转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螺纹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移动块通过螺纹转轴与螺纹孔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有均匀散热机构,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螺纹转轴转动,螺纹转轴带动螺纹孔前后移动,螺纹孔带动散热风机前后移动,有利于前后循环散热,加快电池内部散热,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CN115911643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柜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其中,储能柜热管理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制冷模式包括压缩制冷模式、气泵制冷模式和热管制冷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在储能柜热管理系统启动后,获取储能柜内冷却板温度及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冷却板温度及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进行模式判断。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完成该储能柜热管理系统对模式判断、模式切换、自动运行等需求的控制,从而能够提高储能柜性能及效率、降低储能柜运行能耗。
CN115911639A

蓄电装置(1)配备有:包括第一电池组(11)、第二电池组(12)以及中间板(13)的蓄电堆(10);具有底壁部(22)的下壳体(21);配置在第一电池组(11)与底壁部(22)之间的第一热传导构件(61);以及配置在第二电池组(12)与底壁部(22)之间的第二热传导构件(62),下壳体(21)包括支承中间板(13)的基座部(25),第一热传导构件(61)以及第二热传导构件(62)设置成与基座部(25)接触。
CN115911636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处理系统,属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喷淋室、冷热机构、喷淋机构、滚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该发明提出的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处理系统,增加了能够改变正极片夹持位置的滚动机构,在对正极片进行冷激处理的过程中,利用喷淋机构产生的动力使得传动机构带动滚动机构沿正极片的外表面来回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磁性板和磁性环处于同一水平面,利用磁性板交替正对磁性环,使得磁性板在撞击弹簧的作用下撞击正极片,使得正极片发生抖动,实现了对正极片的全面冷激,并且正极片上的正极材料能够在抖动作用下自动脱落,提高了对正极片上正极材料的剥离效率。
CN11591162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用电装置和电池包的热失控检测与控制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检测装置、排气装置和控制系统;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池包本体的工作参数;排气装置设置于电池包本体,包括排气通道和排气组件,排气通道具有位于电池包本体内的进气口和能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排气组件设置于排气口处,用于加速排气通道内的气体排出;控制系统与检测装置和排气组件均电连接,被配置为在工作参数偏离预设值时控制排气组件运行。该电池包利用控制系统控制排气组件加速排气通道的排气,能实现快速排气泄压,能阻止热失控扩散,降低爆炸和起火几率,提高安全性能。
CN115911620A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监测装置及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芯、壳体以及电池监测装置。电芯及电池监测装置均收容于壳体内,电池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电芯的状态。电池监测装置包括多个传感器及处理器,多个传感器用于感测电芯的多种参数。处理器用于根据多种参数确定电芯的状态信息,并通过第一处理线路和第二处理线路将状态信息上报给外部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多个传感器集成到电池装置中,在有限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
CN115911606A

本申请提供一种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补锂材料应用在正极片和电池上,所述补锂材料的化学式为Lix‑naAaMyOz,其中,A选自除Li以外的其他金属元素,M选自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且1<x≤8,y>0,0<z<6,1≤n≤4,0<a≤2。本申请中,将不能参与补锂过程的锂原子替换成其他金属,在保持较高的补锂效果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补锂材料的成本,且能够实现锂离子的快速脱出。
CN115911603A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诊断设备,该诊断设备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仅接收构成蓄电池系统的电池单元中的一些电池单元的数据;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所接收的数据对蓄电池系统进行诊断。所述数据具有电压值和积分电流量值。所述一些电池单元包括:低状态MIN电池单元;低状态MAX电池单元;高状态MIN电池单元;以及高状态MAX电池单元。控制器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判定电池单元是处于平衡状态还是不平衡状态;计算电池单元的容量之间的不平衡量;或计算与电池单元的容量相关的值。
CN115911599A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配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一次放电;(2)电池搁置;(3)一次充电;(4)电池搁置;(5)二次放电;(6)电池搁置;(7)再二次放电;(8)将上述分容工艺数据与静态参数进行配组;其中,充、放电条件与客户端使用条件相同,分容工艺数据为二次放电的容量、再二次放电的容量及二次放电的容量差、再二次放电的容量差。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配组工艺通过分容工艺数据检测出各锂电池间综合性的动态差异,再根据分容工艺数据及静态参数进行配组,以提高电池模组一致性,进而提高电池模组寿命。
CN115911597A

本公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该电极包括集流体和层叠设置在集流体上的n层极片层,n为2以上的整数;其中,极片层中含有造孔剂,沿着逐渐远离集流体的方向,各层极片层中造孔剂的含量逐渐增多;造孔剂选自常温下呈固态的电解液添加剂。该锂离子电池电极中含有多层造孔剂含量逐渐增多的极片层,且造孔剂为常温下呈固态的电解液添加剂,在该电极浸泡在电解液中之后,其中的造孔剂会溶解在电解液中,从而形成具有梯度孔隙结构的电极,能够为锂离子在电极内部的快速扩散提供通道,使得锂离子具有较佳的扩散路径,因此,本公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具有良好的电极动力学性能。
CN115911593A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的可逆无枝晶的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包括硫酸、硫酸锰、硫酸锌和苯胺;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Zn0.5MnO2/PANI;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Zn‑ZIF‑8‑X,其中,Zn0.5MnO2/PANI是指Zn0.5MnO2分布于聚苯胺中;Zn‑ZIF‑8‑X是指Zn沉积于碳化后的ZIF‑8表面或孔隙中且碳化后的ZIF‑8中含有ZnO。本发明的可逆电池能可逆性好,适用于高电压充放电,能够满足快速充放电的供应网。
CN115911592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碳点的锌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电解液包括可溶性锌盐、去离子水、有机溶剂和碳点,所述碳点的浓度为0.2~2.0g/L;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4‑苯乙烯磺酸)锂盐和柠檬酸溶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的溶剂水气化,直到获得干燥的粉末;将所述粉末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80~240℃;反应完成后,溶于水中,透析去除小分子和离子;然后将去除小分子和离子后的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碳点;本发明的电解液可有效抑制锌枝晶生成,提高锌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CN115911588A

本发明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采用纳米材料的固体状态专业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铅酸蓄电池,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有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固体电解质、ABS壳体、导电零件组成,其中正极版的正极铅膏添加了稀土氧化金属,负极板添加了改性纳米石墨烯,且固体电解质添加气相沉积的氧化硅,导电率提高,电池循环寿命长,充电能力大,安全程度更可靠,使用环境较宽松、运行维护成本较低,电池寿命和磷酸铁锂相当,成本只有磷酸铁锂的70%,还有寿命结束后的可回收残值30%。
CN11591158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电芯卷绕机的机构,包括底板以及设于上方固定的顶板,底板上表面设有滑轨,滑轨上连接了由一侧滑动气缸控制移动的下料气缸架,下料气缸架内部装配了下料气缸,外侧则设有若干由下料气缸控制的下料捏扁夹爪,顶板和底板均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内侧设有由外侧升降气缸控制的升降模组,升降模组连接了内部装有平行夹气缸的平行夹气缸架,平行夹气缸架相对一侧面则连接了若干由对应平行夹气缸控制的折极耳夹爪,折极耳夹爪之一内置了通电电极片。在一个机构内同时集合了电芯捏扁、测短路、折极耳和下料等功能,节省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各功能之间的操作衔接性好,而且互不影响各自的操作,整体提高了加工的速度与效率。
CN115911585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极片由辊送机构至卷针的多个预设位置的移动距离;对多个移动距离进行转换,得到卷针的多个转动角度,并从多个转动角度中确定目标转动角度和最大转动角度;控制卷针匀加速运动并控制辊送机构同步转动,直到卷针由起始角度转动至目标转动角度;在卷针由目标转动角度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过程中,控制卷针先匀速后减速或者一直减速,并控制辊送机构同步转动。通过上述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电芯首层极耳边距的控制精度,以满足精度要求。
CN115911583A

本发明涉及提高生产率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A,在工序A中,将第1隔膜、第2隔膜、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卷绕到配置于第1位置的卷芯上;工序B,在工序B中,卷芯离开第1位置,在第1位置配置与所述卷芯不同的另一卷芯;工序C,在工序C中,卷绕到在工序B中离开第1位置的卷芯上的第1隔膜和第2隔膜在重叠并保持于在工序B中配置于第1位置的另一卷芯的外周面的状态下、且在沿着轴向设置于另一卷芯的外周面的槽处切断;工序D,在工序D中,将在工序C中切断的第1隔膜和第2隔膜卷绕到在工序B中离开第1位置的卷芯上,直至被切断的端部为止。
CN115911577A

一种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以三钛酸钠为主的钛酸盐和镍粉混合,在氮气保护于低温下球磨制得纳米级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一次烧结,再在磁场环境下二次烧结,制得固态电解质;再将正极片、固态电解质与负极材料采用热压方式组装在一起,用电池外壳封装构成固态钠离子电池。本发明以三钛酸钠为固态电解质的主要物质,三钛酸钠是为数不多的钠盐沉淀之一,稳定性较高,且碱金属钛酸盐属单斜晶系,钛酸根与钠离子结合到一起为层状结构,具有非常强的阳离子交换的吸附性能,可用于离子交换;纳米镍的加入可在磁场环境下磁化,作为均匀分散的磁化颗粒,强化整个固态电解质的磁通效果,增强钠离子电池的Na+的有效移动,增强离子电导率效果。
CN115911571A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非水电解液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氟代环状碳酸酯类、线性碳酸酯类和环状碳酸酯类及其衍生物。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非水电解液,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中将两种不同效能的负极材料进行复合,通过使用硬碳‑硅碳混合负极替代石墨负极,实现了两种材料优势的交融,明显提高了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CN115911569A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防火复合电解液的组合物、防火复合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中含有以下组分:六氟磷酸锂、溶剂、阻燃剂、防过充保护剂、表面成膜剂、阴极保护剂、氟碳表面活性剂;所述阻燃剂选自含氮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过充保护剂选自三(4‑甲氧基苯基)膦和2,5‑二‑叔丁基‑1,4‑二甲氧基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制备得到的防火复合电解液用于锂电池时能够在保证较高的电化学性能的同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CN115911564A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及含有该电解液的磷酸铁锂电池。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和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包括硫酸亚乙烯酯、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和碳酸亚乙烯酯。使用本发明的添加剂组合所制备的电解液粘度和交流电阻不显著改变的前提下,常温放电保持率在99%以上,同时保证了优异的低温循环性能。
CN115911561A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包括电解质盐、非水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离子液体和含氟添加剂;所述离子液体包括有机阳离子和有机阴离子;所述有机阳离子为咪唑鎓阳离子。本发明通过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添加剂,其能够在锂金属表面构建生成稳定的SEI膜,以克服锂枝晶的问题,综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CN115911560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解液、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第一添加剂。本申请的第一添加剂同时含有异氰酸酯基团和硅氧键。异氰酸酯基团能够清除电解液中的痕量水和抑制氢氟酸的产生,降低了电解液的持续分解,并且降低了氢氟酸对界面膜的破坏和对硅碳负极的腐蚀,抑制了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提高了界面膜的结构稳定性、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降低了其高温产气性能。硅氧键能够在硅碳负极表面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增强界面膜的柔韧性,从而抑制了硅碳负极的体积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因此,本申请的电解液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性能。
CN115911558A

本申请提出一种高首效快充型钠离子电池及应用,其中高首效快充型钠离子电池包括电解液、负极和正极;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第一添加剂为三氟甲基磺酸钠,第二添加剂为硫系化合物,第一添加剂在所述电解液中的含量为awt%,第二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b wt%,负极包括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为cg/cm3,c与a、b存在以下关系:0.2≤(a+b)/4c≤2.5。本申请所述高首效快充型钠离子电池,通过控制第一添加剂的含量、第二添加剂的含量和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并限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使钠离子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更高、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更好。
CN115911555A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含氟钠盐、碳酸酯类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中包括含有Si‑O键的(亚)磷酸酯类添加剂。本发明通过在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中加入含有Si‑O键的(亚)磷酸酯类添加剂,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含有Si‑O键的(亚)磷酸酯类添加剂改善了SEI的电子绝缘性。本发明首次通过从抑制电子泄露的角度对抑制SEI生长提出的新的电解液。本发明电解液组装后的钠离子电池,SEI在充放电循环过程(200圈充放电循环)中,没有明显的增长,保持光滑,均匀的SEI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SEI膜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呈现增后和不均匀的形貌。显著改善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循环稳定性。
CN11591154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锂离子电导复合固体电解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处理;S2、浆液制备;S3、阴离子诱捕剂分散液制备;S4、取步骤S3中获得的阴离子诱捕剂分散液,加入到步骤S2所得的浆液中,室温搅拌1h‑4h,得到均匀分散的聚合物‑无机阴离子诱捕剂溶胶混合浆料;S5、复合固体电解质膜制备。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锂离子电导复合固体电解质制备方法利用无机阴离子诱捕剂来促进锂盐解离、束缚电解质内阴离子移动、减小锂离子传输阻力,从而构建快速离子传输通道,最终使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显著提高,同时使电化学稳定性和热学稳定性明显增强。
CN11591153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包括: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包括:聚合物、锂盐和引发剂;锂盐和引发剂的总质量占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总质量的百分比为5%‑80%;其中,聚合物为具有不饱和化学键的聚合物;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厚度为5nm‑20μm;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电化学窗口≥4.6V;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离子电导率≥10‑4S/cm;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热分解起始温度≥250℃;负极表面人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机械强度≥10MPa。
CN11591153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氮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固态电解质,有下述组成式(1)表示,LiaNbMcCld式(1)其中,M是选自F,Br,I,和Cl中的至少一种元素,a、b、c和d分别满足:1≤b≤5,2≤c≤15,0≤d<1,a=3b+c+d。本发明同时也公开了锂氮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在全固态电池中,可以有效地匹配金属锂负极方面的应用;所述有效的匹配指的是:锂氮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不会与锂金属发生界面反应,并且所得锂氮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0.1~4.4×10‑4 S/cm的锂离子导电率,可以用于制备具有循环稳定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CN11591152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制备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复合型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包括基体以及包覆在所述基体表面的覆膜,所述基体为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所述覆膜包括聚乙二醇以及聚环氧乙烯。将有机固态电解质聚环氧乙烯(PEO)与一定比例聚乙二醇(PEG)混合并包覆于基体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表面,形成覆膜。PEG为PEO提供增塑效果,并减少其结晶度,覆膜能够改善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接触效果,降低界面阻抗,基体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有效提高离子电导率,二者结合有效提升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
CN115911525A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界面改性方法及全固态钠电池。首先通过无机物分散液表面涂覆的方式在钠离子固态电解质表面包覆无机物层,后与融熔金属钠反应在固态电解质表面原位生成一层致密均匀的界面层,能够有效改善钠离子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钠之间的界面接触,提高全固态钠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从而有效降低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钠负极之间的界面阻抗,抑制钠枝晶的生长,所组装的对称钠电池和全固态钠电池具有低的界面阻抗和高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出的界面改性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够推动下一代全固态钠电池的商业化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N115911521A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磷的耐高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至少含有锂Li、磷P、硫S元素,材料结构因子Δ为814±1~1384±1,其中,Δ={N(Li)×312.5+N(P)×346}×4,式中,N(Li)表示的是Li的原子百分比,N(P)表示的是P的原子百分比,且其中N(P)≥0.25。本发明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同时能与金属锂负极形成高离子传导界面层,并且材料中由于P的富集同时具有了与金属锂负极形成稳定的界面层的能力,循环性能得到有效的优化提升。
CN11591151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高离子电导率PEO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将纳米氟化锂超声分散于乙腈溶剂得到均匀分散液,之后加入聚氧化乙烯,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和丁二腈,搅拌得到均匀聚合物溶液;将聚合物溶液均匀浇筑于玻璃纤维布上,真空干燥后得到PEO基固态电解质。基于玻璃纤维布骨架的增强作用,该PEO基固态电解质展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氟化锂和丁二腈添加剂,显著提高了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降低了与锂金属界面阻抗,将其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在室温下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CN115911513A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的极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用电装置。通过在二次电池的极片末端最后一折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和隔膜之间设置具有导电作用的粘结层,在二次电池化成时该粘结层可有效熔融,从而增强卷绕型二次电池最后一折的薄弱区域与隔膜的粘结,强化界面的粘结作用,有效提升电芯的循环性能和防止跌落时隔膜翻折。同时,增加的粘结层对极片在循环过程中的锂离子传输能力与极片其他区域的锂离子传输水平相当。此外,该粘结层的引入会增大该位置极片的阻抗,应用到薄弱区域时会起到弱化反应活性的作用,达到延长循环寿命的目的。
CN115911510A

本发明涉及三元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包括表面涂覆有正极浆料的正极片,所述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中镍三元材料和磷酸锰铁锂,且所述中镍三元材料与所述磷酸锰铁锂的质量比为(1‑5):(5‑10)。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三元电池的针刺和热箱性能,由于纳米级的磷酸锰铁锂本身的动力学性能较差,在匀浆过程中对微米级的三元颗粒起到了包覆作用,同时磷酸锰铁锂本身的导电性差也降低了针刺后内短路的风险。
CN115911503A

本申请公开了包胶设备及包胶方法,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包胶设备包括送料装置以及包胶装置;送料装置用于将呈立式且可转动的电芯输送至包胶工位;包胶装置设置于送料装置的一侧,包括胶带供给机构、贴胶机构以及裁切机构;贴胶机构包括吸附轮以及用于带动吸附轮转动的吸附轮驱动器;吸附轮周面上分布有用于吸附胶带的吸附孔,吸附轮周面上的胶带可与位于包胶工位上的电芯相切接触;胶带供给机构用于给贴胶机构输送胶带;裁切机构用于将吸附在吸附轮周面上的胶带逐段切断。该设计能实现立式包胶,无需经历多次中转定位等工作,同时,可省略掉传统的拉胶机构,进一步缩短工时。该设计的包胶设备,包胶工序简便,加大地提升了电芯的组装效率。
CN115911501A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的硬封封头装置,包括上、下封头,所述封头包括封头座、左、右限位台、加固台和封印台,所述封头座中间设有封印台,封印台两侧设有下左限位台和下右限位台,封印台内侧设有与其形状匹配的加固台,构成整体下封头结构,封印台沿封头座长度方向设置,封印台包括圆形封印区、直线形封印区和梯形过度封印区,构成广口式封印区,上、下封头的结构相同并对应位置设置,构成对称的上、下封头结构,上、下限位台触接后,上、下封印台扣合之间设有硬封间隙,加固台上置有隔热板。有益效果:本发明广口式的封印区有助于设备扩孔后自动注液,封印沿封头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设计,使得封头受力均衡,有助于扩孔注液。
CN115911490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的加工方法及装置。电极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将极片和隔离膜送料至卷绕机构,其中,使所述极片和隔离膜与位于所述卷绕机构入料侧的水平线的夹角为锐角;将所述极片与所述隔离膜卷绕成电极组件。本申请实施例在形成电极组件的过程中能够使极片贴着隔离膜入料,克服了极片在卷绕过程中出现的极耳位置偏移、极片头部打折、阴极片和阳极片之间的错位等问题,并且还可以取消现有的抚平板和吹气装置,减少多余的设备,节省成本。
CN11591148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固定装置,伸缩电机、压缩架、压缩板、上端板、若干伸缩连杆、下端板、pack固定外壳和电堆,伸缩电机、压缩架、压缩板、上端板、若干伸缩连杆、下端板和电堆均设置于pack固定外壳内,伸缩电机用于压缩电堆内。本发明通过设置伸缩电机对电堆进行压缩,可以将电堆内部的水挤出来pack固定外壳内,使得电堆内部的水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不会结冰,从而更好地保护电堆。
CN115911487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堆封装壳体以及燃料电池,属于电堆封装技术领域。该电堆封装壳体包括:底座,其设有与电堆凹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用以限制电堆在底座的平移;上盖板,盖设于底座,底座和所述上盖板共同围设形成电堆的封装空间;以及,支撑结构,其内置于封装空间并架设于电堆的相对两端,以形成电堆封装壳体的内部支撑,并配合第一限位部约束所述电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堆封装结构,解决现有电堆封装困难、稳固效果差且效率低的难题。
CN115911484A

本申请公开一种单体电池制造方法及燃料电池制造方法,通过在将阳极板、第一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第二气体扩散层、阴极板依次堆叠并组装形成预装单体电池后,对该预装单体电池的两侧施加第一预设压力,以对第一气体扩散层和第二气体扩散层进行预压缩,能够改善单体电池的平整度,有利于避免单体电池出现中间厚四周薄的情况;极板能够在气体扩散层上预压缩压出凹痕,并在粘合层的粘合作用下可以保持预压缩的压缩量,有利于减少气体扩散层在后续压缩过程中的移位,因此不会出现预压缩和后续压缩形成不同凹痕的问题,有利于减少气体扩散层的压痕面积,提高气体扩散层的透水透气性能。
CN115911477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液流电池的复合膜材料包括多孔膜以及喷涂至所述多孔膜表面的普鲁士蓝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材料具有更好的离子选择性;相比于目前应用更为广泛的Nafion膜,该复合膜具有低廉的成本,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库伦效率和能量效率。
CN115911473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解决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的电解液迁移问题的多价态阴离子型有机添加剂,具体为:通过向碱性锌铁液流电池负极电解液中加入多价态阴离子型有机添加剂,提高负极电解液离子浓度和离子强度,降低与正极电解液离子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差异,从而有效抑制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因正、负极电解液离子浓度和离子强度压不一致而导致的电解液迁移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电解液的维护成本。
CN115911472A

本发明涉及正极电解液、包括其的电池及其在电池中的用途。该正极电解液包括:a)作为活性物质的铁的化合物,其优选由亚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钠的混合物组成;和b1)辅助中性盐,其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锂、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锂、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锂、和硝酸铵,所述辅助中性盐在正极电解液中的摩尔浓度在0.5M‑1.5M的范围内,或替代地b2)辅助碱,其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钾,所述辅助碱在正极电解液中的摩尔浓度在0.5M‑4M的范围内。
CN115911467A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流体分配一致性评估方法,包括:制备特殊单电池并设计其片数,实验电堆装堆、测试,通过实验测试输出数据:不同电流点下三腔总进出口压差ΔPExp、目标电流点下公共歧管压力值PExp;建立三腔流场简化模型,网格划分,调整多孔介质阻力系数,仿真计算,通过仿真模型输出数据:不同电流点下三腔进出口压力差ΔPNum、目标电流点下公共歧管压力值PNum;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来检验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软件后处理计算各片单池上的流量QNum;通过设置流体分配一致性评价条件来检验上述电堆堆内的流体分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法准确评估燃料电池电堆三腔流体分配一致性的问题。
CN115911464A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10)的电子控制装置(50)控制燃料电池(20)的输出即发电输出(Pfc),使得蓄电装置(24)的蓄电电压(Vbat)不低于燃料电池(20)的发电电压(Vfc)。
CN115911459A

本发明公开一种余热回收的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罐、温度调节组件、余热利用组件;加湿罐的水经过温度调节组件和余热利用组件进行降温和升温,并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的调整、开度来调节循环水的流经降温换热器的流量,通过第四阀门的开启关闭,调整循环水散热,可最大程度利用燃料电池系统余热,利用余热进行气体加湿,减少系统热负荷消耗。降低加湿系统能耗,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并通过根据加湿罐出口水温度,合理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的开度,以及第四阀门开关可以合理利用余温。当经过余温加热后的水温不满足要求时,在启动第一加热器,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CN115911452A

集成热交换器的燃料电池电堆,其包括电堆本体以及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集成于所述电堆本体的端部以提供隔热作用以防止所述电堆本体的层叠体的端部的温度降低,并且具有多个热交换流场,所述多个热交换流场包括燃料流场、氧化剂流场和电堆换热介质流场,其中相邻的所述燃料流场和所述氧化剂流场之间是所述电堆换热介质流场,从而不需要类似传统燃料电池系统中单独的配置的使燃料升温的加热器和使氧化剂降温的中冷器,并且通过将燃料和氧化剂分别布置在电堆换热介质的相反两侧来有效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两者本身之间的温差进行热交换,从而增强热交换效率。
CN115911449A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车辆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水回收板翅式换热器的燃料电池喷雾冷却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冷却装置、燃料电池反应水收集装置、板翅式换热器喷雾冷却装置和喷雾液态水回收装置。板翅式换热器下设置的液态水回收装置可以减少没有蒸发的液态水的浪费,提高水分的整体利用率。喷嘴的布置方向与换热器表面呈30‑50度角,从而尽量减少由于喷雾压力和喷雾速度造成的液滴飞出换热器,散热风机布置在换热器的平行侧,提高散热均匀性以及喷雾蒸发的速度,从而提高整体传热性能。其在保证总体换热量的情况下减少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以及降低散热风机的出风量,从而降低整体系统体积以及能源需求。
CN115911445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及其电池密封件,所述电池密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密封结构;连接结构,和所述多个密封结构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底板、凸柱部和加强筋部,所述连接底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密封结构之间的间隙区域、以连接所述相邻的两个密封结构,所述凸柱部和所述加强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底板上,所述凸柱部、所述加强筋部和所述密封结构两两间隔设置。
CN115911443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板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装置,极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用于对应膜电极的质子膜设置;极板包括:绝缘本体部;绝缘定位部,可拆卸地设置在绝缘本体部的一侧,绝缘定位部的远离绝缘本体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孔,相邻的两个定位孔之间具有间隔部,间隔部的远离绝缘本体部的一侧设置有流道结构;填充部,设置有多个,每个定位孔内均嵌设有一个填充部,填充部的远离绝缘本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结构,第一流道结构和第二流道结构相互连通以形成流道结构,至少一个填充部为导电材料制成。
CN115911439A

本发明属于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螺旋结构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流道,包括正极进液口、双螺旋结构流道、双极板、负极进液口、正极出液口和固定螺栓孔,所述双极板顶部中央开设正极出液口,所述正极出液口上连接双螺旋结构流道,所述双螺旋结构流道外端设置正极进液口,所述双极板顶部对角开设负极进液口,所述双极板两侧均设置固定螺栓孔,通过对流道的合理设计,保证了电解液分配的均匀性,通过减少流道长度,有效的降低了压降和泵功损耗,提高了液流电池的整体性能。
CN11591143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极板、单体电池以及电池电堆,该单极板,包括极板本体、气体流道、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设置于极板本体上,与气体流道隔绝设置,用于通入第一冷却液,第一冷却流道位于反应区中,第一冷却流道用于冷却位于反应区中的气体流道;第二冷却流道设置于极板本体上,与气体流道隔绝设置,用于通入第二冷却液,第二冷却流道位于第二区中,与第二冷却流道用于冷却第二区中的气体流道;第一冷却流道与第二冷却流道隔绝设置。本发明的单极板在不影响反应区中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的情况下,减少第二区中排出气体的水蒸气含量,利于气体排放。
CN115911428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光赋能锂二氧化碳电池,所述光正极材料包括:碳基底,以及在所述碳基底上原位生长的二维硫属金属化合物,所述二维硫属金属化合物和所述碳基底的质量比为1:20~1:2。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正极材料应用于光赋能锂二氧化碳电池时,具有二维硫属金属化合物可保证具有快速的光响应和高效的量子效率,而碳基底可以保证材料具有高电子电导率,二者结合可以大幅提升光正极的光生载流子产率和转移效率,因此该光正极材料应用于光赋能锂二氧化碳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CN115911412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大规模燃料电池供电的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电极材料为金纳米材料与石墨烯纳米管的复合材料,所述金纳米材料的加入质量分数为石墨烯纳米管的0‑65%。将石墨烯纳米管制备成石墨烯纳米管溶液后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金纳米材料,进行分散,并离心,制得电极材料溶液;再将电极材料溶液涂布在质子交换膜上即制得电极材料。与传统的Pt或碳纳米管电极相比,本发明所制得的电极材料显示出较高的电催化性能,其阴极电流最多提高了3.738μA,还原电位降低了0.507V。本发明为大规模氢燃料电池供电场景提供了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降低PEM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的制作成本,并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CN115911408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流体、极片及制备系统,所述集流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方向形成若干第一凹坑,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方向形成若干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错位分布。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集流体结构,在集流体两侧表面均设置了凹坑,根据适用正极和负极的不同,可以在凹坑内填充不同的活性材料,例如:对于正极而言,可以在集流体的凹坑内填充正极补锂材料,从而显著改善高温存储产气。对于负极而言,可以在集流体的凹坑内填充硅负极材料,从而降低循环内阻,提升循环性能。
CN11591140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寿命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稀土银合金及其配制方法,本申请的稀土银合金配制方法,通过加入合适比例的La和Ag,能有效提升板栅的抗腐蚀性,提高板栅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能解决VRLA蓄电池早期容量损失,提高电池放电性能。本申请实施例的稀土银合金配制方法相比常规Pb‑Ca合金配制方法,使得用稀土银合金生产的VRLA蓄电池循环寿命大大提高。
CN11591140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复合集流体,包括依次层叠于聚合物膜表面的改性层和金属层;所述改性层通过在所述聚合物膜的表面化学气相沉积聚乙二醇类物质形成。该改性层能够与聚合物膜紧密结合,增强聚合物膜与改性层之间的粘附力。区别于传统使用电晕处理改性的方法,本申请使用聚乙二醇类物质改性处理后的聚合物膜的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且经三个月的存放后聚合物膜的表面张力依然稳定。同时,聚乙二醇类物质具有较多数目的羟基,易与金属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改性层与金属层的牢固结合。该制备方法处理效率高,制得的聚乙二醇类物质改性的聚合物膜放置三个月后表面张力依然不变,可实现复合集流体的间歇制备。
CN115911403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粗糙度纳米涂碳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集流体技术领域。所述涂碳集流体包括集流体本体以及分别覆盖在集流体本体上下表面的高粗糙度纳米涂碳层;所述纳米涂碳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为纳米涂碳层厚度的40‑60%。所述集流体本体为铝箔、铜铝合金箔或者复合铝集流体;制备所述纳米涂碳层的原料包括导电碳材料、粘结剂、碱性物质及溶剂。本发明通过在涂碳浆料中添加碱性材料或者酸性材料,实现对金属箔表面的微腐蚀,使金属箔的表面形成微孔,增大了金属箔的粗糙度,同时生成的气体增加了涂碳层本身的粗糙度,协同增强了集流体的电流收集能力。
CN11591139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粘接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粘接剂为具有羧酸基团、磺酸基团和聚氧化乙烯基团的羧甲基纤维素。本发明通过在羧甲基纤维素上采用接枝共聚的方式接入羧酸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结构单体后,能够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CN11591137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将含硝酸根的季铵型聚合物作为正极粘结剂,与导电剂和含硫正极材料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正极浆料;将浆料涂覆在铝箔上,经真空干燥后得到正极极片。该方法的粘结剂中季铵阳离子主链可吸附多硫化物,提高锂离子迁移能力,同时避免硝酸根被快速不可控的消耗,从而可提升锂硫电池的寿命。
CN115911373A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稀土掺杂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稀土掺杂硬碳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为稀土掺杂硬碳,外壳由无定形碳及碳纳米管组成,其制备方法为:S1、将水溶性硬碳前驱体、稀土化合物、分散剂、催化剂混合,得到溶液A;在25‑150℃下,将碳酸盐溶液滴加到溶液A中,搅拌分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稀土掺杂硬碳前驱体;S2、在氮气保护下,将萘蒸汽通入稀土掺杂硬碳前驱体中,在80‑150℃下反应1‑6h,得到稀土掺杂硬碳内核;S3、在碳源气体作用下,将稀土掺杂硬碳内核在700‑1100℃碳化1‑6h,得到稀土掺杂硬碳复合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硬碳材料的首次效率偏低、功率性能偏差的问题。
CN115911363A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氮磷共掺杂的MXene负极材料的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氢氟酸溶液对MAX原料进行刻蚀,洗涤后经冷冻干燥后得到MXene材料;而后将步骤(1)得到的MXene材料、氮源和磷源以及溶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凝胶化反应后进行一次煅烧和二次煅烧,冷却得到所述氮磷共掺杂的MXene负极材料。本发明利用简单的氮磷共掺杂法,以MXene为基底制备氮磷掺杂后的MXene材料,并将该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中,提高单一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也得到提升。
CN115911360A

一种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磷酸金属锂材料以及一第一导电碳。磷酸金属锂材料是由多个二次粒子所构成。每一多个二次粒子是由多个一次粒子聚集而成。该多个一次粒子之间形成一粒子间空隙。接着,将磷酸金属锂材料以及第一导电碳以一机械方式混合,形成一复合材料。于复合材料中,第一导电碳均匀填布于粒子间空隙中。然后,提供一粘着剂、一溶剂以及一第二导电碳。最后,将复合材料、粘着剂、溶剂以及第二导电碳混合,形成用以构成一正极板的正极材料。
CN115911345A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负极材料Li‑Al‑Mg三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准备,按质量百分比计三元锂铝镁合金的组分包括1~5%的镁和0.1~0.5%的铝,94.5~98.9%的锂(确定锂镁比例,差减法得到锂比例),以纯锂锭、镁粒、铝粒,锂镁和锂铝中间合金为原料,按组分的质量百分比计算配料;S2,先将纯锂锭熔化得到锂熔体,再将镁粒或锂镁中间合金加入到锂熔体中并使镁粒或锂镁中间合金熔化得到锂镁合金熔体,接着将铝粒或锂铝中间合金加入到锂镁熔体中并使铝粒或锂铝中间合金熔化得到锂铝镁合金熔体,浇铸‑冷却‑脱模得到锂铝镁合金锭。本发明作为锂电负极材料使得锂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重量轻、环境友好,可制备该带材产品。
CN115911324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该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设置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补锂层以及设置于补锂层表面的第一碳材料层,补锂层包含含锂材料。相比于裸正极活性材料,在其表面设置补锂层能够使得该层中的Li+脱出并参与SEI膜的形成,从而减小二次电池在首次循环过程中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在补锂层表面包覆第一碳材料层能改善正极材料的界面电导率,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同时还能能够提高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能。
CN11591132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制备过程中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螯合金属离子,加入乙醇使螯合物金属‑EDTA沉淀至硅藻表面,通过煅烧,实现了由碳‑金属网络包覆的低阻抗硅藻负极材料的制备。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同时利用了硅藻独特的天然结构,生物相容性良好,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了硅藻负极的导电性,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CN115911320A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硬碳材料,包括硬碳颗粒基体和软碳层。其中,所述硬碳颗粒基体中分散有掺杂活性位点和孔洞,所述孔洞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硬碳颗粒基体内部,另一端分布在所述硬碳颗粒基体表面形成开口;所述软碳层包覆在所述硬碳颗粒基体表面,覆盖所述开口。该复合硬碳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时,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并且可以提高电池中钠离子在硬碳中的扩散动力学和存储容量,改善了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功率密度。本发明还提供了复合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1131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形成于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疏水复合物层;其中,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层状金属氧化物,通式为NaxMO2+y,其中M为过渡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0.5≤x≤1.0,‑0.1≤y≤0.1,且各元素满足电荷平衡;所述疏水复合物是由疏水性粘结剂和碳材料构成的,所述疏水性粘结剂为含氟聚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疏水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备的钠离子电池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本发明的疏水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水性,改善了层状氧化物材料匀浆之后的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性能。
CN115911308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硫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该复合硫正极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取无机锌盐和2‑甲基咪唑并分别溶于甲醇中,使两者反应,反应结束后获得ZIF‑8前驱体;取ZIF‑8前驱体并将其分散于缓冲液中,后加入盐酸多巴胺、无机铁盐和无机钴盐并反应,反应结束后获得CoFe‑PDA@ZIF‑8;将CoFe‑PDA@ZIF‑8和氮源混合后进行热解,对热解产物进行提纯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与升华硫混合均匀,同时将混合后的产物在第一温度和惰性气氛条件下保温即得;复合硫正极利用复合硫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制得。本发明利用铁、钴单原子与铁钴合金协同催化作用,改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为锂硫电池领域合理选择金属催化提供理论依据。
CN115911303A

本发明属于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倍率硅基硬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气相法二氧化硅颗粒放入垂直的石英管反应器中;S2:从石英管反应器的顶部通入惰性气体,然后将反应器升温到碳化温度,到达碳化温度后通入有机气体和惰性气体混合气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并保温;S3:完成S2后,向石英管反应器内再次通入惰性气体,直至反应器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硅基硬炭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气相法二氧化硅为模板制备硅基硬炭复合材料,制备该硬炭复合材料的流程短、工艺简单、能耗低,而且得到的硬炭微球比表面积小。解决了现有技术利用硬炭制备钠离子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倍率性能差、可逆比容量低和首效较低的问题。
CN115911296A

本发明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复合金属氧化物颗粒,每个锂‑镍复合金属氧化物颗粒都具有其中一次颗粒聚集的二次颗粒结构。锂‑镍复合金属氧化物颗粒包括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第一元素包括选自B、Al、Si、Ti、V、Mn、Fe、Co、Cu、Zn、Zr、Mo和W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第二元素的离子半径为80pm以上。第二元素不同于镍和第一元素。第二元素存在于二次颗粒的外表面上、一次颗粒之间的晶界处以及一次颗粒的内部。
CN11591128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正极板及其制备工艺,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铅酸电池正极板包括板栅和正极铅膏,所述板栅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锡1‑2%、锑1.1‑2.1%、镧0.01‑0.02%,其余为电解铅;所述正极铅膏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涤纶短纤维0.07‑0.2%、胶体石墨0.5‑0.8%、4BS种子0.15‑0.5%、红丹1‑3%、锑络合物0.05‑0.08%、氮化锑0.03‑0.1%、纯水8‑11%、稀硫酸6‑8%,其余为铅粉。本发明有效地消除了免维护铅酸电池正极板的无锑效应,并大幅度地增强了活性物质与板栅的结合力,进而提升了正极板制得的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
CN11591128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储能技术领域,电池负极材料以生物质衍生氮掺杂碳为前驱体热解制得,该材料改善了储碱金属离子的性能,并通过对前驱体进行优化筛选,控制热解条件调控其微观结构,增加了活性位点,从而进一步提高氮掺杂碳在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对于推动碱金属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CN115911280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法制备的锂电池正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将锂盐、镍盐、钴盐、锰盐的水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加热得到干凝胶,点燃,加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掺杂Mg的Al/Zn/Ti凝胶中,煅烧,经过聚多巴胺表面改性,与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挤压,制粒,热辊压,分别放置于涂炭铝箔的上下两面,热辊压,得到正极片;将含有氧化石墨烯、致孔剂的水相与含有正硅酸烷基酯、纳米硅的油相混合,乳化,反应,还原,经过聚多巴胺表面改性,与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挤压,制粒,热辊压,分别放置于涂炭铜箔的上下两面,热辊压,得到负极片。制得的正/负极片电极面密度和容量高,倍率和循环性能较好,内阻低,使用寿命长。
CN11591127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片制片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包含极片极耳激光成型,极片分条,极片V角冲切。设备包括安装立板、放料模块、激光切割模块、极片分条模块、第一质检模块、V角冲切模块、第二质检模块、收卷模块。本设备中,料带从放料模块输出,分切模块对料带的进行分条,激光切割模块对料带进行极耳成型切割,V角冲切模块对料带进行冲切切割,经过三道切割工序,两道质检,料带收卷在收卷模块中。通过分切刀将极卷分条,脉冲激光裁切极片极耳,然后用切刀模具冲切V角,双收双放,实现全自动化工作。本发明能快速、精准地把卷料极片切割成型,和传统机构相比,本发明更稳定和高效,实现了一体化的自动生产。
CN11591127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电化学预锂方法。本发明电化学预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负极极片、隔膜和正极极片通过叠片方式制成电芯;2)采用电化学预锂方式,将所述电芯中的所述负极极片的极耳与锂源直接连接,即完成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预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电化学预锂方法预锂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采用多孔锂和凹槽锂增加锂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加速锂带消耗提高电化学预锂速率,提高电化学预锂量;锂源放置在电芯侧面是为了减少锂离子迁移距离,让锂离子分布更均匀,提高一致性。
CN115911265A

为克服现有叠片电池边缘由于边缘膨胀力过大导致该部分容易析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极芯与电池,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极耳,所述正极集流体与所述正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极片敷料区,所述第一极片敷料区的四周设置有第一减薄区,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负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第二极片敷料区,所述第二极片敷料区的四周设置有第二减薄区;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极芯与电池同时具有减小极片的局部应力,避免局部应力过大析锂引起的电池衰减与安全风险的优点。
CN115911258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得到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均为三维多孔结构,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孔隙率均为85%‑99%;将正极浆料涂布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并使所述正极浆料嵌入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孔隙内以形成正极片;将负极浆料涂布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并使所述负极浆料嵌入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孔隙内以形成负极片;将所述正极片、隔膜和所述负极片进行叠片或卷绕,从而得到所述电池。本申请制备的方法能够提高集流体上的负载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
CN115911255A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其中,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设置于端盖,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中的一个与端盖导电连接,另一个与端盖绝缘连接;补锂件,补锂件设于端盖朝向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并与端盖导电连接,补锂件用于向电池单体内补充锂离子。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补充锂离子电池单体使用过程中的活性锂损失,并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以及提高电池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CN115911254A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安全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集流体以及覆盖于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该电极材料包括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高安全电极片为正极片和/或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还包括通过单体聚合而成的磷基聚合物材料;所述磷基聚合物材料在所述电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05~10%。本申请提供的含有磷基团和环状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其能够应用于电池中,起到提高电池安全性、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作用。
CN115911250A

本发明提出一种极片加工设备,其包括检测加工模块以及分拣模块;检测加工模块的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极卷是否存在表面缺陷,模切装置用于按照对应一条料带的长度范围依次对极卷进行极耳切割,且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无缺陷的极卷进行不等间距的极耳切割,并对有缺陷的极卷进行等间距的极耳切割,标记装置用于对有缺陷的极卷进行标记;分拣模块的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极卷是否具有标记,切割装置用于按照长度范围将极卷切割为料带,第一收集装置用于收卷不具有标记的料带,分拣提取装置用于将具有标记的料带输送至第二收集装置,第二收集装置用于将具有标记的料带分切为多个单元极片,并将具有标记的单元极片剔除。
CN115911249A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电池极片双面精密涂布的方法,包括步骤:计算湿涂层厚度,准备干涂层塞尺和湿涂层塞尺;放置两条湿涂层塞尺;滑动线棒完成单面涂布,放入烘箱干燥,集流体单侧的表面形成干涂层;干涂层嵌入两条干涂层塞尺之间,在集流体上表面进行涂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集流体上布置特定厚度的湿涂层塞尺准确控制涂层厚度和涂布尺寸,提升了涂布的精密度,并最大程度减少材料浪费;利用干涂层塞尺将单面涂布后的集流体垫平后,在背面重新布置湿涂层塞尺并进行双面涂布,操作方便,满足实验室少量样品制备软包电池双面涂布极片的制备需要。
CN115911247A

本申请涉及一种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依次包括层叠的内层活性物质层和外层活性物质层;内层活性物质层具有三级孔径分布:内层第一级孔径分布为3nm~10nm,第二级孔径分布为10nm~100nm,第三级孔径分布为0.1μm~2μm,外层活性物质层具有三级孔径分布:外层第一级孔径分布为0.5nm~3nm,外层第二级孔径分布为10nm~100nm,外层第三级孔径分布为0.1μm~2μm。本申请正极活性物质层双层三级孔径分布的特点,可避免二次电池在低温下内部运输锂离子能力急剧下降,使二次电池的低温充放电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CN115911242A

本申请涉及锌基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锌基电池,该负极片包括锌片和依次层叠设置在锌片表面的黏附层和水凝胶保护层,黏附层位于锌片和水凝胶保护层之间。本申请提供的负极片,所含的水凝胶保护层兼具有高离子导电率、超韧性和柔性,并且其在所含的黏附层的黏附作用下,水凝胶保护层和锌片之间具有很强的黏附力,因此,能保证水凝胶保护层在强形变状态下不剥离脱落,从而凝胶保护层能有效抑制柔性锌负极的锌枝晶生长,起到保护锌负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柔性锌基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
CN115911241A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和至少一层导热层;第一电极层设置于导热层基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导热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电极,相邻两个导热层第一电极相互绝缘;至少一层导热层与导热层第一电极接触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导热层与第一电极接触连接,以通过导热层将发光单元和第一电极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如此,可以降低发光元件的温度过高的风险,进而降低发光元件中的发光材料如量子点材料或者有机材料裂解的风险,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CN115911239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改变了常规的对称式电极结构设计,采用非对称式的电极结构以及大量的N孔,用以增加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电流通道,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间电压。发光元件的焊盘包括两个N型焊盘和一个P型焊盘,所述P型焊盘位于两个所述N型焊盘之间,所述N型焊盘的面积占比大于所述P型焊盘的面积占比,并且每一所述N型焊盘的端面上均匀的设有多个N孔。N型焊盘的面积占比更大,N孔的分布就更广,那么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电流通道就会更多,P电极和N电极之间的电流扩展就会更充分,进而就能降低P电极和N电极之间电压。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发光元件的方法。
CN115911229A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显示模组面罩填料、封装方法及封装结构。LED显示模组面罩填料包括第一填充颗粒、第二填充颗粒和热熔颗粒,第一填充颗粒的尺寸小于间隙空间的尺寸,第二填充颗粒的尺寸小于第一填充颗粒的尺寸,热熔颗粒的尺寸小于第二填充颗粒的尺寸;LED显示模组封装方法能够采用的LED显示模组面罩填料对LED显示模组进行封装,包括以下步骤:S1:向LED显示模组的间隙空间填充填料;S2:对LED显示模组进行加热,使得填料中的热熔颗粒熔化;S3:对填料进行冷却,使得热熔材料固化。该方法生成的面罩分布在相邻两个灯珠之间的间隙空间,能够防止相邻两个灯珠串光,同时面罩的粗糙表面能够减少反光,有效提高了LED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效果。
CN11591122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热塑光学胶一次封装简易加工制备工艺本发明,涉及LED封装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多个M i n i LED安装于M i n i LED基板上;S20.将复合膜贴附于M i n i LED基板上形成M i n i LED模组,所述复合膜包括热塑光学胶以及贴附膜,热塑光学胶设置于贴附膜的一个侧面上,复合膜通过设有热塑光学胶的一面与M i n i LED基板贴附;S30.将M i n i LED模组放置于密闭环境中并持续加压,使其进行脱泡以及填胶;S40.对M i n i LED模组进行固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先将热塑光学胶贴附于贴附膜上,然后将热塑光学胶的一面贴附于M i n i LED上,初步紧贴后放入密闭环境中持续加压,通过不断的加压使贴附膜逐渐紧密贴合于M i n i LED上,更易满足M i n i LED之间的间隙填充,使热塑光学胶及贴附膜更加紧密的贴合于M i n i LED上。
CN115911227A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体。该发光二极体包括封装基板、发光晶片、封装层,发光晶片设于封装基板上并与封装基板电性连接,发光晶片上覆设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含多孔性气凝胶、光转换材料与封装胶;多孔性气凝胶的密度小于0.2g/cm3,通过在封装层中添加多孔性气凝胶改进发光二极体的出光特性,并减少封装层中光转换材料的使用量,以节省材料成本。
CN11591122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对比度的LED器件的发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基板、若干芯片、荧光层、反射层和填充层;荧光层覆盖在芯片上方并形成独立的发光单元,反射层包裹在发光单元外周壁,反射层包括金属层和铺设在金属层内外表面的介质层,若干发光单元矩阵排列设置在基板上,相邻两发光单元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设有填充层。本发明的高对比度的LED器件的发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中,具有LED器件出光效率高、对比度高的优点。
CN115911220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元件的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所述修复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包括探针和与所述探针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用于在所述探针与待去除的微元件相对设置后,向所述探针施加脉冲电流,以使得所述探针加热待去除的所述微元件和驱动背板之间的键合位置;去除组件,用于与所述加热组件相互配合以将待去除的所述微元件从所述驱动背板移除。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降低移除待去除的微元件时对相邻微元件的影响。
CN115911214A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外延结构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类型半导体层;第一类型半导体层包括第一类型窗口层,第一类型窗口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类型欧姆接触层;第一类型欧姆接触层的材料为Alx1Gay1InP,第一类型窗口层的材料为Alx2Gay2InP,第一类型欧姆接触层中Al的含量小于第一类型窗口层Al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在外延结构材料为铝镓铟磷基础上,通过对第一类型欧姆接触层和第一类型窗口层的设计,降低第一类型欧姆接触层与第一类型半导体层之间的势垒高度,降低第一类型欧姆接触层和第一类型窗口层的本征波长,减少欧姆接触层和第一类型窗口层的吸光,解决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不足的问题。
CN115911213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所述第一电极作为LED芯片的一个控制接口,实现了呈水平结构的两接触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水平结构)或呈垂直结构的两接触电极(即基板和第二电极呈水平结构)。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基板包括导电基板,其作为所述LED芯片的另一接触电极;该设计除了可以实现设计的灵活性,也可以通过测试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第二电极两两之间的伏安特性,以表征所述第一、第二型半导体的表面欧姆接触电阻率,从而为后续的芯片工艺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以获得高性能的LED产品。
CN115911212A

本公开涉及一种MicroLED芯片,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一侧的外延发光结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外延发光结构包括依次位于衬底一侧的第一导电型外延层、有源层以及第二导电型外延层;外延发光结构包括凹槽台阶,凹槽台阶贯穿第二导电型外延层以及有源层露出第一导电型外延层;第一电极位于凹槽台阶露出的第一导电型外延层上;第二电极位于第二导电型外延层背离有源层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水平高度相同。通过设置相同水平高度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MicroLED芯片能够更好的匹配背板的结构,在与背板进行共晶键合过程中,相同水平高度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够好的贴合背板的键合连接点,从而提高了键合良率。
CN11591121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叠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有源层;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叠层之上;所述第三绝缘层具有第四开口部和第五开口部;第一焊盘电极和第二焊盘电极,所述第一焊盘电极具有远离所述半导体叠层的上边缘和靠近所述半导体叠层的下边缘,所述第二焊盘电极具有远离所述半导体叠层的上边缘和靠近所述半导体叠层的下边缘,所述第一焊盘电极的下边缘与所述第四开口部之间具有第一最大水平距离,所述第二焊盘电极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五开口部之间具有第二最大水平距离,所述第一最大水平距离小于2μm,所述第二最大水平距离小于2μm。
CN115911206A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发光装置,其中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透明衬底、透明键合层、半导体叠层;透明键合层介于透明衬底和半导体叠层之间;半导体叠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叠层、发光层和第二半导体叠层;所述的透明衬底具有朝向半导体叠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的透明衬底的第一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所述的半导体叠层具有朝向透明衬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的透明键合层包括第一键合层,所述第一键合层接触所述透明衬底的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的第一键合层的折射率低于透明衬底的折射率。利用透明键合层和透明衬底的优化设计,确保键合质量的同时提高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光提取效率。
CN115911205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及其外延生长方法,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衬底、本征层、N型半导体层、量子阱有源层、电子阻挡层以及P型半导体层;其中,深紫外发光二极管还包括应力释放层,应力释放层设置于N型半导体层与量子阱有源层之间,应力释放层用于减小量子阱有源层内部的压电应力;本发明通过在N型半导体层与量子阱有源层之间设置应力释放层,其中,应力释放层用于减小量子阱有源层内部的压电应力,从而提高了量子阱有源层内部的载流子复合效率,进而增加了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功率。
CN11591120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及依次层叠于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N型GaN层、应力释放层、有源层、电子阻挡层、P型GaN层;所述有源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应力释放层上的第一有源层、第二有源层和第三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周期性层叠的第一量子阱层和第一量子垒层,所述第二有源层包括周期性层叠的第二量子阱层和第二量子垒层,所述第三有源层包括周期性层叠的第三量子阱层和第三量子垒层。本发明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能够进一步改善droop效应,提升辐射复合几率,获得更佳的光电性能。
CN115911196A

本发明提供一种LED芯片制备方法及LED芯片,通过对衬底上的外延层执行光刻,形成DE边与mesa边齐平的mesa/DE沟槽,执行第一次ISO光刻,将外延层表面沉积的SiO2绝缘层图形化后沉积透明导电薄膜层,执行第二次ISO光刻,将透明导电薄膜层上沉积的第一金属膜层图形化,执行两次DBR光刻,将具有第一金属膜层的外延层表面沉积的DBR层图形化并形成切割道,执行光刻,将图形化的DBR层上沉积的第二金属膜层图形化,通过二次光刻技术,能够将切割道中的SiO2和DBR刻开,避免了在切割和劈裂时引起破碎,提高了LED芯片的可靠性,且DE边与mesa边齐平增大了LED芯片的有效面积或外延层上的有效颗粒数。
CN11591119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cro LED芯片的激光辅助快速转移方法,包括:将衬底上的Micro LED芯片刻蚀成非对称形状,采用超短脉冲激光束辐照Micro LED芯片,使GaN层发生改性;并将其置于腐蚀液中并加热,剥离衬底;将剥离后的Micro LED芯片置于悬浮液中,中间模板的微结构凹槽捕获流经的Micro LED芯片;将目标基板置于中间模板的正上方,使目标基板上的芯片安装位与中间模板捕获的Micro LED芯片位置对准,翻转吸附后中间模板与目标基板,使Micro LED芯片落入目标基板的芯片安装位处。本发明可实现Micro LED芯片的快速、高精度、高良率转移,同时具有较低技术成本。
CN115911190A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选用正背面已沉积透明导电薄膜层的太阳能电池片;在PVD或RDP载板夹具上放置mask图形模板,其中mask图形模板上切割或者刻蚀有若干闭合实线区域,通过PVD或RPD等方法在沉积透明导电薄膜层后的N型晶硅衬底的背面依次沉积高导电层和抗氧化保护层栅线,高导电层采用铜金属;所述抗氧化保护层为锡、银、铝、钛、铬、镍等金属及其合金或导电的氧化物和氮化物;在背面已沉积抗氧化保护层的N型晶硅衬底的背面再沉积第二层透明导电薄膜层,本发明通过增加第二层透明导电薄膜层,增加了高导电层与第二层透明导电薄膜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结合力,避免脱栅的情况发生。
CN115911187A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零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伏组件的智能加工系统,包括,第一生产线、回收机构、第二生产线,以及,用以根据计算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评价值对单个太阳能板组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标准进行判定,计算自动串焊机构在对应的预设时长中的评价值和超声清洗机构评价值,根据第二测试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若干光伏板的交联度和电压对第二生产线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标准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以及,用以根据所述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将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的调节机构,可及时发现在光伏组件的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调节,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加工的效率及合格率。
CN115911186A

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在硅片表面形成第一氧化硅层,再在第一氧化硅层表面进行硼的沉积形成硼前驱层,然后采用激光处理栅线区域进行区域掺杂形成硼扩散层,接着将完成激光处理的硅片进行高温氧化处理形成第二氧化硅层。本申请的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轻扩散形成硼前驱体,通过叠加激光选择性扩散可有效在金属栅线(电极)与硅片接触部位进行硼扩重掺杂,在电极之间位置进行硼扩轻掺杂,并能平衡硅片表面的损伤。从而降低扩散层复合,提高光线的短波响应,减少前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使得短路电流、填充因子都得到较好的改善,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
CN115911180A

本发明属于钙钛矿薄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钙钛矿薄膜及其制备和组装成的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将二氧化锡量子点水溶液涂覆在基底后进行烧结;将所得二氧化锡电子层在四氯化钛水溶液中浸泡后煅烧;将溴化铅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涂覆在所得二氧化锡‑含氯氧化钛复合电子传输层后进行退火;将含表面活性剂的溴化铯水溶液涂覆在所得溴化铅薄膜后进行退火;将导电浆料涂覆在所得CsPbBr3钙钛矿薄膜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钙钛矿薄膜。本发明通过表面活性剂来改善CsPbBr3全无机太阳能电池所存在的薄膜质量差及电荷复合严重等问题以此提高电池的性能。
CN115911177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子束外延原位掺杂碲镉汞薄膜热处理方法及异质结结构,包括:制备衬底;在所述衬底上生长p型掺杂层;采用如下方式制备所述p型掺杂层:将碲化镉、砷化镉、碲化汞三层作为一个周期,循环多个周期形成超晶格结构,以获得所述p型掺杂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碲化镉、砷化镉、碲化汞三层作为一个周期,循环多个周期形成超晶格结构形成p型掺杂层,由此不需要热处理或者只经过低温热处理即获得碲镉汞异质结材料。
CN115911176A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黑硅吸收率的方法,包括:当前加工行不是第一条加工行时,将待处理材料置于空气氛围中,采用圆形高斯光斑对当前加工行进行清洗;当前加工行完成清洗后,将待处理材料置于六氟化硫氛围中,采用圆形高斯光斑对当前加工行进行诱导。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黑硅吸收率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杂质堆积对当前加工行的影响,提高黑硅的吸收性能。
CN115911174A

一种面向光电容积脉搏波血压测量的光电集成传感芯片,从芯片的顶视图看,包括四个光发射区,光探测区,光发射区的接触电极,光探测区的接触电极,光发射区的压焊电极,光探测区的压焊电极,将四个相对独立光发射区以及光探测区之间相互隔离的隔离层。本发明是将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的光发射区和光探测区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模块体积小,便于集成化;光发射区和探测区具有相同的谐振腔和有源区,对波长的选择性好,提高了器件的抗干扰能力;由于芯片采用了共振腔结构,光发射区的发光亮度高,光探测区的效率高,整个器件所需驱动电流小,功耗低,便于应用于可穿戴式医疗设备中。
CN115911173A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石墨化技术的新型碳化硅器件及制备方法,包括高阻碳化硅单晶片、二氧化硅保护层、金属电极、连接电极和引线电极;金属电极位于高阻碳化硅单晶片内部;二氧化硅保护层围绕金属电极周围布置,覆盖在非金属电极所在区域的高阻碳化硅单晶片的上表面,保证高阻碳化硅单晶片和金属电极在同一平面;连接电极位于金属电极上,保证连接电极与二氧化硅保护层在同一平面;引线电极位于连接电极和二氧化硅保护层上表面。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碳化硅器件,并提出了一种有效而简便的工艺制造技术,解决了碳化硅基高能粒子与射线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能难题,实现新型碳化硅辐射探测器的研制。
CN11591117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双背栅高速宽带石墨烯光探测器,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第一背栅和第二背栅、介质层、第一互联金属电极和第二互联金属电极、石墨烯光探测层,还包括设于石墨烯光探测层上的源极和漏极;其中,第一互联金属电极直接设于第一背栅之上,第二互联金属电极直接设于第二背栅,第一互联金属电极和第二互联金属电极分别与石墨烯光探测层直接接触;介质层设于两背栅和两互联金属电极的四周;源极和漏极分别与石墨烯光探测层直接接触;光探测区为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石墨烯光探测层。本发明采用源/漏电极与石墨烯双背栅分别相连,由源漏电压驱动背栅调控,实现自适应工作,能有效提高响应光电流。
CN115911159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热效应的二维黑磷柔性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红外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光热效应的二维黑磷柔性红外探测器包括红外探测器基体、源电极和漏电极和封装层;所述红外探测器基体包括依次层叠的聚酰亚胺衬底、栅电极层、栅氧化层和黑磷层;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位于所述黑磷层表面;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红外探测器基体的黑磷层一侧、覆盖所述红外探测器基体且裸露出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在本发明中,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高,热导率低,在红外光照射下衬底的温度升高,产生热效应增强了光子的散射,从而降低了载流子的迁移率,由此产生的负光电导降低了黑磷晶体管在开态时的电流,显著提高了红外探测器的光响应率。
CN11591113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过载光接收组件,它属于光通信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入射光量,无法控制输入光功率的问题。它主要包括管座,管座上设有探测器芯片,所述的管座上设有电引线,电引线连接电压致动器,所述的电压致动器包括衬底,衬底上设有P极输入端和N极输入端,P极输入端滑动连接挡片,N极输入端连接固定片。本发明主要采用移动齿与固定齿相互配合的方式,将通过调节电压致动器P极、N极之间的电压,控制移动齿与固定齿位置,进而控制挡片位置,调节入射到PD探测器芯片上的光功率值,从输入光功率上解决探测器芯片光过载的问题,减少误码的产生,更好的保护光电探测器芯片。
CN115911138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显示装置,该封装结构将内嵌有散热部的有机封装层用于封装结构,该散热部中的相变材料层可以通过发生相变,从而吸收被封装的光电器件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防止器件的温度过高,影响器件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散热部以内嵌方式设置在有机封装层内,不会改变有机封装材料的特性,可兼顾散热效果和机封装层的成膜质量,不影响其作为平坦化层的特性,且不会给有机封装层的制程和器件的出光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内嵌在有机封装层中的散热部可以阻隔水氧,可提高有机封装层的水氧阻隔效果。
CN115911136A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半导体技术领域。芯片结构包括N型衬底、N型外延层、氧化硅层、多晶硅层和铝层,其中,N型外延层形成在N型衬底上;氧化硅层形成在N型外延层上,在氧化硅层上光刻出有源窗口、并贯穿至N型外延层;多晶硅层沉积在氧化硅层上以及有源窗口内,并在有源窗口内的多晶硅层上进行P型掺杂,并扩散穿透多晶硅层与N型外延层形成PN结、构成电压;铝层形成在多晶硅层上。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能够简化TVS芯片或ESD芯片的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CN115911122A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子制造技术领域。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上的AlN层、核壳层和包覆层;核壳层包括GaN核体和AlGaN壳体,GaN核体位于AlGaN壳体内。本公开能够实现二维电子气的高效分布。
CN11591111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压脉冲触发的超快速雪崩晶体管,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集电区电极、集电极区n+衬底层、集电极区n0外延层、p+基区层及n+发射区层,p+基区层旁设有环状深阱结构,深阱结构采用SiO2‑Si3N4;还包括基区电极和发射区电极,集电极区n0外延层的表面覆盖一层氧化层,氧化层上覆盖有金属场板,金属场板与基区电极接触,金属场板的底部穿过氧化层与p+基区层接触,n+发射区层表面覆盖一层掺氧半绝缘多晶硅层,发射区电极的底部穿过掺氧半绝缘多晶硅层与n+发射区层接触。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雪崩晶体管在基射极短接,电压脉冲触发时的动态开通速度,优化基于雪崩晶体管的脉冲发生器的电压输出上升沿特性。
CN115911099A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结MOSFET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在衬底上生长N‑漂移区;在N‑漂移区上生长氧化层,并蚀刻形成沟槽;利用剩余的氧化层作为硬掩模,对沟槽的侧壁进行第一倾斜角度α的P型离子注入形成P超结区和进行第二倾斜角度β的N型离子注入形成N‑反型区;去除氧化层,接着在沟槽内形成绝缘层,然后在绝缘层上生长栅极氧化层,并在栅极氧化层上生长栅极;从N‑漂移区的上表面注入P型离子形成PW区;从PW区的上表面注入N型离子,然后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形成N+源区;最终,以常规的流程加工后段制程形成超结MOSFET器件。借此,本发明器件为沟槽型超结VDMOSFET,可以节省芯片面积,并且能以简单的工艺实现量产。
CN11591109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SiC功率器件的复合终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形成于N型重掺杂衬底上的N‑漂移区,N‑漂移区上依次设有器件元胞区和器件终端区;器件元胞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深P阱区,以及深P阱区与N‑漂移区形成的PN结组成主结;器件终端区包括:P型结终端拓展区、钝化层;该P型结终端拓展区靠近主结一侧间隔设置有若干N+场限环;P型结终端拓展区表面淀积有钝化层,N+场限环远离N‑漂移区一侧设置有刻蚀沟槽。本发明可以增强器件的抗短路能力,在器件处于反向阻断状态时,器件元胞区的PN结和终端结构同时承受耐压,提高器件反向击穿电压,从而使器件更具有可靠性。
CN115911091A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罩、超结器件及其版图结构,版图结构包括交替排布的p型柱及n型柱,p型柱及n型柱贯穿电荷流动区、过渡区及终端区;沿第一方向上,电荷流动区的相对两侧为第一侧及第二侧,正对第一侧及第二侧的终端区为第一终端区;第一终端区还包括第一多晶硅栅,第一多晶硅栅位于相邻两个p型柱之间的n型柱上。本发明的版图结构在终端区增加多晶硅栅结构,通过调整多晶硅栅在终端区的面积,可以在较低的源漏偏压下引入更多缓变的栅漏电容,使得超结器件的栅漏电容曲线突变区变缓,进而改善超结器件的电磁干扰性能;本发明的光罩、超结器件及其版图结构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制造,有利于本发明的推广。
CN115911088A

本申请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制备方法、功率转换电路及车辆,包括:N型的半导体衬底、漂移层、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栅极沟槽、栅极、层间介质层、源极、漏极。漂移层设置于半导体衬底上,多个栅极沟槽沿平行于半导体衬底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延伸,且沿平行于半导体衬底所在平面的第二方向排列。栅极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第一栅极隔着栅介质层填充设置于栅极沟槽中,第二栅极隔着栅介质层设置于漂移层顶部。层间介质层覆盖于栅极远离半导体衬底一侧,源极设置于层间介质层远离半导体衬底一侧,漏极设置于半导体衬底远离漂移层的一侧,从而降低器件的导通总电阻,屏蔽栅极沟槽底部的栅极介质层电场,提升器件工作的鲁棒性。
CN115911080A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结构、金属层、第一抗氧化导电层及绝缘层。基板具有相对的显示面及背面。像素结构设置于基板的显示面。金属层设置于基板的背面,且包括岛状测试垫、走线的第一段及走线的第二段。走线的第一段及第二段分别位于岛状测试垫的两侧且与岛状测试垫于结构上分离。第一抗氧化导电层设置于背面,且包括第一桥接图案及第二桥接图案。第一桥接图案连接于走线的第一段与岛状测试垫之间。第二桥接图案连接于走线的第二段与岛状测试垫之间。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抗氧化导电层上且具有一开口。绝缘层的开口重叠于岛状测试垫。
CN11591107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基板;位于驱动基板上,与驱动基板电连接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两个蓝光芯片,位于驱动基板上,用于出射蓝色光;蓝光芯片分别为第一蓝光芯片和第二蓝光芯片;第一蓝光芯片和第二蓝光芯片并排排列;绿光芯片,位于第一蓝光芯片的一侧,用于出射绿色光;色彩转换层,位于第二蓝光芯片的一侧,用于在第二蓝光芯片的激发下出射红色光。显示单元使用蓝光芯片发射蓝色光,绿光芯片发射绿色光,蓝光芯片激发色彩转换层发射红色光,由此可以保证显示单元中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均具有较高的出光效率,增强了全彩显示效果。
CN115911074A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衬底,在衬底上形成绝缘层;形成贯穿绝缘层并延伸至衬底内的深沟槽;在深沟槽的侧壁及底部填充绝缘材料形成深沟槽隔离结构,并在深沟槽内填充金属材料形成金属格栅;去除绝缘层;形成半导体材料在深沟槽隔离结构之间的衬底上,以形成光电二极管区域。本发明提供的图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无需通过离子注入形成光电二极管区域,从而避免了由于离子注入对衬底造成的损伤。并且,在深沟槽的侧壁及底部形成深沟槽隔离结构之后,可直接在深沟槽内形成金属格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次图案化工艺分别形成深沟槽隔离结构与金属格栅,本发明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复杂度和成本。
CN115911073A

本申请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图像传感器,该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堆叠结构和一第二堆叠结构;基于金属网格掩膜版进行图案化处理,在所述第一堆叠结构上形成第一走线槽和第一连接凹槽,在所述第二堆叠结构上形成第二走线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形成第一走线部和第一电连接件以得到第一晶圆,形成第二走线部和第二电连接件以得到第二晶圆;键合所述第一晶圆和所述第二晶圆得到半导体结构;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相对配合设置。从而能避免过抛的问题且提升布线的方便性。
CN115911072A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层;第一二极管,位于所述半导体层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二掺杂区位于所述第一掺杂区之上;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半导体层中,位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侧;浮置区,位于所述半导体层中,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上;所述浮置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区相同;缓冲区,位于所述浮置区与所述隔离结构之间,所述缓冲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浮置区的掺杂类型相反;其中,所述浮置区与所述第一掺杂区电隔离。
CN115911070A

一种感光元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感光元件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载板,形成第一树脂层于载板之上,形成第一阻障层于第一树脂层上。然后,形成金属层于第一阻障层上,金属层的厚度在至之间。形成第二树脂层于金属层上,形成第二阻障层于第二树脂层上。形成电子元件层于第二阻障层上,电子元件层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感光二极管。
CN115911067A

一种检测装置,能够提高检测精度。检测装置具有:基板;多个晶体管,设于基板;多条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信号线,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光电二极管,分别设于由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信号线包围的区域,且包括p型半导体层、i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以及屏蔽布线,与扫描线重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屏蔽布线与多条信号线中的向晶体管供给电源电位的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CN115911061A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电子设备,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阵列分布有多个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遮挡照向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光,所述遮光层的边缘区域与中部区域距所述衬底基板的垂直距离不同。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电子设备,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有效提高了遮光层的遮光效果,占用空间小,提高了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光照稳定性,确保产品显示效果,为实现高像素密度产品设计提供更多空间。
CN115911054A

本申请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器件层,器件层设置于衬底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器件层包括与同一子像素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和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包括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有源区、第一栅极以及位于第一有源区与第一栅极之间的第一栅极绝缘层,开关晶体管包括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第二有源区、第二栅极以及位于第二有源区与第二栅极之间的第二栅极绝缘层;其中,第一有源区与第二有源区同层设置,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异层设置,第一栅极绝缘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栅极绝缘层的厚度,以使驱动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大于开关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本方案能够简化工艺流程,便于调整驱动晶体管的厚度,提高灰阶切换速率。
CN115911023A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芯片和存储器。三维芯片包括至少两个晶圆,至少两个晶圆之间通过导电结构三维堆叠连接。导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邻设置,第二导电结构接地;或导电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导电结构,至少两个第三导电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邻设置,并且第二导电结构接地,缩短了信号的回流路径,降低信号在第一导电结构上传输时发生的串扰,或设置至少两个第三导电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降低了信号在第三导电结构上传输时发生的串扰,从而提高了三维芯片的使用可靠性。
CN115911020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及LED发光器件,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衬底;对衬底的一端面进行抛光、清洗处理,以使在衬底上形成一抛光面;在抛光面上制备黏附层,并将若干发光芯片组贴附在黏附层上;在若干发光芯片组上填充固晶材料,以使在发光芯片组上形成固晶层,并对固晶层进行刻蚀处理以露出发光芯片组的连接电极;在固晶层上制备布线层,以调整若干发光芯片组的正负极,并在布线层上制备保护层,并对保护层进行刻蚀处理以露出若干发光芯片组的正负极,得到中间LED发光器件;对衬底远离抛光面的另一端面进行减薄处理,并在减薄处理后的端面上制备增透膜,得到目标LED发光器件。
CN115911019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键合有临时转移衬底的若干LED芯片模组结构;LED芯片模组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N型外延层、发光层以及P型外延层;所述临时转移衬底键合于所述P型外延层上;提供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若干第一基板单元;第一基板单元包括N电极和P电极;将所述LED芯片模组结构中的所述N型外延层与对应所述第一基板单元键合,同时去除所述临时转移衬底,以将所述若干LED芯片模组结构整体转移到所述第一基板上;将每个所述LED芯片模组结构中的所述P型外延层与对应的所述P电极电性连接,所述N型外延层与对应的所述N电极电性连接;对所述若干LED芯片模组进行整体封装。
CN115911010A

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半导体器件的第一晶体管。第一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沟道区域以及位于第一沟道区域上的栅电极。第二半导体器件通过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之间的接合层而接合至第一半导体器件。形成第二半导体器件的第二晶体管,第二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二沟道区域以及位于第二沟道区域上的第二栅电极。接合层设置在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电极之间。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5911007A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提供一种封装结构以及封装方法,一种封装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位于电路区的第一面,第二金属层位于支撑区的第一面;第三金属层以及第四金属层,第三金属层位于电路区的第二面且与导电结构电连接,第四金属层位于支撑区的第二面;其中,至少两个堆叠设置的半导体结构中的一个半导体结构的第一面与其相邻的另一半导体结构的第二面正对,且半导体结构的第一金属层与处于相邻层的半导体结构的第三金属层接触键合,半导体结构的第二金属层与处于相邻层的半导体结构的第四金属层接触键合,可以解决集成电路中热问题。
CN115911003A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芯片单体以及防护结构,其中,芯片单体被配置为设置于基板之上,防护结构覆盖芯片单体远离基板且与基板平行的上表面以及垂直于基板的侧面;防护结构的第一绝缘层位于防护结构远离芯片单体的一侧,第二绝缘层位于防护结构靠近芯片单体的一侧,导电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之间并接地设置。当静电或电磁波接触到芯片单体外侧的防护结构时,第一绝缘层首先屏蔽静电或电磁波,导电层可以将击穿第一绝缘层的静电或电磁波引入大地,第二绝缘层能够进一步保证静电或电磁波不会接触到芯片单体,上述防护结构能够有效避免静电或电磁波损伤甚至击穿芯片单体。
CN115911002A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监控关键尺寸和刻蚀粗糙度的版图结构,包括测量版图包括第一至三版图结构;其中,第一版图结构包括多个依次分布的芯轴图形,其用于定义第一测量区域上的芯轴结构;第二版图结构包括第一、二隔离结构版图,第一、二隔离结构版图均包括多个依次分布的单扩散隔断图形;第一隔离结构版图中的单扩散隔断图形依次横跨部分或全部的芯轴图形,用于定义第一测量区域上单扩散隔断结构的形成位置;第二隔离结构版图中的单扩散隔断图形在远离芯轴图形的一侧依次分布,用于定义第二测量区域上的单扩散隔断结构的形成位置。本发明既可以用来监控实际被切割半导体结构的关键尺寸,也可以用来监控沟槽的刻蚀粗糙度,节省了切割道面积。
CN115910999A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检测金属通孔断路的测试结构和测试方法,提供掺杂的基底;基底上设有接触孔层;接触孔层上设有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上设有第一金属通孔层;第一金属通孔层上设有第二金属层;接触孔层包含有多个接触孔,多个接触孔与第一金属层连接;第一金属通孔层包含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中填充有金属,多个第一通孔与第二金属层连接。利用E‑beam技术检测第一通孔中金属的填充是否产生断路。提前发现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尽快止损。
CN115910996A

本公开涉及叠层封装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该叠层封装体包括:至少两个预封装体;每个预封装体至少包括芯片、第一重布线层和第一连接体;至少两个预封装体叠层互连,相邻两个预封装体中一个预封装体的有源面和另一个预封装体的无源面相对,其中一个预封装体的第一连接体与另一个预封装体的第一重布线层电连接;其中,在叠层互连方向上,第一重布线层位于芯片的有源面一侧,第一连接体与芯片位于第一重布线层的同一侧;在垂直于叠层互连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第一连接体位于芯片的至少一侧。由此,通过第一连接体和第一重布线层实现芯片的叠层互连,与相关技术相比,缩短了电互连的长度,具有较高的电性能,无需穿孔,工艺成本较低。
CN11591099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晶粒互联器及其对应的晶粒封装结构,其中晶粒封装结构包括:第一集成电路芯片,内部设置有多层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与第一集成电路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电性连接;若干个第二集成电路芯片,所述第二集成芯片放置在第一集成芯片上,第二集成电路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第一集成电路芯片上的输入/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芯片和若干第二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成一整体。本发明用于解决多个芯片封装在一起存在的问题。
CN115910979A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三相大功率SiC MOSFET模块,包括基板、在基板上布局的电路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铜层上的半导体功率电子元件;所述半导体功率电子元件包括上桥功率芯片组、下桥功率芯片组、电极探针及若干控制极电阻;所述上桥功率芯片组及所述下桥功率芯片组分别包括若干并联的半导体功率芯片,所述上桥功率芯片组与所述下桥功率芯片组的半导体功率芯片对称设置。本申请有利于保证各并联芯片换流路径杂散电感参数分布保持一致,以实现良好的均流特性。且该布局方式减小了相邻芯片的热耦合影响,有利于提高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最大输出功率,减小芯片的最大结温。
CN115910976A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导体整流桥,包括:包覆于环氧封装体内的第一芯片基板、第二芯片基板和一端自环氧封装体中伸出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芯片基板包括第一支撑区和垂直于第一支撑区一端的第一引线区,第二支撑区与第二引线区的连接处并位于靠近第一折弯部一侧边缘处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与第一折弯部在水平面上贴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区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芯片、第四芯片,所述第一支撑区上位于第三芯片、第四芯片之间的区域开有一通孔。本发明既可以避免芯片之间、芯片与基板之间碰撞引起的产品失效问题,又可以改善注塑成型时环氧对基板的冲击力,提高产品整体的加工良率和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CN115910966A

本发明涉及芯片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芯片连接结构及其方法,包括垂直设置的芯片和封装基板;所述芯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芯片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多个键合区;所述封装基板为矩形片状结构,所述封装基板具有正表面,正表面上设置有与键合区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接线垫;键合区与接线垫通过金属连接线一一键合连接;与正表面垂直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小的前侧面与芯片直接接触;芯片与前侧面接触的一侧面为接触面,接触面的长和宽均分别大于等于前侧面的长和宽,接触面遮挡前侧面。本发明形成的芯片连接结构,横截面小,体积小,尤其适应于狭窄通道环境的使用。
CN115910965A

实施方式使半导体设备的特性提升。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设备包括:封装基板(3),包括多个端子(31)和基座(32);半导体芯片(2),设置于基座(32)的上方;以及电容器芯片(1),设置于基座(32)的上方。半导体芯片(2)包括被供给接地电压(VGND)的第1焊盘(22)、与端子(31)电连接的第2焊盘(24)以及与焊盘(22、24)连接的半导体电路(20)。电容器芯片(1)包括设置于硅基板内的电容器部(10)、与所述第1电容器部(10)电连接并且被供给接地电压(VGND)的第1节点(16B)、以及与第2焊盘(22)及电容器部(10)电连接的第2节点(16A)。
CN115910962A

描述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具有用以与半导体芯片耦接的焊盘和焊料球的I/O结构,其中,所述焊盘和焊料球中的在将该半导体芯片耦接至所述I/O结构期间接近该半导体芯片的第一子集的焊盘和/或焊料球比所述焊盘和焊料球中的在将该半导体芯片耦接至所述I/O结构期间从该半导体芯片移开的第二子集的焊盘和/或焊料球薄。
CN115910957A

示例性半导体结构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器件衬底。介电层设置在器件衬底的第一侧上方。贯通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穿过介电层并且从第一侧穿过器件衬底延伸至第二侧。贯通孔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总长度和沿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宽度。总长度是介电层中的贯通孔的第一长度和器件衬底中的贯通孔的第二长度的总和。第一长度小于第二长度。保护环设置在介电层中和贯通孔周围。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半导体布置。
CN115910956A

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管芯,具有中央有源区、顶面、底面;侧壁,具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从顶面的顶端延伸至底面的底端;顶面上的多个管芯焊盘,从中央有源区延伸至各自的顶端;底面上的图案化背面金属化层,包括延伸至相应底端的多个电隔离区域;金属涂层部分地填充通孔,并在多个管芯焊盘中的相应管芯焊盘和多个电隔离区域中的相应电隔离区域之间提供电连接;和钝化层,覆盖顶面和管芯焊盘。
CN115910955A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IGBT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由上下贴合的导热基板(100)与散热底板(200)和储水板(300)组成,所述储水板(300)具有中空的储水空间,散热底板(200)内平行设置n条U型流道(1),U型流道(1)底部设置竖直向上的流道扰流柱(8);上层储水板(301)内设置向上突起的肋板(10),所述肋板(10)的一端朝向总进水端(4),另一端朝向出水端(5)。本发明通过新增肋板有效增强了散热效果,提高了产品性能,且散热器内流道的压力损失进一步减少,从而实现了能量损失减少,使冷却液分布更均匀,因此获得了更好的散热效果。
CN115910953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封装级微流体散热器及具有其的芯片,散热器包括:散热片、微通道板、微射流孔板和供液基板,微通道板邻近散热片设置,微通道板内侧设有多个微通道;微射流孔板邻近微通道板设置,微射流孔板设有多个微射流孔和多个用于消除回流横流效应的回流微槽;供液基板邻近微射流孔板设置,供液基板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其中,冷却介质由冷却介质入口进入封装级微流体散热器,经微射流孔冲击微通道的内表面,通过散热片对待散热器件进行散热,完成换热过程后的冷却介质被限制沿微通道流动,然后通过附近的回流微槽流出,所有微射流孔都可以实现充分的射流冲击,有助于在整个冷却区域实现更均匀和更高的冷却能力。
CN115910950A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和功率半导体器件模块,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包括:下导电散热板,所述下导电散热板的一侧的部分表面具有沉槽;功率芯片,位于所述沉槽中,所述功率芯片与所述下导电散热板电连接。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的散热效果好、功率密度大且寄生电感低。
CN115910948A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包括基部衬底,至少一个电子芯片安装在基部衬底的面上。电子芯片被配置为具有运行时在热体积空间中发热的热点。涂层包封至少一个电子芯片。该涂层具有安装在基部衬底的面上的底面和成型顶面。轮廓顶面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局部减小涂层区域的体积。该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热体积空间中。使用安装层将散热器安装在涂层的成型顶面上。
CN115910945A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线架以及封装方法。导线架包含:至少一易变形结构,该易变形结构包含一打线接合区、一晶粒焊垫、或一导线引脚;以及至少一牺牲结构,该牺牲结构连接于对应的易变形结构与导线架中对应的一接近部分之间,其中接近部分位于易变形结构附近。
CN11591094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五面保护功能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封装结构至少包括基板,贴装在基板上的芯片,以及包覆在芯片整个外部以及基板四个侧面的塑封料。该制造方法为将整条基板分切成单颗的基板,在外支撑环的下表面贴上一层耐高温膜,将基板贴装在耐高温膜上,在基板的上表面贴装正面带有功能电路的芯片,并将其与基板上表面的正面外露引脚电性连接,在芯片与基板之间填充底部填充料,在由芯片、基板和填充材料构成的组合体的外围进行塑封料的包覆,除去耐高温膜和外支撑环,把整条或整块产品分切成单颗产品。本发明解决了因基板侧面封装结构问题引起的抗水汽降低及因基板分切缺陷品导致芯片损失、设备、材料的损失的问题。
CN115910943A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晶片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晶片,每一第一类型晶片和每一第二类型晶片之间需要进行隔离;至少一个金属连接结构,第一类型晶片被放置于一相应的金属连接结构的上表面,第二类型晶片被放置于另一相应的金属连接结构的上表面;引线框架,第一类型晶片和第二类型晶片的部分电极与引线框架连接;至少一个电容单元,用于实现第一类型的晶片和第二类型的晶片之间的隔离,塑封体,用以包封所述第一类型晶片、第二类型晶片、金属连接结构、电容单元和引线框架,并裸露部分引线框架作为所述封装结构的引脚。将隔离电容不放置在晶片上,降低了隔离芯片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CN115910942A

本文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封装(10;20),其包括:衬底(11);设置在衬底(11)上的至少一个半导体管芯(12);与半导体管芯(12)连接的至少一个电连接器(13);覆盖衬底(11)、至少一个半导体管芯(12)并至少部分覆盖电连接器(13)的包封体(14),包封体(14)包括形成到包封体(14)的主表面中的凹陷(14A);其中,至少一个电连接器(13)在凹陷(14A)内暴露。
CN115910929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MOS集成器件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的,其针对现有技术中L90工艺平台为了节省光罩(1P4M,19ML),而提出去掉3.3VN/PwellPH和LDDPH4层光罩的方案,即,1.5V/3.3VCMOS管共用阱well光罩和离子注入IMP条件,并且3.3VNMOS使用1.5VPLDD0pocketIMP(As160KeV)打穿GPL(gateploy)来提升器件速度的过程中,由于栅极多晶硅膜层的均匀性差,导致的CMOS集成器件的器件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可以通过在形成栅极结构侧壁上的侧墙结构的工艺采用刻蚀补偿工艺的方式,来灵活的调整侧墙结构沿平行于半导体衬底表面方向的长度,以实现动态调整CMOS集成器件的沟道有效长度,进而稳定CMOS集成器件的稳定性。
CN115910926A

可以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其包括:第一鳍形图案,在衬底的第一区域中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二鳍形图案,在衬底的第二区域中并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场绝缘膜,在衬底上并覆盖第一鳍形图案的侧壁;第二场绝缘膜,在衬底上并覆盖第二鳍形图案的侧壁;第一源极/漏极图案,在第一场绝缘膜上、连接到第一鳍形图案并包括第一硅锗图案;以及第二源极/漏极图案,在第二场绝缘膜上、连接到第二鳍形图案并包括第二硅锗图案,第二源极/漏极图案和第二场绝缘膜在其间限定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气隙。
CN115910921A

本发明提供基板的分割方法,能够通过扩展带的扩展而可靠地分割基板。在基板的分割方法中,准备沿着分割预定线形成有分割起点且在一个面上粘贴有保护片的基板,使辊在基板的另一个面上滚动而粘贴扩展带。接着,解除保持工作台的吸引,在使微小的间隙形成于保持工作台的保持面与保护片之间的状态下使辊与扩展带接触而滚动,一边以分割起点为起点而隔着保护片使基板向间隙下沉,一边使从分割起点延伸的裂纹伸长,将扩展带进行扩展,以分割起点为起点而将芯片间隔扩大。
CN115910917A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钨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于半导体衬底上沉积钨成核层;于钨成核层上沉积钨体沉积层;钨成核层与钨体沉积层的总厚度小于预设厚度,重复进行沉积钨成核层及钨体沉积层至少一次形成多层结构,直至得到预设厚度的金属钨膜。本发明通过一种简单的多层膜层结构设计和WCVD制备方法结合的方式,在不需要改变现有工艺参数的基础上,解决制备大厚度的金属钨膜因应力、衬底弯曲形变较大,出现膜层破裂、剥离翘曲或剥落等问题;本发明以多层结构的方式,将金属钨膜分层沉积,通过细化晶粒、增加晶界面积,使得金属钨膜沉积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应变在钨膜中均匀化,实现低应力、低弯曲形变金属钨膜的制备。
CN115910915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铜互连结构制备方法及相关器件,其中方法通过在下层铜互连线表面和上层通孔/沟槽底部增加一层铜扩散阻挡层,使刻蚀只能至铜扩散阻挡层而非铜金属表面,而铜扩散阻挡层可在后续的通孔/沟槽的铜扩散阻挡层沉积时,使用反溅射工艺去除,这可以防止在后续的刻蚀工艺中,造成刻蚀残留物对下层铜金属互连线的污染及腐蚀,同时也能避免下层铜金属互连线不会在后续的工艺中,暴露在大气中而造成铜氧化,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CN115910912A

本申请涉及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备方法及浅沟槽隔离结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基底;于所述基底内形成初始浅沟槽隔离结构;于所述基底上形成图形化掩膜层,所述图形化掩膜层具有开口;其中,所述开口暴露出所述初始浅沟槽隔离结构;基于所述开口,对所述初始浅沟槽隔离结构进行掺杂,以改变外露于所述基底的初始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刻蚀特性,得到浅沟槽隔离结构。通过改变外露于基底的初始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刻蚀特性,使得获得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外露于基底的这部分结构不易被刻蚀,后续制程中各种刻蚀、清洗工艺不会对浅沟槽隔离结构造成破坏,避免在浅沟槽隔离结构中产生凹坑,帮助提升器件性能。
CN115910911A

本发明提供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备方法及浅沟槽隔离结构,其中化学机械平坦化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结构,基底结构包括衬底和研磨停止层,基底结构内具有多条不同宽度的隔离槽,隔离槽贯穿研磨停止层并贯穿衬底的上表面;沉积绝缘材料并进行退火工艺,以形成绝缘介质层,绝缘介质层的表面形成有不同深度的凹槽,每个凹槽位于相应的隔离槽的正上方;沉积第一分隔材料,以形成第一分隔层,在同等研磨条件下第一分隔层的去除速率低于绝缘介质层的去除速率;在同等研磨条件下进行化学机械平坦化处理,直至去除第一分隔层;对剩余的绝缘介质层进行湿法腐蚀,以在隔离槽内形成浅沟槽隔离结构。本发明使得制备出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厚度一致。
CN115910908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以及半导体结构,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预备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预备基底包括第一衬底以及位于第一衬底中的凹槽;在凹槽的裸露表面上至少依次形成第一绝缘层、富陷阱层以及第二绝缘层,得到第一基底;以凹槽两侧的第一衬底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为键合界面,对第一基底以及第二基底进行键合,得到键合结构。本申请使用第一绝缘层将富陷阱层与第一衬底隔离,使得富陷阱层不与第一衬底直接接触,保证了富陷阱层在高温下基本不会重新结晶,从而保证了器件的高阻性能的稳定性较好,并且,富陷阱层的存在抑制了第二绝缘层中的陷阱电荷与第一衬底的界面浅层区形成弱移动电荷积累区。
CN11591090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圆固定设备,涉及晶圆固定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的气缸及升降杆带动夹紧组件的压板在限位块中向下移动,通过滚轮带动移动板朝向晶圆移动,移动板上的夹板对物料盘上的晶圆进行夹紧固定,多个晶圆能够同时进行夹紧固定,当松开晶圆时,只需要使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压板上移,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夹板远离晶圆,晶圆被松开,整个过程对晶圆的固定与松开均十分的方便。
CN115910902A

本申请公开一种静电吸盘,包括吸盘主体、散热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吸盘主体和散热基座之间的导热腔体,所述吸盘主体内设置有静电电极和加热电极,所述静电电极用于产生静电引力,所述加热电极用于产生热量,所述导热腔体内形成内腔,所述内腔中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在相对较低的第一温度时具有第一导热系数、在相对较高的第二温度时具有第二导热系数,所述第一导热系数大于第二导热系数,使得所述导热腔体在第一温度时的热传导性能大于在第二温度时的热传导性能,本申请静电吸盘的导热腔体高温时热传导性能降低,减缓热量向散热基座的传递;在低温时热传导性能提升,加速热量向散热基座的传递,从而能够同时兼顾升温与降温的使用需求。
CN115910884A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圆连续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包括清洗操作平台,所述清洗操作平台上端安装有清洗室,所述清洗室内设置有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清洗安装基座,所述清洗安装基座上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安装盘,所述旋转安装盘侧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有清洗安装工件,所述清洗安装工件末端开有上下贯通的容纳开口,所述容纳开口内安装有与之转动连接的清洗安装板,所述清洗安装板两端侧壁均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有清洗部,所述清洗安装工件侧壁安装有第一电控装置用以控制清洗安装板转动。该发明能够控制晶圆处于不同高度,实现对晶圆两侧表面的连续清洗,极大地提高了晶圆清洗的效率。
CN115910882A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自动整料功能的高效二极管打点设备,包括打点组件,还包括集料组件、入料组件、出料组件、辅助推料结构;打点组件和入料组件分别设置在集料组件的相对两侧,出料组件与打点组件同侧设置。辅助推料结构包括L形安装立杆、推拉驱动电机、Z形推料块;入料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入料输送段和扇形入料段;出料组件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水平导料段、半圆弧状翻转导料段和水平出料输送段;翻转导料段沿其弧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安装有电热管;相对两侧电热管之间形成烘干通道。解决了二极管打点后凌乱散落放置的情况,让二极管能够整齐排列放置,通过烘干通道辅助加速二极管引脚墨水变干,确保不会出现墨水脱落或刮花的情况。
CN115910879A

本发明涉及晶圆设备领域,一种微调顶针装置,主要用于工艺腔内狭小空间中微调Lift Pin的高度和垂直度,尤其在真空工艺腔内底部空间局限情况下进行调整,结构包括顶针支撑环1和顶针支撑环2,调整块、弹簧,顶针支撑环1上设置有水平调节顶丝、高度&垂直度调节顶丝;顶针支撑环2位于顶针支撑环1下方,顶针支撑环1连接;顶针支撑环2上设有弹簧限位柱,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弹簧限位柱上;调整块套设在所述的弹簧限位柱上;与弹簧接触;顶丝下端与所述的调整块上表面接触;顶针下端固定在顶针基座上;顶针基座穿过所述的顶针通孔,与调整块的上表面接触。
CN115910873A

本公开提供一种硅片检测工具及硅片检测方法,所述硅片检测工具包括:用于放置待检测硅片的托盘;用于与托盘配合形成腔室的防护罩,防护罩扣合至托盘上且防护罩上开设有注入孔和排气孔;用于向腔室内注射及抽取反应溶液的注射器,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可移动设置于注射筒内的活塞、及可拆卸连接至注射筒端部的注射头,注射筒位于腔室外,注射头经由注入孔插入至腔室内,注射头包括一平行于托盘的承托面且朝向托盘的承托面设置的底面,底面上分布有多个开孔。本公开提供的硅片检测工具及硅片检测方法,能够减少硅片在处理过程中引入污染,且减少对操作人员危害,易于安装及操作,减少材料浪费。
CN115910867A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倒膜装置、方法及提高芯片自动贴片时吸取率的方法,芯片倒膜装置包括载板,所述载板具有正面以及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正面开设有芯片盒放置槽,所述芯片盒放置槽的形状与芯片盒相适配,所述芯片盒放置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与其连通的手持取放槽;所述背面设置有圆形的绷膜凸台,所述绷膜凸台上开设有四条切槽,四条所述切槽分别与芯片盒的四边相对应,且相邻两条切槽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中,芯片倒膜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将芯片盒中的芯片整体倒膜至承载膜上,加工成本低、兼容性强,可提高芯片倒膜成功率。
CN11591086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装指纹识别芯片封装装置及其封装方法,属于封装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解决塑封料和相邻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容易产生热机械应力,以及固化和冷却时收缩应力影响,容易产生分层现象,产生不良品;现有塑封料与相邻材料黏合包覆芯片时,材料之间容易存在微小气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底座,底座顶部中心凹陷嵌入式安装有输送带,底座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压合组件;本发明故而既能达到指纹识别芯片粗品预热实现塑封料与相邻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匹配,杜绝热机械应力导致的分层现象,又能对后续的指纹识别芯片粗品进行持续性升温预热,以及在内热气罩中构成内部压强,杜绝外部含尘空气入侵,保持指纹识别芯片粗品表面清洁。
CN115910854A

本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站。所述传感器站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提供用于储存基板型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安装在所述主体处并且被配置为将电力传输到所述基板型传感器;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安装在所述主体处并且被配置为处理由所述基板型传感器测量的数据;以及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安装在所述主体处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基板型传感器和基板处理系统的服务器交换数据。
CN115910853A

本发明提供基板处理装置,能够对所输送的基板正常地进行处理而不会损害基板的高效的处理。该基板处理装置构成为具有:输送辊(12(10)),其输送由液体处理后的基板(W);辅助辊(21(20)),其设置于基板(W)的导入口(121)与输送辊(12(10))之间,将所述基板向所述输送辊引导;以及检测器(30),其向基板(W)的输送路照射光束来检测基板(W),辅助辊(21)具备除液部(25),该除液部(25)与所输送的所述基板的表面接触并去除所述基板的液体成分,检测器(30)设置为在辅助辊(21)的基板(W)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基板(W)的被除液部(25)去除了液体成分后的部分照射所述光束。
CN115910839A

本发明属于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芯片封装方法及芯片封装结构,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主体框架、主动滑板、夹紧框架和轨迹滑轨,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推送电机,所述推送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滑板水平滑动的螺纹杆,所述主动滑板的顶端旋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夹紧框架沿所述轨迹滑轨滑动的支撑主杆,本发明通过设置轨迹滑轨,在主体框架中,主动滑板滑动通过支撑主杆和支撑副杆带动夹紧框架外壁的导向导柱沿轨迹滑轨滑动,与此同时,夹紧框架滑动带动伸缩滑柱沿导向滑槽滑动,伸缩滑柱滑动带动夹紧夹块沿夹紧滑槽的内壁滑动,实现对待封装的芯片的推送定位操作,便于实现对芯片封装时的防护操作。
CN115910833A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掺硅衬底上硅外延层厚度的测试方法,包括:准备标样以及待测样片,其中所述标样的杂质元素与所述待测样片中外延层的待测元素相同;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出所述标样的杂质离子及硅离子强度,通过所述标样得到二次离子质谱仪当前测试条件下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用台阶仪测试样品表面溅射坑深度,溅射坑深度除以测试时间得到溅射速率;用所述标样的RSF值来计算所述待测样片的待测元素浓度,找到所述待测元素浓度突变的突变时间,计算所述待测样片的外延层厚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轻掺衬底上硅外延层厚度的直接测试,为测试分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并且在得到外延层厚度的同时也对外延层的掺杂元素浓度进行了测试,对分析外延片品质提供了更多参考。
CN11591082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掉落功能的芯片封装检测机,涉及芯片封装技术领域,现如今芯片在进行封装前需要进行点位的检测,在芯片的位置和检测机探头之间对接出现任意的偏移时,将会影响到检测装置的检测,另外传送带输送中芯片未能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输送将会导致芯片之间碰撞,导致芯片脱离平台,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检测台、支撑架以及扫描摄像头对芯片的接触端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检测阶段的精准度,通过纠偏条对芯片的两侧进行防护,以及配合第二摆板和第二摆板对芯片的位置进行整合,在对芯片输送检测环节中,芯片的位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能有效的避免芯片之间的碰撞,依次有序的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CN11591082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判断晶圆图谱偏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其测试晶圆的电子图谱;获取测试晶圆实物的电子图像;比较测试晶圆实物的有效范围与电子图谱的扫描范围;如果测试晶圆实物的有效范围等于电子图谱的扫描范围,采用方法1或者方法2自动判断晶圆图谱是否偏移。如果测试晶圆实物的有效范围大于电子图谱的扫描范围,只能采用方法1的方法自动判断晶圆图谱是否偏移。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自动判断图谱偏移的异常情况,保证图谱质量,减少人工作业参与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CN115910823A

提供一种基板处理装置、异常检测方法及存储有异常检测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基板处理装置中,进行使用处理液的基板的处理。第1动作构件及第2动作构件用于基板的处理。利用动作值获取部获取第1动作构件的第1动作值和第2动作构件的第2动作值。利用异常判断部基于由动作值获取部获取到的第1动作值与第2动作值的相关性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异常。
CN115910821A

本发明公开一种芯片粒精细互连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在基板的第一侧面上贴装至少二颗芯片,并在芯片的第一表面上制备临时键合层;在基板的第二侧面制备塑封层,其中,基板上制备有微孔,塑封层的塑封材料能够自所述微孔流入至基板的第一侧面与临时键合层之间,以制备形成塑封层;释放临时键合层,并在相邻的两颗芯片的第一引脚阵列上键合用于将相邻的两颗芯片电气连通的硅桥结构;在塑封层上制备积层;在积层上制备焊锡球。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使得在后续的工艺中,无须去除基板,也无须对塑封层的相应位置进行研磨减薄处理,因而简化了封装的工艺步骤,降低了封装成本。
CN115910814A

封装结构包括第一介电层、第一半导体装置、第一重分布线、第二介电层、第二半导体装置、第二重分布线、第一导电件及第一模制材料。第一半导体装置在第一介电层上方。第一重分布线在第一介电层中且电连接至第一半导体装置。第二介电层在第一半导体装置上方。第二半导体装置在第二介电层上方。第二重分布线在第二介电层中且电连接至第二半导体装置。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第一重分布线与第二重分布线。第一模制材料模制第一半导体装置及第一导电件。
CN115910810A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操作工序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工艺,划片指的是将晶片分离成单个的芯片,在进行划片操作前,首先需要工作人员人工选取合适标准的圆片,采用立式磨床,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与设备卡盘的相对运动,磨削圆片背面的硅层,使圆片厚度达到划片工艺标准的要求,随后采用卧式磨床,利用高速旋转的划片刀切割圆片,将磨片后的圆片切割成单一的个体芯片。本发明通过对整体集成电路进行整合,将原本一体式操作的工艺分成了多个不同的操作模块,更加有效的降低了各个工序之间存在共通性的情况,从而达到了加强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出不良品概率的效果。
CN115910806A

本申请属于半导体微电子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雷达用氮化铝薄厚膜结合基板制备方法。对氮化铝坯料进行预处理,获得具有凹阶面的氮化铝基板,其中,氮化铝坯料为多个;对氮化铝基板上的凹阶面进行电镀;对氮化铝基板的上表面进行溅射,获得氮化铝图形基板;对氮化铝基板上预留的焊料区域进行焊料溅射,获得氮化铝薄厚膜结合基板。相对于传统的基板制作方法,本申请既能满足多层布线,实现三维互联,又能满足高密度布线和更低的传输损耗。而且,由于氮化铝具有高导热的优势,本申请可满足高效率散热的需求。同时,预留的焊料区域设置金锡焊料,可解决芯片、电容等器件的二次封装问题,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效果。
CN115910805A

本申请适用于多层陶瓷电子封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异形结构的多层陶瓷制备方法及陶瓷封装管壳。该方法包括:按照预设拼接方式对流延陶瓷片进行冲孔,获得具有异形腔的目标陶瓷片;以异形腔体结构为模型,制备柔性填充模型;对目标陶瓷片进行堆叠并基于柔性填充模型对堆叠后的目标陶瓷片进行压合;柔性填充模型用于支撑目标陶瓷片进行压合时形成的腔体结构;在叠压成型结束后,将所述柔性填充模型与所述腔体结构脱离,获得异形结构的多层陶瓷。本申请能够减少陶瓷烧结后成型加工过程,保持异形结构在叠压过程中的形状。
CN115910797A

一种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并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极结构;对所述半导体衬底进行第一掺杂类型的掺杂离子注入,以在所述栅极结构一侧形成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源极掺杂区;形成覆盖所述半导体衬底的层间介电层;刻蚀所述层间介电层和所述半导体衬底,以在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源极掺杂区之间形成第一接触孔,所述第一接触孔的底部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部;对所述第一接触孔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第二掺杂类型的掺杂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二源极掺杂区,所述第二源极掺杂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源极掺杂区的面积。本发明的LDMOS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第二源极掺杂区的面积大于第一源极掺杂区的面积,提高LDMOS器件的性能。
CN115910795A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栅功率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屏蔽栅功率器件包括半导体层、介电层、屏蔽栅层、栅介质层、栅导电层、层间介质层、封堵层、接触孔及源极,其中,半导体层的上表层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沟槽;介电层位于沟槽内壁及底面;屏蔽栅层位于沟槽;栅介质层覆盖沟槽的内壁、介电层的上表面及屏蔽栅层的显露表面;栅导电层填充沟槽;层间介质层覆盖栅介质层及栅导电层的上表面,层间介质层中设有多个贯穿层间介质层的第一通孔;封堵层封堵第一通孔的开口,封堵层的底面距离层间介质层的上表面预设距离;接触孔贯穿层间介质层;源极填充接触孔。本发明通过于层间介质层中设置空腔结构,降低了器件的栅源寄生电容,提升了器件的开关速度。
CN11591078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一半导体中间体,半导体中间体包含衬底以及形成于衬底上方的有源结构和栅极堆叠体;步骤S2、在栅极堆叠体的预设区域内,由栅极堆叠体的顶表面往衬底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开口;步骤S3、继续在栅极堆叠体的预设区域内,于第一开口下方继续凹陷以形成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的宽度;步骤S4、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填充材料形成间隔结构,其中,间隔结构将连续的栅极堆叠体分隔为彼此并不连续的第一栅极堆叠体部分和第二栅极堆叠体部分。本发明在第一开口的基础上形成第二开口,缩短蚀刻窗口的深宽比,有利于提高端盖窗口的控制精确度以及降低控制难度。
CN115910782A

本发明公开一种常关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功能层、沟道层、异质结层、盖帽层和钝化层;衬底背面通过再生长硅单晶层;在衬底上一个指定区域形成贯穿衬底的通孔及在衬底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沉积电极和电介质层。本发明通过在硅上外延生长GaN/AlGaN结构形成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并在硅衬底背面形成MOS器件,通过级联的方式制备出了常关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方案,可有效避免栅电流衰减和开启电压低的问题。
CN115910781A

本发明公开了大尺寸晶圆透明GaN HEMT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大尺寸硅基氮化镓HEMT晶圆上进行系列器件制备工艺,包括欧姆电极制备、台面隔离和肖特基栅极制备等;在正面工艺结束后将晶圆翻转临时键合到载片上;将硅基氮化镓HEMT晶圆的硅衬底去除;然后将透明衬底与氮化镓异质晶圆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解晶圆正面的临时键合。本发明的方法,借助硅基氮化镓HEMT晶圆,可以实现6英寸、8英寸或者更大尺寸晶圆制备;在硅衬底上完成外延生长和器件制备后将其转移到透明衬底上,保证了整体透明性,避免了直接在透明衬底晶圆上加工GaN HEMT器件。
CN115910777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HVPE工艺生长的GaN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采用HVPE工艺,以液态金属镓作为Ga源,氨气为N源,SiH4为n型掺杂源,在双抛的GaN单晶自支撑衬底上生长一层n型GaN外延层;对n型GaN外延层进行光刻、曝光、显影,然后进行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的P型区;去除光刻胶,在n型GaN外延层表面沉积一层SiO2帽层,然后对注入的离子进行激活处理,再将SiO2帽层去除;最后进行欧姆电极和肖特基电极制备,得到GaN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本发明外延层中C杂质含量显著降低,有效提高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且生长速率快,适合GaN厚膜的生长;成本低,适合于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CN115910770A

本申请涉及一种绝缘层平坦化方法,使用光刻胶做为牺牲层来实现局部平坦化,结合简单并且精确的激光反射强度曲线随刻蚀过程的变化曲线来判断刻蚀终止点,即判断刻蚀到下层Nb膜时停止刻蚀。本方法中只要保证光刻胶的厚度和刻蚀选择比,可以实现效果良好的局部平坦化。这个方法工艺简单,大大减少了工艺步骤,与未进行平坦化的工艺相比,实现了局部平坦化,消除了上层Nb膜的晶界裂纹问题,并且直接刻蚀到下电极处,可直接跳过过孔的光刻和刻蚀步骤,减少了工艺流程。相比化学机械抛光的全局平坦化的工艺,减少了两次光刻和化学机械抛光步骤,大大提高了工艺的效率,也减少了化学机械抛光引入的抛光液污染。
CN11591076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刻蚀方法,包括:提供待刻蚀材料层,待刻蚀材料层上形成有若干分立的核心层;在核心层之间露出的待刻蚀材料层上以及核心层顶部和侧壁上形成掩膜层;在掩膜层上形成保护层;对所述保护层和部分所述掩膜层进行各向异性刻蚀,直至完全去除所述保护层并暴露出核心层的顶部以及相邻核心层间隔区域之间的部分待刻蚀材料层;去除核心层;以剩余的掩膜层作为掩膜对待刻蚀材料层进行刻蚀,在待刻蚀材料层中形成目标图形。本发明能够改善目标图形的CD奇偶loading问题和depth loading问题。
CN115910764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栅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中,通过氧化屏蔽电极的凸出部以形成第一隔离层,并进一步利用预定条件下具有流动性的绝缘材料对第一隔离层和第二介质层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不仅可以填充间隙内的尖角形状的空隙,防止栅电极的底部产生夹角结构,并且还能够补偿隔离层的厚度,提高栅电极和屏蔽电极之间的隔离效果,进而降低器件的漏电流现象,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CN115910763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氧化层的制备方法、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及半导体器件,氧化层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基底层;对基底层的表面进行氧化形成中间体氧化层;在中间体氧化层的表面沉积一层掺杂有磷元素的硅薄膜;对掺杂有磷元素的硅薄膜以及中间体氧化层进行退火。通过上述设置,由于采用了两层氧化层的方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利用中间体氧化层过渡可以减少对基底层的表面的氧化时间,从而减少界面碳簇的生产量,进而降低界面态密度。
CN115910760A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在至少部分第一结构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侧壁上形成第一侧墙,该第一结构与其侧壁的第一侧墙构成第一掩膜,以增大部分第一结构的宽度,并通过以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图形层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去除至少部分第二结构邻近相邻第一结构的部分区域,该部分第二结构的剩余区域构成第二掩膜,以减小该部分第二结构的宽度,并能够增大该部分第二结构与相邻第一结构之间的间距。如此,本公开实施例至少可以形成在沿第一方向上宽度差异较小、间距较大的第一掩膜、第二掩膜。
CN115910752A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外延工艺弛豫的方法,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其中,外延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利用SiH4气体作为第一硅源气体,SiH2Cl2气体作为第二硅源气体;调节温度与压强,使得SiH2Cl2气体分解为硅气体和氯化氢,SiH4气体分解为硅气体和氢气。本发明利用非选择性锗硅工艺形成的外延层,改善弛豫提高工艺压力窗口的同时,不影响外延层中Ge的浓度。
CN11591075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 PAD腐蚀新型处理工艺。本发明只处理PAD表面凸起腐蚀异物,不会造成PAD表面损伤,不会削减PAD厚度,且有效区得到有效保护。相比而言国际上流行使用EKC清洗方式去除F PAD,是通过不断削减PAD厚度原理去除F PAD。本发明工艺可进行重复多次直至完全清除,而EKC清洗只能清洗1‑2次后就因PAD厚度问题无法再次进行。本发明工艺将原有工艺确认腐蚀后不可使用的产品修复后重新利用,减少了产品的报废,大大节省了成本。
CN11591074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升喷雾离子化质谱接口装置及分析仪器与离子化方法,属于电喷雾质谱离子化装置技术领域。该纳升喷雾离子化质谱接口装包括离子导引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离子导引管的内壁镀有导电膜,离子导引管具有沿管长方向呈漏斗形式的离子传输通道,离子传输通道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离子传输通道的直径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一电极连接于第一端的端部,第二电极连接于第二端的端部。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纳升流速下电喷雾过程的高稳定性、高样品利用率和高离子传输效率,可在常压敞开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快速的正、负极切换,避免了不良高压引起的喷雾不稳、参数优化过程复杂等问题。
CN115910742A

本发明提供了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装置及方法,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装置包括传输管、正极和负极;所述传输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所述正极设置在处于所述第二部分右侧的第一部分上,所述负极连接处于所述第二部分右侧的第一部分;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装置还包括:第一部分进口端插入第一固定件内的载气通道,出口端插入第二固定件的离子通道,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插入第三固定件的样气通道;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一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和第三固定件之间。本发明具有进样方式多等优点。
CN115910736A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能够减小在等离子体处理时可能产生的、设置于聚焦环的外侧附近的导电性构件与聚焦环之间的电位差。导电性环载置于覆盖环。高频电源与载置台耦合。第一供电线路与聚焦环电连接。第二供电线路与导电性环电连接。直流电源装置经由第一供电线路而与聚焦环电连接,并经由第二供电线路而与导电性环电连接。直流电源装置构成为对聚焦环和导电性环分别施加相同或不同的直流电压。处于聚焦环的外周部的第一面与处于导电性环的内周部的第二面彼此相向且并分离。覆盖环具有使聚焦环与导电性环分离的分离部。
CN11591072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跌落式熔断器的绝缘防护方法及防护挡板,其属于跌落式熔断器的技术领域,该种防护挡板包括隔离挡板以及固定挡板。在本发明的绝缘防护方法中,其防护原理避开了传统方案针对熔断器上下支座、接线端子及上下触头进行绝缘包裹或遮蔽的防护方式,而采用隔离式的防护原理,从而可以阻断小动物通过金属横担和设备安装板攀爬设备带电部的通道,使其即使靠近设备,但因其与熔断器带电部之间有一面绝缘板体,最终无法触碰熔断器上下带电部位,最终可避免设备发生接地短路的情况,进而保障设备的正常且安全运行,而不发生停电事故。因此,本发明解决了如何改善对跌落式熔断器带电部位的绝缘防护效果的技术问题。
CN115910720A

本文提供了一种包括防旋转设备的熔断器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熔断器组件可以包括连接到导电部件的可熔断设备,其中导电部件可操作以连接到电源的端子和耦合到可熔断设备的固定设备。固定设备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可操作以接收可熔断设备的凹部;和从主体延伸的支撑柱,其中支撑柱可操作以接合电源,以减少固定设备和可熔断设备相对于电源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