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及其形成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3345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410804457.8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本申请案涉及用以将LDMOS漏极延伸部与槽沟对准的方案。一种集成电路(200)含有延伸漏极MOS晶体管,其中扩散漏极(236)在所述漏极中的场氧化物元件(254)下方的深度比在栅极(260)下方的漂移区(248)中深。一种形成含有延伸漏极MOS晶体管的集成电路(200)的过程,其包含:蚀刻场氧化物硬掩模层以界定漏极场氧化物沟槽区域,穿过所述漏极场氧化物沟槽区域植入漏极掺杂剂,执行热漏极驱动及随后形成所述漏极场氧化物元件。一种形成含有延伸漏极MOS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的过程,其包含:蚀刻场氧化物硬掩模层以界定漏极场氧化物沟槽区域,在使用场氧化物光致抗蚀剂图案掩蔽漏极植入物的同时穿过所述漏极场氧化物沟槽区域植入漏极掺杂剂,执行热漏极驱动及随后形成所述漏极场氧化物元件。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33856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350119.5

    申请日:2017-05-18

    Inventor: 山本芳树

    Abstract: [课题]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提高半导体装置的可靠性。[解决手段]准备在半导体基板SB上层叠绝缘层BX、半导体层SM和绝缘膜ZM1,在沟槽TR内埋入有元件分离区域ST的基板。通过干法蚀刻除去体区域1B的绝缘膜ZM1,然后通过干法蚀刻除去体区域1B的半导体层SM,然后通过干法蚀刻使体区域1B的绝缘层BX变得更薄。通过离子注入在SOI区域1A的半导体基板SB上形成第1半导体区域,通过离子注入在体区域1B的半导体基板SB上形成第2半导体区域。然后,通过湿法蚀刻除去SOI区域1A的绝缘膜ZM1和体区域1B的绝缘层BX。然后,在SOI区域1A的半导体层SM上形成第1晶体管,在体区域1B的半导体基板SB上形成第2晶体管。

    具有多个注入层的高压场效应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537893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80039829.0

    申请日:2014-06-2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高压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中形成一个主体区域、一个源极区域和一个漏极区域。该漏极区域通过该主体区域与该源极区域分开。形成该漏极区域包括:在半导体衬底的在该漏极区域上方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氧化物层;以及在使该半导体衬底倾斜的同时穿过该氧化物层执行多个离子注入操作使得离子束以偏离垂线的角度撞击在该氧化物层上。所述多个注入操作在该漏极区域内形成相应的多个分立的注入层。所述注入层中的每一个形成在该漏极区域内的不同深度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