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夹紧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486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81863.3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夹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夹紧装置,其包括传力杆、夹紧构件和重量检测构件,其中,传力杆具有锥形顶端,锥形顶端为自上向下逐渐收窄径向尺寸的倒置锥台形;多个卡爪与支座枢接,支座能够相对传力杆向上移动,以带动卡爪向上移动并经过锥形顶端,向工件的外表面施加夹紧力;重量检测构件与传力杆的末端相连。通过多个卡爪夹紧锥形顶端和工件,实现对工件的牢固夹紧,特别是对大尺寸或重型工件进行夹紧时,避免其松动或滑动而影响加工精度和安全性,而重量检测构件通过传力杆获取工件的重量信息,实现对工件重量的精准检测,避免工件与重量检测构件刚性接触而导致其损坏。

    航天器机构地面展开零重力模拟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42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64676.9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天器机构地面展开零重力模拟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机器人与展开机构之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基于机器人与展开机构之间的相对位姿关系,确定机器人托举时对应的托举点的运动路径;确定机器人托举力;根据机器人托举时对应的托举点的运动路径和机器人托举力,控制展开机构展开运动并控制机器人进行跟随卸载,以模拟在轨的零重力环境。该方案能够精准确定出托举点的运动路径和托举力,根据运动路径和托举力,有针对性地控制机器人进行跟随卸载,便于通过机器人对开展开机构的活动部件向上进行托举,并通过控制托举力平衡部件的重力,实现对部件的零重力模拟,极大地缩短了时间,适用于航天器研制空间有限、进度紧张的情况。

    10N推力器电磁阀加热片加压工装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2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8246.5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片加压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0N推力器电磁阀加热片加压工装及方法,包括:第一加压件,能够对氧电磁阀的加热片进行加压;第二加压件,能够对燃电磁阀的加热片进行加压;第一加压件中部和第二加压件中部的尺寸之和小于两个电磁阀之间的距离;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的结构相同,第一加压件包括:加压主体,两端均为楔形结构,能够包覆氧电磁阀的加热片外周;加压绑缚带,能够对加压主体进行加压;加压绑缚带为尼龙带,尼龙带安装于加压主体的两侧,尼龙带的末端连接收线器,尼龙带上设有限位块。本发明的加压工装能够实现两个电磁阀加热片同时加压,加热片的两侧边均匀受压,且保证每次对加热片施加的压力相同。

    航天器展开机构自适应重力补偿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01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64681.X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展开机构自适应重力补偿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当机器人跟随展开机构运动时,获取展开机构的活动部件坐标系在转动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转角,以及获取机器人末端托举点的实际托举力;获取托举点在活动部件坐标系中的坐标;基于托举点在活动部件坐标系中的坐标、活动部件坐标系在转动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转角和机器人末端托举点的实际托举力,确定活动部件重心在活动部件坐标系中的横纵坐标比值和机器人待施加的目标托举力大小,以进行自适应重力补偿。该方案能够精准地确定出活动部件重心在活动部件坐标系中的横纵坐标比值和机器人待施加的目标托举力大小,实现了活动部件质量特性未知条件下的自适应重力补偿。

    一种面向人机协作的卫星生产线站点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30056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47026.6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人机协作的卫星生产线站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讯与消息管理模块、工序管理模块、工艺信息展示模块、设备控制模块、检验控制模块。本发明中,管控系统与站点控制系统采用去中心化的消息发布/订阅模式进行通讯,实现了各站点设备与管控系统的互联互通,解决传统集中式管理模式的信息孤立、实时性差、交互响应慢等问题,提升卫星脉动生产线精细化管控水平;设计生产线站点控制系统,向上连接管控系统,向下连接站点内机器设备和人员,兼顾人工作业的信息展示与机器自动执行的控制功能,解决现有制造执行系统对人员、机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交互的问题,实现操作人员与机器设备的有机融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