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双电池的运行模式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009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485226.0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虚拟双电池的运行模式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检测车辆上电,根据SOC初始电量确定虚拟双电池的初始电量,其中,所述虚拟双电池包括:能量回收电池和行车发电电池;根据车辆运行模式,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状态;基于所述电池状态、所述能量回收电池的初始电量和所述行车发电电池的初始电量,得到SOC电量;根据所述SOC电量和整车需求功率,确定车辆运行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运行模式是按照SOC和发动机扭矩两个维度来进行划分定义的,但是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并未完整反映出整车的输出能力技术问题,将发动机的输出扭矩转换为整车功率,反映出了整车的输出能力。

    一种基于虚拟双电池的汽车驱动模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216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1723643.X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双电池的汽车驱动模式控制方法,设定两个虚拟电池,分别为能量回收电池和行车发电电池;车辆上电时,根据动力电池SOC及扭矩确定车辆的运行模式及虚拟电池的状态;当首次判断虚拟电池状态为能量回收电池状态时,计算附件消耗电量α;随动力电池电量消耗,当判断虚拟电池状态为行车发电电池状态且车辆的运行模式为行车发电模式时,计算电机发电与附件消耗电量的差值β;基于α和β确定标定阈值;基于动力电池SOC与标定阈值的大小确定车辆退出行车发电模式后的运行模式。本发明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能量,从而减小效率损失。

    一种自卸车车厢升起时车辆限速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27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54195.3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卸车车厢升起时车辆限速保护装置,属于自卸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车厢落座回位控制器,用于安装自卸车车厢举升装置处实时检测自卸车车厢是否回位;车速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自卸车车速;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自卸车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自卸车车厢是否回位信号,当车厢已回位时,控制自卸车行驶处于正常的状态;当车厢未回位时,控制自卸车进行限速。本发明在工程自卸车上车厢升起卸货时既能保证车辆的缓慢移动,便于把货物卸空,又能保证在车厢在不落座回位状态下对车辆起到限速的作用,提醒驾驶员应尽快让车厢落座回位。

    混动商用车制动方式智能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5947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0721988.6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动商用车制动方式智能管理方法,包含步骤:持续监测并采集制动踏板开度信号;根据制动踏板开度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如果车辆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则计算整车的需求制动扭矩;计算混动电机在当前时刻可以提供的最大制动扭矩;采集当前时刻的车速;然后通过当前时刻的车速计算混动电机转速;比较混动电机转速与混动电机最小启动转速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当前时刻采用的制动方式;比较需求制动扭矩和最大制动扭矩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当前时刻采用的制动方式。本发明通过将混动电机纳入制动系统,从而实现基于EBS的混动商用车制动能量回收及管理。

    发动机自适应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616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4596.1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自适应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的振动剂量值和冲击峰值;基于所述振动剂量值与所述冲击峰值的和,确定发动机振动因子参数;确定与所述发动机振动因子参数相匹配的发动机目标扭矩限制速率值;在车辆传动间隙大于预设的正常值的情况下,将发动机实际扭矩限制速率值,调整至所述发动机目标扭矩限制速率值。本发明基于与所述发动机振动因子参数相匹配的发动机目标扭矩限制速率值进行调节,能够削减传动齿轮间隙对驾驶室纵向振动的影响,从而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标定方法无法兼顾传动齿轮间隙对驾驶室纵向振动的影响的技术问题。

    商用车用带电机脱开机构的单行星传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07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43608.7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用带电机脱开机构的单行星传动装置,涉及混动E‑AMT技术领域,商用车用带电机脱开机构的单行星传动装置包括传动链组件和电机脱开机构,传动链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发动机、离合器、主轴和变速箱。电机脱开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行星架、同步器、拨叉、活塞杆和气动执行机构,行星架连接主轴,同步器和行星架能够结合或分离,当同步器和行星架结合时,气动执行机构能够依次通过活塞杆、拨叉和同步器驱使主轴转动。本发明的传动装置可安装于商用车上作为动力传动使用,传动链组件仅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主轴和变速箱,传动链结构简单;电机功率密度、电池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均不限制,可无法大规模生产应用。

    发动机用带电动增压的多级增压柔性空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21171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900470.9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带电动增压的多级增压柔性空气系统,包括电动增压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储气罐、控制器;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电动增压器的第一压气机的进气端相连通,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涡轮增压器的第二压气机的进气端相连通且该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第一压气机的出气端与第二压气机的进气端通过管道相连通;第二压气机的出气端通过管道经进气中冷器和进气加热器与发动机的进气管相连通;发动机的出气管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进气端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增压器的电动机电连接;电动机用于驱动第一压气机的运转;涡轮增压器的涡轮通过发动机的出气管的排气能量驱动第二压气机运转。

    一种EGR率驱动能力提升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985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142154.0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GR率驱动能力提升系统及控制方法。它包括发动机,EGR冷却器、第一单向阀、EGR阀,增压器、中冷器;所述发动机进气端通过进气歧管连通至EGR阀、中冷器一端,所述发动机排气端通过排气歧管连通至EGR冷却器、增压器一端,所述EGR冷却器与EGR阀之间还设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依次布置有电动压气机,冷却器,第二单向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EGR冷却器、增压器与发动机排气端的排气歧管上,用于采集增压器的涡前压力P3;PFM空气流量计,设置于中冷器后端的管路上用于采集中冷后进气压力P21;EGR阀模块,用于采集EGR阀位置信号N;ECU模块,用于根据涡前压力P3、中冷后进气压力P21、EGR阀位置信号N控制电动压气机的开启和关闭。

    一种整车风扇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86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011276.6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风扇控制系统及方法。它实时检测整车车速,当所述车速大于等于设定车速时,控制风扇的目标转速为0;当所述车速小于设定车速时,控制风扇的目标转速为Nfan,检测当前发动机怠速转速,判断发动机怠速转速Neng是否能使风扇转速达到目标转速Nfan,确定是否提升发动机怠速转速。本发明基于车速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控制方案更加合理,风扇仅在车速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开始工作,减少了风扇的工作时间,降低了能耗损失。

    混动商用车制动方式智能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5947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21988.6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动商用车制动方式智能管理方法,包含步骤:持续监测并采集制动踏板开度信号;根据制动踏板开度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如果车辆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则计算整车的需求制动扭矩;计算混动电机在当前时刻可以提供的最大制动扭矩;采集当前时刻的车速;然后通过当前时刻的车速计算混动电机转速;比较混动电机转速与混动电机最小启动转速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当前时刻采用的制动方式;比较需求制动扭矩和最大制动扭矩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当前时刻采用的制动方式。本发明通过将混动电机纳入制动系统,从而实现基于EBS的混动商用车制动能量回收及管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