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4738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305102.0

    申请日:2011-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3/158 G06F1/26 H02M3/1584 H02M2003/15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置。可以实现多相型电源装置的微型化。电源控制单元、多个装有PWM的驱动单元、以及多个电感器配置多相电源,在电源控制单元中,例如,微控制器单元、存储器单元和模拟控制器单元形成在单个芯片上。微控制器单元将每一个都具有基于存储器单元上的程序定义的频率和相位的时钟信号和相位输出到各个装有PWM的驱动电路。模拟控制器单元检测负载的电压值与经由串行接口获得的目标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并从串行接口输出误差放大信号。通过使用时钟信号和误差放大信号的峰值电流控制体系,装有PWM驱动单元的每一个驱动每一个电感器。

    半导体器件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69356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480001579.1

    申请日:2014-01-31

    Abstract: 在形成于半导体衬底(SUB)中的槽(TR1)内的下部形成有控制电极(GE1),在槽(TR1)内的上部形成有栅极电极(GE2)。在槽(TR1)的侧壁及底面与控制电极(GE1)之间形成有绝缘膜(G1),在槽(TR1)的侧壁与栅极电极(GE2)之间形成有绝缘膜(G2),在控制电极(GE1)与栅极电极(GE2)之间形成有绝缘膜(G3)。在与槽(TR1)邻接的区域中有源极用的n+型半导体区域(NR)、沟道形成用的p型半导体区域(PR)和漏极用的半导体区域。连接于控制电极(GE1)的布线不与连接于栅极电极(GE2)的布线相连,且不会与连接于源极用的n+型半导体区域(NR)的布线相连。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6887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047444.6

    申请日:2013-02-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诸如DC/DC转换器的电源电路的传统半导体器件具有热耗散和尺寸缩小的问题,特别是在尺寸缩小的情况下具有热耗散及其它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其具有通过如下处理形成的结构:用具有梳齿形的多个金属板导线覆盖半导体芯片的主表面,该半导体芯片具有该主表面和形成于该主表面上的多个MIS型FET;在该主表面上在平面图中交替分布梳齿部分;以及进一步将多个金属板导线电耦接到多个端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