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85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63439.X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车辆中搭载有驱动电机、起动机和发动机,该方法应用于车辆领域,该方法包括:若车辆存在扭矩需求,获取车辆油门踏板的踏板深度变化率;若踏板深度变化率大于第一阈值,获取第i目标时间段内通过起动机启动发动机的启动次数,和允许通过起动机启动发动机的第i限制启动次数;若启动次数达到第i限制启动次数,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发动机启动,以及通过驱动电机的通用扭矩和发动机的发动机扭矩,向车辆提供扭矩;若启动次数未达到第i限制启动次数,通过起动机驱动发动机启动,通过驱动电机的通用扭矩、预留扭矩和发动机扭矩,向车辆提供扭矩。该方法能够针对不同工况进行扭矩分配,以满足车辆扭矩需求。

    点火角修正方法、装置、发动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801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87226.8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点火角修正方法、装置、发动机及车辆,所述方法包括:若爆震退角大于第一退角阈值,则根据当前的发动机状态信息获取基础燃油对应的基础点火角;所述基础燃油对应的牌号小于发动机的目标燃油对应的牌号;基于所述基础点火角控制所述发动机执行点火操作;若所述发动机在预设时长内的爆震退角大于第二退角阈值的第一次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的修正周期,按照目标步幅周期性修正所述基础点火角,直至修正后的基础点火角与目标点火角之间的差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减少发动机出现爆震、异常燃烧等现象的概率,进而降低发动机的故障概率。

    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60702.4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及车辆,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侧传感器组用于对第一侧缸组进行检测,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侧传感器组电连接;第二侧传感器组用于对第二侧缸组进行检测,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二侧传感器组电连接;对比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或第二控制模块集成为一体,对比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对比控制模块根据第一侧传感器组的第一检测信息和第二侧传感器组的第二检测信息判定第一侧缸组和第二侧缸组的差异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控制系统,通过两个控制模块对V型或水平对置发动机控制,且对比控制模块判断双缸发动机的差异故障,也解决单控制单元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问题。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889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22858.9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和车辆,包括油底壳构件、回油泵、机油罐以及供油泵;油底壳构件设置有油槽以及至少两个第一供油通道,油槽用于承接发动机本体排出的机油,每一第一供油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供油通道的入口连通于油槽,并位于油槽的槽底壁的不同位置;回油泵的数量与第一供油通道的数量一一对应,回油泵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一供油通道的出口;机油罐包括罐体入口和罐体出口,罐体入口连通回油泵的第一出油口;供油泵的第二进油口与罐体出口连通,供油泵用于向发动机本体泵送机油。该发动机润滑系统能够满足各种极限使用工况下的机油回流要求,从而提升润滑稳定性,且油底壳构件的高度较低,结构简单,生产工艺难度小。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46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1913.8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发动机启动之后若检测到发动机发生早燃,则基于发动机发生早燃时的第一工况确定发动机可能发生早燃的工况范围,在发动机当前时刻的第二工况位于工况范围内时,降低第二工况对应的原始节气门开度得到目标节气门开度,之后根据目标节气门开度控制发动机的节气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发动机运行在可能发生早燃的工况范围内时,降低发动机的扭矩,从而可以降低气缸内的压力峰值和温度峰值,进而可以降低发动机发生早燃的概率,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油底壳、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0646049U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21857299.3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底壳、发动机总成及车辆,油底壳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设置凹槽,所述底部设置至少一个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凹槽,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回油泵。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取消了机油收集器,将回油通道集成在了壳体的底部,并在底部的最低位置处设置凹槽,通过凹槽快速地集中收集回落的机油,通过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使得机油可以从凹槽中进入回油通道,并通过回油通道的第二端使得机油可以进入回油泵中,这样的集成化设计,降低了油底壳的高度,进而降低了发动机总成的整体高度,能够满足发动机离地高度的要求。

    缸盖上水套和车辆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64816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20385003.0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盖上水套和车辆,缸盖上水套,包括: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水套排气侧、水套主体部和水套进气侧,水套排气侧设有冷却进口,水套主体部设有冷却出口,水套主体部内设有多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水套排气导管孔,相邻两个水套排气导管孔之间形成有中间冷却流道,位于外侧的水套排气导管孔的外侧形成有侧部冷却流道;其中,至少一个侧部冷却流道的下游形成有第一引流部,第一引流部用于将流经侧部冷却流道后的冷却介质朝向水套排气导管孔背向冷却进口的一侧导流。本实用新型的缸盖上水套,其冷却效率和冷却能力高,有效的降低了排气导管和排气门的温度,提升了排气导管和排气门的耐磨性,进而提高使用寿命。

    汽车后部
    1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8369008S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30079322.5

    申请日:2022-02-18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汽车后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产品整体用于交通运输工具,局部用途为汽车后部。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未用红色涂覆的局部设计的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5.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底面为使用时不容易看到或看不到的部位,省略仰视图。
    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其他说明:本外观设计未用红色涂覆的部分为保护的设计。
    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