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外开式货舱门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33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20257.8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外开式货舱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器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操作单元、锁闭作动系统、舱门作动系统、锁信号器、线位移传感器;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外开式货舱门控制方法;本申请能实现货舱门的电气化控制,避免由于操作人员误触或者在不了解飞机飞行状态和飞行速度的情况下开启货舱门,危及人员和直升机的安全,且操作效率和安全性更高,能适应地面/空中各种开启货舱门的任务要求。

    一种摇臂式起落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9090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24840.0

    申请日:2014-08-26

    Abstract: 一种摇臂式起落架,属于航空直升机、飞机起落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收放机构(4)可以为带收放作动筒的连杆机构或者为单独的收放作动筒;圆管接头(5)与机身通过叉形接头铰接;具有主动伸缩功能的缓冲器(2)。该起落架可实现双向收放。一是通过具有主动伸缩功能的缓冲器的收缩运动,带动摇臂绕圆管接头横管转动,起落架向上收起;另外通过收放机构运动,带动圆管接头与摇臂一起绕机身转动,起落架向内收起。放下过程与收起过程相反。本发明可以在较小的收放空间以实现外“八”字型大结构尺寸摇臂式起落架的收放设计,其结构紧凑,对收放空间要求极低;收放效率高;圆管接头设计实现摇臂绕两个方向转动,不需要横管有利于重量控制。

    一种内开式直升机舱门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3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03901.8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开式直升机舱门控制方法,包括:发送第一关闭信号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接收第一关闭信号,判断舱门的状态;若舱门处于打开锁定状态,锁闭作动系统打开“打开位置锁”,并生成反馈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接收所述反馈信号,生成第二关闭信号,发送第二关闭信号给舱门作动系统;舱门作动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二关闭信号,开始关闭舱门,并使舱门运动到关闭位置,舱门锁闭系统生成到位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接收到所述到位信号,生成第三关闭信号发送给锁闭作动系统,所述锁闭作动系统关闭“关闭位置锁”,并生成锁定信号。

    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充填状态检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02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58325.8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起落架缓冲器充填状态检查方法,包括:基于压力传感器,获取缓冲器气腔压力值;基于温度传感器,获取缓冲器所处环境温度值;基于缓冲器活塞杆外伸量传感器,获取缓冲器活塞杆外伸量;其中,所述缓冲器活塞杆外伸量传感器直接测量活塞杆外伸量或间接测量活塞杆外伸量;基于所述缓冲器气腔压力值和环境温度值,计算气腔内气体压缩的体积;基于所述缓冲器气腔内气体压缩的体积和缓冲器是否设计有环形油腔,计算活塞杆进入外筒的压入量;基于活塞杆进入外筒的压入量和缓冲器全伸长时活塞杆的外伸量,计算活塞杆的外伸量;基于计算活塞杆的外伸量和测量活塞杆外伸量对比,给出缓冲器充填是否正常的结论。

    一种可防止地面共振的变气压式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9914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41137.1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防止地面共振的变气压式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器,用于吸收能量;压力调节组件,与所述缓冲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缓冲器、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和轮载信号开关连接;其中,在直升机起飞时,所述缓冲器的压力降低至额定值,所述控制器基于轮载信号与缓冲器的压力信号,驱动所述压力调节组件使得所述缓冲器的压力进一步降低至目标压力值;在直升机离地后,所述控制器基于轮载信号,驱动所述压力调节组件使得所述缓冲器的压力升高至额定值;本申请通过外接气腔的方式,在大升力状态下降低气腔压力,使得缓冲器能够受到压缩提供刚度阻尼,在起飞状态下将缓冲器恢复到额定压力。

    一种考虑旋翼干扰的平尾动态气动载荷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061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192659.3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气动面设计分析领域,涉及旋翼干扰下的平尾动态气动载荷分析方法。本发明包括两个计算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旋翼对平尾处的下洗系数;第二阶段,利用CFD方法,计算平尾动态气动载荷。分析了旋翼下洗干扰影响,以及利用CFD方法对直升机的平尾动态气动载荷进行了计算,在前期设计过程中,为平尾设计提供依据及支撑。考虑了旋翼干扰下平尾的动态气动载荷,无需进行实际试验就能计算得到平尾动态气动载荷,步骤简化,结果更加准确,为平尾的设计提供更严格的支撑,相比风洞试验和试飞试验,不仅节省时间,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一种基于SysML语言的多层级系统接口设计和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63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40975.6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SysML语言的多层级系统接口设计和管理方法,其中接口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在概念设计阶段中,采用SysML语言设计系统运行的使用场景,并基于使用场景中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行为定义系统的外部接口;步骤2,在逻辑设计阶段中,采用SysML语言定义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接口,以及系统外部接口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传递;步骤3,在物理设计阶段中,定义设备层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理接口,以表达设备之间逻辑接口的物理实现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系统工程中,基于文档的接口定义方式,由于接口的一致性只能通过人力保证,可能会导致接口的定义不协调所引入的设计错误问题,以及接口管理方式,由于在每个系统层级都要建立对应的N2图,不利于接口的统一管理,并且容易在传递过程中引入错误的问题。

    一种直升机型号需求确认与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55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40110.X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型号需求确认与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直升机型号任务场景为输入,开展直升机型号需求建模分析;基于直升机型号需求模型,进行系统需求定义;针对已定义的需求,定义需求确认计划,开展需求确认;完成需求确认后,基于需求确认计划,定义需求确认矩阵,完成确认评估;针对系统需求,定义需求验证计划,开展需求验证;完成需求验证后,基于需求验证计划,定义需求验证矩阵,完成验证评估;本申请解决了传统基于文档的全链条需求数据传递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各层级需求确认与验证不充分的问题。

    一种抗坠毁起落架用三级节流阀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1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58229.3

    申请日:2023-06-05

    Inventor: 陈翔 周航 冯胜全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坠毁起落架用三级节流阀,所述三级节流阀包括:阀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上部圆周面和上部沉孔;其中,所述上部圆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所述上部沉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一级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二级油孔,设置在所述上部圆周面;三级油孔,设置在所述上部沉孔的周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均为圆环面,所述第一平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平面的外径;本申请提供的三级节流阀可以满足大跨度下沉速度范围载荷控制要求,其对安装空间不高,阻尼效果可控,对缓冲器装配无加严要求,可用于抗坠毁起落架设计。

    一种直升机野外地面着陆可行性的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9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40102.6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升机野外地面着陆可行性的评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直升机的全长,确定直升机着陆区的直径;其中,所述着陆区为圆形区域;在所述着陆区的边界上选取三个测量点;基于地面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在所述测量点测量地面的承载能力,得到测试数据;将所述测试数据,输入通用地面土层模型,得到着陆区域地面土层模型;设定一个起落架允许的最大沉降量;基于轮胎特性和所述着陆区域地面土层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地面模型动态加载仿真,并计算地面沉降量;若所述地面沉降量等于所述起落架允许的沉降量,确定地面允许的最大着陆载荷;基于地面允许的最大着陆载荷,通过起落架着陆性能计算软件,确定着陆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