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胶堵及具有其的车辆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42092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429018.9

    申请日:2014-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胶堵及具有其的车辆。单向胶堵包括本体和密封件。本体内设有移动空间,移动空间的下端敞开,移动空间的顶壁上设有在顶壁的厚度方向上贯穿顶壁的漏水孔。密封件可移动地设在移动空间内,密封件的边缘部分设有在密封件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排水孔,密封件的中间部分朝向漏水孔凸出以在受到朝向漏水孔的压力时密封漏水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向胶堵,通过设置具有漏水孔的本体及密封件,密封件的中间部分朝向漏水孔凹入且在受力时可沿移动空间移动,从而使得密封件可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自动封闭漏水孔,密封件也可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自动打开漏水孔以排水。且单向胶堵的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可靠性高。

    车辆前地板及车辆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37743U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20286430.X

    申请日:2014-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前地板及车辆,该车辆前地板(10)包括前地板本体(11)以及设置在该前地板本体(11)上的纵梁(13),所述车辆前地板(10)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纵梁(13)倾斜设置的斜梁(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通过采用斜梁与纵梁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车辆前地板的碰撞性能,无论车辆发生正碰还是侧碰,斜梁和纵梁都能同时传递受力及加强地板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有效的提高了车辆前地板的碰撞性能。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93640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1532502.4

    申请日:2024-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后减震塔,连接在两侧后减震塔之间的第一横梁,以及分别连接在各侧后减震塔后部的后舱后纵梁。两侧后减震塔均一体成型,第一横梁上设有动力总成悬置安装支架,且两侧后舱后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以及两侧后减震塔和两侧后舱后纵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通过使两侧后减震塔一体成型,并使得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以及两侧后减震塔和两侧后舱后纵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能够借助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增加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的刚度,而有助于提升动力总成在车辆中布置的稳定性,利于提升整车品质。

    车辆后舱下部结构及车辆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698585U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21532603.1

    申请日:2024-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舱下部结构及车辆,车辆后舱下部结构包括连接在左右两侧后减震塔底部之间的第一横梁,以及连接在各侧后减震塔与车辆座舱之间的后舱下纵梁总成。其中,各侧后舱下纵梁总成均包括与车辆座舱连接的后舱下纵梁,以及连接在后舱下纵梁和后减震塔之间的连接梁,连接梁向后上方延伸,并连接在后减震塔的中部,且在两侧后舱下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后舱下部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可利用两个横梁的横向支撑,增加后舱下部的整体刚度,同时通过连接梁向后上方延伸设置,也利于后减震塔处的后碰力沿指向座舱下方的方向传递,可减少后舱向座舱内的侵入,有助于提升后碰安全性。

    一种侧围加强结构及车辆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40808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3196958.6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加强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加强体和加强管。加强体设于B柱加强板的腔体上段,且沿B柱高度方向延伸;加强管设于上边梁的腔体,且沿上边梁长度方向延伸;加强体的上端连接在加强管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结构,第一加强板填充于B柱加强板的腔体上段内,第二加强板填充于上边梁的腔体内,二者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相互连接,以提高B柱加强板和上边梁的结构强度,在能够承担车辆顶压和侧碰外力的前提下,无需加厚B柱加强板和上边梁,不会造成重量的提升,满足整车轻量化的要求。

    前减震塔结构及汽车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58092U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23398026.5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减震塔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塔结构包括压铸成型的减震塔本体,所述减震塔本体呈向上拱出的拱形,且所述减震塔本体的顶部设有前减震器安装座,所述减震塔本体的前部设有连接前机舱纵梁的纵梁连接部,所述减震塔本体的底部设有连接前副车架的副车架连接部,所述减震塔本体的后部设有连接前围的第一前围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塔结构,可便于前减震塔的成型,并能够保证前减震塔的结构强度。

    汽车的顶盖总成及汽车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536864U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22999426.5

    申请日:2022-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顶盖总成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顶盖总成包括上下扣合在一起的顶盖外板和顶盖内板,以及连接在所述顶盖外板和所述顶盖内板之间的顶盖加强板,且所述顶盖加强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的顶盖总成,有利于实现对顶盖总成结构强度的加强,并且有助于减少顶盖总成的零件数量,有利于顶盖的减重,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7835804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2324873.0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车辆的中通道总成包括:中通道,中通道的顶端设置有凹槽,且中通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以及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设置于空腔内且至少位于一个顶角位置,第一加强板与凹槽对应的底壁相连,第一加强板与中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腔室,第一加强板从中通道的前端延伸至中通道的后端。腔室结构可以减轻中通道总成的重量,从而可以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而且第一加强腔室可以更好地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如此,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而且在车辆受到碰撞时,碰撞力可以通过第一加强腔室从中通道的前端传递和分解至中通道的后端,从而可以使各处的受力更加均匀。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83579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1919908.9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地板总成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前地板总成包括分设于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前地板纵梁,以及设于两前地板纵梁上的前地板面板;两前地板纵梁之间限定出位于前地板面板下方的电池包容置空间,并在车辆一侧的前地板纵梁上连接有转接件,且在前地板纵梁和转接件上分别设有电池包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前地板总成,电池包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包,至少一侧的前地板纵梁上连接有连接件,不同规格的电池包仅需要选择与前地板纵梁上的电池包连接部连接,或是选择与转接件上的电池包连接部连接,便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于前地板总成上的安装,无需开发多套模具,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能够提升不同规格尺寸电池包互换的便利性。

    抗磨损软垫总成、相应的车身悬置总成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04197038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566854.1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磨损软垫总成、相应的车身悬置总成及车辆,其中的抗磨损软垫总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端盖、上软垫、下软垫及下端盖,它们分别带有第一至第四中心孔,其中上端盖和上软垫硫化于一体,下软垫和下端盖硫化于一体;第一中心孔与第四中心孔直径相同且小于悬置衬套的径向尺寸,同时小于第二中心孔与第三中心孔的直径;上软垫包括上下胶粘于一体的橡胶本体与高硬度耐磨材料端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磨损软垫总成的端口,采用高硬度耐磨材料,悬置衬套与端口部位相接触,增强了软垫的耐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适用于车身悬置总成,进一步用于将车身与车架相联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