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16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384104.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D55/22 , F16D65/00 , F16D65/092 , F16D65/097 , F16D6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可拆卸的复合式卡钳摩擦片整体结构,包括摩擦片、摩擦片钢背、定位销轴、卡销、销轴回位簧片、摩擦片回位簧片及卡槽板;每个摩擦片均与一个摩擦片钢背连接,定位销依次穿过右卡槽板、右摩擦片、销轴加位簧片、左摩擦片、左卡槽板后,卡销从定位销的销轴孔穿过;销轴回位簧片设置于摩擦片钢背上端,摩擦片回位簧片设置于摩擦片槽内。本发明结合了浮动式卡钳和固定式卡钳两种卡钳的优点,通过卡槽板、定位销轴、摩擦片钢背和双主动回位机构达成了一种高性能可拆卸的复合式卡钳摩擦片整体结构,结构稳定、加工方便、拖滞力矩低、摩擦声音小、保养维修难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8896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38432.5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车辆工况判断是否进入再生制动模式,进入再生制动工作模式后,EHB分配电液制动力;判断电机转速信号是否抖动,若为是,则对电机转速进行滤波处理;基于电机转速和电机状态计算电机实际回馈能力;根据发电机扭矩和档位信号,计算发动机的反拖力矩;根据EHB分配的电制动力矩、电机实际回馈能力、发动机的反拖力矩计算电机实际执行的制动力矩;根据驾驶员制动需求和电机实际执行的制动力矩,EHB和电机执行相应的制动力矩。本发明的基于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控制方法,可解决混动车再生制动过程中制动意图不匹配和扭矩控制波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66525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903146.X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3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坡辅助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待控制车辆停驻在坡道上时,获取待控制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和坡道的坡道角度,在坡道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且待控制车辆的发动机重新启动时,判断车辆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上坡辅助条件,在车辆状态信息满足预设上坡辅助条件时,对待控制车辆的制动器进行建压,并在预设时间内保压,以使待控制车辆不溜坡,在当前输出扭矩大于下滑扭矩时对制动器进行泄压,以使待控制车辆向前行驶,从而通过对坡道角度和车辆状态信息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触发上坡辅助控制车辆起步,解决了如何避免车辆溜坡以及上坡辅助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68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506536.5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D65/22 , F16D65/092 , F16D6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5/22 , F16D65/00 , F16D65/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结构,包括:卡钳支架,卡钳支架上下对称地形成有安装腔;卡簧,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安装腔内,卡簧具有下凹的功能部,功能部正面形成凹槽区,功能部的背面固定在安装腔内,功能部的两侧,对称的形成一组弹簧片,弹簧,弹簧片彼此相对,且位于凹槽区上;摩擦片,设置在卡簧之间,并在凹槽区内滑动,弹簧片挤压摩擦片。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结构,卡簧具有两个,上下各安装一个,因此能够对摩擦片的上下均产生回位的力,使其受力更均匀,不易变形。同时,每组卡簧具有对称的一组弹簧片,能够同时为两个摩擦片提供回位力,更为简便。在更换时,直接更换卡簧,更为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92819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1002237.8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琼
IPC: B60C25/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25/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装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枢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升降的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第一侧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夹持件的第二侧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于底座上设置支撑件、连接件以及夹持件来辅助人们进行更换轮胎,更为方便轻松,节省时间和体力,也让原本无法完成轮胎更换的人独立完成轮胎更换,保证了车辆可以继续行驶。
-
公开(公告)号:CN10654193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1045521.4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3/52 , B60T17/0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衬套、单向阀及卡箍;单向阀设置于衬套内,衬套设置于第一连接管内,单向阀、衬套及第一连接管共同与第二连接管连接;卡箍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紧固在一起。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连接管内设置衬套结构,并将单向阀设置于衬套内,同时通过衬套结构及单向阀结构的改进,解决了尼龙管受力变形的引起真空助力器失效的问题,避免了真空软管单向阀失效后,而引起的气体流向真空助力器中,并且其结构简单巧妙,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5677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17471.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C11/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轮胎磨损自动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接收车辆的运动传感信号和四个轮胎的轮速信号;依据车辆的运动传感信号判断车辆的当前工况是否为轮胎磨损检测的有效运动工况;若是,则判断有效运动工况的累计时间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依据四个轮胎的轮速信号估算四个轮胎的磨损情况;依据四个轮胎的磨损情况确定四个轮胎的磨损等级;输出四个轮胎的磨损等级及对应的提示信息。本申请通过车辆的液压增压单元在车辆的有效运动工况下依据车辆的轮速信号自动确定四个轮胎的磨损等级并为驾驶员提供提示信息,无需在车辆静态下检测,同时避免手动检测带来的精准度低以及安装橡胶厚度传感器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为车主提供很高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4830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539776.7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制动助力控制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根据对当前助力能力值的判断,监控电动助力器的助力能力状况,并且区分为助力下降或助力失效状态,基于不同的状态,采用不同的调控策略,即在电动助力器助力能力降低时通过制动踏板输入力与主缸压力的关系为车辆提供近似于正常状态的辅助制动效果,防止制动失效;而在电动助力器助力能力完全失效后,则在不增加额外传感器与成本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助力补偿,产生驾驶员需求的制动力。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电动助力器助力能力降低或者完全失效时,制动效果降低的问题,从而保证车辆的制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1510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31302.6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液压制动的补偿控制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和监控车辆状态信号,所述车辆状态信号包括:制动踏板开关信号,制动主缸压力信号、车辆减速度信号和ABS无故障信号。当监控到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主缸压力已经达到正常情况下的抱死压力,但到此时车辆ABS无故障信号却未激活,且车辆减速度低于设定阈值时,判断此时车辆制动系统处于衰退状态。在车辆制动系统处于衰退状态后,获取车辆的当前车速,如果所述当前车速大于设定车速阈值,则进行液压制动衰退补偿。本发明能减小车辆制动距离,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341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40398.5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SC的液压制动助力辅助控制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由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配合真空助力器总成提供助力辅助,当车辆因真空度不足,导致制动助力受限、不足或完全失效时,通过ESC主动提供额外的辅助助力,对车辆进行主动增压减速。具体地,当监控到真空助力器的真空度降低或无真空时,依据预设的助力特性曲线,并结合制动踏板信号以及主缸压力信号,判定驾驶员的制动意图,从而可根据制动意图由ESC辅助车辆进行主动增压,实现对制动请求的放大以完成制动辅助。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制动助力不足对于驾驶员的驾驶感觉带来的影响,并满足车辆安全停车的制动助力需求,保障车辆制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