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627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010187872.9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坡软土地基桩‑索加固结构、加固系统及构造方法,其中,斜坡软土地基桩‑索加固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纵梁,相邻纵梁对应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横梁,网格锚索与横梁和纵梁均连接,纵梁底部连接有第一桩基,横梁底部设置有第二桩基,网格锚索底部也连接有第一桩基和/或第二桩基。本发明的一种斜坡软土地基桩‑索加固结构,解决地基沉降变形问题;抵抗更大的斜坡软土地基不利水平力;网格锚索能够减少第二桩基之间上部路堤结构的悬空间距,且耐久性好,从而使得上部路堤结构下沉变形长期可控,可以增大第二桩基的设置间距,以及可以取消传统桩网结构顶部的桩帽设置,可以大幅节约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86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886075.9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断面交通隧道瓦斯排放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的表面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放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隧道中瓦斯浓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排放模块向隧道中排放空气;工作时,当监测模块监测到隧道中瓦斯浓度过高时,通过监测模块传输信号至控制模块,使控制模块控制排放模块中的风机驱动,使风机吸收空气并向隧道中排放空气,对隧道瓦斯的浓度进行稀释,有效地保证隧道洞室内的安全,为高速铁路的施工带来了安全性,实现了隧道瓦斯的一体化监测处理,节省了资源也能够有效保证隧道洞室内瓦斯浓度处在安全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36505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010318638.5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索、锚索装置、锚索的制作方法及注浆施工方法。锚索包括孔口封堵注浆管、一次注浆管、二次高压注浆管、排气管、隔离架、导向帽和至少两根绞线;一次注浆管的长度大于孔口封堵注浆管的长度;排气管的长度大于一次注浆管的长度;二次高压注浆管的长度大于排气管的长度;隔离架上设有供绞线穿过的绞线孔、供孔口封堵注浆管穿过的封堵注浆孔、供一次注浆管穿过的一次注浆孔、供二次高压注浆管穿过的二次高压注浆孔以及供排气管穿过的排气孔;导向帽设置于绞线的端部并与至少两根绞线相连。本发明提供的锚索的抗拉强度大,能够用于锚固巨型岩体,可用于加固大型洞室拱部或大型溶洞洞顶不稳定岩体。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71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023652.7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4B3/32 , H04B3/487 , G08C19/00 , H04B17/391 , H04B17/345 , H04B17/309 , H04B17/373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列车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列车干扰信号抑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列车控制信号;将列车控制信号输入扩散模型,基于扩散模型抑制列车控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得到重构信号;其中,扩散模型,包括:正向扩散过程和反向去噪过程;正向扩散过程:通过将预设的噪声信号逐步加入原始列车控制信号中,直至原始列车控制信号转化为随机噪声信号;反向去噪过程:对随机噪声信号逐步去噪,得到重构信号。通过逐步扩散去噪,将噪声信号逐步去除,实现对原始控制信号的重构,减少干扰信号对原始控制信号的影响,可以适应不同的对列车控制信号产生干扰的情形,对列车的安全和高效地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65930.4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2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渣母岩中云母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涉及云母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环境下,利用照相机对待检测样品进行拍照;S2、对照相机拍照获得照片进行背景去噪;S3、标记和统计照片中的反光点,计算得到待检测样品中云母的反光率,利用反光率回归方程求得云母的含量。本发明所测量的云母含量的相对误差大约在5.227%,其检测准确度高达90%以上,证明反光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实际工程上对云母含量检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95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13394.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T17/00 , G06F16/29 , G06F16/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隧道施工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多源物探信息的三维建模及空间坐标转换方法,该转换方法是以里程定位的隧道相对坐标系下的物探三维模型到WGS84大地坐标系的三维模型的空间转换,能够很好的解决铁路隧道狭小空间坐标与铁路长度大地空间坐标的关系问题。通过这种转换技术,能够将不同物探设备所获取的不同格式和类型的物探数据形成一种标准建模文件,后期可快速在建模软件中完成物探属性数据的三维建模工作,最终完成在GIS系统中的三维集成可视化。通过各模型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可以直观的对隧道开挖面前方岩体的岩体特征进行快速评估,从而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多种预报手段的综合分析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2877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729038.2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置式浮置板轨道隔振器,上置式弹性隔振元件能够在外套筒上部内转动顶升外套筒,可实现隔振器的快速高精度顶升上置式浮置板,能够实现隔振器的均匀支承;外套筒包括外套筒上部和外套筒下部,外套筒下部内径小于外套筒上部,使得能够将上置式弹性隔振元件上置,且在隔振器套筒盖的遮挡下,上置式弹性隔振元件基本不会浸水,能够提高隔振器使用寿命。且上置式弹性隔振元件上置于外套筒上部内,其距离隔振器套筒盖更近,打开隔振器套筒盖后,进而能够更方便观察上置式弹性隔振元件的状况,而且便于对上置式弹性隔振元件进行更换维修,进而能够更好的保证轨道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88744.X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铁路隧道的水沟盖板智能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包括智能调控模块、多个水沟盖板以及多个风速传感器,该水沟盖板上设有开孔调节装置,该开孔调节装置包括开口、转轴、驱动器以及扇叶,该转轴可转动地贯穿于该盖板和该开口,该扇叶的尺寸与该开口尺寸相适配,该扇叶固定于该转轴上,相邻两块水沟盖板的转轴沿轴向固定,该驱动器与该水沟盖板一端的转轴连接,该智能调控模块连接于多个风速传感器和该驱动器。本发明实现了对水沟盖板开孔率的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列车通过条件下的压力变化,减少水沟盖板的震动和抬升,保障列车安全和隧道结构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0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61302.6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亚佳工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贞波 , 丁嘉杰 , 薛鹏 , 胡玉珠 , 刘伟 , 郭建勋 , 何庭国 , 徐建华 , 余浪 , 钟洪军 , 金怡新 , 张鹤 , 杨一维 , 许华翔 , 任茜 , 杨剑宇 , 何恺 , 严佳宏 , 王煦 , 李坚 , 董扬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支座,其下锚碇板上滑动连接有下支座板,下锚碇板的横向两侧均设置弹性锁定组合体,弹性锁定组合体位于下支座板的两个卡臂之间;弹性锁定组合体的缸体与下锚碇板固定连接,缸体的内部设置两个中部封盖,两个中部封盖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分列第一腔体两侧;缸体内穿设活塞杆,活塞套设于活塞杆且位于第一腔体内,活塞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卡臂连接;粘滞阻尼介质填充于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均设置弹性组件,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开放端均设置压环,压环的一侧与弹性组件抵接,其另外一侧与卡臂连接。该阻尼支座通过弹性锁定组合体实现速度与位移的双重控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5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911385529.9
申请日:2019-12-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陡坡卸荷式超高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及构造方法,以极大增强悬臂式挡土墙的稳定性和有效控制水平变形,解决陡坡区超高填方收坡困难、稳定性和变形难控制等技术问题。包括:悬臂式挡土墙,设置在陡坡下的稳定地基岩土上;固定锚杆,间隔设置在悬臂式挡土墙踵板下的地基中,并与踵板固定连接;张拉锚索,内侧设置在陡坡稳定岩土体中;受力梁,沿悬臂式挡土墙的悬臂墙竖向成排、纵同间隔设置,其内侧进入陡坡岩土体中一定深度并与张拉锚索固定连接,外侧穿过悬臂式挡土墙中悬臂墙上的穿过孔;固定梁帽,设置在悬臂式挡土墙的悬臂墙外侧,与受力梁固定连接;预制承载板,分层设置在受力梁上;填方体,分层填筑在悬臂式挡土墙与陡坡坡面之间的地基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