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67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72728.4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5 , G06F18/25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贝叶斯最大似然估计的围岩分级方法,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一方面收集隧道勘察期及施工期的多源数据,并融合各类多源数据,获得了一套高质量的训练集,使得在优化训练集的基础上,提高了围岩分级模型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训练数据集,得到贝叶斯围岩分级拓扑结构中各节点的概率分布,解决了数据集当中部分数据缺失及部分掌子面围岩级别误判所降低数据集质量的问题,从优化数据缺陷及减少人为主观性干扰数据集上提高了围岩分级模型的质量,最后通过稳固的贝叶斯数学理论知识,可以轻松判识出掌子面的围岩级别,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该围岩分级方法的准确度高达93%。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94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635084.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岩体主要结构面判识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开挖面图像并切片分割,基于预先训练好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判识模型进行识别,获取带有预测迹线的图像,再进行聚类拟合处理,得到结构面迹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识别过程中对原始图像的要求,并能提高对于预测迹线的捕捉精度,避免过度拟合,并极大地消除了预测迹线上的噪音点,使获取的结构面迹线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结构面迹线,从而提升对迹线判识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95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13394.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T17/00 , G06F16/29 , G06F16/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隧道施工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多源物探信息的三维建模及空间坐标转换方法,该转换方法是以里程定位的隧道相对坐标系下的物探三维模型到WGS84大地坐标系的三维模型的空间转换,能够很好的解决铁路隧道狭小空间坐标与铁路长度大地空间坐标的关系问题。通过这种转换技术,能够将不同物探设备所获取的不同格式和类型的物探数据形成一种标准建模文件,后期可快速在建模软件中完成物探属性数据的三维建模工作,最终完成在GIS系统中的三维集成可视化。通过各模型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可以直观的对隧道开挖面前方岩体的岩体特征进行快速评估,从而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多种预报手段的综合分析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36603.X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Q10/0639 , G06Q10/04 , G06Q50/26
Abstract: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超前地质灾害智能判识方法,S1: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组合包括多种预测方法;设置有隧道灾害数据集合,收集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组合中每种预测方法对目标隧道发生灾害处对应的预测数据,将收集到的预测数据放入到隧道灾害数据集合,建立各类地质灾害与目标隧道施工参数的映射关系;S2:处理系统利用隧道灾害数据集合中的每类预测数据分别训练生成对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组;基于多种单一判识结果,模拟多专家分析决策过程,达到多源信息融合智能判识岩溶、断层、突涌水等地质灾害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9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35084.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岩体主要结构面判识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开挖面图像并切片分割,基于预先训练好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判识模型进行识别,获取带有预测迹线的图像,再进行聚类拟合处理,得到结构面迹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识别过程中对原始图像的要求,并能提高对于预测迹线的捕捉精度,避免过度拟合,并极大地消除了预测迹线上的噪音点,使获取的结构面迹线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结构面迹线,从而提升对迹线判识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1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77109.6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单动双管冲击钻进取芯钻具,以实现冲击钻进快速地钻取原状地层岩芯,且很好地保证所采取岩芯的原状性,而且原状地层岩芯不受扰动。包括冲击取芯钻具外管组合体和取芯内管组合体,所述冲击取芯钻具外管组合体包括钻具外管、冲击器上接头和冲击取芯钻头,冲击器上接头的中部通过螺纹与钻具外管上端连接,钻具外管下端通过螺纹与取芯钻头连接;所述冲击器上接头的下部延伸入钻具外管内腔中,其上安装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下端固定设置轴承;所述取芯内管组合体位于钻具外管内腔中,其环形外壁与钻具外管内腔环形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取芯内管组合体的上端与轴承的内环连接,取芯内管组合体不随钻具外管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133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910336102.3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坚 , 张雨露 , 张广泽 , 寇川 , 雷旭友 , 魏栋华 , 曹云勇 , 尹小康 , 蒋良文 , 王科 , 徐正宣 , 吴俊猛 , 杨英 , 赵思为 , 付开隆 , 赵平 , 李建强 , 杜宇本 , 刘康 , 甄大勇 , 叶建超 , 马文德
IPC: G01V3/08
Abstract: 铁路隧道航空电磁法勘探测线布置方法,以有效对铁路线路中线地下断面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确保物探资料的可靠性,且最大可能地实现勘探工程的经济性、合理性和高效性。勘探测线包括:中央测线,布置于线路中线位置;左侧测线群、右侧测线群,沿线路方向分别布置于线路中线的左侧、右侧,左侧测线群、右侧测线群中各测线相对于中央测线对称布置,同侧测线线间距由距中央测线最近的测线线间距为最小,逐渐变至距中央测线最远的测线线间距为最大;左侧测线群最边缘测线与右侧测线群最边缘测线之间的间距为隧道勘探深度的2倍;中央测线、左侧测线群和右侧测线群中各测线的长度为隧道长度与由隧道两端向外延伸的延伸段长度之和。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20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034825.X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确定软质岩大变形区铁路空间线位的方法,以大幅度降低选线成本和节省勘察工期。包括如下步骤:将软质岩大变形按变形程度由弱到强划分为轻微大变形、中等大变形、强烈大变形、极强大变形共四个等级;确定各大变形等级的临界最大初始地应力;确定深度和最大水平应力之间关系;确定各大变形等级的临界深度;确定软质岩大变形区铁路空间线位,垂直隧道轴线布置控制性大变形剖面,根据大变形各等级的临界埋深界线将剖面分为非大变形区、轻微大变形区、中等大变形区、强烈大变形区和及极强大变形区;通过空间线位平面位置调整、空间线位纵断面位置调整的协调配合,使预设隧道绕避风险大的强烈大变形区和及极强大变形区。
-
公开(公告)号:CN1134952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975787.3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应用地球物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环境干扰下的地震映像探测方法,该方法包括:S1.沿线路中线左右对称设置多个检波器与激发震源,多个所述检波器之间的间距与多个所述激发震源之间的间距相等;S2.沿线路里程方向控制所述多个激发震源逐一生成地震波,检波器采集所述地震波;并将检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经数据处理排序并拼接处理后,得到勘探数据剖面图。该方法通过在隧底或路基中线左右对称设置检波器布置线与激发震源布置线,并将检波器设置在检波器布置线上、激发震源设置在激发震源布置线上;避开了原本位于隧底或路基中线上的复杂环境干扰(如排水沟、道砟等);可以得到反映隧底或路基中线下方的地质情况的勘探数据剖面图。
-
公开(公告)号:CN10882991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377891.0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岩冻融损伤长期变形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对岩石试样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采用单轴压缩试验获取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岩石试样的瞬时冻融损伤变量;采用单轴蠕变试验获取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岩石试样的长期冻融损伤变量;根据胡克体、卡尔文体,非线性粘塑性体、摩尔库伦体、瞬时冻融损伤变量和长期冻融损伤变量,构建引入冻融的硬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采用Laplace及Laplace逆变换对硬岩流变损伤本构模型求特解,得到硬岩冻融损伤长期变形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