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4394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635084.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岩体主要结构面判识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开挖面图像并切片分割,基于预先训练好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判识模型进行识别,获取带有预测迹线的图像,再进行聚类拟合处理,得到结构面迹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识别过程中对原始图像的要求,并能提高对于预测迹线的捕捉精度,避免过度拟合,并极大地消除了预测迹线上的噪音点,使获取的结构面迹线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结构面迹线,从而提升对迹线判识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36603.X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Q10/0639 , G06Q10/04 , G06Q50/26
Abstract: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超前地质灾害智能判识方法,S1: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组合包括多种预测方法;设置有隧道灾害数据集合,收集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组合中每种预测方法对目标隧道发生灾害处对应的预测数据,将收集到的预测数据放入到隧道灾害数据集合,建立各类地质灾害与目标隧道施工参数的映射关系;S2:处理系统利用隧道灾害数据集合中的每类预测数据分别训练生成对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组;基于多种单一判识结果,模拟多专家分析决策过程,达到多源信息融合智能判识岩溶、断层、突涌水等地质灾害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0467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72728.4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5 , G06F18/25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贝叶斯最大似然估计的围岩分级方法,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一方面收集隧道勘察期及施工期的多源数据,并融合各类多源数据,获得了一套高质量的训练集,使得在优化训练集的基础上,提高了围岩分级模型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训练数据集,得到贝叶斯围岩分级拓扑结构中各节点的概率分布,解决了数据集当中部分数据缺失及部分掌子面围岩级别误判所降低数据集质量的问题,从优化数据缺陷及减少人为主观性干扰数据集上提高了围岩分级模型的质量,最后通过稳固的贝叶斯数学理论知识,可以轻松判识出掌子面的围岩级别,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该围岩分级方法的准确度高达93%。
-
公开(公告)号:CN118774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04875.3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大学
Abstract: 一种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钻探钻孔布置定方法,以实现最大程度揭示掌子面前方岩层真厚度,大幅度降低勘察成本和节省勘察工期,最大程度实现工程的经济性及合理性。包括如下步骤:在掌子面用罗盘测量岩层走向、岩层倾角α,测量隧道轴线的走向;根据掌子面已开挖方向方位角、掌子面未开挖方向方位角和岩层倾角α的相对关系,将掌子面岩层产状分为如下四种类型:“倾外、倾左型”、“倾外、倾右型”、倾内、倾右型”和“倾内、倾左型”;计算所揭示最大岩层真厚度H;对“倾外、倾左型”钻孔应布置在掌子面右下方,对“倾外、倾右型”钻孔布置在掌子面左下方,对“倾内、倾右型”钻孔布置在掌子面右上方,对“倾内、倾左型”钻孔布置在掌子面左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59053.4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涛 , 于振江 , 方振华 , 杨科 , 于振涛 , 史洪滨 , 伊小娟 , 强新刚 , 孟少伟 , 赵景锋 , 林之恒 , 袁东 , 郑长东 , 何伟 , 黄宁 , 施程 , 王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地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断面智能化综合地质编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隧道断面三维模型,所述隧道断面三维模型由掌子面三维地质模型和隧道洞壁三维地质模型组合生成;S2,获取隧道内全波段光谱测量数据和X射线荧光强度数据,并将所述全波段光谱测量数据和X射线荧光强度数据融合到所述隧道断面三维模型中;S3,对所述全波段光谱测量数据和X射线荧光强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隧道断面地质编录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可以对地质结构和地层变化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帮助各方参建单位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从而进行更加精细的设计和施工,并能预测风险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9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35084.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岩体主要结构面判识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开挖面图像并切片分割,基于预先训练好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判识模型进行识别,获取带有预测迹线的图像,再进行聚类拟合处理,得到结构面迹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识别过程中对原始图像的要求,并能提高对于预测迹线的捕捉精度,避免过度拟合,并极大地消除了预测迹线上的噪音点,使获取的结构面迹线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结构面迹线,从而提升对迹线判识的精确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