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0193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0604455.8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隧道的微震监测传感器装置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铁路隧道的微震监测传感器装置,包括基座和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传感器,所述基座设有提示器和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基座,移动所述基座能够使所述提示器靠近所述传感器,当所述提示器抵接所述传感器,所述提示器能够发出提示信号。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判断传感器与安装位接触面贴合程度,可提高在安装传感器时,传感器与安装位接触面的贴合程度,提升了传感器的监测精度,同时降低了传感器受到损坏的概率,避免了安装孔内复杂的环境阻碍传感器的安装,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169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1829.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勘察信息的深部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岩体结构参数和岩体工程参数;基于霍克‑布朗准则,根据所述岩石力学参数、岩体结构参数和岩体工程参数计算岩体力学参数;以岩石力学参数、岩体结构参数和岩体工程参数作为输入信息,对应的岩体力学参数作为输出信息,构建样本数据库,利用所述样本数据库训练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深部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模型;利用所述深部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模型反演得到深部岩体工程力学参数。通过本发明的深部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方法可快速、准确的获得岩体力学参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08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08144.8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随钻地震波尾波的岩体不连续面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钻杆钻进待识别岩体过程中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并从所述地震波信号中确定间隔预设震源间距的第一尾波信号和第二尾波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尾波信息号和所述第二尾波信号确定随钻地震尾波在所述预设震源间距对应的局部岩体中的传播波速;基于所述传播波速对所述待识别岩体的不连续面进行识别,通过尾波分析可以准确的确定随钻地震尾波在局部岩体中的传播波速,从而可以通过该传播速度精确的识别岩体的不连续面。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2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36066.7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控温压差异性水岩作用对比监测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本发明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压反应釜、负压组件和监测组件,温压反应釜包括大反应釜、小反应釜、釜盖、进气管、加热单元、温控转速仪、磁动力装置、搅拌磁子等,负压组件包括负压提供装置、集液装置、多通接头、负压开关等,监测组件包括两根导管、第一液压泵、第一pH计、第一EC计、第二液压泵、第二pH计和第二EC计等;实验方法为:通过温压反应釜提供温度和压力环境,通过负压组件抽负压,通过监测组件进行监测;该装置能够为反应物料提供温度和压力环境,对多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进行研究,实时监测变温变压复杂化学风化过程中溶液的变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433263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033819.2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危岩落石的LiDAR点云数据提取方法,包括:步骤1:对山区扫描获取点云数据;步骤2:设定格网尺寸,对点云数据构建虚拟格网;步骤3: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再在虚拟格网中创建索引号,确定点云数据最大行号;步骤4:根据最大行号计算结构元素,对点云数据进行形态学开运算,得到点云数据的高差变化值;对点云数据进行曲面拟合,得到点云数据的地面数字模型,进而得到地形起伏度值;步骤5:根据高差变化值及地形起伏度值判断点云数据是否为地面点;步骤6:将结构元素与预设阈值比较,若小于阈值,则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更新格网尺寸。本发明对点云数据进行形态学开运算和曲面拟合,能更加准确得到地面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4611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60633.4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广泽 , 赵思为 , 尹小康 , 徐正宣 , 魏栋华 , 冯涛 , 甄大勇 , 刘康 , 索朗 , 金俊俊 , 周超 , 王哲威 , 林之恒 , 伊小娟 , 孟少伟 , 宋章 , 欧阳吉
IPC: G06V20/10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隧道航空电磁法不良地质体识别定位方法及设备,包括:基于航空电磁物探法获取图像数据集;构建SSD网络模型,利用所述图像数据集对所述SSD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目标预测定位模型;基于所述训练好的目标预测定位模型进行不良地质体的定位。本发明针对铁路隧道航空电磁法成果图数据特征度较高的特点,选取了深层特征提取网络‑SSD模型作为定位识别模型,通过SSD模型的深度激活检测地质航空电磁法图像中隐性、抽象的信息,完成相应不良地质体的高效率特征提取、类型概率置信度判断以及区域定位;相同数据集下SSD模型相比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检测精度可以提高10%。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2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63541.5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地井复杂地质精细化建模方法。本申请在隧道勘察阶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空地井复杂地质精细化建模方法。基于W构型的依周长比例插值能对点集合进行有效优化,在解决稀疏和绕向分布离散的同时,显著削弱相邻剖面轮廓特征点的绕向差异,为增强特征点集合对剖面形状的约束及重建三角网中三角形间的相似度奠定基础。能够高效地、准确地建立研究区三维物性模型及地质异常模型,实现该区域的破碎和富水异常解译,为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及隧道安全施工提供资料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2026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911595.X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nventor: 徐正宣 , 王胜 , 柏君 , 王栋 , 扈森 , 张拯 , 张敏 , 罗中斌 , 贾哲强 , 林之恒 , 李冰乐 , 孟少伟 , 赖昆 , 冯涛 , 袁东 , 贺建军 , 刘建国
IPC: G06F18/2131 ,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岩石钻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钻过程振动高频信号岩性关键指示性特征提取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实时采集钻探过程中产生的随钻过程振动高频信号;步骤2,对所述随钻过程振动高频信号进行预处理;步骤3,从预处理后的振动信号中提取时域、频域和时频的信息。通过本发明方法提取获得的时域、频域和时频的信息与岩性的关联性更强,能够更好地实现岩性分类。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512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02179.9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N3/006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性交通工程风险带快速评估方法,属于地质灾害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收集研究区数据与资料,利用改进信息量模型计算各致灾因子信息量值,并剔除相关性最高与贡献量最小致灾因子,采用HSVR模型进行初步样本数据训练并生成加入位移信息的非滑坡点样本,重新计算其信息量值,再将数据输入SWO与HSVR耦合的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得到各致灾因子权重系数并修正,最终在GIS系统中实现数据可视化。本发明采用改进的信息量模型、改进的SHAP可解释模型以及SWO‑HSVR模型,实现了高准确率的地质灾害区域性预测模型和线性交通工程风险带快速评估,有助于降低地质灾害对线性交通工程的影响,保障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71365.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nventor: 周云 , 徐正宣 , 谭贤君 , 扈森 , 王栋 , 李慧 , 田洪铭 , 王科 , 贾哲强 , 朱泳标 , 杨科 , 张敏 , 张夏临 , 王哲威 , 林之恒 , 李天雨 , 袁东 , 孟少伟
IPC: G06F30/27 , G06N3/006 , G06N20/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扰动下围岩分级修正系数的取值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根据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隧道测试数据,分析隧道开挖扰动效应,确定围岩分级修正系数,并建立数据集;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学习,构建围岩分级修正系数智能预测模型;最后,向围岩分级修正系数智能预测模型输入不同的工况条件,得到该工况条件下的围岩分析修正系数,实现了考虑工程扰动效应下的围岩分级修正系数的快速、准确修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