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7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02141.6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兆峰 , 张强 , 杜世回 , 徐正宣 , 刘俊飞 , 扈森 , 凌成鹏 , 夏强 , 赵娟 , 孙晋玉 , 许广春 , 张晓宇 , 李沛 , 李巍 , 常兴旺 , 赵景锋 , 杨青 , 张敏 , 李其帅 , 贾哲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源水文地质数据反演隧道水力参数的试验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模型箱模块,隧道模块;模型箱模块包括砂箱和控制性边界箱体;箱体下部设有底座垫高砂箱,砂箱内部设置围岩的介质和隧道模型模用于拟隧道周围区域的物理场试验;隧道模块包括一根冲孔不锈钢外管,内部为套在表面有螺纹的轴上的实心圆柱体,隧道头部与砂箱主视面相切,延出一根输水管设置阀门模拟隧道排水装置,隧道尾部与砂箱后视面相切,轴延出能转动的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实现圆柱体进入砂箱的长度,模拟隧道钻进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409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83292.2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水化学和多同位素隧道涌水来源和循环示踪方法,属于隧道涌水防治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水样进行常量水化学指标和同位素测试;步骤B、揭示隧道涌水的补给高程、补给来源、径流路径、时间长短、更新能力和水岩作用的程度;步骤C、揭示控制隧道涌水的水化学形成和演化的因素;步骤D、揭示隧道涌水中锶、锂、氮和硫的来源和循环过程;步骤E、计算隧道涌水的矿物饱和系数,用于评估矿物与隧道涌水之间的平衡和反应性,验证隧道涌水中离子组分的来源;步骤F、绘制模型概念图。本发明能够定量解析大范围下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涌水中离子组分的来源,揭示循环机制,提高判别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67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72728.4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5 , G06F18/25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贝叶斯最大似然估计的围岩分级方法,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一方面收集隧道勘察期及施工期的多源数据,并融合各类多源数据,获得了一套高质量的训练集,使得在优化训练集的基础上,提高了围岩分级模型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训练数据集,得到贝叶斯围岩分级拓扑结构中各节点的概率分布,解决了数据集当中部分数据缺失及部分掌子面围岩级别误判所降低数据集质量的问题,从优化数据缺陷及减少人为主观性干扰数据集上提高了围岩分级模型的质量,最后通过稳固的贝叶斯数学理论知识,可以轻松判识出掌子面的围岩级别,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该围岩分级方法的准确度高达93%。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94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635084.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岩体主要结构面判识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开挖面图像并切片分割,基于预先训练好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判识模型进行识别,获取带有预测迹线的图像,再进行聚类拟合处理,得到结构面迹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识别过程中对原始图像的要求,并能提高对于预测迹线的捕捉精度,避免过度拟合,并极大地消除了预测迹线上的噪音点,使获取的结构面迹线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结构面迹线,从而提升对迹线判识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95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13394.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T17/00 , G06F16/29 , G06F16/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隧道施工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多源物探信息的三维建模及空间坐标转换方法,该转换方法是以里程定位的隧道相对坐标系下的物探三维模型到WGS84大地坐标系的三维模型的空间转换,能够很好的解决铁路隧道狭小空间坐标与铁路长度大地空间坐标的关系问题。通过这种转换技术,能够将不同物探设备所获取的不同格式和类型的物探数据形成一种标准建模文件,后期可快速在建模软件中完成物探属性数据的三维建模工作,最终完成在GIS系统中的三维集成可视化。通过各模型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可以直观的对隧道开挖面前方岩体的岩体特征进行快速评估,从而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多种预报手段的综合分析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3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35071.8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3 , G01N23/223 , G06F18/214 , G06F18/2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的岩性智能判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的岩体岩性采集设备采集岩体岩性数据,并将数据导出;S2.对导出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S3.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S4.向最优岩体岩性判识模型输入岩体岩性数据,确定岩体类别,最优岩体岩性判识模型的确定过程为:根据步骤S1、S2、S3以及随机森林方法构建岩体岩性判识模型,并对构建的岩体岩性判识模型进行训练,保留判识效果最优的岩体岩性判识模型。解决了对岩性判识依赖于地质人员的现场工作,人工判断识别误差大、效率低下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59053.4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涛 , 于振江 , 方振华 , 杨科 , 于振涛 , 史洪滨 , 伊小娟 , 强新刚 , 孟少伟 , 赵景锋 , 林之恒 , 袁东 , 郑长东 , 何伟 , 黄宁 , 施程 , 王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地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断面智能化综合地质编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隧道断面三维模型,所述隧道断面三维模型由掌子面三维地质模型和隧道洞壁三维地质模型组合生成;S2,获取隧道内全波段光谱测量数据和X射线荧光强度数据,并将所述全波段光谱测量数据和X射线荧光强度数据融合到所述隧道断面三维模型中;S3,对所述全波段光谱测量数据和X射线荧光强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隧道断面地质编录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可以对地质结构和地层变化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帮助各方参建单位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从而进行更加精细的设计和施工,并能预测风险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9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35084.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28 , G06V10/3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岩体主要结构面判识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开挖面图像并切片分割,基于预先训练好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判识模型进行识别,获取带有预测迹线的图像,再进行聚类拟合处理,得到结构面迹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识别过程中对原始图像的要求,并能提高对于预测迹线的捕捉精度,避免过度拟合,并极大地消除了预测迹线上的噪音点,使获取的结构面迹线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结构面迹线,从而提升对迹线判识的精确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