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碰撞吸能结构的空心前副车架

    公开(公告)号:CN1151800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71212.0

    申请日:2022-02-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碰撞吸能结构的空心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副防撞梁焊接总成和后横梁,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具有副车架本体凹槽结构,用于引导碰撞溃缩;所述副防撞梁焊接总成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连接;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总成连接;本发明与焊接副车架相比,副防撞梁可进行单独拆卸,降低用户维修成本;与铸铝副车架相比,焊接+装配的工艺可生产更大尺寸规格样件;与市面上流行的框架式副车架相比,增加副车架防撞梁、副车架本体上设计薄弱环节两层碰撞安全功能设计,在满足正碰、偏置碰吸能溃缩的前提下,均匀的分担车身受力,提高整车的碰撞安全性,同时可减少腿部侵入量。

    一种车辆用空气悬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6782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970080.6

    申请日:2019-10-12

    IPC分类号: G01M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气悬架的制造方法,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S2:对空气悬架进行静态检测,具体包括:空气弹簧的气密性检测;高度传感器的装配检测;车辆升降功能的检查;S3:标定高度传感器;S4:对空气悬架进行性能检测;其中,空气悬架的静态检测与高度传感器的标定在同一工位上进行,以使车辆在进行静态检测前经过足够长的颠簸带来释放内部的应力。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用空气悬架的制造方法包括了两次对空气悬架功能性的检测,充分保证了出厂前空气悬架功能的正常;并且将静态检测与标定设在了同一工位上,提高了静态检测的通过率和生产效率。

    一种车辆用空气悬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678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0970080.6

    申请日:2019-10-12

    IPC分类号: G01M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气悬架的制造方法,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S2:对空气悬架进行静态检测,具体包括:空气弹簧的气密性检测;高度传感器的装配检测;车辆升降功能的检查;S3:标定高度传感器;S4:对空气悬架进行性能检测;其中,空气悬架的静态检测与高度传感器的标定在同一工位上进行,以使车辆在进行静态检测前经过足够长的颠簸带来释放内部的应力。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用空气悬架的制造方法包括了两次对空气悬架功能性的检测,充分保证了出厂前空气悬架功能的正常;并且将静态检测与标定设在了同一工位上,提高了静态检测的通过率和生产效率。

    一种直驱式轮毂电机车辆的前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166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712126.4

    申请日:2019-08-02

    发明人: 陈磊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公开一种直驱式轮毂电机车辆的前悬架系统,包括前滑柱总成、前转向节、前下控制臂、转向机带横拉杆总成、前副车架总成、直驱式轮毂电机总成、第一前制动钳、第二前制动钳和前制动盘,转向节设置在直驱式轮毂电机总成的内部,转向节包括基部和若干个连接部,基部固定连接所述直驱式轮毂电机总成的中心,若干个所述连接部从基部的顶部沿顺时针间隔布置在其外周,以分别连接其他部件。本发明通过将前转向节设置在直驱式轮毂电机总成内,同时沿基部周向布置各连接部以支撑各零部件,实现驱动、制动、导向、减振等功能的同时,各零部件在转向节上安装点合理布局,使得底盘各系统能够获得优异的性能。

    空气弹簧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94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811943.6

    申请日:2024-06-21

    IPC分类号: B60G17/015 B60G17/0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空气弹簧系统的车辆,属于机动车领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实时信息和历史行程;根据实时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行程;判断当前行程与历史行程是否相同;当当前行程与历史行程相同,将车辆的当前工作模式设置为与历史行程对应的历史工作模式;当当前行程与历史行程不相同,根据实时信息确定当前工作模式。当当前行程与历史行程相同,直接调用历史行程的空气弹簧工作模式,无需运行空气弹簧调节算法,相当于对后续的路况进行了预判并获取了后续需要调节至的空气弹簧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切换空气弹簧的工作模式的响应速度;当当前行程与历史行程不相同,再根据实时信息进行调节。

    一种控制臂液压衬套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85720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611585.5

    申请日:2022-05-31

    IPC分类号: F16F13/14 B60G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臂液压衬套和车辆,控制臂液压衬套包括衬套外管;主簧分总成,穿设在所述衬套外管中,所述主簧分总成包括衬套内管和主簧组件,所述主簧组件固定套设在所述衬套内管上,且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面抵接,所述衬套外管与所述主簧组件围设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中存储有阻尼液;流道分总成,所述流道分总成套设在所述主簧组件上,且位于所述衬套外管中;限位缓冲件,所述限位缓冲件套设在所述主簧组件上,所述限位缓冲件嵌设在所述流道分总成中,且一端相对所述流道分总成的内侧凸出。本发明能够提升液压衬套的耐久性,避免制动时产生撞击异响。

    鹅颈式转向节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573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79557.9

    申请日:2023-06-28

    IPC分类号: B62D7/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鹅颈式转向节总成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包括主体部和鹅颈部,鹅颈部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装配孔用于供电子机械制动器的电机及控制器穿过,以使鹅颈式转向节总成与电子机械制动器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鹅颈部开设第一装配孔以进行电子机械制动器的装配,相比于将制动器布置在轴承侧面,制动器的运动包络小,使悬架布置更为紧凑,节约的布置空间可以用于增大车轮转角,增大电子机械制动器的电机尺寸规格,可以提高制动能力。

    一种基于主动稳定杆的车辆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020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46213.6

    申请日:2022-09-2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稳定杆的车辆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驾驶员意图判断以及车辆状态判断;基于对车辆稳定性、舒适性、敏捷性的优先级,确定车辆的总侧倾力矩以及前/后力矩分配;通过将分配的力矩发送至主动稳定杆ECU,主动稳定杆ECU进行电机控制计算,通过控制算法控制电流及转角,对应主动稳定杆执行机构输出需求扭矩。通过采用方向盘转角、纵向车速、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以及车轮垂向位移信号确定车辆的状态以及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并根据设定的车辆稳定性、舒适性、敏捷性的优先级确定对不同机构的输出扭矩,从而改善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016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2886.7

    申请日:2022-04-11

    IPC分类号: B60G17/018 B60G21/05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综合转向输入控制与路面输入控制来计算前后抗侧倾力矩分配,侧倾天棚控制在车身和惯性基准之间的侧倾方向上安装虚拟天棚阻尼器,隔离车身侧倾运动,采用道路输入算法来减少由道路激励引起的瞬时侧倾运动,并且通常使用转向输入算法来控制由转向引起的稳态侧倾角。本发明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采用侧倾天棚阻尼控制方法,针对车辆在侧倾摆动时产生侧倾角速度引起的头部甩头的行驶舒适性研究,结合天棚控制理论开发了侧倾天棚阻尼控制原理,通过主动横向稳定杆输入辅助侧倾力矩,减小因路面激励输入引起的车辆侧倾角速度,降低车辆驾乘人员的颠簸感和头部晃动,增强乘坐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