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18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396265.9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IPC: B60L15/2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半挂汽车列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电驱动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2)基于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算法,并考虑铰接角对挂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设计牵引车与挂车上层横向稳定性控制器;3)对上层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判定;4)下层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车轮转矩进行分配。与现有基于PID控制的分布式电驱动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方法比较,本发明可降低牵引车和挂车的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铰接角,有效提高半挂汽车列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27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78598.0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IPC: G01C21/34
Abstract: 本发明将基于模型的算法和模型无关的算法相结合的Dyna框架结合Q‑learning算法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同时为了加快算法的收敛,在Q值初始化时引入人工势场法初始化Q值,仿真实验表明,加入规划后的算法收敛前的运行幕数会大大减少,并且规划步数越大算法收敛前运行幕数越少,但是加入规划会增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改进的Dyna‑Q学习算法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能够高效的完成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76027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671359.6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IPC: F16D41/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速控制动力主从换向的超越离合器,由两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组合而成,第一组超越离合器的内圈座、外圈座分别和第二组超越离合的外圈座、内圈座固结在一起。初始状态下,两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的滚柱在弹簧作用分别处于与外圈座内壁接触、分离状态。离合器工作存在三种状态:低速、中速、高速。低速时主动机构在第一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作用下带动从动机构转动;中速时从动机构速度升高到超过主动机构速度,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高速时,从动机构速度远高于主动机构速度,第二组离合器工作反拖原主动机构,实现动力的换向。该离合器可应用于电动车辆、发动机蜗轮增压系统等方面,通过低速时电机驱动提高汽车的性能,高速时反拖电机发电实现节能,保证机构运转在较适宜的速度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5158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268370.9
申请日:2016-12-31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12 , F15B15/1423 , F15B15/1428 , F15B15/265
Abstract: 一种电磁驱动锁止分离式液压对中缸,主要包括对中缸左缸体、对中缸右缸体、中间缸体、活塞杆、活塞、左浮动活塞、右浮动活塞、左连接法兰、右连接法兰、自保持电磁铁、锁死活塞;对中缸左缸体左端与左连接法兰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对中缸右缸体左端与左连接法兰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中间缸体分别通过螺栓与左连接法兰、右连接法兰连接,实现对中缸左缸体、对中缸右缸体与中间缸体的连接;左、右浮动活塞分别位于活塞的两侧,活塞中间处设有环楔形凹槽;中间缸体上端开有方形孔,其下方开有排出环楔形凹槽内气体的排气塞。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加工,可实现节能目的,对提高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29224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05888.0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Abstract: 一种汽车后轮转向液压对中缸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对中缸体、活塞杆、左浮动活塞、右浮动活塞;在活塞杆的内侧端处设有环形凸台,左、右浮动活塞分别位于环形凸台的两侧,对中缸体内的中间处设有与环形凸台间隙配合的内环形凸台;还包括锁死缸体、锁死缸体的下端固定于对中缸体表面中间位置一侧处,锁死缸体的上端处设有缸盖,缸盖上设有油液通道,锁死缸体的下端内设有锁死活塞,锁死活塞的下端通过液压油伸入至对中缸体内与环形凸台上的环楔形凹槽锁止配合,锁死缸体内设有锁死活塞回位弹簧,锁死活塞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死活塞、缸盖连接;在锁死缸体上设有排出内形台腔内气体的排气塞;该装置对提高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1851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396265.9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IPC: B60L15/2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半挂汽车列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电驱动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2)基于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算法,并考虑铰接角对挂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设计牵引车与挂车上层横向稳定性控制器;3)对上层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判定;4)下层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车轮转矩进行分配。与现有基于PID控制的分布式电驱动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方法比较,本发明可降低牵引车和挂车的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铰接角,有效提高半挂汽车列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5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268020.7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测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径向磁悬浮轴承支承特性测试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加载测量机构,基座的顶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的内部设有被测轴承,基座的顶部设有转子限位机构;加载测量机构包括连接架,连接架的四周内壁均设有铁芯支座,且铁芯支座与连接架之间螺纹固定安装有拉力传感器,四个铁芯支座的两侧外壁均绕制有加载线圈,四个铁芯支座的内壁均螺纹固定安装有位移传感器。该径向磁悬浮轴承支承特性测试装置,能够满足多种测试要求和加载场景,准确地测量磁悬浮轴承在任意径向位置的静态支承特性,为转子动力学系统特性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等奠定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16591.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振动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振动测试装置,包括飞轮电池,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飞轮电池内,路面不平整度模拟机构,上下坡模拟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所述壳体。本发明通过路面不平整度模拟机构和上下坡模拟机构来分别模拟磁悬浮转子系统在不平整路面和车辆上下坡等激励下的动力学行为,该测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可获取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在不同激励下的变化规律,为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性能评估、设计验证提供一种有效测量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7993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790859.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IPC: B60G17/017 , B60G17/019 , B60G15/12 , B60G17/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升驱动桥的分布式电驱动挂车控制系统与方法,涉及挂车技术领域,包括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牵引车前桥高度传感器、牵引车前桥本体、牵引车车架、液压泵、油气弹簧驱动桥控制器;该具有提升驱动桥的分布式电驱动挂车控制系统与方法,当提升桥升起,且制动踏板长时间处于某一开度范围内时,为防止制动器出现热衰退现象,可放下提升桥,使其两端车轮参与制动,增加整车行驶阻力,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性;当提升桥升起、通过障碍物时,通过牵引车前桥的高度变化,可计算出提升桥与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当距离过小时,放下提升桥,防止障碍物冲击对提升桥的损坏,提高了提升桥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5152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68673.9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PID参数整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液压伺服位置控制领域。方法包括:构建阀控非对称缸位控系统模型;根据阀控非对称缸位控系统模型,构建阀控非对称缸位置PID控制系统;以阀控非对称缸位控系统的最优性能指标的倒数为目标函数,应用白鲸优化算法,对阀控非对称缸位置PID控制系统进行求解,得到整定后的PID参数。本发明能够提高阀控非对称缸位控系统的控制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