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423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751688.0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10/06 , B60W20/15 , B60W20/17 , B60W50/14 , B60W30/1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增程车型低速行驶时静音模式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控制系统包括:提示模块,用于提示驾驶员;模式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模式;驾驶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符合低速驾驶工况,如符合条件,则发送是否进入静音模式的提示信号给提示模块;功能选择模块,用于控制进入静音模式;能量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模式选择模块的指令,执行进入或退出静音模式控制;发动机管理模块,用于接收能量管理模块计算的目标转速和目标扭矩指令,综合判断发动机运行状态,执行转速控制和扭矩控制;所述驾驶条件判断模块与提示模块、能量管理模块连接;所述能量管理模模块与模式选择模块、发动机管理模块相连。本发明能够在低速行驶时控制发动机以较低转速运行,提高驾驶室NVH品质,提升驾驶感受。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61735.5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367 , G06F30/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车状态下电驱总成提升功率的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求出整车需求的电机峰值功率;仿真确定峰值功率工况点的区间;Maxwell仿真多工况点,根据每个工况点线反电动势结果,校核工况点所能达到最大峰值功率;根据整车需求,确定峰值功率工况点需要提升的功率值;确认峰值功率工况点需要提升的电压利用率;将需要提升电压利用率的值以及转速区间输入给MCU软件,通过MCU软件实现电压利用率提升,实现电驱总成功率提升;本发明充分提升了电机硬件的使用性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以低成本发挥出高性能的需求;保证了相近电驱平台延用的一致性,能够减少项目前期硬件选型时间,大幅节省开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358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44417.0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程器受限状态下最优油耗线的计算系统及方法,计算系统,由发动机及发电机限制状态模块、发电机拐点计算模块、多个限制最优油耗线计算模块及最优油耗输出模块构成,方法包括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制状态;确定当前电压下的拐点转速,计算对应的扭矩,与拐点扭矩做比较;计算常规最优油耗线;根据发动机和发电机的限制状态,进入对应限制最优油耗线计算模块;基于常规最优油耗线、发动机万有特性、发电机外特性得到对应限制状态下的最优油耗线;得到最终的限制状态下的最优油耗线输出。本计算方法可实现受限状态下的增程工作区间调整,结合正常状态下的增程器工作区间,使得整车在全工况下都可达到当前状态下的最优油耗,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94063.8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行车加热控制方法,包括行车加热策略开启条件判断;开启行车加热策略,判断需求电机产热功率大小;计算出分配给电机的需求加热功率;在电机正常运行map中找到此时对应工况点下电机产生的损耗功率,并与需求的电机产热功率进行对比;持续开启电机行车加热模式,监测电机定子绕线与驾驶舱温度变化,按需对电机行车加热功率需求重新分配;判断是否停止电机行车加热。本方法在行车过程中快速、高效实时获取乘员舱与电池加热功率需求,按照比例分配电机、PTC、热泵等加热产出功率,选取工况点运行;本方法在满足行驶过程中整车正常的性能输出基础上,并实时根据加热需求以及各种判断条件的变化调整电机产热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9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81371.X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机选型匹配方法,属于汽车领域,该方法将电机电磁方案的设计与整车工程目标要求进行关联,目的在于避免出现电机能力冗余造成成本浪费的现象;通过整车公式计算,将百公里加速、最大爬坡度、百公里电耗等要求转化到电机端的功率、扭矩、效率、及转速区间的指标要求,通过调整Motor‑CAD中参数化电磁方案设计参数:定转子结构、磁材、磁钢排布、齿槽结构、电压电流等,来与目标进行逼近;最后将调整后的电机性能仿真结果:外特性及效率map输入到Cruise整车仿真模型当中再次验证,实现将整车端的需求合理对接到电机设计当中。该方法可以将参数化的电机电磁方案设计与整车性能目标形成闭环,通过几轮的结果反馈优化,实现更精准的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84189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74225.1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增程汽车特定工况下整车能量精细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A、获取相关信息;B、根据驾驶员设定的相应驾驶模式、车速信息及加速踏板信息查询需求扭矩,换算成需求功率;C、根据电池温度及SOC确定电池标准放电功率和许用放电电流,设定的电池报故障策略,并且根据电池标准放电功率、许用放电电流和设定的电池报故障策略计算出电池最大可用的放电功率,保证在电池不报故障的情况下使用电池的功率;D、根据空调低压功率、仪表功率、照明功率、雨刮电机功率计算低压部件功率消耗;E、根据电机扭矩、DCDC功率、空调压缩机功率、加热器功率、环境温度、乘员舱设定温度、电池标准放电功率、许用放电电流和低压部件功率消耗最终对增程系统功率和高压系统功率进行控制。本发明综合增程系统的功率、驱动系统功率、电池功率、高压消耗功率及车辆模式并且综合评估控制特定工况下整车能量分配,使得发动机最大限度的工作的经济区,以此来优化特定工况下的燃油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0467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729621.9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臂、悬架系统及汽车,涉及控制臂技术领域;其中控制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设有外连部、内侧设有内连部、中间设有中连部,所述外连部、中连部与内连部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中连部与外连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中连部与内连部之间的距离;所述中连部与外连部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所述中连部与内连部之间设有第二镂空部。通过在主体中设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三个连接点,可以使得在悬架的设计姿态时,悬架与车上的重量不会对控制臂产生扭矩,进而影响衬套与球面销的寿命;同时,中连部距离内连部的距离更大,这样可以提高悬架的杠杆比;另外,本控制臂通过两个镂空结构,对控制臂的轻量化效果提供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25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02918.3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节衬套定位结构,包括:转向节,所述转向节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安装有开口衬套,所述开口衬套包括开口,所述转向节上还设有标识单元,所述标识单元的位置与开口的位置对应。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节衬套定位结构,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转向节上设置标识单元,然后再将开口衬套的开口位置与所述的标识单元对应上,从而使得开口衬套的安装位置可以得到简便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开口衬套安装位置的精度以及检验的便捷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定位结构的设计方法、安装方法以及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17681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59183.5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转向节、转向节总成及车辆,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在转向节中,转向节主体具有用于安装制动盘的装配孔,第一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第一制动器,第一安装结构与转向节主体连接,第二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第二制动器,第二安装结构与转向节主体连接,并与第一安装结构环绕装配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制动器为电子机械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为液压式制动器、气压式制动器或电磁式制动器。在转向节总成中,制动盘与转向节的装配孔配合连接,第一制动器与第一安装结构连接,第二制动器与第二安装结构连接。本发明能针对同一制动盘分别装配电子机械制动器和常规类制动器,以进行电子机械制动器实车测试和可靠性分析工作,并保障车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5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94061.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3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传动系统的新型保护方法、设备及介质,以解决提前预判打滑,避免各轮速产生较大差异,提升驾驶安全性的问题。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TCU/MCU收到ESP的轮速信号后,判断轮速是否有效,并选择合适轮速、轮速加速度、轮速加速度的梯度进行打滑判定,最后用车速进行限扭判定。本发明保护方法,能有效识别打滑工况的发生,并在不改变原有硬件结构成本的前提下,避免各轮速产生较大差异,降低差速器或减速器损坏风险,以及打滑脱困时对传统系统产生较大冲击,提升驾驶安全性,避免售后索赔及抱怨;本方法引入加速度变化情况与车速,更快更好的对轮速进行控制,并能根据车速灵活调节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驾驶性、动力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