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节安装点的参数化设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57510.7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转向节安装点的参数化设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开发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三维建模软件获取悬架硬点的数据;其中,悬架硬点包括轮心点、车轮轴线方向点以及多个控制臂的外点、径向点和轴向点;以轮心点为第一原点,根据轮心点、车轮轴线方向点和三维建模软件的Z方向建立第一坐标系,以每个控制臂的外点为第二原点,根据每个控制臂的外点、径向点和轴向点建立第二坐标系;以第一坐标系为基准,根据周边件的安装面位置建立设计平面;根据周边件的安装参数,在设计平面内建立周边件的安装特征,以获得转向节的骨架设计模型。本发明规范安装点设定步骤,方便修改结构特征,提高防错效果和设计验证效率。

    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309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21970.8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轮边组件包括:车架、第一悬架臂、第二悬架臂、主轴套壳、主销转向器、转向节以及滑柱总成;第一悬架臂以及第二悬架臂分别通过铰链与车架转动连接;主轴套壳的第一端配置有电机转接件,电机转接件的第一侧用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主轴套壳的第二端与第一悬架臂固定连接;主轴转向器设置在主轴套壳内,主轴转向器的第一端通过花键组件与电机转接件的第二侧转动连接;转向节通过第一球销组件与主销转向器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转向节的通过第二球销组件与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滑柱总成的第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滑柱总成的第二端通过铰链与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

    转向节和轮毂轴承的一体化结构、轮边总成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5510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212746.9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转向节和轮毂轴承的一体化结构、轮边总成和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转向节和轮毂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包括:转向节主体,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装配通孔;轮毂轴承主体,其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部分插入装配通孔,并与装配通孔过盈配合连接,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呈环状的焊接区;焊缝部,其呈环状,焊缝部设于焊接区内,且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本发明能提升转向节和轮毂轴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能节约成本。

    转向节的机加工刀具建模方法和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623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55817.0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转向节的机加工刀具建模方法和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转向节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轴承的安装特征参数,在轴承设计平面建立对应轴承孔的第一草图、对应轴承螺栓孔的第二草图及对应驱动轴孔的第三草图,并对第一至第三草图拉伸以建立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及第三凸台;根据卡钳的安装特征参数,在卡钳设计平面建立对应卡钳孔的第四草图,并对第四草图拉伸以建立第四凸台;根据控制臂的安装特征参数,在控制臂坐标系建立对应衬套孔的第五草图,并对第五草图拉伸以建立第五凸台;对第一至第五凸台进行布尔合并以形成转向节的机加工刀具模型。本发明能根据转向节设计要求快速修改机加工刀具,提升转向节的建模效率。

    转向节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3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57018.X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转向节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开发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根据悬架硬点数据建立轮心坐标系和多个控制臂坐标系;根据周边件的选型数据和工艺要求建立多个建模参数;以轮心坐标系为基准,根据相应的建模参数建立周边件的安装特征草图;分别以安装特征草图、轮心坐标系和控制臂坐标系为基准,根据相应的建模参数建立转向节毛坯和机加工刀具;对转向节毛坯和机加工刀具进行布尔差集运算,以获得转向节三维模型。本发明规范转向节设计建模的步骤,方便快速修改转向节的结构,有效提高转向节的设计和验证效率。

    转向节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57018.X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转向节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开发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根据悬架硬点数据建立轮心坐标系和多个控制臂坐标系;根据周边件的选型数据和工艺要求建立多个建模参数;以轮心坐标系为基准,根据相应的建模参数建立周边件的安装特征草图;分别以安装特征草图、轮心坐标系和控制臂坐标系为基准,根据相应的建模参数建立转向节毛坯和机加工刀具;对转向节毛坯和机加工刀具进行布尔差集运算,以获得转向节三维模型。本发明规范转向节设计建模的步骤,方便快速修改转向节的结构,有效提高转向节的设计和验证效率。

    车辆后倾角的调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6597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69094.1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后倾角的调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车辆后倾角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的长度;其中,第一对角线的长度为左下控制臂远离其和车架连接处的设定点与右板簧的设定点之间的长度,第二对角线的长度为右下控制臂远离其和车架连接处的设定点与左板簧的设定点之间的长度;调整第一调节点和第二调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的左右位置,直至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之间的长度差在预设范围内;其中,第一调节点为左下控制臂和车架连接的装配点,第二调节点为右下控制臂和车架连接的装配点。本发明能实时检测车辆后倾角,保证车辆的左右后倾角对称性好,从而提高车辆的高速直行稳定性。

    一种空气悬架进排气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48893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0585981.5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进排气总成,该空气悬架进排气总成包括连接管路;连接管路沿车身侧围延伸,连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滤清器;滤清器装配在连接管路的中段;消音器;消音器包括:基座以及卡接连接基座的消音部;基座和消音部相互垂直,基座与连接管路的第二端插接配合;消音器还包括装配在基座与消音部之间的胶堵,消音部嵌入式装配在车身纵梁的内部,且由胶堵进行限位密封。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空气悬架的结构布局,消音器插入车身纵梁中,空气悬架系统的进排气动作都在纵梁内部完成,纵梁内部与大气环境相对隔绝,既能够避免水雾吸入空气悬架系统内,又能够增强对排气噪声的抑制作用。

    双横臂转向节的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09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11947.4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双横臂转向节的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开发设计技术领域;所述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硬点的三维坐标建立局部坐标系,其中,硬点包括轮心、车轮轴线方向点、上控制臂的外点和轴向点及径向点、前下控制臂的外点和轴向点及径向点、后下控制臂的外点和轴向点及径向点、拉杆的外点和轴向点及径向点;根据周边件的安装特征建立参数的数据库;根据局部坐标系和数据库中的相应参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和局部坐标系上,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应参数建立毛坯以及机加工刀具,其中,机加工刀具与毛坯对应;对毛坯和机加工刀具进行布尔差集,以获得双横臂转向节模型。本发明规范建模设计流程,便捷优化与修改结构设计,提升工效。

    一种中巴车四轮定位调整方法及一种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23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036450.X

    申请日:2024-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巴车四轮定位调整方法及一种车辆,其中,中巴车四轮定位调整方法包括调整后倾角,所述调整后倾角的步骤包括:获取左前下控制臂球头与右后板簧U形螺栓的距离,得到左对角线长度;获取右前下控制臂球头与左后板簧U形螺栓的距离,得到右对角线长度;设定可接受偏移值;调整所述左对角线长度与所述右对角线长度,使得两者的差值不大于可接受偏移值,本发明通过对左对角线长度与右对角长度的调整而巧妙地实现直观调整后倾角,更好地满足对中巴车四轮定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行车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