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光车平衡方法及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51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66463.2

    申请日:2024-06-14

    Inventor: 张强 张元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观光车平衡方法及系统,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建立观光车的动力学模型,其中,动力学模型包括观光车侧倾角、观光车速度和观光车航向角;建立观光车在侧倾状态下的轮胎接触模型,计算接触点位置和接触点力矩,并将接触点力矩作为观光车驱动力代入动力学模型;获取观光车的当前侧倾角;以当前侧倾角回正为控制目标,确定带有区间微分滤波器的PID控制器;结合动力学模型,利用PID控制器逼近控制目标,输出观光车速度和观光车航向角;根据观光车速度和观光车航向角调整观光车,以使得观光车达到平衡状态。提升交通通行效率,降低交通堵塞概率。提升观光车平稳性和安全性。

    一种延长轮胎寿命的执行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597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39742.X

    申请日:2024-06-07

    Inventor: 董明涛 苗为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长轮胎寿命的执行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轮的跳动量,所述跳动量记为目标跳动量;根据底盘系统K&C特性得到所述目标跳动量所对应的外倾角变化量;根据所述外倾角变化量控制主动轮毂执行机构对所述目标车轮进行外倾角的变化补偿,以使得所述目标车轮的外倾角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利用目标跳动量来得到目标车轮在运行时的外倾角变化量。并且根据所述外倾角变化量通过主动轮毂执行机构来对目标车轮执行外倾角补偿。使得目标车轮始终处于最佳的外倾角范围之内。从而减少了目标车轮的轮胎磨损量,提高了轮胎使用寿命。本发明主要用于车辆技术领域。

    多连杆独立悬架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571932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205406.8

    申请日:2022-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连杆独立悬架及车辆。多连杆独立悬架包括两个悬架单元,悬架单元包括下控制臂、转向节、减振器、弹性件、束角调节杆和上控制臂,上控制臂包括上前控制臂和上后控制臂;下控制臂、束角调节杆、上前控制臂和上后控制臂均与转向节背离车轮的一侧连接,下控制臂、束角调节杆、上前控制臂和上后控制臂均用于与车辆的副车架连接;减振器位于上前控制臂和上后控制臂之间,上后控制臂位于减振器和弹性件之间,减振器和弹性件均用于连接下控制臂和车辆的车身;束角调节杆位于上前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多连杆独立悬架占用空间小。

    车辆四轮定位参数的预调整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94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98665.8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四轮定位参数的预调整方法、装置、车辆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在检测到车辆进入预调整模式的情况下,获取车辆的四轮定位参数的合格范围;基于合格范围和初始值,利用预设价值函数获取车辆的任一调整动作的奖励值;根据奖励值和预设强化学习算法确定车辆的新的调整动作,作为任一调整动作,以获取新的调整动作的奖励值,直至奖励值满足预设停止条件,使得四轮定位参数进入合格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升了四轮定位参数调整的效率和准确性,且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进行最优动作的寻找和训练,可以针对目标进行自学习,能自动适应各种结构类型的悬架,快速准确的将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到设定数值。

    集成可控主销和主销转向的车轮角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8306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57892.9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可控主销和主销转向的车轮角模块,所述角模块集成了车轮总成、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和变主销内倾角系统。所述车轮角模块将传统底盘中同时负责悬架减振力、车轮转向力矩和定位车轮参数三个功能的转向节拆解设计为所述悬架系统中的转向节、所述转向系统的主销和所述车轮总成的车轮支架三个零件,组合集成实现悬架减振功能、主销转向功能和变主销内倾角功能,且实现运动的相互解耦。其中所述主销转向可实现车轮大角度独立转向功能;另外所述变主销内倾角系统调节主销内倾角时可同步调整车轮外倾角,实现了主销内倾与车轮外倾的解耦调节,此功能可主动改变车辆操纵特性、有效扩宽底盘控制边界,根本上提高智能线控底盘性能。

    车辆后倾角的调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6597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69094.1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后倾角的调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车辆后倾角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的长度;其中,第一对角线的长度为左下控制臂远离其和车架连接处的设定点与右板簧的设定点之间的长度,第二对角线的长度为右下控制臂远离其和车架连接处的设定点与左板簧的设定点之间的长度;调整第一调节点和第二调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的左右位置,直至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之间的长度差在预设范围内;其中,第一调节点为左下控制臂和车架连接的装配点,第二调节点为右下控制臂和车架连接的装配点。本发明能实时检测车辆后倾角,保证车辆的左右后倾角对称性好,从而提高车辆的高速直行稳定性。

    一种前束角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77751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02297.1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束角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汽车,其中该方法包括主销转向器、转向节,所述主销转向器与所述转向节驱动连接,包括如下方法:设定车辆前束角的静态目标值;收集车辆行驶轨迹目标;计算车辆实际前束角;当实际前束角与目标值偏离值大于设定阈值时,通过主销转向器控制转向节绕主销旋转;将主销转向控制器的调节量存储,下电自动保存,并在下次上电时直接调用。本发明可以通过利用主销转向器对转向节单独进行调整,而且该调整在下次点火时能被直接调用,作为永久前束调整值,使得前束角的调整变得方便,省去了复杂的底盘控制结构,提高整车产品竞争力。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

    悬架装置及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656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01733.4

    申请日:2023-10-09

    Inventor: 陈得意 孔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种悬架装置及车辆,悬架装置包括下摆臂、转向节、球销、及偏心组件。其中,转向节设有长圆槽及限位部;球销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及销轴,球头与下摆臂转动连接,销轴穿设于长圆槽;偏心组件套设于销轴的外侧壁,并销轴的外侧壁传动连接,偏心组件与限位部限位配合,使得长圆槽的内壁能够相对于销轴沿长圆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本申请中转向节通过偏心组件及球销与下摆臂连接,使得转向节相对于下摆臂的位置可调,以调整转向节上的车轮的外倾角的角度值,进而弥补悬架装置中各零部件的制造加工误差和生产装配的误差,保证车轮的外倾角能够调整至预设值,从而保证车轮磨损和整车操稳性能的可靠性,及整车下线时车轮外倾角的良率。

    一种汽车前桥总成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877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52882.9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桥总成,包括:前桥轴以及一对车轮,一对所述车轮通过角度调节结构安装于所述前桥轴上,所述前桥轴上安装有缓冲结构;本发明涉及汽车前桥技术领域,通过角度调节结构将运行过程轴车轮的旋转角度限位调节限位,避免了汽车运行过程中,车轮与车桥之间的距离过进,从而出现车轮损坏,通过缓冲结构将车桥运行过程中的晃动进行缓冲,将汽车板簧进行一定方向上的限位,避免了出现板簧在运行过程位于的现象。

    用于机动车的底盘组件以及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07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0145467.0

    申请日:2020-03-05

    Abstract: 用于机动车(1)的底盘组件,该机动车用于进行人员运送,该底盘组件具有两个在机动车纵向方向(X)上相对彼此以一间距设置的车桥(17,18),所述车桥在装入弹簧元件(15)用于车轮独立悬架的情况下分别具有横拉杆。分别通过所述弹簧元件(15)的调整,使在行驶方向上处于前部的第一车桥(17)为了朝向该行驶方向行驶而从中性位置下降5至50mm、优选10至20mm,并且,使在该行驶方向上处于后部的第二车桥(18)提升5至50mm、优选10至20mm,其中,所述行驶方向优选为能逆转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