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09440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55838.3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冷轧硅钢无铬绝缘涂层的涂敷方法及涂层胶辊和涂层液,其特点是选择涂层胶辊、机组的运行速度、绝缘涂层液成份、涂层液比重、固化炉温度及涂敷、干燥固化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带钢进行涂敷,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在于,采用水分散无铬单组份硅钢绝缘涂层液,使用两根带刻槽的橡胶辊,在一定速度和压力下,经过一定温度固化,生产出厚度1~3um,表面光滑均匀、涂层附着力(O级)、绝缘性能(大于600Ω/mm2),防锈性能好,耐制冷剂,冲剪性能优良,经高温发蓝后色泽均匀、有光泽、不掉粉,外观良好且生产过程和产品均环保的冷轧硅钢钢板涂层,完全符合欧盟ROHS指令和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冷轧硅钢绝缘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55606.2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密度的检测方法,属于电工钢板密度测量技术领域,采用液体浸没法进行测量,在测量时将试样弯折,防止试样之间贴合具有空气残留,利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振动,使试样表面无气泡残留,然后通过重量称量,计算体积,得出所述试样的密度。本发明采用试样弯折,可以避免试样贴合,防止表面空气不能排出,从而可增加检测试样片数,增加试样体积,减小体积检测误差,采用超声波震动能够有效清除试样表面气泡,提高体积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389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24975.5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无取向高牌号高硅薄带连退热处理的方法,包括:1)化学成分控制;控制钢中C≤0.0025%,S≤0.0010%,N≤0.0012%;在钢中添加镧系稀土元素、铜元素及晶界偏聚元素;2)连退热处理控制;采用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连续退火机组,全氮气氛保护下进行热处理。本发明在高牌号高硅铝薄带现有生产工艺装备条件下,在钢质洁净度严格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多种有益元素进行协同作用,实现成品热处理在全氮保护气氛下进行,产品无表层及基体氧化氮化缺陷产生,并且电磁性能优异;连退机组可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性能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7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083171.1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强型高频电磁性能优异的硅钢薄带板,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027%、Si3.10%~3.35%、Als0.80%~1.2%、Mn0.20%~0.85%、P≤0.050%、S≤0.0020%、N≤0.0020%、Ti≤0.0020%、V≤0.0020%、Nb0.0050%~0.08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无取向硅钢薄带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制造,其强度高,中高频电磁特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8317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014046.9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34 , C22C38/42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02 , C21D9/00 , C2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开关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C为0.002%~0.100%,Si为1.3%~2.5%,Mn为0.50%~1.5%,P为0.04%~0.15%,S≤0.015%,Cr为0.10%~1.50%,Cu为0.20%~0.60%,Al为0.03%~1.50%,B为0.002%~0.05%,Sn为0.02%~0.1%,Ti≤0.0050%,Ni≤0.0050%,Nb≤0.0050%,N≤0.0050%,V≤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控残余元素。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产品冶炼成分钢水,2)板坯热装连续式加热炉,3)热轧卷酸洗及冷轧,4)连续退火涂层机组。本发明所生产专用产品电磁性能相近情况下,强度进一步提升、耐蚀性能提高、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下降,铁芯效能提升等优点。不同盐雾试验锈斑减少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46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53161.2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1D1/26 , C21D1/74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磷无铝高效无取向硅钢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取消常化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将钢水冶炼至目标成分后,浇铸成坯;2)板坯热装,热装温度≥500℃,热轧板坯加热炉均热段板坯温度1150~1200℃;终轧温度控制在860~930℃,卷取温度700~800℃3)酸洗后冷轧,控制冷轧整体压下率80%以内,至成品厚度;4)连续退火炉快速加热段温度设定1050~1180℃,增加有利织构组织形核,均热段温度设定830~950℃,全氮气干气氛保护,退火工艺速度120~150m/min,满足晶粒度8~4级。本发明不需进行热轧卷常化处理,降低了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7515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69865.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硅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断带的控制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Si+Al]≥4.0%;Mn、S含量满足:S≤0.0015,[Mn]/[S]:200~400;1)热轧过程中使用保温罩,热轧轧制时投入边部加热,头尾100米内卷曲温度提高15~30℃;2)常化机组圆盘剪进行边部剪边前增加加热装置,剪切后增加毛刺打磨装置,采用煤气明火加热,保证钢板温度在韧脆转变温度以上;3)圆盘剪间隙满足关系式:ds=(0.15~0.45)d0ds:圆盘剪间隙,μm;d0:常化板板厚,mm;4)常化采用快速加热,控制钢带的预热段升温速度320~380℃/min,机组速度20~30m/min;5)常化工艺后,控制边部小于20μm的晶粒占比在5%以内。有效的减少了冷轧断带的发生,提高成材率1.30%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74732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938869.3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磁各向异性的方法,热轧粗轧采用1+3轧制方式,R1轧机温度控制在1080~1120℃,R2轧机第一道次温度控制在1060~1100℃,R2轧机第二道次温度控制在1030~1070℃,R2轧机第三道次温度控制在1000~1040℃;R1轧机压下率20~25%,R2轧机第一道次压下率26~31%,R2轧机第二道次压下率35~40%,R2轧机第三道次压下率45~50%;退火炉内带钢张力为2~5KN,带钢速度65~75m/min,退火温度900~950℃。本发明获得特定的晶体结构和织构组分,并且钢坯出加热炉至精轧的在线时间缩短,温降小,会降低精轧的变形抗力,减少卡钢等生产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933822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1329334.8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硅钢产品表面质量及性能的工艺方法,包括:1)产品碳含量要求≤0.0030%,硅+铝含量要求≤2.0%;2)有害元素含量控制:硫含量要求≤0.0100%,氮含量要求≤0.0050%,铌+钒+钛易形成碳氮化物元素整体含量≤0.0100%;3)在连铸铸坯凝固过程中,在单侧坯壳厚度达到坯厚10%~30%的液芯冶金长度部位,采用感应加热,加热温度控制为Ts‑15℃~Ts‑100℃;在不改变企业无取向电工钢整体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减轻钢质洁净度控制难度,通过连铸冷却工艺的改变及控制,抑制铸坯柱状晶异常发展,即保留原始有利的晶体结构{100},又改善铸坯内在质量,为生产电磁性能优异表面质量良好的高效产品奠定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93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54576.3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抑制剂析出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高磁感取向硅钢质量百分比成分为C 0.05%-0.06%,Si 3.10%-3.30%,Mn 0.16%-0.20%,P 0.01%-0.02%;S 0.005%-0.007%,Al s0.025%-0.034%,N 0.004%-0.00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常化工艺为两段加热+缓冷+水冷,第一段加热温度为1050~1150℃,时间为40~60s,第二段加热温度为920~950℃,时间为120~250s,缓冷:以30~50℃/s的速度缓慢冷却至720~780℃,水冷:喷水冷却至100℃以下。本发明在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的条件下,在传统常化工艺的快速冷却过程中增加缓冷平台,控制抑制剂的析出温度和时间,优化抑制剂的析出数量和尺寸,增加先天有效抑制剂数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