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39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13116.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 C22C38/34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3C8/26 , C21D1/18 , C21D1/26 , C21D3/04 , C21D1/74 , C21D9/00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AlN抑制能力的低温Hi‑B钢生产方法,包括热轧工艺计算AlN的固溶温度及铸坯加热温度下AlN的固溶量,钢坯加热温度为1199~1229℃,加热时间为120~135min,常化选择奥氏体相含量最多时的温度1050~1150℃作为常化加热温度,保温时间2~4min,之后开始空冷,空冷到890±10℃开始淬入95~100℃水中快冷,渗氮工艺调整渗氮工艺中实际渗入的氮含量,保证先天和后天AlN抑制剂总量的恒定,渗氮温度为750~820℃,渗氮时间依据需要渗入的N含量来定,渗氮气氛为干的75%H2+25%N2加4~14%的NH3,本发明依据低温Hi‑B钢成分中Al、N含量、铸坯加热温度来调整渗氮退火工艺中渗入的N含量的方法,来保证先天和后天氮化物抑制剂总量的稳定性及抑制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9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13116.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 C22C38/34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3C8/26 , C21D1/18 , C21D1/26 , C21D3/04 , C21D1/74 , C21D9/00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AlN抑制能力的低温Hi‑B钢生产方法,包括热轧工艺计算AlN的固溶温度及铸坯加热温度下AlN的固溶量,钢坯加热温度为1199~1229℃,加热时间为120~135min,常化选择奥氏体相含量最多时的温度1050~1150℃作为常化加热温度,保温时间2~4min,之后开始空冷,空冷到890±10℃开始淬入95~100℃水中快冷,渗氮工艺调整渗氮工艺中实际渗入的氮含量,保证先天和后天AlN抑制剂总量的恒定,渗氮温度为750~820℃,渗氮时间依据需要渗入的N含量来定,渗氮气氛为干的75%H2+25%N2加4~14%的NH3,本发明依据低温Hi‑B钢成分中Al、N含量、铸坯加热温度来调整渗氮退火工艺中渗入的N含量的方法,来保证先天和后天氮化物抑制剂总量的稳定性及抑制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8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86138.8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Hi‑B钢脱碳退火板氧化生成物比例的方法,通过氢水分压比建立脱碳退火工艺露点温度与氧化生成物比例之间的关系,通过脱碳退火露点温度的控制,实现脱碳退火板氧化生成物比例的控制。所述露点温度与氧化生成物比例之间通过如下关系建立联系:露点温度与分压比PH2O/PH2之间的关系;脱碳退火温度下,氧含量与分压比PH2O/PH2之间的关系;氧含量与氧化生成物Fe2SiO4和SiO2之间的关系。本发明实现了脱碳退火露点温度与氧化生成物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使抽象的氧化层变的更直观;使脱碳退火氧化生成物比例的控制从定性转变到定量;为良好的玻璃膜底层的形成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9810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6053.9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化后免酸洗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路线为:冶炼→连铸→热轧→常化退火→拉伸矫直→抛丸→冷轧→脱碳退火→渗氮→涂MgO→高温退火→热拉伸平整及涂绝缘膜;本发明在常化退火后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且效率高、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与常规工艺相比,省去了酸洗及后续废酸处理工作,排除了酸雾对环境的污染,消除了取向硅钢带因酸洗而产生的潜在缺陷,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355296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40477.2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一种成套的不间断电源装置,采用UPS电源与逆变器电源相并联的冗余结构方式后再并联一路交流检修电源而构成的电源装置,逆变器电源作为装置的主回路对外供电,UPS电源作为备用回路对外供电,两者依靠快速切换开关实现切换,逆变器电源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及热插拔技术及冗余技术,以保证整套装置的电源输出。逆变器电源装置可以是两台,也可以是三台或三台以上。逆变器电源的直流电源为直流屏成套电源提供,从直流屏成套电源到逆变器电源的连接电缆也为冗余结构式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某一台逆变器电源停止工作时,另外的逆变器电源照样可以维持电源装置的输出供应,其供电可靠性可以达到100%,输出的电压合格率也可达到100%。
-
公开(公告)号:CN10848058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147767.5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2D11/18 , C21D8/12 , C21C5/30 , C22C33/04 , C22C38/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夹杂缺陷率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冶炼:转炉冶炼全程吹氩,转炉炉后终点控制:C≤0.040%;P≤0.011%;S≤0.005%;吹炼过程渣的碱度为3.0~3.5;渣厚≤80mm;出钢终了时挡渣;并计算高磁感取向硅钢实际冶炼成分的液相线宽度;利用计算的液相线宽度结果,控制中间罐内钢水过热度,凝固过程的温度控制在90~130℃;连铸过程中投入电磁搅拌,连铸后铸坯热送,铸坯温度控制在≥700℃。优点是:可实现快速精确地计算冶炼成分的液相线宽度,根据计算结果合理设计连铸的工艺参数,有效地控制住了钢板中的夹杂数量,提高了成材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23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255.2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连轧→常化→可逆冷轧→脱碳退火及涂MgO→高温退火→热拉伸平整及涂绝缘层。本发明采用冷连轧方式对热轧板进行预处理,改善热轧板组织;热轧板预处理与常化工艺配合,提高产品磁性能,铁损P1.7平均降低0.1W/kg,磁感B8平均提高0.08T。
-
公开(公告)号:CN10240721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10291623.0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中小型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线MgO涂层控制方法及设备,包括MgO涂层液的配制和MgO涂层液的涂覆方法及设备以及MgO涂层涂覆过程中的控制工艺,其涂覆时上喷管的喷孔在喷管的正下方,距涂层辊水平距离100~130mm,下喷管的喷孔设在朝向涂层辊一侧的斜上方,距涂层辊水平距离70~100mm,与竖直方向成40°~60°,机组速度1~20m/min,涂层辊压力0~0.9KN,MgO涂层液的流量0.2~26m3/h。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方法配制的MgO涂层液均匀,水化率恒定;采用本专利方法可实现200~600mm取向硅钢窄带的MgO涂层液在整个循环喷涂过程中的连续性;采用本专利方法可保证钢板上下表面MgO涂层厚度和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9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229771.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加热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将用通常工艺生产的取向硅钢板坯进行加热,接着进行热轧,热轧板退火或常化后经一次大压下率冷轧,轧制到接近成品厚度,再在湿气氛中进行脱碳退火,之后进行渗氮,涂敷隔离剂,最后进行高温退火,其特征在于:板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280℃以下;脱碳退火板渗氮之前在不润滑的情况下进行1.5%~3%的临界变形冷轧来破坏SiO2薄膜;所述的隔离剂是尺寸<10um的Al2O3细颗粒,其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30%TiO2。本发明解决脱碳退火板表面形成的SiO2薄膜阻碍渗氮的问题,同时获得性能优良的玻璃膜底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8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229767.6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低温GO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脱碳退火-高温退火,其特点是在一次冷轧前对热轧板卷进行常化退火,退火温度为900~1200℃,保温时间为1~5min,之后随炉冷却;高温退火在罩式退火炉内进行,退火保温过程分三个温度区域进行控制,三个区域的温度差为5~20℃,且I>II>III。本发明在一次冷轧前用罩式炉对热轧板卷进行常化退火使热轧板组织均匀,弥散析出更多的AlN抑制剂。高温退火分上、中、下三个温度区域进行控制,有效提高了最终成品的磁性能,使P1.7降低0.1w/kg,B8升高0.01T,经济效益显著。而且,降低板坯加热温度,可降低吨钢能耗,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