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力塔平台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92306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190983.X

    申请日:2017-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13 B63B11/00 B63B39/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平台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力塔平台,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吸力桩、固定压载舱、可调浮力舱、固定浮力舱和上部模块,吸力桩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筒状结构;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均为环形舱室且同心设置,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围成的内部空间设置成储油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围成的内部空间设置成储油舱,充分利用塔体内部空间进行储油,可以省去储油轮或输油管线的建造成本,安装方便,结构简单;采用油水分舱的方式进行干式储油,可调浮力舱排出的海水中不会混入石油颗粒,环保经济意义重大。

    一种船舶减摇水舱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2697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99134.7

    申请日:2017-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0 B63B3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减摇水舱结构,包括减摇水舱主体平台、平台支撑结构、减摇水舱外壁、减摇水舱气道结构。所述减摇水舱平台呈水平布置,其上有三根T型加强材。本发明能有效抵御减摇水舱内部载荷,满足减摇水舱内水压力以及气道内气压的要求,并通过合理设置加强构件减少水舱内水流动时的阻力,保证水舱内水流自由流动,使减摇水舱发挥预计的减摇功能。

    运输船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85794A

    公开(公告)日:2001-02-28

    申请号:CN98812896.9

    申请日:1998-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0 B63B2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船舶,具有船壳,该船壳具有外壳(22),露天甲板(23、23’)和船舱(28、28’、30),并具有前部分(35)、后部分(25)和中部分(29)。该船舶的特点是,该船舶的前部分(35)具有由船壳和露天甲板(23’)限定的船舱部分(28’),该露天甲板(23’)提供的开口给所述船舱部分( 28’)设置舱口;该船舶的后部分(25)具有由船壳和露天甲板(23)限定的船舱部分(28),该露天甲板(23)提供的开口给所述船舱部分(28)提供舱口;该船舶的中部分(29)具有冷藏船舱部分(30),它由隔热冷藏船舱顶板(130)、隔热船底和隔热舱壁(132、133…)限定,该隔热舱壁在该船舶的横向和纵向延伸,该露天甲板(23、23’)适合于支撑船载。

    一种耐风浪、不易翻船的客船主体结构构型

    公开(公告)号:CN10886044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1417721.2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李乃斌

    Inventor: 李乃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9/00 B63B3/00 B63B9/08 B63B11/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耐风浪、不易翻船的客船主体结构构型”属于交通航运客船船舶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满足民用旅客水运乘用的用途。在一个实施案例中,发明人解决了目前世界各国的客船主体结构构型大多数设计时重心偏上、重心过高、追求多拉乘客、船舶满载吃水线以上部分船体客舱层数过多易于造成翻船的问题。发明人创新设计时通过:降低船体高度、减少客舱层数、加宽船体、增加水下承压浮力仓、降低船体重心、从船头向船尾方向看船体高度呈现上窄下宽A字形、2层客舱设计、驾驶舱位于客舱之上且驾驶舱为圆锥体、双体船等设计方案来实现本发明。

    船舶
    8.
    发明授权
    船舶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8224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80011554.4

    申请日:2015-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0 B63B11/04 B63B4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该船舶具备具有构成左右舷侧(2)及船底(3)的外板(4)的船体(1),在船体(1)的内部形成有:双底管路(71),配置于船底(3)侧且为沿船首尾方向延伸的空间;及舷侧隔离舱(73),在船宽方向两侧配置有一对且为随着从船底(3)侧朝向船宽方向两侧沿着外板(4)相接的同时向上方延伸的空间。通过将被导入舷侧隔离舱(73)的水导入双底管路(71),从而实现降低重心。

    游船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1958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39315.6

    申请日:2017-10-11

    Inventor: 沈新明 姚建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5/00 B63B11/00 B63H2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新型船舱设计的游船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游船本身重量过大、而且动力提供装置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前、后亭两个亭子的新型的船舱结构;通过在船舱内设置船体空腔以及在动力装置腔的上部设置隔热层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内容:一种游船结构,所述的游船结构包括船头、船尾、船舱与船底;所述的船头与船尾分别设置有前亭与后亭;所述的船舱与船底之间设有船体空腔,所述的船体空腔内设置有泡沫板。

    装备有追加螺旋桨的船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2840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3545.3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森元信吉

    Inventor: 森元信吉

    Abstract: 能够实现燃料消耗的减少,而不损害船舶的航行安全性。在通过主机(12)驱动常用螺旋桨(11)而得到推进力的船舶(10)中,在船首部形成贯通船底的上下通道(30),与上下通道(30)连通地形成横向通道(32),设置有包含追加螺旋桨(20)及其驱动单元(22)的追加螺旋桨装置(24),追加螺旋桨装置(24)设置成该追加螺旋桨(20)能够绕上下通道(30)的上下方向中心线旋转,并且,追加螺旋桨(20)能够在比船底更靠下方的位置和横向通道(32)的高度位置之间进行升降,追加螺旋桨(20)构成为,在位于横向通道(32)的高度位置时沿着横向通道(3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