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94455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10543926.4

    申请日:2016-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B60R19/12 B60R19/24 B62D21/02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能够使前侧车架更水平地延伸设置,并且将保险杠横梁配置在更低的位置上。该车身构造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保险杠横梁;沿车宽方向相互分离的一对前侧车架;和设在一对上述前侧车架的各前端与上述保险杠横梁之间的一对保险杠横梁延长部,上述保险杠横梁在比一对上述前侧车架的各上壁低的位置上与一对上述保险杠横梁延长部连接,一对上述保险杠横梁延长部的各前部具有:连接部,其连接有上述保险杠横梁的后壁;和延伸部,其与上述连接部相比设在上侧,且在上述保险杠横梁之上向车身前方延伸。

    保险杠梁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905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67829.0

    申请日:2016-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B60R19/023 B60R19/12 B60R1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险杠梁(B),其包括长形主横向构件(1),该主横向构件布置成在靠近主横向构件(1)的相应端部的附接部分(4)处水平地附接到两个碰撞盒(3),保险杠梁(B)具有布置成附接到碰撞盒(3)的外端的内侧和相对的外侧,其中主横向构件(1)还包括位于所述附接部分(4)之间的中间部分(5),并且其中在每个附接部分(4)处布置有偏移构件(2)。偏移构件(2)包括从所述主横向构件(1)向内延伸的近侧腹板(6)、向外延伸到端部边缘(10)的远侧腹板(7)和将所述近侧腹板(6)连接至所述远侧腹板(7)的内部部分(8)。所述远侧腹板(7)与所述近侧腹板(6)间隔开一定距离延伸以在所述远侧腹板(6)和所述近侧腹板(7)之间形成开口,其中沿着所述近侧腹板(6)布置有支撑部分(12),所述支撑部分(12)布置成面向所述碰撞盒(3)的纵向侧面。

    车辆前部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69000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310316223.4

    申请日:2013-07-25

    Inventor: 太田一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4 B60R19/12 B60R2019/18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在与行人腿部碰撞时可在比未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托架的前端部位置低的位置承受负荷。该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辆前端部下部的外装部件(120);以及其前端部对向配置于外装部件的后面部且后端部安装于车身结构部件(10)的冲击吸收托架(200),冲击吸收托架具备:上面部(221),其以车辆前方侧降低的方式倾斜配置,且从车辆后方侧直到车辆前方侧使倾斜连续性或阶段性地增加;下侧车宽方向肋(222、223),其从上面部向下方突出形成,且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下侧前后方向肋(224),其从上面部向下方突出形成,且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宽方向排列有多个。

    机动车辆结构的前部部分

    公开(公告)号:CN10657365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1280.3

    申请日:2015-06-04

    Inventor: L·贝佐 X·迪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结构的前部部分(1),该前部部分包括一个结构组件(2)和至少一个前部横构件(3),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组件(2)包括彼此接触的至少一个外壳(5,6)和至少一个内壳(7,8),这些壳(5‑8)被成形为在该车辆的任一侧限定至少一个增强件(9‑10),该至少一个增强件具有基本上在该车辆的纵向方向(X)上延伸的套管的总体形状,每个增强件(9‑10)在搁靠在该前部横构件(3)上的末端处都是由第一延伸部(18)闭合的,该第一延伸部从限定该增强件的两个壳中的一者延伸,从限定该增强件的两个壳中的另一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0)至少部分地堆叠在该第一延伸部(18)上,所述延伸部(18)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前部横构件的装置。

    车身前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92988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436907.8

    申请日:2013-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12 B60R19/48 B60R2019/4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不会降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且能够以较大的面负荷承受吸收来自行人腿部的冲击负荷。在保险杠面板(11)的上部和散热器上框板(13a)之间,沿着车宽方向设置有侧面视呈大致Σ形状的上部EA部件(21),在该上部EA部件(2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上突出部(22f)和下突出部(22g)。当行人的上腿部B与车身前部(1)碰撞时,该碰撞负荷施加于各突出部(22f、22g),该突出部(22f、22g)间的凹形弯曲部(22c)向上下方向扩展变形,因此,冲击负荷作为面负荷由凹形弯曲部(22c)承受。

    用于车辆的加强杆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79286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010552312.5

    申请日:2010-11-17

    Inventor: 李正浩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可以包括:加强杆接合部分;加强杆上部分,所述加强杆上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向前的方向;以及加强杆下部分,所述加强杆下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下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的向前方向;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被固定到保险杠后梁;并且其中,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述加强杆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绕着起支撑轴作用的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操作以吸收冲击。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92780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584996.6

    申请日:2012-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B60R19/12 B60R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提高了在与行人碰撞时承受负荷的高度的设定自由度。该车辆用保险杠构造(1)具备:保险杠正面部(100),其在车身前端部暴露于车辆外部而配置;负荷传递部件(200),其前端部与保险杠正面部的车辆后方侧的面部对向配置,并且其后端部固定于车身构造部件(300),其中,在负荷传递部件的上部或下部,形成有成为响应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负荷而使负荷传递部件弯曲的起点的槽部G1。

    车身前部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59028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095055.0

    申请日:2013-03-22

    Inventor: 北泉俊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12 B60R2019/1806 B60R2019/186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0)包括:一对侧梁(110a,11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间隔开,布置在前保险杠(102)的后方,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保险杠梁(116),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两端部(116a,116b)连接至一对侧梁的前端部;间隙(122),位于保险杠梁的后方;吸收体(118),布置在保险杠梁前方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吸收体(118)构造成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冲击;和上梁(106),布置在保险杠梁上方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梁的前端部(106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保险杠梁的后方,其中保险杠梁由一块整板形成并且形成有朝向车辆的前方突出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突出部(132),突出部的形状为,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