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883888U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21426015.1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在电动车辆中,将电动车辆小型化,高效地更换电池,对电池高效地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有能够通过电动驱动行驶的移动基体和能够提供电力用于电动驱动的电池。移动基体包含具有前轮的前侧基体和具有后轮的后侧基体,前侧基体和后侧基体构成为能够彼此相对移动,以能够在将轴距扩大的扩大状态与使轴距比扩大状态缩小的缩小状态之间变化,前侧基体包含能够收纳电池的收纳部,收纳部具有形成于前侧基体的前端部的前方开口或者形成于前侧基体的后端部的后方开口。

    电动车辆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311004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759897.3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能切换小型电动车模式与电动步行辅助车模式,并获得稳定的支撑结构。其具备:移动基体,其前侧基体与后侧基体连结成能在车辆前后方向伸缩;上部框架,其形成为从后侧基体的左右两侧部向上方立起,且该上部框架的上端分别与在车宽方向延伸的上端框架连结;座椅,其能在就坐位置与折叠位置间移动;就坐操作部,其用于就坐于座椅的使用者操作;后方操作部,其用于站立于座椅的后方步行的使用者操作;后部盖框架,其与上端框架的下侧隔有间隔且在车宽方向延伸;以及杆支撑部,其上下延伸且贯通上端框架,下端延伸至后部盖框架的底面,在上端框架与后部盖框架之间形成有物品收纳部,后方操作部设置有支撑于杆支撑部且高度可调的后手柄。

    发动机辅机的安装构造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235224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0733678.1

    申请日:2020-05-07

    Inventor: 神崎真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辅机的安装构造,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紧固用的螺栓的耐久性优异。该发动机辅机的安装构造具有:发动机辅机(16),其具有一对腿部(31、32),在一个腿部设置的通孔(33)和在另一个腿部设置的螺纹孔(34)配置在同轴上;安装部(TA),其自发动机主体(11、12、13、14、15)的侧壁突出且位于一对腿部之间;安装孔(TB),其设于安装部,将通孔和螺纹孔连络起来;缺口部(43、53),其构成安装孔的局部,该缺口部(43、53)是自通孔侧的端部起在轴线方向的预定范围内将周面的局部去掉而成的;以及螺栓(60),其贯穿通孔和安装孔,且紧固于螺纹孔,该发动机辅机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使缺口部为朝向斜下方开口的形状。

    车辆用驱动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13124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576095.2

    申请日:2020-04-17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提高保持差动壳体的轴承保持部的周边的驱动壳体的刚性,能够抑制驱动壳体发生振动或变形。驱动装置(8)具备:轴承保持部(11A),其设置在右壳体(11)的侧壁部(11a),通过轴承(28A)支撑差速器壳体(20)且使差速器壳体(20)旋转自如;以及油注入用凸台部(30),其设置于右壳体(11),形成有用于将油注入到右壳体(11)的内部的油注入孔(30a)。右壳体(11)具有与轴承保持部(11A)相邻且从侧壁部(11a)向外侧突出的纵肋(31),油注入用凸台部(30)连结到纵肋(31)。

    车辆用发动机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003373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444075.X

    申请日:2020-03-31

    Inventor: 金井拓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其能够降低进气歧管及EGR冷却器的振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进气歧管(40)的情况下,进气歧管(40)的上表面形成为弯曲成其最上部(40X)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缸盖(12)的上端附近的朝上的凸形状,进气歧管(40)的上表面的比最上部(40X)靠稳压箱(45)侧的部分形成为从最上部(40X)向斜下侧延伸的倾斜面(40Y)。而且,缸盖(12)的上端和倾斜面(40Y)由支架(35)连结起来,在支架(35)的上侧固定有EGR冷却器(24)。

    车辆用内燃机的辅助设备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692599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130492.7

    申请日:2020-01-20

    Inventor: 神崎真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辅助设备支撑结构,能够优化气缸体的第1侧面的结构而提高辅助设备支撑部、辅助设备支撑部的周边的刚性,能够抑制辅助设备振动。在发动机(4)的气缸体(11)的前侧面(11a)具有从前侧面向外侧鼓出并安装有对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主体(32)的油冷却器主体装配用鼓出部(31),油冷却器主体装配用鼓出部相对于前侧面的气缸列方向(L1)的中央部(Lo)设置在支撑部(26)侧,并且与支撑部在气缸列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气缸体的前侧面设置有沿着气缸列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肋(36),通过第1加强肋连结油冷却器主体装配用鼓出部与支撑部。

    膝部气囊安装构造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793086U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21400911.8

    申请日:2019-08-27

    Inventor: 脇坂勇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谋求在膝部气囊展开时抑制罩部的周缘部向车辆前方位移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在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中,膝部气囊体具有膝部气囊主体(20)和罩部(21),该罩部用于覆盖该膝部气囊主体的车辆后方侧的面,罩部具有罩主体(22)和将该罩主体安装于所述仪表板开口的囊侧卡合片(24),囊侧卡合片设于膝部气囊体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并且具有伸出板部(25),该伸出板部朝向仪表板开口的车宽方向的端缘并沿着仪表板开口的面方向延伸,在仪表板开口的端缘设有能卡合于囊侧卡合片的仪表板侧卡合片(31),在仪表板侧卡合片设有相对部(32),该相对部在膝部气囊体安装于仪表板开口的状态下,在伸出板部的车辆前方侧与该伸出板部相对。

    车辆下部构造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734287U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21614672.6

    申请日:2019-09-26

    Inventor: 河合桂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通过设置与横梁组合且在特定位置形成闭合截面部的托架构件,能抑制横梁的屈曲变形。车辆下部构造包括:纵梁,该纵梁具有左右一对,设于地板的下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部,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电源构件,其设于左右一对纵梁之间;及横梁,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连结左右一对纵梁,横梁具有:主体部,其为闭合截面构造,电源构件固定于主体部;及凸缘部,其固定于纵梁,其中,纵梁和凸缘部通过托架构件固定在一起,通过组合托架构件和横梁而形成闭合截面部,闭合截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于跨过主体部与凸缘部之间的分界区域的位置,托架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具有固定于横梁的横梁侧固定部。

    车身的后部构造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02882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1454022.X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利用连结构件来抑制车辆后方的后支撑塔与后车门开口部面板之间的变形并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性能的车身的后部构造。其具有:后支撑塔,其对后悬架的撑杆上部进行支承;后车门开口部面板,其是车身面板的一部分且形成后车门的开口部的纵向线,该车身面板在侧视车辆时与呈日文へ字状弯折的后车门相邻、且形成开口部,后支撑塔与后车门开口部面板之间配置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构件,连结构件的一端安装于后支撑塔的与侧面方向平行的面,连结构件的另一端在后车门开口部面板的与呈日文へ字状弯折的弯折部相连续的部分处安装于面向车辆前方侧的面,配置为连结构件的一端的安装高度和连结构件的另一端的安装高度不同。

    车辆用变速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423681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1043891.3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变速器,能够简化由换挡选择轴操作的换挡拨叉构件的结构,并且提高变速操作性。根据自动变速器(1),低速挡用换挡拨叉构件(101)、中速挡用换挡拨叉构件(102)以及高速挡用换挡拨叉构件(103)交替地设置于第1换挡拨叉构件组(105)和第2换挡拨叉构件组(106),以使变速挡是连续的。当换挡选择轴(90)向轴方向的一侧移动时,通过第1换挡指(90a)和第2换挡指(90b)交替操作低速挡用换挡拨叉构件(101)、中速挡用换挡拨叉构件(102)以及高速挡用换挡拨叉构件(103),从而使连续的变速挡成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