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调节装置的安装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370776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459675.8

    申请日:2013-09-27

    Inventor: 太田一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85 B60Y2306/01 Y02T10/88

    Abstract: 提供了开口调节装置的安装构造,防止碰撞时开口调节装置对车辆其它部位造成损伤。开口调节装置(100)的安装构造设置在从形成于保险杠面部(40)开口部O导入行驶风的行驶风导入管路上,由促动器(130)驱动的可动通气窗(120)实质地开闭行驶风导入管路,构成为开口调节装置的上部安装于保险杠横梁(50),保险杠横梁(50)与保险杠面部后表面对向配置且形成为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状,开口调节装置下部安装于车身构造部件(20)或从其向前方突出的负荷传递部件(60),开口调节装置上部和保险杠横梁由上部托架(140)连接,上部托架(140)具有随着开口调节装置相对于保险杠横梁的相对转动而断裂的薄弱部(144)。

    开口调节装置的安装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3707760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459675.8

    申请日:2013-09-27

    Inventor: 太田一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85 B60Y2306/01 Y02T10/88

    Abstract: 提供了开口调节装置的安装构造,防止碰撞时开口调节装置对车辆其它部位造成损伤。开口调节装置(100)的安装构造设置在从形成于保险杠面部(40)开口部O导入行驶风的行驶风导入管路上,由促动器(130)驱动的可动通气窗(120)实质地开闭行驶风导入管路,构成为开口调节装置的上部安装于保险杠横梁(50),保险杠横梁(50)与保险杠面部后面部对向配置且形成为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状,开口调节装置下部安装于车身构造部件(20)或从其向前方突出的负荷传递部件(60),开口调节装置上部和保险杠横梁由上部托架(140)连接,上部托架(140)具有随着开口调节装置相对于保险杠横梁的相对转动而断裂的薄弱部(144)。

    车身前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9298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436907.8

    申请日:2013-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12 B60R19/48 B60R2019/4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不会降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且能够以较大的面负荷承受吸收来自行人腿部的冲击负荷。在保险杠面板(11)的上部和散热器上框板(13a)之间,沿着车宽方向设置有侧面视呈大致Σ形状的上部EA部件(21),在该上部EA部件(2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上突出部(22f)和下突出部(22g)。当行人的上腿部B与车身前部(1)碰撞时,该碰撞负荷施加于各突出部(22f、22g),该突出部(22f、22g)间的凹形弯曲部(22c)向上下方向扩展变形,因此,冲击负荷作为面负荷由凹形弯曲部(22c)承受。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92780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210584996.6

    申请日:2012-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B60R19/12 B60R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提高了在与行人碰撞时承受负荷的高度的设定自由度。该车辆用保险杠构造(1)具备:保险杠正面部(100),其在车身前端部暴露于车辆外部而配置;负荷传递部件(200),其前端部与保险杠正面部的车辆后方侧的面部对向配置,并且其后端部固定于车身构造部件(300),其中,在负荷传递部件的上部或下部,形成有成为响应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负荷而使负荷传递部件弯曲的起点的槽部G1。

    车身前部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92988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436907.8

    申请日:2013-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12 B60R19/48 B60R2019/4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不会降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且能够以较大的面负荷承受吸收来自行人腿部的冲击负荷。在保险杠面板(11)的上部和散热器上框板(13a)之间,沿着车宽方向设置有侧面视呈大致Σ形状的上部EA部件(21),在该上部EA部件(2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上突出部(22f)和下突出部(22g)。当行人的上腿部B与车身前部(1)碰撞时,该碰撞负荷施加于各突出部(22f、22g),该突出部(22f、22g)间的凹形弯曲部(22c)向上下方向扩展变形,因此,冲击负荷作为面负荷由凹形弯曲部(22c)承受。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92780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584996.6

    申请日:2012-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B60R19/12 B60R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提高了在与行人碰撞时承受负荷的高度的设定自由度。该车辆用保险杠构造(1)具备:保险杠正面部(100),其在车身前端部暴露于车辆外部而配置;负荷传递部件(200),其前端部与保险杠正面部的车辆后方侧的面部对向配置,并且其后端部固定于车身构造部件(300),其中,在负荷传递部件的上部或下部,形成有成为响应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负荷而使负荷传递部件弯曲的起点的槽部G1。

    车辆前部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69000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316223.4

    申请日:2013-07-25

    Inventor: 太田一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4 B60R19/12 B60R2019/18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在与行人腿部碰撞时可在比未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托架的前端部位置低的位置承受负荷。该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辆前端部下部的外装部件(120);以及其前端部对向配置于外装部件的后面部且后端部安装于车身结构部件(10)的冲击吸收托架(200),冲击吸收托架具备:上面部(221),其以车辆前方侧降低的方式倾斜配置,且从车辆后方侧直到车辆前方侧使倾斜连续性或阶段性地增加;下侧车宽方向肋(222、223),其从上面部向下方突出形成,且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下侧前后方向肋(224),其从上面部向下方突出形成,且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宽方向排列有多个。

    车辆的前格栅构造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53984U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20089924.5

    申请日:2011-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格栅构造,其不会损失前格栅的耐用性及外部空气导入性,提高车辆设计性。车辆(1)的前格栅构造具有:一对特征线(10L、10R),其在车体(2)的发动机罩(3)上表面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设置;以及前格栅(4),其配置在车体前部,且位于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侧,具有沿车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百叶板(6)、和固定这多个百叶板的框架部件(7),其构成为,使前格栅的多个百叶板及框架部件的车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6b、7b)的壁厚,比配置于两侧部分之间的中央部分(6a、7a)的壁厚更厚,并且将两侧部分和中央部分的边界(6x、7x)分别配置在特征线(10L、10R)的延长线(10x)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