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612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71390.8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纳米TiB2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纳米TiB2/Al复合粒子的预制铸锭;S2、将铝锂基复合材料原材料放置于低真空搅拌熔化炉内进行熔炼;S3、向熔化的铝锂基复合材料原材料中先加入纯Li粒和铝锂合金专用商用覆盖剂;S4、然后向熔化的铝锂基复合材料原材料中加入纳米TiB2/Al复合粒子的预制铸锭,搅拌熔化的铝锂基复合材料原材料;S5、将含纳米颗粒的铝锂合金熔体浇入模具后进行超声振动,并对模具型腔进行抽真空,获得纳米颗粒增强铸造铝锂合金。该方法可操作性更高,能有效抑制铝锂合金因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导致吸氢、氧化严重问题,纳米颗粒在合金中均匀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15869.5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高质提升热熔自攻丝连接件疲劳强度的设备及方法,包括有FDS连接件组件,FDS连接件组件包括有相接触的上板与下板,上板与下板的接触面上均对应开设有螺纹孔,两组螺纹孔内穿设有同一组流钻螺钉,流钻螺钉的一端设置有转孔头,下板底部设置有原位加热线圈,原位加热线圈位于流钻螺钉周侧,FDS连接件组件上设置有冷却组件;通过原位加热线圈与冷却组件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的应力区域进行加热处理,达到去应力集中的目的,并对非加热区域进行冷却,防止板材的强韧性下降;提高了自攻丝连接部位的疲劳强度,满足了动态载荷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弥补了现有技术仅关注静态强度测试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8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24247.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部件力学性能可视化分析方法与系统,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体化铝合金压铸件进行扫描并逆向建模;(2)对一体化铝合金压铸件进行拉伸件的切割制作拉伸试样;(3)将每一个拉伸试样的代号与其在一体化铝合金压铸件中的具体位置一一对应并记录;(4)将拉伸试样进行力学拉伸试验;(5)向每一个拉伸试样的几何位置赋值;(6)相近的两个参考点之间的无数据的空白点采用反权重插值方法进行数值插值;(7)形成拉伸试样不同位置点的力学性能云图。该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部件力学性能可视化分析方法与系统用于对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部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实现实际铝合金压铸部件产品的性能与设计仿真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8212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19261.8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管与门槛梁集成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车辆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排气管的温度过高会导致电池组受热,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门槛梁本体与排气管本体,门槛梁本体一侧开设有贯穿的安装腔,排气管本体一端与汽车发动机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腔连接有三元催化器,门槛梁本体上设置有冷却组件,门槛梁本体一侧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冷却组件电性连接;通过冷却组件的设置,使得冷却液在安装腔内循环流动,实现了对门槛梁本体与排气管本体进行冷却得功能,解决了排气管温度升高导致电池组受热的问题,使电池能够更稳定地为汽车提供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77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56423.7
申请日:2023-11-21
IPC: G16C60/00 ,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的一体化压铸结构力学性能预测方法,对于新的压铸件,通过CT扫描仪获得的铸件各处缺陷的平均孔洞大小和孔洞体积分数占比;建立参数对标数据库映射模型,获取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中所需的关键参数剪切应变率、应变率敏感指数、饱和流动应力、初始临界分剪切应力;使用Abaqus软件计算压铸件各区域的力学性能,实现其力学性能预测。本发明利用CT扫描仪获取铸件内部缺陷分布情况,获取平均孔洞大小、孔洞体积分数占比,根据参数对标数据库,修改剪切应变率、应变率敏感指数、饱和流动应力、初始临界分剪切应力大小,再输入至理想化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以实现一体化压铸结构的力学性能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69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41043.6
申请日:2024-09-25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自学习的SPR2失效卡片拓展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方法:试制FDS或SPR接头;建立数据库,根据后续机器学习的输入与输出设置,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库建立;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通路;改善后的机器学习架构搭建,先判断待预测数据集的失效形式,并输出,随后采用相对应的失效数据子集进行后续的预测与运算;读取数据并输出SPR2参数通过针对拉剪工况,调整参数值;自动调节个别参数;整体模式使用方法,直接输入待测的FDS的材料新组合,最后可以直接输出失效形式、预测的力位移曲线,以及新的材料卡片参数值,该发明涉及热熔自攻丝连接技术仿真领域,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自学习的高效高质适用于热熔自攻丝与自冲铆的SPR2失效卡片拓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249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93247.3
申请日:2024-12-09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18/2113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N3/0464 , G06N5/01 , G06N20/20 , G06N3/084 , G06N3/098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机械多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方法,包括:进行SPR、FDS、焊点的多个接头的精细模型仿真,创建若干机械连接接头精细模型,实现数据构建;采集CAE精细模型或者实验料片的布局特征信息;对接头数据库基于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强度特征模型,通过随机森林方法选择的特征信息数据作为训练集,对应的接头强度特征信息作为标签,对多接头的强度特征模型进行训练;集成多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获取预测的多接头强度特征信息,模型的评估与模型应用,该发明通过将历史数据和仿真结果作为训练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高效地预测接头数量与位置变化时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32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57718.9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压铸件结构精准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其包括(1)压铸件结构设计模块进行整体的结构设计;(2)建立一体力学性能影响因子数据库模块,获取影响压铸件力学性能分布的最大影响因子T或者P或者V;(3)通过耦合决策模块获取不同#imgabs0#下的最大影响因子下的衰减因子#imgabs1#或者#imgabs2#或者#imgabs3#;(4)通过结构精准设计模块优化设计步骤(1)中的一体式压铸件结构。该一体式压铸件结构精准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用于对一体式压铸件部件进行精准优化设计,在保证压铸件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压铸件产品的轻量化、集成化,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合理性,降低压铸件产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180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2160.8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青海盐湖特立镁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温度补偿装置的镁合金超薄板材生产方法,设有两个温度补偿装置,包括第一温度补偿装置和第二温度补偿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铸锭;S2、一道次轧制;S3、二道次轧制;S4、一次升温补偿;S5、三道次轧制;S6、二次升温补偿;S7、四道次轧制。通过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温度补偿装置的镁合金超薄板材生产方法,能够在生产线上对正在生产的镁合金板材进行加热和温度补偿,从而实现高效短时间内生产超薄板材,还可在生产线上对挤压后的板材进行在线加热,无需回炉处理,能够显著节省成本和时间,实现高效短流程的镁合金薄板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25903.8
申请日:2024-04-10
IPC: H01M50/249 , H01M50/244 , H01M50/24 , H01M50/20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承载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底托盘、过滤板、垫板和定位座,所述底托盘的下表面开设有方形缺口,方形缺口的内壁顶端等距设有各个所述散热片,所述底托盘的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定位座,所述过滤板滑动插接在所述定位座上。本发明通过结构之间的配合底托盘增设散热结构,大幅提高底托盘的表面散热面积,降低承载底托盘的热量堆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