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541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12408.3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 , H01M10/63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液冷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解析方法,主要构思在于,将外部温控装置连入整车电池冷却回路;在连接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枪且处于非充电状态下,激活电池管理系统;按照既定的温度试验区间设定外部温控装置的温度控制参数并启动温度控制;当电池包的进出水口的实测温度与充电桩输出的电池温度符合既定标准时,根据预设梯度改变温度控制参数并再次执行温度控制及达标判定;执行温度试验区间内的所有温度控制参数的温度控制,并记录在各温度控制参数下的控制时长及进出水口的温差;启动热管理策略解析,通过解析分析电池液冷系统的热管理系统控制的优劣,从而改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舒适性及热管理能耗,进而提升整车的续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62840.0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限工况下的汽车空调舒适性整车测试系统,包括假人本体、传感模组单元、记录仪组件、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上位机;传感模组单元设置于假人本体及测试车辆的相应部位,并且传感模组单元通过记录仪组件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电信号连接;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及上位机电信号连接。本发明明确了从极限工况到热舒适性这一过程人体周围热舒适性变化曲线,结合人体生理特征,是汽车乘员舱更好更快的到达驾驶环境,一方面有利于人体健康,另一方面确保了驾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1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83196.3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E04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台架性能试验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的底盘测功机防护栏,包括用于支撑防护栏的两个立柱,在每个立柱上设置有一个换向滑轮,立柱的下端安装于基座上,在防护栏上设置有脱扣电机,脱扣绳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基座连接,脱扣绳索通过换向滑轮后与脱扣电机连接,复位电机设置于地面,复位绳索的一端与防护栏的上端连接,复位绳索的下端与复位电机连接,控制器分别与脱扣电机及复位电机电信号连接。本技术方案的底盘测功机防护栏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车辆,并为试验人员提供足够的距离,确保人员方便进出车辆,在紧急情况时能自动打开防护栏,为试验人员应急和逃生提供足够的空间,提高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979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79497.6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辆动力系统工作状态的路况判定方法,包括:根据国标工况设定构建典型路况,所述典型路况包括:城市拥堵路况、城市快速路况、山路路况和高速路况;通过转鼓测试构建所述典型路况与驱动电机工况的映射关系,并获取与所述典型路况对应的车辆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数据;获取车辆行驶时驱动电机的工况数据,并对所述工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得到的样本点合集形成样本簇;所述样本簇中的所述样本点累计到达设定个数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数据对各个样本点进行路况符合性判断,判断完成后,将所述样本簇清空,进入下一个判断周期。本发明能提高路况预测的准确性,增加汽车控制效率,降低车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824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15562.8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驾乘人员风速场感知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根据汽车销售地区人群定制相应尺寸假人,在假人身体各个区域安装风速传感器,启动车辆后根据测试要求开启空调,并在各风口安装风速传感器,假人按照标准放置在车辆需要测量的座位,软件通过车辆数模、假人各区域的风速传感器测量结果和风口风速传感器结果,计算绘制人体周围风速场。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细化测量区域能够带来更准确的结果,对空调的设计优化和性能验证提供数据支撑;对空调设计优化反馈有效数据,提高空调性能;同时对标车型的空调性能,为在研车型空调开发提供指导建议;提高车辆空调性能验证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