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50480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810010897.0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解决断带问题的用酸洗连轧机组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酸洗和连轧,其特点是在酸洗段将热轧卷的开卷温度控制在50~80℃,活套内部温度控制在40~60℃;切边前对钢带进行整体加热,使钢带温度>60℃;在进入连轧机前再次对钢带进行整体加热,使连轧机入口的钢带温度>80℃。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避免钢带在冷连轧过程发生断带,从而实现用连轧机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应用于大批量工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取向硅钢冷轧生产率和成材率,提高产能,并减少设备投资和人员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47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083172.6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低温Hi‑B钢及能够增强先天AlN抑制能力的生产方法,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20%~0.085%、Si2.620%~3.700%、Mn0.0010%~0.080%、S0.001%~0.010%、P0.001%~0.020%、Als0.008%~0.020%、N0.001%~0.007%、Cu0.005%~0.200%,其余为Fe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抑制剂形成元素的含量来保证铸坯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依据奥氏体相含量随温度的转变规律和AlN固溶析出转变速度,调整常化加热温度和常化空冷后开始快冷温度,使AlN在常化板中大量弥散析出,增强钢中先天AlN的抑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02028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288598.9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向硅钢热轧钢带的板形控制方法,所述取向硅钢热轧钢带的工艺流程包括铸坯加热过程、轧制过程及层流冷却过程;其中轧制过程中采取取向硅钢与普钢交叉轧制的方式;粗轧过程采取R1轧制1道次、R2轧制5道次的1+5轧制工艺,并控制轧制工艺参数;精轧过程中控制F1~F7轧制工艺参数。本发明通过设定合理的交叉轧制工艺及取向硅钢热轧工艺,使取向硅钢的轧制稳定性大幅提高,取向硅钢带形控制良好,凸度控制在30~50μm之内,楔形控制在30μm之内,板形平坦度控制在25iu之内;从而为冷轧工序提供了优质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0202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88598.9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向硅钢热轧钢带的板形控制方法,所述取向硅钢热轧钢带的工艺流程包括铸坯加热过程、轧制过程及层流冷却过程;其中轧制过程中采取取向硅钢与普钢交叉轧制的方式;粗轧过程采取R1轧制1道次、R2轧制5道次的1+5轧制工艺,并控制轧制工艺参数;精轧过程中控制F1~F7轧制工艺参数。本发明通过设定合理的交叉轧制工艺及取向硅钢热轧工艺,使取向硅钢的轧制稳定性大幅提高,取向硅钢带形控制良好,凸度控制在30~50μm之内,楔形控制在30μm之内,板形平坦度控制在25iu之内;从而为冷轧工序提供了优质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9963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61229.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性能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0.15~0.35mm厚成品取向硅钢为原料,制备工艺路线为:第一次冷轧→再结晶退火→第二次冷轧→高温退火→细化磁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但可解决取向硅钢极薄带加工困难的问题,更可通过合适的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的匹配来保证高斯织构遗传,通过大幅提高取向硅钢极薄带的磁感B8至1.85-1.91T,实现铁损的的降低,制备出性能卓越的取向硅钢极薄带。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669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310724653.X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铁损中频用取向硅钢超薄带的制备方法,以0.15~0.35mm厚成品取向硅钢为原料,冷轧为将酸洗后的原料冷轧至0.03~0.10mm,总压下率应不小60%;所述的罩式退火为纯N2气氛中用1~3小时升温至600‑700℃;在H2体积百分比为50%以上的氮氢混合气的保护气氛中保温排出隔离涂层中的水分,保温直至露点降至0℃以下后,继续升温;后续升温阶段,采用纯氢气氛,升温速率为10~200℃/h;升温至850~1120℃后,在纯H2气氛中保温2~30h,保温结束后,以不超过‑20℃/h的降温速率将钢卷温度降至300℃以下出炉;最终成品厚度0.1mm及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480365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24687.3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硅高铝无方向性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基板中硅铝含量控制在2.0~4.5%,渗剂采用硅铁与铝铁两种粉末占比为80~94wt%,硅铁粉末硅含量≥15%,铝铁粉末铝含量≥5%,渗剂粒度>60目;导电极板为铜板,喷涂厚度在2N/mm2压力下为3mm;热处理入炉温度100~250℃,升温速度50~150℃/h,保温温度650~750℃,电压40~60V,电流2~4A,保温时间1.5~3h。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工艺易于控制,作业效率高,其生产的高硅高铝无方向性电工钢带饱和磁极化强度达1.86T,P10/50为0.75W/kg,P0.5/1K为18.96W/kg,可实现工业化生产,适用于各种高效精密电机及电器、仪表等的电磁铁芯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480281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19714.8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品规格,在冷轧成品道次控制表面光整度,板面光整度指标控制在0.25~1.0μm之间,连续退火炉热处理采用氢氮混合气体保护气氛,氢含量15~80%;渗氮前完成产品脱碳,碳含量控制在30ppm以下;渗氮温度控制在830~980℃,通入10~50%纯净氨气,渗氮时间控制在20~150S;炉尾炉头之间的压差控制在10~50Pa。钢带张力控制在2~15N/mm2;最终渗氮量控制在50~400ppm。本发明可提高高级别有方向性电工钢后工序渗氮效率,轧后板形大幅改善,表面氧化减少,为后续快速渗氮奠定了表面基础;同时,氧化镁涂层涂敷均匀性及附着性大幅提升,减少了各类板面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66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23290.8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常化→酸洗→冷轧→脱碳退火及涂MgO→高温退火→绝缘涂层及热拉伸平整退火工艺,钢水过热度小于30℃时浇注,板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100~1150℃,粗轧模式为“3+1”,精轧初轧温度为1000~1050℃,终轧温度为850~900℃,常化工艺冷却采用分段控制;冷轧工艺道次压下率控制在30%~40%,脱碳退火采用二段式脱碳退火工艺,高温退火采用N2与H2分段保护气氛;本发明优点及效果在于:不添加任何微量元素,降低成本;低温加热铸坯,节能降耗,降低表面缺陷;铸坯氧化减少,提高成材率;减少热轧粗轧道次,防止热轧温度过快降低;采用本发明的硅钢产品磁性能稳定且磁感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66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8169.6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冶炼→中薄板连铸连轧→常化→酸洗→一次冷轧→脱碳退火→二次冷轧→涂MgO→高温退火→涂绝缘层及热拉伸平整;冶炼:冶炼后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5%-0.10%、Si2.5%~3.4%、Mn0.03%-0.10%、P≤0.030%、S0.01%~0.05%、Als0.01%~0.03%、N0.006%~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在上述成分条件下低温轧制;脱碳退火:以800~1000℃/min速度升温,830~850℃保温5~10min,退火气氛PH2O/PH2=0.6~0.8的15%~20%H2+85%~80%N2混合气;二次冷轧:压下率为4%~6%单道次临界轧制。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的情况下采用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实现低温轧制;两次冷轧间的退火实现中间退火功能的同时,完成了脱碳退火功能,节约能耗同时提高产品磁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