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99467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08233.6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所述薄带产品的厚度规格≤0.35mm,其退火温度≥850℃,其特征在于成品退火保护气氛是由体积百分比70%~99%的氢和/或氮,以及1%~30%的硫化氢组成。采用本发明可使电工钢薄带产品消除表层相对的“细晶”组织,产品有利织构组分得到提升,产品电磁性能得以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01660035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10012976.5
申请日:2008-08-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向磁性能优异的电工钢制造方法,采取的工艺路线为:冶炼、连铸、热轧、热轧板常化、冷轧和退火,其特征在于热轧板常化处理采用温度低于钢的居里温度,加热温度为700~760℃,并且常化处理是在外加场强为3000~9000Oe与轧向方向的磁场中进行。在磁场作用下,使材料内部由于晶格畸变、析出物、微区缺陷影响所产生的复杂磁畴在微小磁区按照外磁场方向取向,并由于热动力学作用部分微区结构得以修复及改变,同时减少与外磁场方向垂直的磁畴,增加平行于外磁场方向的磁畴,从而感生沿外磁场方向的单轴各向异性,提高了产品纵向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618501A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810012144.3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改善头尾部性能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冷轧和退火,其特点是在热轧坯装炉加热前在钢坯的头尾两个端面上分别加装一块遮热板,钢坯出炉后轧制前再去除遮热板。本发明所述热轧坯的加热温度为1250~1400℃,加热时间为2~4小时。本发明生产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解决无取向硅钢与其它不同加热要求的产品同炉加热而导致钢坯头尾部分温度偏高的问题,在不改变现有设备且不影响热轧带钢厂产量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头尾部分的电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586180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011560.1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性能的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冶炼;(2)连铸;(3)热轧:(4)冷轧;(5)回复处理:冷轧后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退火4至10小时;(6)退火:采用连续式退火炉完成再结晶退火。本发明所述电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10%、Si:0.8%~2.5%、Mn:0.2%~1.2%、P≤0.03%、S≤0.01%、Als≤0.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利用现有设备生产无取向电工钢,能够在降低产品铁损的同时还能明显提高其磁感,解决了降低铁损与提高磁感工艺相互矛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产品的性能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210947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55841.5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BSD系统中测得样品每点取向的三个欧拉角,及每一相同或近似取向所占比例X,结合推测出的厚度系数fH、成分fc及取向差对性能影响系数e,利用这些系数在纯铁性能Bθ的基础上进行修正,适用于样品较少不能采用爱泼斯坦方圈磁性测量,可以直观反应试样每一微小区域性能,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的工艺改进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本发明在测量无取向硅钢时对每一取向的(100)晶向均进行了统计计算,所以更能全面反应钢板的总体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10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68304.9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60 , C21C5/28 , C21C7/10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的低成本生产方法,该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0.002%,Si:1.0%~1.7%,Mn:0.20%~0.80%,P:0.01%~0.10%,S≤0.001%,N≤0.002%,Ti≤0.001%,Nb≤0.002%,V≤0.002%,Als:0.20%~1.0%,Sb:0.10%~0.20%;通过成分调整提升电阻率,降低涡流损耗;加入偏聚元素,优化产品织构;控轧控冷实现无取向硅钢热轧板中完全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连退工艺使成品板再结晶组织和织构最优化,把磁性能提升到同类别常化材水平以上,最终实现去常化工序的高效材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11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24981.0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60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蚀高效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钢中化学成分为Si:0.5%~3.35%,Als:0.25%~1.5%,Mn:0.15%~1.0%,C≤0.0027%,S≤0.0015%,N≤0.0015%,Nb+V+Ti≤0.0035%,La:0.06%~0.15%,Cu:0.08%~0.50%,Sn和/或Sb:0.035%~0.15%,P:0.012%~0.15%,B:0.002%~0.010%;余量为Fe及杂质。钢坯经热轧、冷轧后进行连续退火。本发明在现代主流生产工艺条件下,基于提升钢质洁净度,同时添加多种有益元素,发挥各元素的复合及协同作用,生产出电磁性能优异、具备耐蚀特性的硅钢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8247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0782759.4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应变能评定取向硅钢加工性的方法,1)对检测样品进行拉伸试验,采集试样在测试过程中的应力σ和应变ε数据,并获得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2)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微分处理获得σ关于应变ε的微分曲线,3)εa为弹性变形结束时对应的应变;弹性变形阶段结束后,dσ=0时缩颈开始,εb为缩颈开始时对应的应变;当dσ<0时材料进入缩颈断裂阶段;4)选取应变量ε处于[εa,εb]范围内的测试样品拉伸曲线数据,多项式拟合曲线;5)对拉伸变形高于临界应变值段积分处理,计算真实塑性变形曲线的面积:S大小表征塑性变形到缩颈阶段材料所能承受裂纹的能力。本发明更准确地评价材料的冷轧加工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56278.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34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40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3/04 , B22D11/00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规格高强度低矫顽力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领域。钢质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05%,Si为1.8%~2.4%,Mn为0.18%~0.8%,Al为0.15%~0.8%,S≤0.01%,P≤0.03%,N≤0.005%,Nb≤0.005%,V≤0.01%,Ti≤0.01%,Ni≤0.1,Cr≤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所述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RH精炼→连铸→热轧→常化→酸洗→冷轧→连续退火→重卷。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磁极化强度性能、矫顽力性能、低铁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634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90204.2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1/26 , C21D1/74 , C21D3/04 , C21D6/00 , C21D8/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6 , C23C8/26 , C09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HiB钢点状露基板缺陷的方法,包括,冷轧板脱碳退火快升温阶段采用大于80℃/s的速度快速升温到700~800℃,控制水氢比PH20/PH2<0.20,脱碳退火保温阶段在75%H2+N2气氛中,控制水氢比PH20/PH2为0.30~0.50,保温时间为3~5min;涂覆MgO涂层液,选择堆积密度为0.18~0.30g/cm2,40%~70%的颗粒度在3μm以下,平均直径为1.0~1.5μm的MgO,配制MgO涂层液,配制好的MgO涂层液放置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本发明保证了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细小,又防止底层变坏,增加了脱碳退火板氧化层厚度,减少了高温退火炉中Mg(OH)2释放的结晶水,减轻了钢带过氧化改善取向硅钢成品板的点状露基板缺陷,提高了低温HiB钢的表面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