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94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610155841.5

    申请日:200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BSD系统中测得样品每点取向的三个欧拉角,及每一相同或近似取向所占比例X,结合推测出的厚度系数fH、成分fc及取向差对性能影响系数e,利用这些系数在纯铁性能Bθ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本发明适用于样品较少不能采用爱泼斯坦方圈磁性测量,可以直观反应试样每一微小区域性能,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的工艺改进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本发明在测量无取向硅钢时对每一取向的 晶向均进行了统计计算,所以更能全面反应钢板的总体磁性。

    一种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297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610155837.9

    申请日:200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采用冶炼-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常化-冷轧-热处理生产工艺,其特点是用连续弯曲连续矫直低头立弯型中薄板连铸机,中包过热度15~45℃、采用2~4m/min钟的拉速、铸坯的温度梯度80~200℃/mm,表面温度850~1150℃,板坯厚度为100~170mm断面铸坯、连铸坯入炉表面温度≥800℃,加热速度>5℃/min;粗轧后采用热卷箱,采用单机架轧制或多机架一次冷轧方式或二次冷轧方式冷轧,钢带进入精轧机温度为1100~1250℃,精轧出口温度>800℃,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终冷温度为400~800℃;本发明通过控制连铸时抑制剂状态,以及采用高温、短时、快速的热轧加热工艺等工艺,其产品性能均匀、质量高,并实现节能、高效的目的。

    一种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297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55837.9

    申请日:200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采用冶炼-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常化-冷轧-热处理生产工艺,其特点是用连续弯曲连续矫直低头立弯型中薄板连铸机,中包过热度15~45℃、采用2~4m/min钟的拉速、铸坯的温度梯度80~200℃/mm,表面温度850~1150℃,板坯厚度为100~170mm断面铸坯、连铸坯入炉表面温度≥800℃,加热速度>5℃/min;粗轧后采用热卷箱,采用单机架轧制或多机架一次冷轧方式或二次冷轧方式冷轧,钢带进入精轧机温度为1100~1250℃,精轧出口温度>800℃,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终冷温度为400~800℃;本发明通过控制连铸时抑制剂状态,以及采用高温、短时、快速的热轧加热工艺等工艺,其产品性能均匀、质量高,并实现节能、高效的目的。

    高效高强电机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2351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10012947.4

    申请日:2007-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高强电机钢,其化学成分为:C≤0.010%、Si:0.2%~3.0%、Mn≤1.5%、P:0.070%~0.250%、S≤0.03%、Als:0.02%~0.12%、B:0.0010%~0.0100%、Cu:0.010%~0.090%,其余为铁和少量夹杂物。该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RH精炼、板坯连铸和轧制等工序,其特点是转炉冶炼的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1710℃,在转炉或RH加入电解铜1~8公斤/吨钢;RH真空处理后充分脱氧,并进行其它合金化操作,最后加入硼铁0.1~1.5公斤/吨钢,合金化后,再静循环3~10分钟。本发明可降低炼钢成本,防止钢水中铝量高造成浇铸时结瘤,降低成品表面缺陷,改善织构,提高产品电磁性能,提高强度,满足高频高转速电机的设计要求。

    高效高强电机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2351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012947.4

    申请日:2007-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高强电机钢,其化学成分为:C≤0.010%、Si:0.2%~3.0%、Mn≤1.5%、P:0.070%~0.250%、S≤0.03%、Als:0.02%~0.12%、B:0.0010%~0.0100%、Cu:0.010%~0.090%,其余为铁和少量夹杂物。该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RH精炼、板坯连铸和轧制等工序,其特点是转炉冶炼的出钢温度控制在1650~1710℃,在转炉或RH加入电解铜1~8公斤/吨钢;RH真空处理后充分脱氧,并进行其它合金化操作,最后加入硼铁0.1~1.5公斤/吨钢,合金化后,再静循环3~10分钟。本发明可降低炼钢成本,防止钢水中铝量高造成浇铸时结瘤,降低成品表面缺陷,改善织构,提高产品电磁性能,提高强度,满足高频高转速电机的设计要求。

    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947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55841.5

    申请日:200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BSD系统中测得样品每点取向的三个欧拉角,及每一相同或近似取向所占比例X,结合推测出的厚度系数fH、成分fc及取向差对性能影响系数e,利用这些系数在纯铁性能Bθ的基础上进行修正,适用于样品较少不能采用爱泼斯坦方圈磁性测量,可以直观反应试样每一微小区域性能,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的工艺改进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本发明在测量无取向硅钢时对每一取向的(100)晶向均进行了统计计算,所以更能全面反应钢板的总体磁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