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22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96187.4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在轨建造空间机器人桁架移动用末端执行器及其移动方法,属于空间机器人技术领域。夹爪机构与机器人机械臂连接,下端与桁架配合并通过阻尼机构锁紧固定。蠕动前行方法如下:机器人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连接;两个末端执行器夹持桁架;后端末端执行器位置固定;前端末端执行器滑动至指定位置后固定;后端末端执行器释放并滑动至指定位置后固定。跨越障碍物方法如下:机器人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连接;后端末端执行器夹持桁架并位置固定;前端末端执行器跨越障碍物后夹持桁架并位置固定;后端末端执行器与桁架分离后跨越障碍物并再次夹持桁架并位置固定。本发明提高了机器人在轨移动速度、适应能力、作业能力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10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21854.2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人机械假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仿人机械假手包括五个手指结构与手掌结构,手掌结构内设有假手控制板,手指结构的指尖朝向掌心的一侧由透明材料制成,指尖内设有接近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采集指尖表面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信息,接近觉传感器与假手控制板电连接,假手控制板用于控制手指结构相对手掌结构转动,以使五个接近觉传感器采集的距离信息相等。本发明通过在手指结构的指尖内设置接近觉传感器,检测手指指尖距离目标物体指尖的距离,假手控制板可根据接近觉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信息,调节五根手指的位置,保证五根手指同时抓取到目标物体,抓取牢固,防止目标物体脱落,提高仿人机械手手指的同步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18259.6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nventor: 赵京东 , 陈冬旭 , 李云涛 , 赵亮亮 , 刘泽牧 , 徐梓淳 , 杨晓航 , 庄雷 , 田忠来 , 赵智远 , 赵军朋 , 王兆民 , 施纯源 , 王梓睿 , 张佳钰 , 顾轩 , 姜伟 , 李雪皑 , 柳强 , 刘宏
IPC: H01R13/629 , H01R13/502 , H01R13/639
Abstract: 一种在轨装配任务用模块化大容差无性别机电接口,涉及一种机电快换接口。对接基体对接端边缘设置三个锥形插头和三个锥形插槽,对接基体对接端面中间设置三个安装孔和三根锁紧销,安装孔内固定帽杯,帽杯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支撑球笼,球笼顶部为中空的锥段并安装三个锁定钢球,球帽固定在帽杯内顶部,设置有与球笼顶部锥度相同的内锥面并罩设支撑在三个锁定钢球外侧,球帽与球笼均设置供锁紧销插装的中心孔,安装孔内侧壁固定线圈,动力接口柱销阵列和信号接口触点阵列分别集成在对接基体对接端面中心和边缘。结构简单无需配置锁紧电机及相应传动系统,锁紧和解锁快捷可靠、连接牢固、容差大、精度高、即插即用、无性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4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49300.4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预测柔性扑翼飞行器翼面变形及空气动力的建模方法,它涉及一种建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常规准定常模型对柔性扑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的预测准确性较低、适用性较差的问题。S1、初始化模型输入参数并建立扑翼的运动规律函数;S2、将不同物性材料间存在应变干涉的翼面分割为若干个各向同性的区域;S3、基于薄板假设建立翼膜区域的整体刚度矩阵并施加边界条件;S4、基于准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构造翼面阻力分布矩阵;S5、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求解翼面节点位移分布矩阵;S6、实现迎流状态的精准解析并形成翼面相对攻角分布矩阵;S7、判断迭代误差是否小于预设的误差限;S8、积分得到整机空气动力的预测曲线。用于扑翼飞行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277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7908.2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机器人头部稳定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超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蛇形机器人存在在运动时头部会产生震荡摆动进而影响机器人导航的问题。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将机器人分为头部与躯干两部分,通过IMU测量获得机器人头部的俯仰角头部控制器根据期望姿态角度和角速度以及头部俯仰角与其角速度通过PD控制算法,得到头部规划关节角,通过关节控制器对头部的第一关节进行控制;然后判断机器人头部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激光雷达俯仰角范围,当蛇形机器人头部俯仰角在激光雷达俯仰角的范围时,判定头部处于稳定状态;反之重新进行头部关节角度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95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344973.6
申请日:2023-04-03
Abstract: 基于分段运动规划策略的机器人末端精确控制方法及设备,属于超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及控制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超冗余机器人末端运动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将超冗余机器人在运动学链上分成基部,颈部和头部,基部采用背脊曲线进行运动学的设计,并进行离散化计算出基部的关节角;然后计算超冗余机器人头部工作空间,并确定灵活工作空间的中心;通过用头部末端连杆的期望位姿和头部的灵活工作空间得出用于颈部的末端参考坐标系的期望位置和方向,使用最优化算法计算颈部和头部的关节角度。适用于超冗余机器人的末端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7721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921154.4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多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超大型太空望远镜在轨维护方法,属于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超大型太空望远镜在轨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首先将超大型太空望远镜拆分为:主镜部、次镜部和挡光部,通过故障检测与分析明确故障发生位置,针对四种情况分别提出利用可伸缩空间机械臂与可再生多分支超冗余空间机器人组成的新型多空间机器人系统进行在轨维护的方案。该技术可以突破大型空间设备在轨维修难题,提升我国空间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空间设备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52629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241971.X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D55/02 , F16D65/097 , F16D65/16 , F16D69/02 , F16D121/20
Abstract: 一种电磁式无回程间隙失电制动器,解决了现有制动器无法实现零回程间隙及结构复杂的问题,属于电磁失电制动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体、线圈、衔铁摩擦盘、转动摩擦盘、膜片弹簧、连接件和压缩弹簧;线圈设置在壳体内,壳体、衔铁摩擦盘和转动摩擦盘依次同轴设置;压缩弹簧设置在壳体的圆柱孔中,一端与壳体接触,另一端与衔铁摩擦盘接触;膜片弹簧设置在壳体和衔铁摩擦盘之间,且通过连接件将膜片弹簧固定在衔铁摩擦盘和壳体上,连接件使膜片弹簧在周向不可转动,在轴向可伸缩。本发明采用膜片弹簧实现壳体与衔铁摩擦盘之间连接,可以实现制动力矩的长寿命、高稳定,同时可以保证转动摩擦盘与壳体之间无回程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146710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373957.5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斜撑式浮动自适应喷管抓捕工具,涉及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喷管抓捕工具在抓捕到卫星后,锥杆与发动机喷管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中锁紧支撑段外壳与调姿定位段外壳通过等速万向节进行连接,锁紧模块安装在锁紧支撑段外壳内,驱动模块、定位模块和调姿模块设置在调姿定位段外壳内,驱动模块的一端与锁紧支撑段外壳的尾端固连,驱动模块的另一端与定位模块的一端连接,定位模块的另一端与调姿模块的一端转动连接,调姿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在调姿定位段外壳的内壁上;消旋模块的一端与调姿定位段外壳的尾端连接,消旋模块的另一端与电气模块的一端固连,电气模块的另一端与快换接口的一端与固连。本发明主要用于抓捕空间卫星。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42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842401.6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4G4/00
Abstract: 一种针对非合作翻滚目标的捕获清理系统及捕获清理方法,属于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面对不同形状尺寸的非合作的翻滚目标时,如何保证抓捕机构在对目标进行抓捕消旋时,还不会对服务卫星的姿态产生过大的扰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地面控制单元、服务卫星、视觉引导单元、可折叠机械臂、力传感器、接触式消旋机构和可折叠软捕获机构;地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卫星;视觉引导单元安装到服务卫星的顶部,可折叠机械臂的一端安装到服务卫星的侧端面上,可折叠机械臂的另一端与力传感器的一端固接,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接触式消旋机构的一端固接,接触式消旋机构的另一端与可折叠软捕获机构的驱动端固接。本发明主要用于抓捕空间非合作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