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22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1411824.X

    申请日:2020-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谋求动力传递装置的小型/轻量化,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多个无级变速模式,通过切换至少两个啮合式接合机构的接合和释放的状态来切换无级变速模式。在从第一无级变速模式切换至第二无级变速模式的情况下,执行使第二被动齿与第二驱动齿的转速差ΔN降低的同步控制(步骤S2),转速差ΔN降低至预先设定的转速以下,由此,通过所述致动器使引导构件向使第二被动齿与第二驱动齿啮合的方向移动(步骤S4),在第二接合机构接合后,通过致动器使引导构件向第一被动齿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脱离啮合的方向移动(步骤S7)。

    电磁离合器机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91921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294209.1

    申请日:2018-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可靠性优异,且能够抑制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的电磁离合器机构。第一卡合元件(22)与第二卡合元件(23)配置在同心圆上,不旋转的固定体(21)相对于第一卡合元件及第二卡合元件配置在同心圆上且相对于第一卡合元件及第二卡合元件配置于内周侧或外周侧,与固定体在同心圆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卡合元件具有第一永久磁铁(27),固定体具有第二永久磁铁(25)和线圈(26),第二永久磁铁切换为以通过第一永久磁铁在固定体与第一卡合元件之间形成的磁路的方向为标准的正极性和与磁路的方向相反的反极性,线圈产生根据电流的方向而使第二永久磁铁的极性翻转的磁场。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系统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15248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1194666.0

    申请日:2016-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Y02T10/6239 Y02T10/6286 Y02T10/6295

    Abstract: 驱动系统(10)以下述方式构成:将发动机(11)输出的动力分配到第一电机(12)侧和输出齿轮(16)侧、将被第一电机(12)发出的电力驱动的第二电机(13)输出的驱动力附加到从输出齿轮(16)输出的驱动力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4)利用被输入从发动机(11)输出的驱动力的第一输入部件(22)、连接到第一电机(12)上的第一反作用力部件(23)、以及第一输出部件(24)进行差动作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5)利用连接到第一输出部件(24)上的第二输入部件(26)、连接到输出齿轮(16)上的第二输出部件(27)、以及第二反作用力部件(28)进行差动作用。第一离合器机构(17)选择性地将第一输入部件(22)和第二反作用力部件(28)连接起来。第一制动机构(18)选择性地将第二反作用力部件(28)的旋转固定。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3160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898846.0

    申请日:2016-10-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双电动机模式下的发动机起动时能够抑制驱动转矩的下降并拖动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动力分配机构具有由两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复合行星齿轮机构,该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列线图上,与发动机(1)连结的输入要素(R6)和输出要素(C5)位于与第一电动机(2)连结的反力要素(S5)与连结于制动器机构(BK)的固定要素(R5)之间。此外,具备通过卡合将第一电动机(2)与发动机(1)连结成能够进行转矩传递的状态的离合器机构(CL1)。在使制动器机构(BK)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使离合器机构(CL1)卡合,能够利用制动器机构(BK)承受反力转矩并使发动机(1)的转速增大,此时在输入要素(R6)上不施加反力转矩。

    电磁离合器机构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91921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94209.1

    申请日:2018-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可靠性优异,且能够抑制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的电磁离合器机构。第一卡合元件(22)与第二卡合元件(23)配置在同心圆上,不旋转的固定体(21)相对于第一卡合元件及第二卡合元件配置在同心圆上且相对于第一卡合元件及第二卡合元件配置于内周侧或外周侧,与固定体在同心圆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卡合元件具有第一永久磁铁(27),固定体具有第二永久磁铁(25)和线圈(26),第二永久磁铁切换为以通过第一永久磁铁在固定体与第一卡合元件之间形成的磁路的方向为标准的正极性和与磁路的方向相反的反极性,线圈产生根据电流的方向而使第二永久磁铁的极性翻转的磁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