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乌贼水下推进器

    公开(公告)号:CN114701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37703.5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一种仿生乌贼水下推进器属仿生推进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鸭嘴单向阀Ⅱ、橡胶弹性件Ⅱ、介电弹性体、橡胶弹性件Ⅰ和鸭嘴单向阀Ⅰ前后排列并固接,二鸭嘴单向阀开口朝前,介电弹性体由橡胶弹性件Ⅲ和二层VHB4910薄膜组成,二层VHB4910薄膜粘接于橡胶弹性件Ⅲ表面,电源线固接于二层VHB4910薄膜之间;二层VHB4910薄膜通电后使橡胶弹性件Ⅲ厚度减小表面积增加,橡胶弹性件Ⅲ向外舒张,反之缩回,循环往复实现仿生乌贼水下推进器的水中移动;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推进器结构复杂,隐蔽性差,噪声大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一种用于检测拖拉机液压提升装置提升能力的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06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810108605.0

    申请日:2018-02-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拖拉机液压提升装置提升能力的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滑轨、滑轮、液压油缸上端固定装置、带孔圆柱销、扇形安全销、Y形挂接杆件、梯形槽和槽孔;Y形挂接杆件和液压油缸通过带孔圆柱销和扇形安全销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机构;液压油缸上装有滑轮,液压油缸通过滑轮能在滑轨上自由移动;液压油缸的伸缩端通过固定装置、带孔圆柱销和扇形安全销与Y形挂接杆件连接,液压油缸底部装有重物,液压油缸在静止时与滑轨垂直;Y形挂接杆件上部两个端头均具有梯形槽,在梯形槽的槽壁上开有槽孔。本发明可实现半自动化快速对位挂接,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挂接操作时的安全系数和拖拉机出厂检测的检测效率。

    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护理清洁器

    公开(公告)号:CN117338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67184.0

    申请日:2023-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王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护理清洁器,包括有下咬块、上咬块和转杆,下咬块上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上转动式连接有上咬块,还包括有扭簧等,上咬块与转杆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扭簧,下咬块和上咬块分别开有滑槽。本发明通过把下咬块和上咬块放入患者的口腔内,利用患者自主的咬合动作带动下咬块和上咬块进行移动,从而使U型刷头在沿患者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同步对其进行刷动,以此确保对患者口腔护理清洁的完整性,进而提高清洁效果,同时患者可自主控制刷洗频率,从而减缓因清洁产生的不适感,进而增加患者的接受度。

    小白菊内酯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5735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421613.2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白菊内酯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应用,通过棋盘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验证小白菊内酯能够恢复多粘菌素对MCR‑1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氏菌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通过建立小鼠肺炎感染模型证明小白菊内酯联用多粘菌素对产MCR‑1阳性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小白菊内酯是一种有效的MCR‑1耐药酶抑制剂,与多粘菌素联用,对携带MCR‑1耐药菌感染具有良好的实验治疗学作用。

    一种动车组BTM车载天线带内干扰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60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937.3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车组BTM车载天线带内干扰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BTM接收天线、4.23MHz、变压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对数放大器、数据采集模块以及便携式计算机。本发明通过BTM接收天线接收BTM上行链路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保存感兴趣的带内频段信号、将信号采集至便携式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分析与存储。本发明通过对带内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应答器上行链路内存在的4.23MHz频带附近的电磁干扰,为BTM设备的电磁干扰分析与电磁防护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气液双喷-旋转过滤式低浓度沼液连续固液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1293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21944.8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双喷‑旋转过滤式低浓度沼液连续固液分离装置,为克服传统固液分离过程中因堵塞造成的分离效率低下、分离品质差等问题,其包括进料系统、固液分离系统、机架、固液收集系统。进料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均固定在机架上,进料系统将物料输送至固液分离系统,经滤网过滤,滤液部分在固液收集系统被收集,截留在滤网的污泥部分被刮板剥落后通过固体管道进入固液收集系统,同时固液收集系统的鼓风系统部分将残留在滤网的固体部分吹落进入固体管道,固液收集系统也与机架相连,通过溢流板将固液进行二次分离。实现连续高品质的固液分离,通过更换不同目数滤网可满足不同过滤程度的分离需求。

    一种基于人体仿生机构的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694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9979.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杜晶 王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胸外按压装置,具体地说,涉及基于人体仿生机构的呼吸科用胸外按压装置。其包括移动机构和按压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按压机构的两侧,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底板顶部,所述底板底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接触组件和冲击组件。本发明中通过将接触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实现在装置推入时使接触组件转动并保持水平状态,以为装置的推入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移动时与人体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将冲击组件和接触组件均进行仿生设置,以对按压场景进行高强度的还原,保证胸外按压的准确性。

    一种上颌Le Fort I型骨切开术专用把持钳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802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66069.X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颌Le Fort I型骨切开术专用把持钳,属于临床医学技术领域;上颌Le Fort I型骨切开术专用把持钳由上部钳体、下部钳体、个性化板组成;上部钳体与下部钳体之间交叉并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可上下张闭调整高度。下部可调节钳合与下部弓形钳喙间由内陷螺丝连接,可左右张闭调整宽度。个性化板由侧面凹陷结构与下部可调节钳合的侧面凸出结构插接。术中使用时,当上颌骨段被折断后,利用上部钳体的前端分叉钳合接触鼻底骨组织,调整下部可调节钳合适应不同的牙弓宽度后精准接触上颌牙列,手把持上下部钳柄,松动和牵出上颌骨段。本发明的骨切开术专用把持钳保护了硬腭软组织及粘膜进而减少了术中损伤,并实现了精准稳定夹持上颌骨段。

    一种兽用药品--肉桂油口服液的研制

    公开(公告)号:CN1129992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060060.2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兽用的肉桂油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该肉桂油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肉桂油8‑12份、表面活性剂2.0‑5.0份、抗氧剂0.01‑0.03份,所有原料溶于混合溶媒中形成均一溶液体系。本发明研制了一种最优的混合溶媒体系,经过光照、高温试验,与单一溶媒体系相比,在同等包材的前提下,能有效的防止肉桂油口服液的氧化、挥发,不仅保证了肉桂油的充分溶解,且外观性状、含量等均符合要求,为临床药效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且长期12个月室温稳定性留样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肉桂油口服液良好的稳定性,为其他挥发油口服液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研制思路。

    水杨酸甲酯在制备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5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45858.X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杨酸甲酯在制备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中的应用,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感染载体,证实水杨酸甲酯通过抑制Ⅲ型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对沙门氏菌感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比传统抗生素在直接杀死沙门氏菌的作用机制,中药化合物水杨酸甲酯以T3SS为靶标的治疗策略可以解除病原细菌的武装,但不直接杀死它们,给予细菌的选择压力小,从而降低了产生耐药性的风险。此外,天然的水杨酸甲酯最初发现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之后实现了可以人工制备,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和治愈率高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