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4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44762.X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S17/06 , G06T7/73 , G06V10/74 , G06V10/762 , G06V20/70 , G01S17/931 , G01S7/4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初始定位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当前点云数据;基于当前点云数据得到当前定位全连接图;逐一计算当前定位全连接图与先验地图数据中每个关键帧的相似度,得到相似度计算结果,以基于相似度计算结果得到与当前点云数据相匹配的目标关键帧;基于目标关键帧与先验地图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得到车辆的当前初始位姿,并对初始位姿进行重定位,得到车辆的初始定位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会导致激光雷达和先验地图出现重定位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使得算法执行的时间大大增加,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623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44067.3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20/56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区域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包括:利用车辆上设置的激光雷达获取待识别区域的原始点云数据,并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第一类网格和第二类网格;其中,第一类网格中包括至少一个原始点云数据;第二类网格中没有原始点云数据;采用预设的道路检测模型,根据第一类网格的原始点云数据,确定第一类网格的道路类型;其中,道路类型包括道路区域和道路边界;从第一类网格中选择参考网格,并采用参考网格的道路类型和激光雷达的感知范围参数,确定第二类网格的道路类型。提高了对道路区域的检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7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96552.5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方法包括:根据当前位置坐标、当前车速、当前加速度和当前轨迹规划时长确定关键点的纵向位置坐标和每个关键点的系列横向位置坐标;根据当前位置坐标、关键点的纵向位置坐标和每个关键点的系列横向位置坐标得到初筛粗轨迹点的横向位置坐标,并根据当前位置坐标、关键点的纵向位置坐标和初筛粗轨迹点的横向位置坐标确定轨迹方程,并根据轨迹方程和当前转向灯状态确定目标轨迹和备用轨迹,使得智能驾驶执行器根据目标轨迹或备用轨迹对车辆进行控制。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通过后装方式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升级等问题,实现了对轨迹的智能跟随。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76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93050.7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轨迹规划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待规划车辆的感知信息,构建待规划车辆的预设约束条件的约束范围和规划问题目标函数,并根据预设约束条件的约束范围和规划问题目标函数得到最终轨迹规划问题;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当前车道信息、周围障碍物信息和周围障碍物的轨迹预测信息求解最终轨迹规划问题得到未来时刻规划轨迹点的解向量,并生成待规划车辆的最终规划轨迹。由此,解决了时空解耦规划方式将路径规划与速度规划分开处理,导致信息丢失、无法达到全局最优的问题,实现了时间空间联合规划,提升了规划效率,保证车辆行驶轨迹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05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635610.2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30/14 , B60W40/072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巡航车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介质及产品,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运动状态信息和前方道路的车道线属性信息;根据车道线属性信息计算前方道路车道线的第一道路曲率,根据运动状态信息计算车辆当前所处道路车道线的第二道路曲率;根据第一道路曲率和第二道路曲率确定车辆的运动轨迹曲率,基于运动轨迹曲率控制车辆的自适应巡航车速。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固定的巡航车速控制车辆行驶,容易导致车辆因无法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信息实时调整车辆到安全车速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9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07532.9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高压负载的运行参数信息;根据所述运行参数信息和预设的流量等级表确定所述高压负载的目标流量分配等级,其中,所述流量等级表用于表征所述高压负载的运行参数信息与所述高压负载的需求流量等级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流量分配等级控制对应阀门的开度,以分配与所述目标流量分配等级对应流量的冷却液至所述高压负载所在的冷却液支路。采用本方法能够及时为负载降温,保证负载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81485.5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蓄电池稳压装置和车辆,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稳压模块,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的第一端与蓄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蓄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过压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接收所述蓄电池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以存储电能,并在所述蓄电池处于欠压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输出补偿信号,以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补偿形成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稳压模块,所述第二稳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模块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用于在所述蓄电池处于异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进行电压转换处理,输出目标电压信号至所述负载。该装置能够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930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802845.8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算法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车辆控制算法以及目标仿真测试软件,其中,目标仿真测试软件包含应用程序接口;获取目标仿真软件的仿真数据,其中,仿真数据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控制算法进行测试的数据;将仿真数据通过应用程序接口输入至目标车辆控制算法,其中,目标车辆控制算法用于根据仿真数据生成车辆控制指令;基于应用程序接口接收车辆控制指令,其中,车辆控制指令用于对目标仿真软件中的仿真车辆进行控制,以得到车辆控制结果;响应于车辆控制结果与预设控制结果一致,确定目标车辆控制算法通过测试。本发明解决了车辆控制算法的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11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38095.2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6V10/25 , G06V20/56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85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与目标区域对应的原始点云,并根据原始点云得到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稀疏伪图像;基于预先构建的骨干网络对稀疏伪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与稀疏伪图像对应的待识别特征向量;基于至少一个动态检测头对待识别向量进行感知注意力处理,得到与至少一个待检测对象对应的目标检测结果。通过提供一种模型简单且轻量化的目标检测算法,快速准确的对目标区域内的原始点云进行处理,以对目标区域内的待检测对象进行位置信息和类别信息的识别,达到了提高目标检测效率,降低算法占用内存,且通过算法结构简单的特性可以将本技术方案中的目标检测算法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68333.7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及定子铁心。其中,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冷却通道,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油口。定子铁心安装于壳体内,定子铁心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冷却通道,各个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定子铁心的两端,且各个第二冷却通道沿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本申请中的冷却油能够流经定子铁心的内部,并从定子铁心的两端喷出,实现对定子铁心和绕组的高效冷却,有利于提升电机整体的散热性能及输出性能。另外,冷却通道部分转移至壳体上,使得定子铁心上需要开设冷却通道的体积减小,进而使得冷却通道开设位置对磁路损失减小,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