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氏体热处理钢轨及其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440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97067.X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提高钢轨韧塑性的贝氏体热处理钢轨及其热处理方法。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如下:C:0.10%-0.40%,Si:0.80%-2.00%,Mn:0.80%-2.60%,Cr:0.1-2.00%,Nb:0.005%-0.100%,V:0.01%-0.26%,Ti:0.001%-0.070%,W:0.01-0.7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热处理方法采用在线热处理,钢轨轧制成形以后,当钢轨轨头温度冷至700-890℃温度范围时,以0.4-8℃/s的冷速对轨头实施加速冷却,冷至20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空冷至室温;或采用离线热处理,进行全断面奥氏体化或轨头奥氏体化,奥氏体化温度在880-930℃之间,冷至700-890℃温度范围时,对钢轨实施加速冷却,冷速为0.4-8℃/s,冷至200℃时停止加速冷却,然后空冷至室温。

    一种适合水淬的热轧带钢耙片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4431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410250576.3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淬的热轧带钢耙片及其制造方法,耙片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2%~0.34%,Si:0.1%~0.40%,Mn:1.0%~1.5%,N≤0.0070%,Ti:≤0.1%,B:0.001%~0.006%,V:≤0.1%,杂质元素P≤0.020%和S≤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包括制造耙片的热轧带钢生产工艺和耙片的热处理工艺,整体工艺包括转炉冶炼、电炉精炼、板坯连铸连轧及超快速冷却、卷取后缓冷、耙片冲压成型、淬火、回火,本发明耙片降低了C和Mn成分使钢能够进行水淬,水淬后组织为细小M。热处理后硬度达52HRC以上,冲击功达18J以上,耐磨性和韧塑性优异,使用寿命明显高于65Mn材质的耙片,且水淬工艺对环境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

    一种表面脱碳层小于0.3mm钢轨

    公开(公告)号:CN104233073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248307.9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脱碳层小于0.3mm钢轨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60%~0.66%,Si:0.10%~0.30%,Mn:0.8%~1.2%,Cr:0.2%~0.5%,P≤0.020%,S≤0.015%,氢≤0.0002%,氧≤0.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冶炼、连铸:精炼采用VD真空处理,时间大于25min,氢含量小于2.0PPm;铸坯处理:热送热装,铸坯温度大于760℃;加热炉内加热段弱氧化性气氛,加热段炉温1250℃~1320℃,空气系数为1.0~1.20;均热段还原性气氛,均热段炉温1150℃~1250℃,空气系数为0.80~1.00。钢轨表面脱碳层小于0.3mm,可减少高速轨上道打磨量;钢轨表层组织细化,有助于提高钢轨表层硬度,减少钢轨表面接触疲劳伤损的出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一种经济型薄链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9368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32648.3

    申请日:201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济型薄链板,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30%~0.50%,Si:0.1%~0.40%,Mn:0.5.0%~1.0%,Cr:0.1%~0.5%,Cu:≤0.30%,Al:≤0.050%,杂质元素P≤0.035%和S≤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造方法:铸坯处理:加热炉内加热段为弱氧化性气氛,均热段为还原性气氛;轧制:开轧温度1050℃~1150℃,精轧开轧温度1050℃~1100℃,终轧温度控制在900℃~980℃;冷却:冷却采用超快冷却,卷取后堆垛缓冷;冲压成型及热处理:冲成链板后,油淬淬火及回火处理。采用本发明成分和制造方法,链板冲压成材率高达95%以上,热处理后硬度达40HRC以上,降低后续链条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160736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110419183.7

    申请日:2011-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钢轨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0%-0.32%,Si:0.80%-2.00%,Mn:0.80%-2.80%,Cr:<1.50%,Mo:0.10%-0.40%,Ni:0-0.5%,其中Mn+Cr+0.5Ni≤2.8%,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钢轨热轧后或热轧钢轨空冷至室温再重新加热至850-1000℃奥氏体化后:钢轨轨头以0.3-15℃/s的冷速冷却到620-570℃,低于620-570℃时,以0.5-5℃/s的冷速冷至350-200℃,随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避免了热轧空冷至室温时粒状贝氏体内产生过多的不稳定的粗大M-A岛,降低了热轧钢轨发生矫直断裂(或延迟断裂)的风险,提高了钢种的生产工艺适应性。抗拉强度大于1400MPa,实现强度和韧塑性的最佳匹配,使钢轨的耐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耐磨性均优异。

    一种表面脱碳层小于0.3mm钢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307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48307.9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脱碳层小于0.3mm钢轨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60%~0.66%,Si:0.10%~0.30%,Mn:0.8%~1.2%,Cr:0.2%~0.5%, P≤0.020%,S≤0.015%,氢≤0.0002%,氧≤0.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冶炼、连铸:精炼采用VD真空处理,时间大于25min,氢含量小于2.0PPm;铸坯处理:热送热装,铸坯温度大于760℃;加热炉内加热段弱氧化性气氛,加热段炉温1250℃~1320℃,空气系数为1. 0~ 1. 20;均热段还原性气氛,均热段炉温1150℃~1250℃,空气系数为0. 80~1. 00。钢轨表面脱碳层小于0.3mm,可减少高速轨上道打磨量;钢轨表层组织细化,有助于提高钢轨表层硬度,减少钢轨表面接触疲劳伤损的出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