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超声波探伤缺陷精确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543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10013357.2

    申请日:2009-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超声波探伤缺陷精确定位方法,将被测钢轨加工成厚度与轨腰最小厚度相同的平板试样,采用两轮方向相互垂直的探查路线,确定钢轨伤源的中心点,并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对缺陷点进行检测分析。从而使超声波探头可以与被测试样完全吻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增加定位伤源中心点的命中率和精确度,避免中心点偏移而造成的检测结果偏差,并以线切割方式精确地对钢轨伤源进行解剖,进一步检测分析出伤源中心点数据与缺陷类型,从而为改进钢轨质量提供准确的检验依据,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钢轨伤轨率,确保钢轨的内在质量。

    一种热轧贝氏体钢轨及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613830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810012105.3

    申请日:200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轧贝氏体钢轨及生产工艺,化学成分为(重量%),C:0.10%~0.35%,Si:0.80%~2.00%,Mn:0.80%~3.30%,Cr:<2.00%,N:0.0010%~0.0100%,复合加入Nb:0.01%~0.10%,V:0.02%~0.2%,Ti:0.005%~0.06%,Mo:0.10%~0.40%,控制H含量小于0.0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特点为,钢轨粗轧采用孔型法,精轧采用万能法,精轧时相邻道次的轧制间隔时间控制在5秒以上,不超过35秒,轧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限制了M-A岛中及板条状贝氏铁素体之间的残余奥氏体的尺寸,板条贝氏铁素体所占比例在75%以上,延伸率等性能综合指标提高,本发明还也可以应用到道岔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AT轨上。

    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16073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19183.7

    申请日:2011-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钢轨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0%-0.32%,Si:0.80%-2.00%,Mn:0.80%-2.80%,Cr:<1.50%,Mo:0.10%-0.40%,Ni:0-0.5%,其中Mn+Cr+0.5Ni≤2.8%,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钢轨热轧后或热轧钢轨空冷至室温再重新加热至850-1000℃奥氏体化后:钢轨轨头以0.3-15℃/s的冷速冷却到620-570℃,低于620-570℃时,以0.5-5℃/s的冷速冷至350-200℃,随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避免了热轧空冷至室温时粒状贝氏体内产生过多的不稳定的粗大M-A岛,降低了热轧钢轨发生矫直断裂(或延迟断裂)的风险,提高了钢种的生产工艺适应性。抗拉强度大于1400MPa,实现强度和韧塑性的最佳匹配,使钢轨的耐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耐磨性均优异。

    一种微合金化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148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187462.8

    申请日:2009-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合金化贝氏体钢轨,该钢轨含有C:0.10%-0.40%,Si:0.80%-2.00%,Mn:0.80%-2.60%,Cr:<2.00%,Nb:0.005%-0.100%,V:0.01%-0.20%,Ti:0.001%-0.070%,N:≤0.007%,Al:≤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为:钢轨经热轧以后先空冷至室温,再重新加热至850-1000℃奥氏体化后,以0.05-15℃/s的冷速冷至350-200℃,随后空冷至室温。也可以是:钢轨以1100-900℃终轧结束后,以0.05-10℃/s的冷速冷至350-200℃,随后空冷至室温。采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贝氏体钢轨不含Mo,成本低,强韧性能好。

    一种钢轨超声波探伤缺陷精确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5434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013357.2

    申请日:2009-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超声波探伤缺陷精确定位方法,将被测钢轨加工成厚度与轨腰最小厚度相同的平板试样,采用两轮方向相互垂直的探查路线,确定钢轨伤源的中心点,并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对缺陷点进行检测分析。从而使超声波探头可以与被测试样完全吻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增加定位伤源中心点的命中率和精确度,避免中心点偏移而造成的检测结果偏差,并以线切割方式精确地对钢轨伤源进行解剖,进一步检测分析出伤源中心点数据与缺陷类型,从而为改进钢轨质量提供准确的检验依据,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钢轨伤轨率,确保钢轨的内在质量。

    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160736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110419183.7

    申请日:2011-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钢轨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0%-0.32%,Si:0.80%-2.00%,Mn:0.80%-2.80%,Cr:<1.50%,Mo:0.10%-0.40%,Ni:0-0.5%,其中Mn+Cr+0.5Ni≤2.8%,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钢轨热轧后或热轧钢轨空冷至室温再重新加热至850-1000℃奥氏体化后:钢轨轨头以0.3-15℃/s的冷速冷却到620-570℃,低于620-570℃时,以0.5-5℃/s的冷速冷至350-200℃,随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避免了热轧空冷至室温时粒状贝氏体内产生过多的不稳定的粗大M-A岛,降低了热轧钢轨发生矫直断裂(或延迟断裂)的风险,提高了钢种的生产工艺适应性。抗拉强度大于1400MPa,实现强度和韧塑性的最佳匹配,使钢轨的耐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耐磨性均优异。

    一种热轧贝氏体钢轨及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613830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10012105.3

    申请日:200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轧贝氏体钢轨及生产工艺,化学成分为(重量%),C:0.10%~0.35%,Si:0.80%~2.00%,Mn:0.80%~3.30%,Cr:<2.00%,N:0.0010%~0.0100%,复合加入Nb:0.01%~0.10%,V:0.02%~0.2%,Ti:0.005%~0.06%,Mo:0.10%~0.40%,控制H含量小于0.0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特点为,钢轨粗轧采用孔型法,精轧采用万能法,精轧时相邻道次的轧制间隔时间控制在5秒以上,不超过35秒,轧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限制了M-A岛中及板条状贝氏铁素体之间的残余奥氏体的尺寸,板条贝氏铁素体所占比例在75%以上,延伸率等性能综合指标提高,本发明还也可以应用到道岔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AT轨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