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03093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48758.6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3/20 , G01N23/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晶粒取向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储备,通过EBSD技术将晶粒颜色和晶体学数据结合,建立颜色与晶体学数据的对应关系,并记录不同金属材料、不同取向晶粒的腐蚀条件,得到待测的批量样品后,迅速检索数据库,搜索出腐蚀状态,按同样的腐蚀方式腐蚀后,在同一光源条件、同一观察视角条件下,记录晶粒的颜色,与数据库符合条件的取向对应,最终实现快速、批量的晶粒取向检测。本发明采用定量计算晶粒取向表面能和适宜的腐蚀时间,获得固定条件下观察到不同晶粒取向的特殊颜色,与扫描数据库相对应,实现大尺寸多晶体材料取向的快速、批量检测,进而实现材料性能的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9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771.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加热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将用通常工艺生产的取向硅钢板坯进行加热,接着进行热轧,热轧板退火或常化后经一次大压下率冷轧,轧制到接近成品厚度,再在湿气氛中进行脱碳退火,之后进行渗氮,涂敷隔离剂,最后进行高温退火,其特征在于:板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280℃以下;脱碳退火板渗氮之前在不润滑的情况下进行1.5%~3%的临界变形冷轧来破坏SiO2薄膜;所述的隔离剂是尺寸<10μm的Al2O3细颗粒,其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30%TiO2。本发明解决脱碳退火板表面形成的SiO2薄膜阻碍渗氮的问题,同时获得性能优良的玻璃膜底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7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764.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轧制及处理工艺采用三次冷轧、两次中间退火、一次涂MgO的生产工艺,最后进行高温退火。由于三次轧制时单道次轧制力变小,钢的内部组织均匀,从而使高温退火时间减少,减少了20%~30%,最终获得了具有强的(110)[001]织构的产品,本发明不仅能显著提高电磁性能(铁损降低且磁感增加),能使铁损P1.7约降低0.08W/kg,使磁感B8约提高0.07T,既可使产品提高半个到一个牌号;而且也能使总生产时间显著降低,能显著缩短总的生产时间,从而提高取向硅钢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9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13116.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 C22C38/34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3C8/26 , C21D1/18 , C21D1/26 , C21D3/04 , C21D1/74 , C21D9/00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AlN抑制能力的低温Hi‑B钢生产方法,包括热轧工艺计算AlN的固溶温度及铸坯加热温度下AlN的固溶量,钢坯加热温度为1199~1229℃,加热时间为120~135min,常化选择奥氏体相含量最多时的温度1050~1150℃作为常化加热温度,保温时间2~4min,之后开始空冷,空冷到890±10℃开始淬入95~100℃水中快冷,渗氮工艺调整渗氮工艺中实际渗入的氮含量,保证先天和后天AlN抑制剂总量的恒定,渗氮温度为750~820℃,渗氮时间依据需要渗入的N含量来定,渗氮气氛为干的75%H2+25%N2加4~14%的NH3,本发明依据低温Hi‑B钢成分中Al、N含量、铸坯加热温度来调整渗氮退火工艺中渗入的N含量的方法,来保证先天和后天氮化物抑制剂总量的稳定性及抑制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9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13116.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 C22C38/34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0 , C23C8/26 , C21D1/18 , C21D1/26 , C21D3/04 , C21D1/74 , C21D9/00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AlN抑制能力的低温Hi‑B钢生产方法,包括热轧工艺计算AlN的固溶温度及铸坯加热温度下AlN的固溶量,钢坯加热温度为1199~1229℃,加热时间为120~135min,常化选择奥氏体相含量最多时的温度1050~1150℃作为常化加热温度,保温时间2~4min,之后开始空冷,空冷到890±10℃开始淬入95~100℃水中快冷,渗氮工艺调整渗氮工艺中实际渗入的氮含量,保证先天和后天AlN抑制剂总量的恒定,渗氮温度为750~820℃,渗氮时间依据需要渗入的N含量来定,渗氮气氛为干的75%H2+25%N2加4~14%的NH3,本发明依据低温Hi‑B钢成分中Al、N含量、铸坯加热温度来调整渗氮退火工艺中渗入的N含量的方法,来保证先天和后天氮化物抑制剂总量的稳定性及抑制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867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87513.7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短流程常化方法,将热轧钢板以18~23℃/s的速度升温至1080~1120℃并保温20~30s,随后以15~20℃/s的速度缓慢冷却至室温,整个热处理过程的气氛为N2。本发明采用一段式升温‑保温‑缓冷工艺对热轧板进行常化处理,以获得与常规二段式常化工艺相同的常化晶粒组织及析出物分布状态,进而在确保后期冷轧、脱碳渗氮及高温退火工序的顺利进行,以及成品磁性能合格率的基础上,解决了常规二段式常化工艺常化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8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86138.8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Hi‑B钢脱碳退火板氧化生成物比例的方法,通过氢水分压比建立脱碳退火工艺露点温度与氧化生成物比例之间的关系,通过脱碳退火露点温度的控制,实现脱碳退火板氧化生成物比例的控制。所述露点温度与氧化生成物比例之间通过如下关系建立联系:露点温度与分压比PH2O/PH2之间的关系;脱碳退火温度下,氧含量与分压比PH2O/PH2之间的关系;氧含量与氧化生成物Fe2SiO4和SiO2之间的关系。本发明实现了脱碳退火露点温度与氧化生成物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使抽象的氧化层变的更直观;使脱碳退火氧化生成物比例的控制从定性转变到定量;为良好的玻璃膜底层的形成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76933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451110.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取向硅钢冷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取向硅钢冷轧边裂的轧制方法。1)采用水浴加热装置进行钢卷预热;2)将1.80mm~2.30mm厚常化钢板冷轧至成品厚度;3)第1道次至第3道次轧机两侧均采用500L/min~600L/min低供乳量;第4道次至成品道次轧机两侧采用1000L/min~2000L/min高供乳量;4)成品道次工作辊粗糙度为0.2μm~0.4μm,零凸度轧制;5)各道次采用微应力方式调整As‑U‑Roll和一中间辊重叠量调控。在保障轧材抗裂性和时效温度前提下提高其冷轧效率和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5899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288522.6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低温加热取向硅钢热轧边裂的方法,包括:1)控制取向硅钢铸坯进入加热炉前的表面温度;2)控制加热段各段炉气温度;3)二加热段采用加速加热;4)控制总加热时间;5)控制出炉温度;6)控制精轧道次及侧压量;7)控制精轧道次及终轧温度;8)精轧前对钢带边部进行加热补偿。本发明通过合理制定取向硅钢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轧制工艺制度,避免或消除了低温加热取向硅钢热轧边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810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6053.9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化后免酸洗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路线为:冶炼→连铸→热轧→常化退火→拉伸矫直→抛丸→冷轧→脱碳退火→渗氮→涂MgO→高温退火→热拉伸平整及涂绝缘膜;本发明在常化退火后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且效率高、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与常规工艺相比,省去了酸洗及后续废酸处理工作,排除了酸雾对环境的污染,消除了取向硅钢带因酸洗而产生的潜在缺陷,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