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和汽车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05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627820.4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和汽车,本发明的汽车车身具有前机舱总成、乘员舱总成和车身后部总成;前机舱总成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减震塔,连接在各侧前减震塔前部的前机舱纵梁,以及与两侧前机舱纵梁的前端连接的前防撞梁,且两侧前减震塔面向车内的一侧均设有向后倾斜延伸的支撑板;乘员舱总成具有中通道,底端与中通道的后端连接的后围加强件,以及与后围加强件顶端连接的后围上横梁;车身后部总成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车身后纵梁,以及连接在各侧车身后纵梁顶部的后减震塔,且两侧后减震塔上均连接有朝向车头一侧设置的加强支架。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身碰撞力传递能力,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前机舱总成及汽车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05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626997.2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机舱总成及汽车,本发明的前机舱总成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减震塔,连接在各侧所述前减震塔前部的前机舱纵梁,以及与两侧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前端连接的前防撞梁,还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前减震塔底部之间的前副车架,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与所述前副车架前部连接的副车架纵梁,以及与两侧所述副车架纵梁的前端连接的副车架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两侧的所述前机舱纵梁,以及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塔连接形成沿整车前后方向布置的上传力通道,所述副车架防撞梁、两侧的所述副车架纵梁,以及所述前副车架连接形成沿整车前后方向布置的下传力通道。本发明的前机舱总成,能够提高对汽车碰撞力的传递能力,而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车身后部总成和汽车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05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627747.0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总成及汽车,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总成包括分设在两侧的车身后纵梁,两侧所述车身后纵梁均压铸成型,且各侧所述车身后纵梁具有主纵梁,以及前端与所述主纵梁的根部连接的下纵梁,各侧所述主纵梁的根部与同侧的门槛梁相连;还包括与两侧所述主纵梁的后端连接的主后防撞梁,以及与两侧所述下纵梁的后端连接的副后防撞梁,在整车上下方向上,所述主后防撞梁位于所述副后防撞梁的上方,且在整车前后方向上,所述主后防撞梁位于所述副后防撞梁的后方。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总成,能够提升汽车后碰时的碰撞力传递能力,有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用于车辆的车身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16320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372971.9

    申请日:201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地板组件包括:车身地板、地板梁、加强板、套筒、悬置软垫以及连接螺栓,地板梁连接在车身地板的底面上,地板梁与车身地板之间限定出容纳腔,加强板设在容纳腔内且支撑在地板梁和车身地板之间,套筒设在容纳腔内且位于加强板和地板梁之间,悬置软垫设在地板梁的远离车身地板的一侧,连接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加强板、套筒和地板梁后与悬置软垫相连。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地板组件,通过在车身地板与地板梁之间的容纳腔内设置加强板和套筒,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便于连接螺栓的拆卸,且可以有效地分散悬置安装点的集中受力,增加车身局部强度,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能。

    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876105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2049832.4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所述车身加强结构包括设于中通道顶部的加强梁,以及设于加强梁上方的加强框架;加强框架和加强梁均沿整车前后方向延伸,加强框架和加强梁的前端均与前围总成相连,从整车左右方向来看,加强框架的后端由前至后下倾设置,并与加强梁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加强结构,通过在中通道顶部加强梁的上方设置加强框架,且加强框架和加强梁的前端均与前围总成相连,加强框架的后端由前至后下倾设置并与加强梁相连,可形成上下双层传力结构,不仅利于提高对前围总成的支撑稳定性,还可使得正面碰撞力通过双层传力结构传递至后方,从而利于减小前围侵入量,进而可提升车身的碰撞安全性。

    车身和车辆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629426U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21528203.3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身和车辆,车身包括:前机舱;座舱;安装座,安装座设置于前机舱的下方,安装座间隔设置于前围板的前侧,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总成第一安装部,前围板上设置有动力总成第二安装部,动力总成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于动力总成第一安装部的后上方。由此,通过将前围板上的动力总成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于安装座底部的动力总成第二安装部的后上方,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动力总成在安装座上的安装设置,可以避免动力总成设置于副车架上,而且还可以使动力总成利用前围板上的空间,通过安装座底部的动力总成第一安装部和前围板上的动力总成第二安装部共同对动力总成进行安装固定,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动力总成安装设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649534U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21849735.8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机舱纵梁,以及位于机舱纵梁上方的前围下板;并且,在前围下板的后部设有下沉的凹陷部,该凹陷部用于形成脚部放置空间,且在机舱纵梁上设有用于避让凹陷部的避让槽,且对应于所述避让槽位置,所述机舱纵梁通过扭力盒与门槛梁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通过在前围下板的后部设置下沉的凹陷部,并使该凹陷部形成脚部放置空间,能够有效增大驾驶员及副驾驶员腿部的放置空间,提升车辆驾乘舒适性;另外,通过设置扭力盒,能够提高机舱纵梁的结构强度,并可弥补避让槽所造成的强度降低,同时也可提升车身前部结构的扭转刚度。

    地板以及车辆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28624U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20336022.4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板以及车辆,地板包括:两个座椅前横梁、两个座椅后横梁、座椅前连接板、座椅后连接板、两个门槛梁、两个外连接板和两个内连接板,两个座椅前横梁通过座椅前连接板相连接,两个座椅前横梁的外端连接在两个门槛梁上;每个座椅后横梁的外端通过外连接板连接在门槛梁上且内端通过内连接板连接在座椅后连接板上,两个外连接板和两个内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座椅安装点。通过设置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一方面可以使得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门槛梁之间连接连贯,从而可以提高地板的整体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座椅安装点,可以降低座椅后横梁的制造难度和重量。

    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49547U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23147465.3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该座椅安装结构包括:车身地板,车身地板为夹层结构,所述车身地板的夹层内填充有泡沫材料;座椅横梁,安装于所述夹层内,所述座椅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金属嵌件,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所述车身地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横梁本体的顶部设有座椅安装位,所述金属嵌件嵌设在所述横梁本体内侧与所述座椅安装位对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车身地板夹层中的泡沫材料的吸振和吸音能力有效避免振动和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座椅横梁传递至座椅,且在座椅横梁的横梁本体的内侧嵌设金属嵌件,可以对横梁本体进行支撑,提高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保证座椅安装的可靠性,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和车内乘客的乘坐体验。

    驾驶室辅助定位装置和驾驶室安装结构及皮卡车

    公开(公告)号:CN205801279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799260.4

    申请日:2016-0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驾驶室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驾驶室辅助定位装置和驾驶室安装结构及皮卡车。所述驾驶室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拉带,所述拉带用于相对于驾驶室和车架保持水平状态,并且所述拉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拉带的另一端和所述安装座中的一者用于连接于驾驶室,另一者用于连接于车架,从而在车辆高速碰撞中对驾驶室受到的冲击起到缓冲和拉拽作用,避免驾驶室后部翘起,防止驾驶室与车架分离侧翻而造成人员二次伤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