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591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35025.4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邓肯巴贝斯虫血清学检测抗原ExoAg‑1200和ExoAg‑2451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邓肯巴贝斯虫感染后的黄金地鼠血清进行Label‑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同源性分析发现两种分泌性抗原(ExoAg‑1200和ExoAg‑2451)在其它血液原虫中没有同源序列,即物种特异性基因。对编码该抗原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与感染邓肯巴贝斯虫的黄金地鼠阳性血清特异型反应,而与健康黄金地鼠血清无反应,是邓肯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的优良抗原,可以作为邓肯巴贝斯虫病的诊断抗原,应用到检测试剂盒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47456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118138.2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1/10 , A61K39/002 , A61K39/39 , A61P33/02 , A61P33/14 , C12N15/12 , C12N15/70 , C07K14/44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斜带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感染刺激隐核虫后死亡率高的问题,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为其注射一种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重组蛋白疫苗,大大提高了斜带石斑鱼的抗病成活率。本发明也旨在解决刺激隐核虫疫苗制备成本较高且免疫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刺激隐核虫膜蛋白CiIA1的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首次筛选鉴定出刺激隐核虫的CiIA1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表达,以其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大大提高了石斑鱼的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88962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1118139.7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斜带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感染刺激隐核虫后死亡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斜带石斑鱼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为其注射一种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重组蛋白疫苗,大大提高了斜带石斑鱼的抗病成活率。本发明也旨在解决刺激隐核虫疫苗制备成本较高且免疫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刺激隐核虫膜蛋白CiIA2的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首次筛选鉴定出刺激隐核虫的CiIA2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表达,以其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大大提高了石斑鱼的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284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27447.1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
IPC: C07K14/44 , C12N15/30 , G01N33/543 , G01N33/569 , G01N33/5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作为免疫学方法检测亲内脏利什曼原虫感染体内循环抗体的靶向分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的检测黑热病循环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包括一个样品垫,样品垫的一端紧密连接于含有胶体金标记探针的胶体金探针垫的一端,含有胶体金标记探针的胶体金探针垫的另外一端与纤维素膜的一端紧密连接,纤维素膜的另外一端紧密连接吸水垫的一端,所述胶体金探针垫包含由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或链球菌G蛋白探针组成。所述检测线为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所述质控线由特异性结合所述胶体金标记探针二抗抗体组成。本发明具有简便性、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005523.6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IPC: C07K14/44 , C12N15/30 , C12N15/11 , C12Q1/6893 , C12N15/113 , C12N15/866 , C12N15/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来源于家蚕微孢子虫的功能基因和应用,所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述NBSUMO基因在调控微孢子虫的基因组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微孢子虫在宿主家蚕体内的存活机制提供重要理论指导;(2)本发明为养蚕业中家蚕微孢子虫病害的治理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59640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822424.9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卡氏住白细胞虫重组R7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所述试剂盒以卡氏住白细胞虫重组R7蛋白为包被抗原。本发明以卡氏住白细胞虫重组R7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检测卡氏住白细胞虫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方便快捷,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鸡球虫、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及鸡痘病毒的标准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小于10%,可用于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公开(公告)号:CN11547456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18138.2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1/10 , A61K39/002 , A61K39/39 , A61P33/02 , A61P33/14 , C12N15/12 , C12N15/70 , C07K14/44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斜带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感染刺激隐核虫后死亡率高的问题,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为其注射一种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重组蛋白疫苗,大大提高了斜带石斑鱼的抗病成活率。本发明也旨在解决刺激隐核虫疫苗制备成本较高且免疫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刺激隐核虫膜蛋白CiIA1的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首次筛选鉴定出刺激隐核虫的CiIA1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表达,以其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大大提高了石斑鱼的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8497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80023655.4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奥斯瓦道·克鲁兹基金会
Inventor: O·P·D·M·内托 , A·M·雷森德 , D·D·H·C·塔瓦雷斯 , W·J·T·多斯桑托斯 , A·L·D·C·内托 , F·B·马加莱斯 , M·B·多·纳西门托
IPC: C07K14/44 , C12N15/62 , C12N15/63 , A61K39/008 , C12N1/00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嵌合蛋白、以及其用途和生产方法,所述嵌合蛋白包括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天然婴儿利什曼原虫的蛋白级分。本发明还涉及核酸、表达盒、表达载体、宿主细胞、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组合物、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试剂盒、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方法和疫苗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27196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80083867.9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嘉利达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斯特凡·豪斯曼斯 , 斯特芬·奥瑟尔 , 弗兰齐斯卡·多尔 , 汉斯-乌尔里希·弗雷希
IPC: A61K38/39 , A61K38/04 , A61P17/00 , A61P1/04 , A23L33/18 , A61K8/65 , A61Q1/00 , C07K14/44 , C07K14/78 , A61K31/56 , A61K35/32 , A61K35/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作为活性物质用于治疗炎性皮肤病症和肠道病症和/或伴有炎症的皮肤病症和肠道病症的胶原蛋白水解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724223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88887.2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4 , C12N15/30 , C12N15/70 , C12N1/21 , C07K16/20 , G01N33/533 , G01N33/577 , G01N33/569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基于重组蛋白EbSWP1制得的单克隆抗体对于检测毕氏肠微孢子虫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不与虾肝肠微孢子虫、兔脑炎微孢子虫、大肠杆菌等发生反应。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与荧光素标记物偶联制得免疫荧光抗体,利用该抗体与环境、粪便中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做直接免疫荧光反应,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检验毕氏肠微孢子虫。与实验室最常用的PCR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耗费时间短,且检测准确度高,以PCR结果为参考,本发明检测方法的准确率高于8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使其适用于基层检测应用。
-
-
-
-
-
-
-
-
-